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宽吻海豚吐鱼行为控制的研究

来源 :中国动物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73
  摘要: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宽吻海豚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改变,可能引发刻板行为等一些行为的变化,其中就包括玩鱼、吐鱼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海豚缺水、营养不良等问题,出现体重的下降、代谢障碍等病理变化,严重影响动物健康。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分析研究了可能的诱发因素,并通过调整饲料营养配比、投喂方式、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及训练方法等诸多途径进行动物行为纠正,使海豚吐鱼问题得到显著改善,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关键词:宽吻海豚;吐鱼;纠正措施
   宽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又称瓶鼻海豚、尖吻海豚,隶属鲸目,海豚科,宽吻海豚属。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等温带和热带海洋中,其主要活动范围是靠近陆地的浅水区域。与其他海豚一样,拥有“水下声呐”的它们能通过自身的声呐系统收发信号,以达到探寻食物以及与同伴间相互通讯的目的[1,2]。宽吻海豚的外形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其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且易于驯化,是海洋馆目前参与表演的重要海豚品种[3]
   本文研究对象是大连圣亚海洋世界(下称海洋馆)圈养的编号为25#的宽吻海豚。该海豚于2016年9月入海洋馆并进行人工驯化。与该动物同一批次入馆的还有其它四头宽吻海豚。2019年4月与同一批次的宽吻海豚21#,22#转移至海豚湾饲养池,与该池内原有的一只8岁宽吻海豚A社群融合。
   25#海豚于2019年10月發现玩鱼现象,该现象逐渐加重,于2020年2月转变为呕吐和胃积食,体重下降明显。为控制该现象恶化,防止其威胁动物身体健康,海洋馆于2020年4月将其转移至原饲养区域,与一只15岁的宽吻海豚社群融合并饲养至今。
  1 25#海豚吐鱼情况的简介
   该海豚最初的表现是玩鱼,投喂后对饵料中的鲱鱼不进行吞咽,而是含在口中后游走,将鲱鱼甩入空中,期间对驯养师的指令不做回应,大约1min后将鲱鱼吞咽并主动游回驯养师身边,时间较长时可持续3~5min。约3~4个月后,该海豚将鱼吞咽后又从口中吐出,肉眼可见鱼饵有轻微胃酸灼烧痕迹,有时呕吐物中混有消化过的鱼浆。
  2 诱发吐鱼的可能因素分析
  2.1 环境压力
   由于吐鱼现象是在转移至海豚湾后出现的,因此推断这可能与动物饲养环境改变、动物出现不适应有关。海豚湾的灯光,声音,观光客等环境因素也有可能导致动物产生压力。另外,旅游旺季来临时,动物与人接触的时间增加,运动强度随之增加,也可能给动物带来一定心理压力。
  2.2 社群关系
   海豚在自然界就是一种群集动物,有着一定的社群结构和关系,圈养海豚被人为放入新社群后,动物对该环境下的其他成员较为陌生,可能产生社交压力及相互竞争等问题[4,5]。例如玩具的投放量跟不上新社群动物的需求量,或者该动物社群地位较低时,虽然投放一定数量的玩具,但是不敢去玩,而社群地位高的动物可能会霸占多个玩具,可能继而产生一些情绪的变化且压力无处排解,出现吐鱼和玩鱼的现象。
  2.3 动物行为的相互模仿
   海豚湾的新社群中有一只8岁的宽吻海豚A,该动物有轻微吐鱼现象。由于海豚本身具有模仿能力,25#可能在旁观A吐鱼时通过模仿学会了该行为。
  2.4 动物本身身体不适导致的病理性吐鱼
   动物本身身体不适,尝试吐鱼进行缓解。例如胃部损伤或胃内异物产生的刺激、食管划伤或被胃酸灼伤等导致的疼痛或吞咽障碍等。
  3 人工纠正措施
  3.1 改善饲养环境
   将动物转移至一个水体容积1,100t的长方形饲养池,该水体中除25#海豚外,还有一头15岁的雄性宽吻海豚,该海豚性格温和,行为稳定,无吐鱼现象。
  3.2 调整饲料的营养配比
   未出现吐鱼时动物体重为264kg。吐鱼严重时体重为218kg。由于动物体重下降严重,为保证动物健康,与兽医沟通后进行鱼饲料量调整。根据鱼饲料检测报告(表1),提高动物饲料中脂肪含量较高的鲱鱼的占比,并每日在鲱鱼中注水,避免吐鱼带来的机体缺水,保证动物身体健康。
  3.3 调整动物的投喂量
   日常饲养过程中,会每月记录动物体重及摄食量。动物在原饲养池的投喂量为6~8kg,其中鲱鱼为4~6kg,多春鱼为2kg,根据水温、季节及动物吐鱼情况调节投喂量。更换饲养池后,动物投喂量调整为9kg,其中鲱鱼为5kg,多春鱼为4kg。适量增加动物投喂量以防止动物因吐造成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的缺乏。
  3.4 中药的辅助治疗
   近年来,中草药已被逐渐运用到海洋哺乳动物疾病的防治当中,并取得了明显的收效[6]。海洋馆兽医针对该动物吐鱼情况,采用中药治疗手段,选取生姜、法半夏、豆蔻仁等传统中药磨制成粉状,2次/d添加在鱼饲料中进行饲喂。
  3.5 互动及陪玩措施
   驯养师采用多种方法,干预动物的吐鱼行为。首先是针对吐鱼海豚进行一些时长和内容不固定的互动,使其产生新鲜感,从而避免动物在特定时间段或者特定行为之后出现游走不受控的情况,也可避免动物在判断互动训练快结束时游走吐鱼。其次,调整喂鱼次序,如果动物对鲱鱼吐鱼严重,但是喂食多春鱼时好些,而投喂鱿鱼无吐鱼现象,则可调整投喂顺序,将鱿鱼放在最后投喂。也可对动物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行为训练,如水中定位,并采用可变间隔的强化程序,给动物的吐鱼控制训练过程提供新鲜感和神秘感,逐渐延长喂鱼间隔,并使用抚摸,陪玩,玩具等第二强化物强化动物不吐鱼的行为。
  3.6 环境丰容    除了采取人为的互动和陪玩措施,还根据动物的自然属性,科学的布置饲养环境,饲养池主色调为蓝色,池壁光滑平整,白天可获得适量的日照。
   为动物制作不同种类的玩具,并记录动物对不同玩具的喜好程度。根据动物对吐鱼行为的控制程度,酌情投放不同的玩具种类。例如,动物在某一餐没有吐鱼,那么会加大动物最喜欢的玩具投放时间,利用玩具辅助强化动物不吐鱼的行为。如果在玩具投放的过程中,动物出现了吐鱼现象,就拿走它的玩具,给动物一个负刺激,也可防止动物理解错误,进一步控制吐鱼行为。
  4 小结
   针对25#海豚的吐鱼行为,海洋馆在进行可能诱因的分析后,采取了以上多种手段配合予以控制。配合兽医采取医疗用药,调整饲料鱼配比、增加饲料脂肪含量、日常训练、环境丰容等,提高动物福利,丰富动物的精神生活,经过为期一年的人为干预后,动物的吐鱼行为得到显著的改善。
   图1为25#号海豚转移至饲养池纠正吐鱼行为期间的体重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到,通过人工干预,该海豚在10月份之后体重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并在次年二月份开始趋于平稳,体重保持在240kg上下。但相对于吐鱼前,体重减少了近10kg,这可能是因为其机体正处于一个稳定的恢复阶段,还需要时间进一步的巩固。
   为通过25#号海豚体重变化情况对其健康状况做进一步的评估,将同批次其他健康海豚的体重进行对比,如图2所示。同批次海豚21#和22#与25#海豚年龄、体长及饲喂量均相仿,其中,25#海豚体重虽较吐鱼前减少了近10kg,但与其他两只健康海豚差异不大,可以判断是处于正常状态的。
   经过以上为期一年的观察研究和人工糾正,该海豚的吐鱼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其各项检查指标也均在正常标准以内。后续将进一步稳定和巩固该海豚吐鱼的纠正训练,为海洋哺乳动物行为及心理学等研究领域提供更多的基础资料,同时也希望此项研究能对其他海豚的类似问题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Perrin W F, Bernd W, Thewissen J G M. Encyclopedia of marine mammals[M]. Academic Press, 2002.
  [2] Zhou K, Leatherwood S, Jefferson T A. Records of small cetaceans in Chinese waters: A review[J]. Asian Marine Biology, 1995, 12(199):119-139.
  [3] 郭清辉.瓶鼻海豚的圈养管理[J].海洋与渔业,2013(11):61-63.
  [4] 杨光,周亚开,加藤秀弘,等.东海水域瓶鼻海豚种群数量和分布的初步研究[J].兽类学报,1997,17(4):241-247.
  [5] Thomas E. Dowling, Wesley M. Brown.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Bottlenose Dolphin (Tursiops Truncatus) as Determined by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Analysis of Mitochondrial DNA[J]. John Wiley & Sons, Ltd (10.1111), 1993, 9(2):138-155.
  [6] 李鲁.应用中成药对北太平洋宽吻海豚外伤的治疗研究[J].海洋科学,2002,26(11):8.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54  摘要:我国具有数千年的养殖历史,且现代各类养殖技术的兴起为现代化养殖方式提供了发展道路,就生猪养殖而言,随着生猪市场需求量的扩大以及养殖利润的可观性,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投入到生猪养殖行业当中,所以我国生猪养殖受到养殖规模扩大以及养殖技术投入等多方面的影响,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未来生猪养殖发展过程当中,加快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64  摘要:养殖技术的科学与否会对肉羊的发病频次、肉质口感、养殖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此,笔者主要就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及标准化肉羊养殖技术展开探讨,以期为广大肉羊养殖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标准化;肉羊养殖技术;要点;应用   羊肉口感鲜美、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青睐,尤其是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社会,羊肉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71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科尔沁肉牛、科尔沁牛的育肥性能。选择300kg左右、身体健康的科尔沁肉牛、科尔沁牛各30头,每个组内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牛。在日粮相同情况下,饲养210d。结果表明:无论是冬季、春季还是全程饲养期,科尔沁肉牛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科尔沁牛(P<0.05)。  关键词:科尔沁肉牛;科尔沁牛;育肥性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65  摘要: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养殖家畜主要以牛羊为主,牛羊养殖业在当地畜牧养殖结构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阿拉善左旗畜牧养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羊肉价格的上涨,羊养殖产业稳中提升,但由于禁牧政策的实施,舍饲的养殖方式逐渐增多,其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养殖场内部环境较为恶劣,羊群很容易受到多种寄生虫的感染,引发一系列的疾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62  摘要:数字化生产技术已经在深刻的改变畜牧产业发展模式,并极大地提高现有畜牧产业生产效率,对于提高国内畜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数字化集成技术在奶牛场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以2016-2018年间山东祥和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现有标准化奶牛养殖场为依托进行试验示范,结果显示通过奶牛数字化集成技术的应用,山东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66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原柴达木山羊种公羊日粮蛋白营养水平的需要量。试验选用40只原柴达木山羊种公羊,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4组日粮的蛋白水平分别为7.52%、8.63%、9.57%、10.55%,试验周期为120d。结果表明:随着日粮蛋白水平的提高,种公羊的平均日增重先升高后降低,试验3组的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61  摘要:育肥牛养殖周期相对较短,饲料成本投入相对较高,如果没有做好针对性的管理工作,势必会影响到整体的育肥效果,导致养殖周期变长,育肥牛不能够正常地生长发育,甚至会增加额外的养殖成本,不利于提高养殖效益。所以就需要从肉牛养殖管理角度入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明确最佳的育肥养殖管理方案,确保育肥牛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栏,为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63  摘要:为了掌握凉山州甘洛县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分布和流行情况,及时开展净化工作,本研究于对全县牛羊养殖场(户)开展了全覆盖的布病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辖区内畜间布病羊只个体阳性率为0.0158%,场群阳性率为0.0473%;牛个体阳性率0%,场群阳性率0%。结果表明,此次监测发现的甘洛县羊布病为输入性病例。建议今后进一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69  摘要:动物肠道的微生物菌群对动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通过多种方式定植在动物的消化道内,在体内通过竞争方式获得生存的机会,与宿主建立了合作共赢的关系。但肠道的菌群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时刻保持着变化,为了保证菌群的稳定性,防止有害菌群获得优势地位,本文就影响菌群区系变化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影响菌群变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70  摘要:疾病是养鸡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风险之一,尤其是对于集约化和规模化运营的鸡场,要想降低疾病发生率,需要建立兽医卫生制度,加强场内外环境的消毒,科学对鸡群接种疫苗,谨慎选择开口药物,提升鸡场的管理水平,最大程度降低鸡群的应激反应;对于新建鸡场来讲,要选择一个温湿度波动小,交通便利,水电有保障,环境污染小的适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