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课文助力表达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1987310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中的课文,有许多精妙的词句段篇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巧借课文,反复品读这些新颖独特的词语、富有哲理的句子、引发共鸣的段落,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不仅助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而且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促使学生的表达更加灵动、更加鲜活。
  一、积累词语,个性表达
  很多学生由于缺少词汇量的积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非常贫乏,表达缺乏感染力。要使学生能够写出独特的句子,拥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必须要积累丰富的词汇,这样才能在自己的“词库”中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积累词语的最快捷径就是反复诵读课文,在全身心的投入中揣摩词語,品味出表达的妙处。
  《在牛肚子里旅行》(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是一篇科学童话,表现了青头临危不惧以及解救红头时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蹦”“爬”“喊”“跳”“蹭”等动词生动地刻画了青头的动作和神态,教学时可让学生将这些动词找出来圈一圈、读一读、品一品,理解运用这些动词的好处,体会青头看到红头被吞到牛肚子里以后急朋友之所急,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的特点。动作描写是把一件事写具体的重要方法之一。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作文,教师就可借助课文设计练习,让学生观察上课前的情形,然后填入合适的动词进行个性表达。“上课铃声响了,教室仍然一片喧闹。这时,教室外传来老师的脚步声,我立马(
其他文献
“语文要素”即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语文要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渗透在课后习题中。这些习题接近儿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成为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如何利用好课后习题,充分发挥课后习题的教学价值,提升语文素养呢?  一、解读课后习题,明确编者意图  1.明晰编写特点  统编本语文教材在课后习题的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范例作用,引导学生在体悟、鉴赏中进行动态性模仿。所谓基于教材的动态性模仿,就是指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年龄特点、思维能力、发展可能性等,结合教材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灵活、生动地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有
教育部在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呢?笔者以为,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包括语
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需要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实践,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呢?  一、进行口语表达实践  《乌塔》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易懂。盛新凤老师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没有在课文的思想内容上纠缠,而是别出心裁,依据文本,创设情境引发了三次有层次的语言实践,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独白体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诚然,当下社会是一个呼唤团结协作的社会,没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学生就无法真正契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阅读教学就应该顺应学生的认知思维,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要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发展,还要促进学生对教材文本的领悟升级和阅读技巧的有效提升,进而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素养。  一、梳理合作意识,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
《祖父的园子》是统编本五年级下册的经典课文,改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诗意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浓墨重彩地描摹了童年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地劳作和戏耍的欢乐生活。其中,“我”就是童年萧红的化身,而“园子”则包含着双重的意蕴:一种是属于记忆的“园子”,氤氲着童年的乐趣和“园子”的美学,是萧红对于童年生活的“生命的回望”;一种是属于感觉的“园子”,笼罩着现实的
现代教育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进入课堂,各种教育模式层出不穷,但仍有不少教师在“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是仍然没有牢固树立“以学为本,以生为主”的“双主”意识,仍然徘徊、逗留在“怎么教、如何教”的教法问题上(走的是传统路线),忽略或淡化了以学生“怎样学、如何学”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要处理好这个问题,除了教师要积极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外,更多的还需要我们从操作层面引导教师把目光聚焦于
期末考试前,学生们显得紧张而忧郁,教师们则个个面露愠色,整座校园显得烦闷而焦躁。  办公室里,闷在作业堆里的我,飞速地在本子上用笔圈画着学生们的错别字,望着满眼的红“×”,一股无名之火腾地在胸中蹿出。难写的字、重点背的课文,都强调了不下十遍,怎么就记不住呢?这是迎接考试的态度?深深的忧虑像一瓶散发着馊味的饮料,溢满了整个心房。  忽地,门外传来一阵阵开心爽朗的笑声,抬起沉重的头,定睛一看,哟——原
在教学中习作是一个重点,在听、说、读、写四个环节里,尽管写被列在了最后,但这恰恰体现了写的重要性。写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输出活动,具有较高的难度。写看起来只是让学生进行写話或者习作,但是相对于他们的认知能力而言,已经是一种挑战性很强的学习过程了。在通常情况下,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是通过习作来完成的,这符合教育的规律。而且通过习作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有技巧的,近年来的小学教学研究表明,微习作一样可以培养学生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相关阅读内容进行“短平快”写作的一种习作训练策略。统编本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或隽永潇洒,或激越昂扬……彰显着祖国语言文字无穷的魅力。学生现在不仅仅要学习语言和文字,更重要的是运用语言文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教材中的优秀片段,挖掘教材蕴藏的写作元素,充分把写的训练有机融于阅读教学之中,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就能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