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整合促思维跃迁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chz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相对于知识的线性展开,知识间的整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更大的价值.因此,教师要开发整合课程,以帮助学生整合不同知识,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跃迁,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统一,使貌似互不相容
  课程内容的编排和教学过程的推进,一般都按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的循“序”原则进行.这对于线性知识的学习非常有利,但当遇到知识间跨度较大的情况,师生则会遇到极大挑战.
  就拿“方程”与“函数”来说,单纯从某一个方面出发,而不考虑二者的内在统一性,就有可能走到“山重水复”的境地.在现实的课堂中,虽然有些教师在讲授函数的时候,会涉及方程的知识,但大多采用拿来主义的方式为我所用,学生难以从更高的层面把握二者的本质联系,无法整合思维惯性,难以形成上位思考.为此,我们开发实施了专门的整合课程,以帮助学生整合不同知识,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跃迁,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统一,体验“峰回路转”,享受“柳暗花明”.
  一、顺势而为突遇障碍 智慧显现尽在后续
  教师:请同学们一起回答下面算式的结果.(板书:2-1=?)
  学生惊讶.
  教师:那如果我将上式改成下面一个等式,你会想到什么呢?(板书:x-1=1)
  学生1: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2:这个方程的解为x=2.
  教师:很好,那如果我再将上式改成下面一个方程,你又会想到什么呢?(板书:x-y=1)
  学生1:这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学生2:这个方程的解为x=y 1.
  学生3:不对,x=y 1不是该方程的解,x的值应该是一个具体的值.所以这个方程没有解.
  学生4:不对,我看x=2,y=1就应该是这个方程的解.
  教师:噢,还有其他表达形式的解吗?
  学生1:有,x=3,y=2; x=4,y=3;x=5,y=4等等都是该方程的解.
  学生2:这些解的形式是成组出现的,并且有无数组.
  教师:既然二元一次方程x-y=1有无数组解,那么我们究竟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示这无数组解呢?用怎样的呈现形式来更为直观地描述这无数组解呢?
  课堂现场:学生讨论,无果,留下疑惑:方程的解都是具体的数值,而能满足方程成立的数值有无数组,无数组解的表达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过去的学习中,哪些知识是用有限形式代表了无限形式的表达呢?
  学生1:循环小数的表达是用有限形式代表无限形式的.比如:0.33……,因小数点后面有无限多个3而无法全部写出,故用0.■表示即可.
  学生2:无理数的表达也是用有限形式代表无限形式的.比如:x2=3,其中x的值就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如果把所有的小数点后面的部分用数字表达是无法全部写出的,故用■或-■来表示即可.
  学生3:在几何作图的时候也存在用有限形式替代無限形式的表达方式,比如直线AB的作图,我们即可用下图的作图方式表达,端点A、B之外表示向两方无限延伸.(学生作图如下)
  学生4:哦,看来不能用常规形式表达的时候,可以转化其表达形式.所以我想二元一次方程x-y=1的无数组解也应该有办法表达,只不过要选择一种新的表达形式,那又该选择怎样的表达形式呢?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将三个等式逐一列举的过程,让学生感受从算式到方程的微妙变化;让学生意识到一元一次方程有唯一一组解,而二元一次方程则有无数组解.于是一个问题将呈现在学生面前:二元一次方程的无数组解该如何表达?穷极学生思维,把学生带到“行到水穷处”的境地,让他们体验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窘迫,引发学生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情感冲动.
  二、历史融入智慧复演 原理探究策略达成
  教师:这个问题,在数学发展史上有很多人研究过,法国数学家费马就是其中一位.1630年在其论文《平面与立体轨迹引论》中提到:“两个未知量决定的方程式,对应着一条轨迹,可以描绘出一条直线或曲线.”大家从这句话中,能否发现什么呢?
  学生1:我认为这位数学家是从轨迹的角度研究方程的,即从直线或曲线的角度研究方程式.这样一来,直线或曲线的形式将更为直观地描述无数组解,跳出方程的解的常规思路.
  学生2:可是如何从轨迹的角度研究方程呢?就比如我们刚才探讨的二元一次方程x-y=1,它怎么能与轨迹联系到一起呢?
  学生3:我们原来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往往要研究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可是这里没有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啊.怎样才能把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建立联系呢?这种联系又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来实现呢?
  教师:很好,大家的思考非常有价值.我们研究方程重在研究其解,研究二元一次方程自然要研究其无数组解.对于二元一次方程x-y=1,x=1,y=0,x=2,y=1,是该方程的解,像这样形式的解有无数组.我们如果将其转化成有序实数对(1,0),(2,1)形式,那么也就构成了点的坐标形式……
  学生1:老师,您的意思是否是这样的:把 x=1,y=0,x=2,y=1,通过有序实数对的形式转化成点坐标(1,0),(2,1),并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这样方程的两组解就转化成两个点,这两个点不正是方程的两组解所对应的轨迹吗.
  学生2:如果能将更多组解转化成其对应点的轨迹,那么方程对应的轨迹不就表示出来了吗.可是无数组解一个一个地转化不也是很麻烦的吗?
  教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哪位同学能够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3:其实,将二元一次方程x-y=1进行恒等变形为y=x-1的形式,就有点一次函数的外形了.联系到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图象,就可以把x的值与对应的y的值看成是数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找到对应的点.如此,二元一次方程无限组解的表达困难也就因新的表达方式迎刃而解.
其他文献
亲爱的恐龙同学们:  恐龙学院院长一时兴起,决定举办一年一度的算术竞赛,试题如下:  1.101×3 101×17=( )  2.864÷[(27-23)×12×6]=( )  3.624÷[(27-14)×4]=( )  将三道题的答案依次分别填入( )年( )月( )日,这是一年一度的( )节。  希望同学们积极动脑,不要只想着吃肉吃草。智商不高急死“龙”  一看到竞赛题目,编辑部就炸开了锅,
在指尖碰触不到的远方  有拥抱着的星  盏盏小橘灯被提在孱弱的手心  光晕就蓦地氤氲开来  纠结了阴影  金黄了呼吸     窗前  在有白色满天星盛开的小屋  女孩在望星  长长的睫毛挡住光芒留存的眼窝深处  有绵延的记忆  于是 眨眼间  一颗星跌落眸里     梦里  在回忆浩淼的水边  有孤单站立的星  水草柔软地缠绕着  安抚了游走在空气中的悲伤气息  掌纹里  刻录了那年的回忆    
摘 要:针对教师对课程目标理解参差不齐、学生学情复杂等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目标加减法”对课程目标和学情进行研究,制定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精准教学。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目标加减法  一、“目標加减法”的含义  “目标加减法”指对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情,利用加法思维和减法思维对其进行加减调整。对超纲、超标或已达成的预设目标做减法,对促进学生
摘 要:学科项目化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元认知、批判性思维、沟通与合作等重要能力. 物理学科教学要立足课堂模式,融入学科项目化的设计要素,将低阶认知“包裹”入高阶认知,突出“学生本位”,设计关键性驱动问题,采用学科项目化教学支架,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养成科学态度与责任感.   关键词:学科项目化;高阶认知;核心素养  学科项目化学习不是为项目而项目,不是为了要产生一个显性的结果而开展项目,其
“爸,我不读书了,反正也考不上。”他低声说。  父亲看了眼他带回家的行李,没说话。  每天,他跟着母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第四天,他悄悄告诉母亲,想跟着父亲去煤矿做工。父亲答应了。  天还未亮,父子俩便出发了。他们要赶在天亮前到达煤矿,父亲走得很急,他看不到父亲的脸,只看到他单薄瘦弱的背影。在井口,整理检查完毕,他跟在父亲身后下到一百多米深的矿井。安全帽是最重要的安全装备,既可照明,又能防止掉落的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小说文本的解读不能限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对卡夫卡的小说《骑桶者》的解读,可以环境描写为切入点,以人物分析为着力点,以细节赏析为深入点,而这也可成为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   关键词:文本解读;小说教学;《骑桶者》  卡夫卡的小说《骑桶者》因其情节的荒诞性和人物的模糊性,让教师很难实施生动的课堂教学,往往出现解读得越多学生越觉得枯燥、分析越多学生越感到困惑等情况。鉴于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姜戎的《狼图腾》,这是迄今为止惟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  本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一气呵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仿佛随时能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队、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
摘 要:第13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3)把概率教与学作为重要议题之一.从ICME-13的文献与报告中可以发现,高中教师对事件独立性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初中学生对随机概念和样本空间等知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大多数高中学生喜欢借助树状图和列表来解题.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学生不仅要善于用文字语言、图像语言和符号语言对概率知识进行表征,而且要善于对概念
蝶雨清香:爱情不是游戏,你不可以用它来打赌,因为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承担不起。  Linyingshiwo:我曾经因为家里的原因,想过要让自己变坏的。但是又想想,自己如果真的变坏了,那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而让自己变坏的原因就是因为家庭危机?这样想想感觉很不值得。书里说的那些变坏了之后学习又很好的学生是根本不存在的,就算是那是真的,我也不敢放纵,那种跟赌博一样的做法代价太大了。  天与地的礼物:错
“生活中的水”主题复习课是笔者上的一堂公开课,本课以“识水、辨水、探水、治水、节水”这“五水”为问题链贯穿整堂课,使学生不仅建构了知识,而且获得了能力。“以问题情境促进思维,帮助学生内化知识规律,提高思维能力;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了复习课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彰显科学复习课的活力。”[1]  一、教学基本思路  本节课以“五水”为问题链将所要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设计本节课要研究的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