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成长之性,成幸福之人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bone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办一所让人幸福成长的学校”是教育者的梦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间的一所普通中学,东莞市第一中学以“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新人”为宗旨,努力探寻“幸福教育”的真谛;以“适性求是,成人幸福”为实践路径,开展基于幸福成长目标的“5H”校本教育改革;以知行精神为理性反思准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构富有生命活力的幸福教育观念体系。
  一、幸福教育真谛:适幸福之“性”,求幸福之“是”
  追求幸福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但什么是“幸福”?怎么办一所“幸福”的学校?我们认为,“幸福”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自我满足、自主自由的“快乐成就感”,它包括三个要素,从心从德的自由、予求予取的快乐、利人利己的意义。幸福教育是以人为本、顺从人性,帮助人成就自我并乐享人生的教育,它从“明辨是非”、知识学习、品德启蒙开始;“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就是坚守幸福初心;存“是”去“非”,就是“适性求是,成人幸福”。这是一个人本化的幸福教育观念,也是一个全域化的教育文化生态。
  “适性”即顺应教育对象的天性、环境资源的特性,应天时地脉,尽物性之宜,因材施教,适时开展适量的活动,并能适可而止、止于至善,以启迪灵性、发展个性、完善人性,最终成就人的幸福。
  “求是”之“是”指生命本来的样子,是一切美好的、“对”的事情,是可以照亮任何角落的能量。从幸福教育的内生力视角看,“适性”“求是”是一个完整的知行逻辑链,并奠定“成人幸福”的实践基础。总之,“适性求是,成人幸福”以人为本,从观念优化到课程建构,从学业精进到品德养成,从教育策略到绩效评价,都致力于创造一种人文的幸福文化生态和实践生态,让每一个教育参与者的生命智慧和潜能得到最合适的发展,成就最优秀的自己,实现最幸福的人生。
  二、幸福教育路径:“5H幸福课程”的“适性”建构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成长发展是多彩多样的,学校教育应该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我们围绕“办一所让人幸福成长的学校”理念,从学校办学历史文化出发,进行整体课程体系的综合建构,进行课程整合与创新,建构“5H幸福课程”体系。
  “5H”以“幸福(Happy)”為核心,分解为五大幸福教育指标:生命健美教育(Health)、博雅智慧教育(Head)、生活技能教育(Hand)、心灵道德教育(Heart)、社会协作教育(Help)。其中,“H”还包含着 “好(Hao)教育”五要素—好老师、好学生、好才艺、好课堂、好文化等,以及“慧(Hui)教育”五要素—慧知、慧能、慧心、慧才、慧德。
  “幸福教育”的达成极其依赖个性发展,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5H幸福课程”从学校定位、师资实际和生源特点出发,遵循三大原则实行“适性”管理模式:(1)基于“人本”的教育文化:营造人与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教育生态,以成就有独立人格的“大写幸福人”;(2)基于“差异”的教学策略:既要有群体的普遍适应性,又要有个体的多元智能差异性,“多歧为贵,不取苟同”,慎思明辨,和而不同,让学习者体验智慧之乐、探究之趣、收获之喜、人际之爱,跳出被动学习的“苦海”;(3)基于“自主”的管理:教师通过“适性施教”帮助学生“学达性天”,学生通过“适性学习”激发自我天赋、获取自发进步的动力,从而获得有尊严且快乐的成长,达到“性命合一”,完成人的“自我幸福实现”。经过多年理论和实践探索,“5H幸福课程”基本建成适性化的基础、拓展和创新课程模块。(如表1)
  “5H幸福课程”体系是基于高中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教育,是全情体验教育、全程体验教育、全面体验教育、全员体验教育,让学校焕发了现代活力。学校课程开发逐渐呈现三个“高度”特征,“三高”是教师热情高、课程水平高、课堂效率高,“三度”是有深度、广度、专业度。目前,学校已经开设70多种线上和线下“幸福”校本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个性化课程不仅拓展了视野与知识,还激发了兴趣,提高了学习幸福指数。每年寒暑假,学生进行网络“抢课”,先抢先得,火爆程度空前。学生巨大的需求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课程开发热情和智慧,慕课课程范围不断拓展,质量不断提高。一大批教师快速成长为课程开发能手、课程研究和实践骨干,他们扎根课堂、班级、学生中,积极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研究设计,不断进行经验反思,教育教学风格越来越明晰。
  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立德树人,教育的初心是成人幸福,这是每一个东莞一中人念兹在兹的信念。“人”的教育最伟大、也最艰巨,幸福永远在路上。
  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项目结业论文。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其他文献
在当下的“张謇热”中,能拜读程斯辉教授与刘光侠著的《科教兴国先驱教育家张謇》一书,是一件快事。  张謇,字季直,晚号啬庵,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慈善家。张謇于1853年7月1日出生在海门常乐镇。自幼勤奋好学,16岁入泮,1894年高中甲午恩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謇积极主张以战求和。1895年,张謇在南通唐家闸筹办大生纱厂。在之后的三十年时间中,张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  准(2017年版)》,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由“三维目标”发展到了“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的各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1]历史学科可以通过日常课堂教学、主题实践活动、教师人格涵养等方式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除此之外,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
近年来,传统文化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笔者发现,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国学教育,存在许多褒贬不一的声音。为此,笔者有意挑选身边三种典型的观点,并对此进行梳理,希望能够管中窥豹,更全面地了解当下国人对待国学教育的态度,以引发更加理性的思考。父亲:挚爱力行  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先秦时期的儒家教化哲学。和父亲一起生活,时常深切感受到父亲对传统
从2019秋季到2020年夏季,我们教学团队与30多位班主任共同度过了难忘的一年。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组织的教育叙事行动研究工作坊中,我们定期或线下见面或网上会面,密集探讨如何开展叙事探究。每位教师都选择了一个“麻烦”作为焦点,对其表现、形成机制和干预效果进行描述和分析。一开始,所有教师都感觉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写这个故事,不知道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主题,也不明白到底如何深度反思。疫情发生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商品的销售越来越依赖广告。要取得良好的广告效应,首先要求广告词准确无误,传递的信息要迅速被广告受众所理解,其次才能求新求异,否则起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笔者从电视广告中随意摘出两则,试加分析。  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经常播出一条酒类广告,其画面是神秘幽远的天空和洁白的雪山,其广告词是“一支好酒,来自天籁”。笔者认为这句广告词有语病,八个字中有两个很关键的字值得商榷,那就是“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以下现状:教师唯恐完不成教学内容或担心学生在课堂收获太少,盲目追求大容量、快节奏的课堂,整节课安排得满满的。长此以往,导致教师疲于奔命,学生穷于应付。面对如此困境,我问自己,过于充实,是不是有点过犹不及?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间的规律是相融贯通的,何不给课堂一份“留白”换取别样的  精彩?  本文以一节课堂教学实践为例,阐述“留白”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本课为第五课时P
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学校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教师能力,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的开发与整合,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山东省龙口第一中学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通过开设六大课程架构学校多元发展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向更好、更深发展。学校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特点,开发出以下六大课程。  一、学科拓展课程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
2009年,上蔡二高的学生进入一本线的有89A,进入本科线的有868人,进入专科录取线的达到2106人,高考成绩又有一个新的飞跃。数据的背后是一串串的沉甸甸的果实。自2000年以来,上蔡二高高考升学率连续十年位居全市同类高中第一,荣获“十连冠”。“这一成绩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全体教职员工的无私奉献和共同努力!”李滇青高兴地告诉笔者。    一、在崭新理念中谋求更大跨越    走进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七、八年级学习了叙事散文、抒情散文、状物散文,对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此基础上安排了一组偏于议论的散文。学习这类散文,重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命的意识,指导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入手,抒写情怀,引发议论。    二、单元整体设计思路  本单元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所选课文融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而偏重于议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如何适应新课程,怎样调整、变革现有课程,是基础教育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万历十五年》跨学科整本书阅读便是课程改革的尝试。  一、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语文学科吉林教研基地,2019年5月30日在吉林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一中”)开展跨学科整本书阅读教研活动,带动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参加《万历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