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心脏介入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效果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医院心脏介入室感染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方法与控制管理效果。方法:选取心脏介入室于2020年2月~9月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立心脏介入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的应急预案。结果:心脏介入室接受急诊患者138例。结论:建立心脏介入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应急预案,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加强了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医院心脏介入室感染预防;控制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简称为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肺炎流行性感染,流行范围较广,威胁着人们生命健康。加强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建立心脏介入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应急预案,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加强了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并保障了急诊介入患者的生命安全,管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脏介入室于2020年2月~9月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导管医生7名,导管护士2名,病房护士12名。
  1.2 防控策略
  1.2.1 设备及器械准备
  (1)设备尽可能用透明无菌套保护,双层手术床单;
  (2)关闭中央空调,开启单机新风空调;
  (3)医疗垃圾桶双层黄色垃圾袋套装;
  (4)准备一次性消毒铺巾材料;
  (5)备齐可能使用的耗材,但不撕开包装。
  1.2.2 人员准备
  (1)术者2名及台下护士1名按照3级防护;
  (2)控制室技师按3级防护。
  1.2.3 术前准备
  (1)患者鼻导管吸氧并戴口罩,已插管患者用防水手术巾遮挡面部;
  (2)消毒铺巾后撕开耗材包装。
  1.2.4 手术操作
  (1)尽可能避免操作室与控制室人员流动;
  (2)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控制室及操作室;
  (3)接触过患者的人员在未脱防护服前不得进入其它地区;
  (4)需要补充耗材及抢救器材时,应由其他人员传递。
  1.2.5 手术结束
  (1)转运人员在2級或以上防护下,将患者转运至隔离病房进行监护及治疗;
  (2)导管室及通道全部垃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患者排泄物含氯消毒剂处理消毒,3 %过氧化氢(H2O2)喷雾消毒,设备、物体表面及地面用2 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洗,最后紫外线消毒。
  1.2.6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每日对心脏介入室进行清洁消毒,消毒对象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全部空间。每台介入术后除了常规擦洗消毒外还利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护士定时用含氯消毒液与75%乙醇擦拭工作台与诊疗仪器[1]。保洁人员则对公共区域利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每日2次。医护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均严格按照标准个人防护要求做好防护工作,管理小组则不定期进行巡查,对急诊介入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制度、个人防护等方面落实情况进行观察,保证防控工作有效落实。
  2结果
  调查期间心脏介入室接受急诊患者138例,调查期间无患者及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医院预防感染工作有效落实。
  3讨论
  医院作为新冠肺炎治疗及防控的重要环节,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心脏介入室是医院传染病防控的特殊工作窗口,既要做到与时间赛跑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又要做到有效防控,是疫情期间对新冠感染者进行控制的重要关隘,也是预防感染与控制管理的重点区域。因此,我院在医院新冠肺炎预防与控制管理中,加强对心脏介入室的防控管理,做好院内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与落实情况管理,保证医院医护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在医院心脏介入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可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使急诊介入患者快速接受有效治疗的同时,保证医务工作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鹂.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感染控制工作中的应用[C].2018年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学术年会:2018:12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膝關节康复操在训练伤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3例在训练中受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膝关节康复操治疗。结果:研究组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推拿手法治疗,首先对患者患侧腿进行轻揉,随后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饮食护理干预对胃炎胃溃疡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胃炎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护理组,每组44例。干预组采用饮食护理,护理组采用常规干预,对比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与护理组对比,干预组腹痛消失时间、反酸消失时间、烧灼感消失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组对比,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干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7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实验组(行整体护理服务),各3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1.2 纳入及排除標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心理状况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接诊的96例痤疮患者,隨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进行临床生化检验出现误差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生化检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影响生化检验的因素,并制定对策。结果:影响生化检验质量的因素分别为饮食(6.67%)、用药(12.50%)、血液采集方法不当(32.50%)、严重溶血(25.83%)、实验室处理不当(20.83%)、仪器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高位颈椎骨折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32例高位颈椎骨折患者,将其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各16例。一般组采用单纯骨科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第1天、第7天及出院前疼痛评分低于一般组(P<0.05)。结论:在现阶段通過在高位颈椎骨折患者中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其具有一定的效果,应用价值良好。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高位颈椎骨折;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营养状态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胃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2例。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营养状况评分及化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化疗必要性,介绍化疗流程,同时辅以健康教育、饮食指
期刊
摘要:目的:肿瘤内科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分析人性化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9月接诊的98例肿瘤内科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常规方式,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整体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实际开展肿瘤内科护理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应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够有效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7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患者术后出现造影剂肾病,设为实验组,另12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制定专项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造影剂肾病的概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67%,P0.
期刊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公众对医疗保健方面知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观念也随之增强,与此同时,也使得医疗护理面临着越来越高的风险。医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类的生理及心理,救生与伤害以及成功与失败并存。成功挽救生命为人们带来健康和福祉,而失败和伤害则会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身心上的痛苦和财务困难。据统计资料显示,自2000年以来,医疗纠纷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其中产科护理人员收到的投诉是最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