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家庭因素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33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数量的不断增加,随迁子女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要群体。随迁子女尚处在低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确立。生活学习环境发生变化,家庭教育方式也随之改变,因此,随迁子女就很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将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文章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为例,分析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行为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行为习惯的家庭因素,并提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行为习惯养成的家庭教育策略。
  关键词:行为习惯;随迁子女;家庭教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经济发达地区,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务工人员一方面为了巩固亲子关系,另一方面为了子女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带着子女一起涌入城市。对于随迁子女来说,异地居住不仅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些随迁子女来到城市,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在语言表达、交际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适应,而家庭因素是影响随迁子女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将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为例,分析随迁子女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家庭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家庭教育策略,促进随迁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行为习惯的现状
  (一)厌学情绪
  由于农村的教育设施和水平与城市有较大的差距,随迁子女进入城市后,一时很难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不佳,逐渐丧失学习的自信心。有的学生虽然在学习上很努力,但结果总是不太理想。因此,他们常常被父母批评和谴责。久而久之,他们会厌倦学习,甚至逃课,学习成绩好坏也无所谓,慢慢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了厌学情绪。
  (二)暴力行为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为此,全社会对校园暴力和校园霸凌事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父母的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行动和习惯有很大的影响。有的家庭構成不完整,父母关系不协调,这些均会增大未成年人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容易通过暴力行为发泄情绪。有的家长采用绝对权威的教育模式来教育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往往对孩子打骂、斥责和惩罚。这种粗暴的教育方法严重危害了孩子的心理,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现在网络游戏喜欢用血腥暴力场面吸引玩家的关注,未成年人对这样的游戏没有抵抗力,同时他们也缺乏正确的判断力,这导致学生对竞技的战斗和攻击性的场面进行模仿,可能会逐渐导致青少年产生暴力倾向。所以经常出现一些随迁子女在学校和他们的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大打出手的事件。
  (三)沉迷网络
  如今,网络成瘾正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有数据显示,沉迷网络的未成年人比例接近15%,超过2000万人。未成年人对互联网依赖性很高,并且这种程度在不断提升。部分随迁子女具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现象,甚至一部分儿童沉迷网络情况非常严重。这是因为当随迁子女在老家上学的时候,农村的文化设施比较落后,孩子们经常通过玩游戏来填充课余生活,他们接触网络比较早,这些孩子越来越依赖网络,这导致他们越来越听不进父母的教导。当他们来到城市的新学校里,陌生的环境和同学给他带来了不安,但是在网络游戏中的搏击和胜利给他们带来了快乐,让他们充满了信心,导致孩子们越来越沉迷于网络。
  二、 影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行为习惯的家庭因素分析
  (一)父母文化素质偏低
  父母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和学历比较低,家庭教育的观念也比较落后。这些父母只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他们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行为习惯不重要。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可能会妨碍孩子的发展,影响孩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孩子的父母没有掌握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简单粗暴的方式。如果孩子们取得好成绩,他们会表现出对孩子百般溺爱。他们不关心孩子发生的一些变化,他们也没有时间去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比如,孩子一有问题,家长就拖着孩子打,特别是父亲,为了解决问题,有的母亲喜欢责骂孩子。实际上,他们知道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他们真的想不到其他“教育”的好方法。然而,随迁子女父母的这些不当教育方式,只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坏的影响,使孩子产生消极的情绪以及逆反心理。
  (二)家长自身具有不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父母,必须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但是有的父母不让孩子玩手机,他们却随意玩手机;他们要求孩子不要玩电脑游戏,但有的家长却沉迷于游戏。另外,有的父母随意扔垃圾、吐痰以及使用不文明语言,在行为上表现得非常恶劣。对这些未成年人来说,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还欠缺,父母的不当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可是,要成为称职的父母很难。人们经常说孩子的性格是遗传父母的。其实,孩子的性格不是遗传的,而是模仿来的。他们和最亲近的人(父母、祖父母等)一起生活,慢慢模仿,形成自己的性格,这些性格特征与父母的性格特征非常相似。如果哪个孩子在学校乱丢垃圾,那他们的父母也可能是随意乱丢垃圾的;如果哪个孩子在学校随意骂人,他们的父母通常也是用不干净的语言责骂孩子;如果哪个孩子爱玩网络游戏,他们的父母也可能有同样嗜好。事实上,父母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影响他们的孩子。
  (三)缺少良好的家庭环境
  进城务工家庭都是租的房子,由于经济上的限制,他们租的房子规模较小,没有好的居住环境(有些家庭为了方便工作,租住在工厂旁边,环境很差)。随迁子女从学校回家后,孩子没有独立学习的空间,所以他们根本不能安心完成家庭作业和阅读课外书。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是很困难的。而且家长都不想为孩子做更多的投入,家中甚至都找不到一套像样的课外阅读书,家里没有学习的气氛。同时,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孩子的学习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行为习惯问题的家庭教育策略
  (一)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教育水平
  父母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外出务工人员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这一情况短期内无法改变。但是,他们可以通过社会上和学校中的家庭教育讲座来丰富自己的教育知识,还可以通过儿童教育方面的电视节目等来学习,利用全部的资源,得到更多的教育知识,通过这些渠道提高自己的素质。通过家长自身素质的提升和改善,为孩子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不仅要积极地接受新知识,还要重视家庭内部的亲子交流,而不是因为忙于谋生而无视与孩子的沟通。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来满足子女成长、发育、情感方面的需求。家长不能因为工作上的原因而忽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母应明确自己的立场和作用,与学校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和心理状态。只有改变不合理的教育理念,改进不当的教育方法,丰富现有的教育内容,这些父母才能改变不正当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
  (二)家长需以身作则,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长要在家庭教育上相互配合,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在孩子面前树立亲切、端庄的形象,让孩子接受父母的教育。当父母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应及時教育,及时纠正,防止孩子不良行为的养成,把坏习惯消灭在萌芽期。同时,家长的正当行为也会为随迁子女树立一个良好的标杆,让他们不断纠正自己的行为、态度等。外来务工人员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同时,由于自身文化的局限,外来务工人员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随迁子女身上。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于关注,他们只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随迁子女表现的标准,而不关心随迁子女的行为习惯教育。家长重视智力教育而非道德教育,影响了义务教育阶段,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阻碍了子女行不当为习惯问题的解决。因此,家庭教育不仅要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注意子女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促进子女全面发展,使他们在义务教育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增进家庭亲子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长应该花时间积极地与孩子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比如微信、写信、小纸条、面对面的交流等。交流的话题可以是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兴趣等。家长要倾听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平等对待他们,缩小和孩子的距离。父母应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充分利用彼此聊天的时间,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沟通是以构筑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良好亲子关系为目的的,当然,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也可以促进亲子交流和亲子关系的改善。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是培养孩子成长的第一位教师,父母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在吸烟、打麻将、玩游戏等方面,家长们要克制自己,不要影响孩子的学习。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历史文化住宅,业余时间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娱乐活动。从家庭外部环境来看,家长要时刻注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尽量选择居住在安静、健康的环境中,为子女提供一个相对来说较好的居住环境。
  习惯伴随着人们的一生,影响着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好习惯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应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行为习惯会伴随他们的一生,影响他们未来在大都市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道路。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推进的教育过程,需要我们与新形势的发展相结合,用新观念、新思想来寻找合理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孙云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谈廷荣.浅谈随迁子女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及对策[J].学周刊,2019(29):169.
  [3]潘小清,蒋亚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指导[J].课程教学研究,2019(2):48-51.
  作者简介:王晓萍,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永定路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情景式案例教学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显著。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时候,必须遵照是非立场明确、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符合生活实际三项基本原则,这是教学案例科学性、有效性的保证。文章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思考,提出强化案例选择、增设案例讨论、创设情景案例三项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研究人员带来思考。  关键词:初中教育;案例教学;道德与法治;应用研究
摘 要:文章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为例,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撮语带面”教学方法在初中古诗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从聚焦诗歌内容,深入解读、挖掘文本情感,透彻分析、咀嚼多义词语,发展思维这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如何撮取关键语架构课堂。这一教学方法不仅简化了教学过程,而且也让学生拥有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学生在这样的方式下,逐渐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特点,培养了文言语感,进而具备了欣赏美的能力,增强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阶段的首要任务”。如今孩子们都享受着父母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导致他们受挫能力差,面对困难缺乏勇气和毅力。体育活动在有效地促进幼儿动作发展的同时,更是培养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把握体育活动的这一核心价值,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活化集体体育教学活动,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文章结合大班《小小消防员》为例的体育活动
摘 要: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浅谈情境教学法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应用,试图获得一种普适的经验,以助于未来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应抓住文本情理的表达,通过问题、诗画、范读、研讨、补充故事和配乐等形式创设情境,使文言文学习变得生趣盎然,学生欣欣然有所得。  关键词:猜读;通读;悟读;情境教学;揆情度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摘要:驱动学生探究学习数学,是数学教师的主要职责。问题是驱动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的“工具”,在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根据教学过程提出问题,使学生们在有效问题的驱动下,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不仅可以理解数学内容,还可以锻炼学习能力。文章具体介绍设计数学问题和应用数学问题的策略,以为其他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提供驱动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的经验。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驱动;设计问题;应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语阅读课进行词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其解决对策,通过建立良好词汇教学目标、利用导学案预习、创新教学形式和课后做好词汇的巩固,希望可以提升词汇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  英语阅读的目标是学习语言和相关文化,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策略,加强阅读能力。阅读课中进行词汇教学,主要是为了减少阅读阻碍,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其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有很强的
摘要:初中物理学科关键能力主要包括概括理解、实验探究、实践应用、求实创新四大方面,是学生在知识学习、科学探究、问题解决过程中需要的能力。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为例,探讨通过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物理关键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关键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实
摘 要:班级是一个稳定的特殊社会,这个特殊社会的进步,有赖于每一位成员的个体进步。对于这个作为雏形的社会群体,教师与家长的引导常常只关注他们成长的单方面,过度保护学生的个性,担心他们过早融于社会整体而“画地为牢”,而未看到作为社会群体的成长与潜力,因此如何让班级走入“社会”,如何共融班级群体与社会群体的存在、学生的个性如何在整体中发挥、展现更大的能量,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成人
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从教学实践出发,谈了作文教学中“仿”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及可操作的几个方法:课本仿写、教师仿写、范文仿写等,以期通过亲身实践,给一线的作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仿思考;仿思路;课本仿写;范文仿写  咿呀学语,蹒跚学步。从人类诞生开始,模仿就是学习的必经阶段。可是,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却往往或多或少地忽略了“模仿”的作用,甚至错误地以为
摘 要: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主要涵盖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和培养逻辑思维的发散问题练习,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分析能力,为其今后在理科性学习中打下基础。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和数字打交道,容易让学生感到单一和枯燥,同时数学问题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综合性的考量,很多孩子觉得问题过于抽象很难理解。如果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就可以有效解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