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成为一种研究性学习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yiy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让学生自主研究,在研究中获得知识体验。其策略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提出问题中设计方案,在探究方案中开展实验,在变革实验中验证结论,在运用结论中迁移创新。
  关键词:数学教学;成为;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73-1
  一、在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源于生活,也植根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真谛。学生在生活中探究数学,首先是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问题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的欲望,并由此形成研究的课题。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一节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观察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后发现:最大的圆滚动一周,所滚的路程最长;最小的圆滚动一周,所滚的路程最短;“中圆”所滚的路程在于它们之间。此时,他们根据生活现象便产生认知问题:每个圆一周所滚的长度与什么有关系呢?会有怎样的数学关系呢?于是,教师引导他们根据各自的问题展开讨论,得出结论——与圆直径的大小有关系;在讨论基础上,形成这样的认识:直径越大,周长越长;直径越小,周长越短。周长越长,直径越大;周长越短,直径越小。由此,大家不约而同将问题演变成这样的研究课题——周长和直径会有什么关系呢?应该说,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过程,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二、在提出问题中设计方案
  现在倡导自主学习,就数学教学而言,数学问题的解决不应是教师直接给学生设计方法、路径和方式,而应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现象和个体经验自主设计方案——把设计方案的自主权也还给学生。否则,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学,将来离开教师的“导”就不会学。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一节时,学生确定研究课题“周长和直径关系的研究”,此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确定的研究课题,让他们思考:研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需要知道什么?应该怎么进行研究?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然会想到研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必须要知道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大小;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大小可通过测量得出;研究的方法可运用数字列举法和归纳法。在此基础上,他们会设计出这样的实验方案:画一些大小不同的圆,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根据这些圆的周长和直径,探寻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他们还根据需要设计“圆的周长和直径实验表”。应该说,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是在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路径的过程,是自主学习过程,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三、在探究方案中开展实验
  人类数学规律的发现通常需要通过实验证明。学生设计好方案后,便应引导他们按照方案进行实验,让他们在具体实验中发现规律。学生在实验时,一定要求他们按照实验要求去做,测量结果尤其要精准,否则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会有影响。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一节时,学生设计出“剪几个大小不同的圆,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实验方案后,教师便引导他们按照实验方案的要求进行画圆、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填写到表格中。对于小学生来说,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用纸片做成圆,测量其周长和直径比较难,测量时,教师要进行相机引导,有必要可以准备一些圆柱体供学生实验使用。测出实验数据后,再让他们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初步得出结论——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14倍。应该说,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是在实践中探寻数学规律的过程,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四、在变革实验中验证结论
  数学规律的发现往往仅通过一组实验得到结论不能确定其科学性,常还需要通过推理证明或者再通过一些实验得出数据验证其科学性。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一节时,学生自主实验初步得出实验结论后,教师可让学生再设计一些实验证明。本人在教学中曾遇到学生设计这样一些实验:一种是学生用线或圈尺量出一些圆柱体的直径,再用线或圈尺量其周长,看是否是3倍多一点;还有一种是学生自己先画上一些大小不同的圆,然后用豆粒围着圆的周长和直径摆一摆,再数一数,看一看它们之间是否是3倍多一点关系……应该说,学生重新设计和自主实验的过程,是在实践中验证数学规律的过程,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五、在运用结论中迁移创新
  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通过练习巩固,学生通过一些巩固练习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创新。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结论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一节时,学生得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关系后,教师可通过两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一种是让学生直接完成教材中练习,通过教材中的知道直径或半径求周长,或者知道周长求直径、半径,以此进一步巩固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是让学生根据自己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过程以及在探究中获得的知识经验,自主设计练习,并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习得的知识。应该说,学生自主设计练习和自主练习的过程,是巩固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英语是培养基础的过程,然而英语的听、说、读、写这四项是一体的,学生需要用文字来传达交流,用语言来进行沟通。但目前的PEP英语课本当中没有注重英语的写作,因此,老师在使用这个教材时也不会太重视写作的能力。本文以PEP教材为例,探讨小学阅读教学的英语写作的方式,认为英语写作可以通过叙述课文、补全课文等方式与课文进行关联,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共同培养,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目的。
摘 要:在课改初期,教师课堂流行用语在突显教师的教学想法与做法上起着一定的推进作用,让人听到新课程教学不同于以前的声音,让人看到新课程教学不同于以前的面貌,让人直接、明显地感受到新课程教学的扑面春风。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笔者发现有些教师流行用语存在着诸多不稳定性,它需要时间的考验和实效的检测。本文对数学课堂中诸多流行用语中提炼出的几句富有代表性的课堂流行用语加以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有效提问;
摘要:本文通过学生交流姓氏的教学片段,让孩子认名字,介绍自己的姓,还能运用课堂所学方法认识其他的姓,在这个基础上先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学生姓名的一部分“姓”,最后再交流取名的寓意,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还在交流中了解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姓氏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87-1  一、教学片段  师:黑板上
摘 要: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尝试从美术形式语言方面探索美术作品的特点,并从美术作品与社会背景、文化传统的关系等方面去理解作品的内容、形式,进而探寻作品的内涵与意义,提高审美能力。笔者就如何让学生开启慧眼,提高审美能力,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美术课;慧眼;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
摘 要:《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的价值之一表现为“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只有当学习者对所学知识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过程积极起来,学习情绪高,学习意志顽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
摘 要:课堂问题是英语教学中相当重要的手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问题的提问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师生的交流和学生的学习。本文从问题设计的目标要明确、层次要清晰、要有针对性、趣味性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初中英语问题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问题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
摘 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也就是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惘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我们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更重要的就是要思考。因此,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做一个读书而思考的语文老师。  关键词:语文教师;读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110-1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
摘 要:网络教学方式不但给现代初中数学课堂带来了丰富的网络资源,还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具体和形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对学习初中数学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网络资源;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128-1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课堂授课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义务教育的改革之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在不同的学段都提出了要创设情境的要求。“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离不开“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突出问题教学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教学问题;小学数学教育;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4-01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离不开“问题”。我
摘 要: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倡导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因为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倾向,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它符合青少年的心理,所以我校提出并实施了“自主学习,同伴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保障“自主学习,同伴教育”的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设计好学生“好学”的导学案,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