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通俗而透彻地讲清WTO规则

来源 :WTO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w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入世以来,有关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文章发表了不少,书籍也已经出版了很多本,但是深入浅出地讲解WTO本身的规则通俗读本,仍嫌不够或者缺少。本套丛书正是适应了这种客观需要,希望能给想获求WTO基本知识的企业家、律师、法官、政府有关部门的公务员以及其他大学文化以上的读者提供一套读本。
  2003年夏天,时任WTO上诉机构主席的巴恰斯(James Bucchus)先生在美国哈佛国际法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探求格劳秀斯:WTO与国际法规则》。我们知道,荷兰13世纪有位名叫格劳秀斯(Huge Grotius)的著名外交官与学者,写了一本书:《论战争与和平法》,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了国际法的法理学说,被人们尊称为国际法鼻祖。可惜的是:他对国际法的原始理想,即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唯一能使我们自由的,是法律规则的确定性,后来一直没有能实现。由于现行国际法规则缺乏强制约束力,又缺少强制执行的手段,一直被人们称为“弱法”(Weak Law)。巴恰斯先生在文章中说:现在人们才从作为国际法新领域的WTO法上,看到实现格劳秀斯当年理想的曙光。应该说,这是对WTO法律规则的最高评价。
  回过头来,对我国有关人士而言,还有一个根本性问题要回答:WTO体制是不是法律体制?WTO规则只是游戏规则还确实是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则?已获得很高声誉的WTO解决争端体制中,包括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独立审案在内,是否带有司法机制的特征?……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做出科学的和实事求是的回答,那么我前面提到巴恰斯先生说的“探求格劳秀斯”之类,就纯属子虚乌有的东西了。
  自从1996年WTO上诉机构在审理的第一个案件(美国汽油案)中,发出“不要把《关贸总协定》(GATT)与国际公法隔离开来”的呼吁后,WTO规则是国际公法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观念,已日趋深入人心,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此同时,从国际法角度,用国际法理论来解释、认识与理解WTO规则,便成了一种国际共识、法律共识。当然,WTO的具体内容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和贸易关系的,从没有人怀疑过要从经济学尤其国际经济学研究论述与讲解WTO法律规则。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把经济与法律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理解好WTO体制。
  WTO法与传统的处理主权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的国际法,既有共识也各有个性。WTO法的一个突出特征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WTO规则已经影响到各国国内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乃至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对WTO基本知识有所理解的人们,是一支浩浩荡荡的宏大队伍。而WTO这三个英文字母所组成的名字,也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都知晓的语言。
  深入浅出又通俗易懂地讲清楚WTO的基本规则,对编者的要求较高,他们的辛勤与努力是值得称道的。对于本套丛书主编王公义先生的远见卓识,对出版社编辑们的工作,深表敬意。
其他文献
按照入世承诺,我国5年过渡期行将结束,中国经济要在更加全面开放的环境下前行,这意味着一个崭新的起点。    200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周年的纪念日。一进入今年的冬天,一些地方和行业部门各种有关入世五周年的纪念和研讨活动就接踵而至。这不仅仅是因为自古以来在阶段性的时刻总结以往、展望未来是我们良好的传统,更是由于加入世贸5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而
期刊
加拿大人生活和消费习惯的改变有利于增加中国农产品对加出口,中国的水果和蔬菜、方便食品、鱼类和海产品、有机食品向加拿大出口有较为广阔的前景。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的北半部,总面积为 997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最新资料,2006年第二季度末人口总数为3250万人,其中,英裔居民占28%, 法裔占23%,其他欧裔占15%。加拿大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多次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上最适合人
期刊
本刊讯 一年前,作为目前国内惟一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国有独资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在人民大会堂发布了我国首份《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05)》(以下简称《报告》)。一年后,仍然是在人民大会堂,中国信保一如既往地密切关注、实时跟踪全球190个国家(除中国外)风险水平的变化,如期推出新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06)》。  12月11日, 2006版《国家风险分析报
期刊
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最根本的变化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    200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WTO五周年纪念日。中国从政府到民间,从媒体到学术机构举办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记者有幸在此前后回国亲历了部分场面,愿意将加入五周年的点滴感受记录在此,以飨读者。  该不该加入WTO?  想不到关于是否应该加入多边贸易体系的问题在中国竟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从1986年中国决
期刊
中国经济所存在的问题,忧不在WTO, 而在于改革疲劳症,在于能不能及时进行结构改革,以把握全球经济结构大调整的机遇。    对于中国加入世贸这一重大事件,当前主流评论仍认为是利大于弊。五年表现,成绩斐然,面临的挑战亟需进一步改革予以应对。但持相反意见的人也为数不少,因为中国对世贸做出了很多改革和开放市场的承诺,他们认为得不偿失,便把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拉大,失业率高,国企倒闭,腐败现象都归咎于WTO
期刊
5年前,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让人兴奋,也让人憧憬。入世,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该如何面对对外开放的新形势?  入世之初,江泽民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世贸组织”专题研究班座谈会说:“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我们全党来说,是一次新的学习,也是一场新的考试。这是对我们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很实际很具体
期刊
2006年12月8日,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WTO经济导刊》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和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海外事业活动关连协议会(CBCC)联合主办的“2006第二届中日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进一步合作:竞争和共赢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会长田润之表示,近来随着中日关系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两国各界加强合作的热情进一步上升,两国合作潜
期刊
那是曾经令多少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一刻——当地时间2001年11月10日,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主席卡迈勒,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宣布:根据WTO接纳新成员的规则,部长级会议以协商一致的方式批准中国入世。与会者全体起立,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数百名记者以最快速度向全世界传出了这条新闻。第二天,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签字仪式举行。30天后,即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位成员。  回顾
期刊
1.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案正式施行,要求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  2. 1月5日,商务部《WTO经济导刊》杂志社联合厦门市贸发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厦门大学等单位举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厦门)研讨会  3. 2月22-23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新闻社指导,《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  4. 3月,商务部《WTO经济导刊》杂志社组织出版了
期刊
COSEP计划通过搭建企业培训、市场拓展、技术支撑和金融服务等4个支撑平台,全面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重点支持全国100家企业软件出口欧美。    软件外包近年来已为我国软件企业所关注,并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热点和方向。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呈膨胀式增长,据麦肯锡预测,到2009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美元,软件产业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国际化已成为我国软件产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内在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