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bankc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力是指人在感知活动过程中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准确、全面、深入地感知客观事物特征的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先通过观察,再通过必要的操作,抓住物体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在教学观察物体时,要充分地利用实物、模型、图形及学生熟悉的图像等感性材料,将观察与想象、推理、表达这些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得以培养。
  一、恰当运用教具,增强学生观察意识
  教具是教师和学生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工具和设备,可以是视听,也可以是模型、幻灯、多媒体。“观察物体”的课程内容大多以实物图形为基础,需要一定的空间观念。由于小学生认知有限,知识点不易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具的灵活使用在教学中十分必要。在“观察物体”教学中,教具以其直观、童趣、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在教学手段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教学中对教具的使用,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视觉感受,激发观察的兴趣。有观察兴趣,观察的意识亦得到培养,更形成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力亦得到发展,空间观念也就形成。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内容中,虽然以各种结构清楚的平面图形为主,但是逻辑抽象,难于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教具的直观性和形象性,顺应其好奇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发观察的兴趣。教师要恰当地把握学具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利用学具创设适时的观察及动手操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参与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控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带着兴趣去观察,注意就会稳定而持久,且可在活跃的氛围中把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的感性认识,让学习变得兴味盎然。
  二、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观察物体”的教学内容也设计了许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方面的活动。让学生经历对图片的观察、空间的想象及判断,有助于学生在观察、探索和交流中形成观察意识。有效的观察必须建立在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上,要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不能单纯靠模仿和记忆,还应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交流反思中,去探索、聆听,有意识地参与观察发生的过程。
  《观察物体》一课是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充分地利用实物、模型、图形及学生熟悉的图像等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来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是不同的。在实物上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对学生们来说比较简单,但是抽象到一个平面图片时,难度则大大增加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对实物的仔细观察,再慢慢过渡到对平面图形的观察,摸索出经验。
  三、合理设计教学,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观察物体”教学中,学生对实物的认识,对平面图形的理解,空间观念的形成与他们对图形直观经验密切相关。而对图形的直观经验的获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观察。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必须让学生掌握好正确的观察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好每一种观察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教给学生,使其提高观察的效率。
  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法前,教师应按教学内容与观察的目的,将观察具体化,指出观察的重难点,选取相应观察方法。根据观察方法,合理设计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观察物体中,让学生感知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部位是不一样的这一知识點时,教师不能光靠嘴说,这样就太抽象了,或者有的教师虽然出示了实物,只是单纯告诉学生结论,这样虽然避免了课堂上出现混乱的情况,但是,学生还是不能理解老师说的知识点。
  上课伊始,我从学生喜欢又熟悉的动画引入,迅速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一上课就马上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接着,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蒙着眼摸出的东西都不一样?让学生回答,原来是因为摸得(观察的)部位不同,引出今天要学的观察物体。
  接下来,我先出示梦游娃娃,让同学们先观察,然后提问看到了什么?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看到的部位。由于同学们坐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部位不同。最后,我又将实物变成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平面图,通过观察平面图的一个面,想象出物体的其他三个面。正面和反面很好判断,左面和右面对很多同学来说都有难度,通过不断地观察,来提高判断能力。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观察物体这部分数学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四、注意细节入手,提高学生观察效率
  观察,不是简单地看看就行,怎样抓住关键的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才是观察的最终目的。那怎样提高观察的效率呢?以实物梦游娃娃为例,经过同学们的反复观察,教师协助同学总结出,站在娃娃的左边,发现娃娃的脸朝左,站在娃娃的右边,发现娃娃的脸朝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这个结论适用于观察绝大多数的物体,例如:观察飞机可以通过观察飞机头的朝向;观察汽车可以通过车头来判断;观察人物也可以从人头来判断。最后教师再点出今后观察物体就可以从观察“头”来入手,这样大大提高了观察的效率。
  总之,观察是人的一种认识能力,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就能打开学生智慧的“天窗”。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这可使学生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用青霉素溶液处理蚕豆(Vicia faba L.)下表皮,当青霉素的浓度为10~(-4)到1ppm时,青霉素具有玉米素的作用,促进气孔张开;当青霉素的浓度超过1ppm时,则抑制气孔张开。青霉素和
针对现有的脉冲神经膜系统只能进行无符号二进制整数的乘法运算,而实际应用中更多地需要处理有符号整数的乘法运算,故用脉冲神经膜系统实现有符号整数的乘法运算更能满足实际
在对高良姜素(AO-1)结构修饰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良姜主要成分山柰素-4′-甲醚(AO-2)和高良姜素-3-甲醚(AO-3)进行结构修饰,期望得到抑制K562细胞增殖活性更好的高良姜衍生物,并总结构效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现在社会发展速度快,各种新颖的游戏器械层出不穷,这些器械的价钱昂贵,投入成本大,时间一长,幼儿的兴趣也降低了。幼儿喜欢新鲜事物,幼儿园不可能经常更新器械。于是我们想到了自制玩具。用什么来“自制”?我们想到了家乡的蔺草。  “户外活动”篇   为了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我们就地取材,将家乡特产蔺草巧投于户外体育锻炼中,利用蔺草自制了丰富的体育玩具:   蔺草圈:将直
为有效解决双边混流装配线的平衡问题,建立了联合优先关系图,利用加权时间法简化问题,并提出一种简单高效的迭代局部搜索算法。该算法通过启发式初始化保证初始解的质量,将优先关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在教学改革中存在两个关键性的因素:教学理念更新与教学技术的应用。理念的更新是理论指导,技术的运用是关键,两者是教学改革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随着科技和文化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运用在教育领域,必然带来教学改革,而教学模式的改革又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一、建构主义理论向传统教学模式提出的挑战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是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应用发展而成熟起来
以金丝皇菊、阴歧油菊为参照,对它们的杂交F_1代的耐盐性进行鉴定,以期对金丝皇菊的耐盐性进行改良。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条件下,添加浓度为0和120 mmol/L的NaCl对父母本以及27个F_1代进行处理,然后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结合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7个F_1代进行耐盐性评价并选出优良后代。根据聚类分析的
1989年7~8月,在四川与甘肃交界的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笔者对扭角羚的交配期及交配行为模式进行了研究.扭角羚的繁殖期一般是在每年的7~8月进行,持续时间约2个月左右.在扭角羚群体
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读书,而不是教会学生读懂一本书或者几本书。关键还是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只有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自行阅读,能主动地获取知识,才能真正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吸取文章的营养,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真正达到“不教”的目的。记得有
在新课标中指出:数学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需要转变,由"静"的课堂转变为"动"的课堂,这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