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大发现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310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早晨,孩子们在南面操场玩的时候,发现围墙边的灌木丛上有一只会爬的、细细长长的、棕灰色的螳螂。孩子们好兴奋啊!大家围着它边看边说:“螳螂的头是三角形的。”“眼睛像两个透明的小灯泡,看起来好像没有眼珠子,它还会瞪你一眼呢!”“它的嘴巴一直在动,好像在吃东西。”“它是棕灰色的,跟我上次看到的螳螂颜色不一样,上次看见的是绿色的。”“是不是因为它年纪大了,所以是这个颜色?”“它有四条细细长长的腿,特别是前面两条腿像两把大刀一样,大刀是用来切食物的,特别厉害。”孩子们观察了很久都不愿离去,还请求我把螳螂带回教室。看着那一双双祈求的眼睛,我答应把螳螂带回教室养一段时间。

螳螂喜欢吃什么?


  孩子们欢天喜地地把螳螂带回了教室,大家也因为螳螂的到来而忙碌起来。乐乐给它找了一个透明的小塑料桶当家,豆丁找来了孩子们喜欢吃的饼干、薯片、米饭喂给它。只要一有空,他们就围着螳螂看它有没有吃东西。一天过去了,螳螂一点也没吃。孩子们非常着急:“它到底喜欢吃什么东西呢?”我说:“今晚回家找找答案吧!”
  当天晚上,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找答案。原来,螳螂是肉食动物,喜欢吃各种肉和虫子。第二天早上,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相关的食物,有烧熟的肉,还有蚂蚁、蚯蚓、飞蛾等一些小虫子。“哇!这么多种食物,我们是全部一起放进去,还是每次放一种进去给它吃?”我问。小可说:“还是每次放一种吧,这样我们能看清楚它吃东西的情况。”
  于是,我们开始了“螳螂喜欢吃什么”的实验。一天下来,我们看到螳螂没有动过熟肉,也没动死了的小虫子,但它吃掉了活的小飞蛾。这下,大家知道螳螂喜爱的食物是活的小虫子。看到这个结果,小雪开始发愁了:“难道要我们每天去抓活飞蛾?太难抓了!书上不是写它是食肉动物吗?为啥它不吃肉?”“它平时在草丛里都是吃生的食物,你给它熟的肉可能就不吃了!”我说。“那我们明天带点生肉喂喂看。”小宇提议到。
  第三天,保育老师去幼儿园食堂拿了点嫩嫩的生猪肉,有一小块挂在了盒子顶上,还有一点掉在了盒子下面。没想到螳螂发现了挂在顶上面的一块肉,一把抱住美美地吃了起来,小嘴巴咬着肉一点一点地把肉吃完,然后还不停地用前面两条大腿擦脸和触角。看着螳螂吃肉的样子,棒棒问:“为啥它一边吃一边擦脸和触角?”小宇说:“老师,上网查一下!”我搜索之后得到的结果是:触角是螳螂用来闻气味的,如果脏了就闻不清气味了,所以它吃完东西后总是要不停地擦脸和触角。就这样,我们又学到了新知识!

螳螂的新家


  第四天早上,妞妞在看螳螂的时候说:“它的家太小了,里面空空的,没地方可以爬,好可怜。我们能不能给它做一个大一点的家呢?” “你们觉得它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问。小虎说:“平时它生活在草丛和树林里,它应该喜欢树叶、树枝、小草吧!”几个孩子都同意他的说法,于是,晨间运动的时候,他们在幼儿园里收集了很多新鲜的树叶、小草、长短不一的树枝带回教室,又找了一个大的透明盒子,为螳螂布置新家。
  孩子们把新鲜的树叶和小草都挑出来整齐地铺在柜子底部,当作是螳螂的小床;把长长短短的树枝一撮撮地绑起来做成树杈洞,让螳螂在洞里可以钻来钻去玩游戏;两根树杈中间绑了一根绳子,螳螂可以在上面爬;甜心在美工区做了一个小秋千放在里面可以让螳螂荡秋千;最后,妞妞还在里面淋上了一些小水珠,因为资料上显示螳螂喜欢喝干净的露水……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愿望为螳螂造了一个新家,并且小心翼翼地把螳螂送到新家里去。螳螂住进新家以后活动的地方多了,一会儿这边爬爬,一会儿那边爬爬,感觉比以前开心多了。

螳螂需要同伴吗?


  看到新家给螳螂带去快乐,孩子们非常得意。几天后,孩子们又有了新的担忧:螳螂独自在新家里待着,没有朋友会不会很无聊呢?大家都觉得应该给螳螂找个伙伴。于是,他们搜寻了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可惜没有发现第二只螳螂。过了双休日,小宇带来了一只绿螳螂,大家迫不及待地把两只螳螂放在了一起。没想到两个小东西一碰面就抱在一起开始打架,孩子们着急地让我把它们分开。我用筷子把它们分开了,但没过一会儿,它们又开始打起来。
  两只螳螂在一起,并没有像孩子们期望的那样更快乐,反而酿成了悲剧——到了下午,那只棕灰色的螳螂没力气抵抗绿螳螂的进攻,头被咬掉了。难道它们不喜欢待在一起吗?螳螂怎么会咬死自己的同伴呢?孩子们有点难过,又觉得很奇怪,于是又一起查找答案。原来,螳螂不是群居动物,不喜欢很多住在一起,喜欢单独捕捉食物吃。螳螂们碰在一起时会因为抢地盘或食物而打架攻击对方,当找不到食物的时候,螳螂会吃掉同伴。当母螳螂怀孕的时候会吃掉公螳螂来补充营养。这件事让孩子们深刻地知道了,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后来再也没人提为绿螳螂找同伴的事情。

螳螂的性别


  凶悍的绿螳螂引发了孩子们的又一个问题:班里的绿色螳螂是公的还是母的呢?于是,大家又去找到答案。原来公螳螂和母螳螂是有区别的:母螳螂身体比较大,公螳螂身体比较小;母螳螂的触角又细又短,公螳螂的触角又粗又长;母螳螂尾巴很粗,公螳螂尾巴很细长;母螳螂会生宝宝,先产卵,然后小螳螂再从卵里面出来,公螳螂不会;母螳螂不会飞、会跳,而公螳螂会飞。对照资料上的描述,再结合孩子们对两只螳螂的观察,大家推测它们都是公螳螂,绿螳螂年轻一些,所以力气大咬死了棕灰色螳螂。

螳螂绘本


  尽管绿螳螂在班里得到了精心的照顾,但是时间一长它不再好动,也不太进食。孩子们担心它会死掉,就主动提出送它回到户外。因为广阔的草丛树林才是它最好的家,在那里它才能健康地生活。我们把它带到幼儿园的小山坡上放生,恋恋不舍地与它道别。螳螂的离去并没有终止孩子们对它的挂念,他们还是会回忆起螳螂在班里的點滴,于是,我提议把这件事情画下来。他们欣然接受,并且请班里的“画家”执笔画出了整个过程,我负责配文字。
  《螳螂大发现》手绘故事就在大家的努力下诞生了!园长妈妈看到手绘故事后就邀请我们在升国旗的时候介绍我们的发现,让我们在幼儿园大厅开“螳螂科普会”;大二班的小朋友还邀请我们去介绍螳螂的故事。在每一次交流展示中,小朋友们都能收获许多崇拜的目光、真诚的夸奖,探究螳螂带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我们班的小朋友都爱上了探究身边的动植物。后来,我们又探究了鱼、蜗牛、泥土、植物根系等等生物。
  一只偶然发现的螳螂引发了孩子们强烈的探究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解答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他们俨然成为一名名“生物学家”。而我就是追随这些“小生物学家”的“大帮手”,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和他们一起体验乐趣,收获智慧。
其他文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出,幼儿社会性教育要依靠幼儿的体验,强调体验在社会性教育中的作用。这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它的效果起码要好于说教。但是让幼儿体验什么?怎样开展体验活动?怎样的体验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或者说体验的实践模式是什么?这是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理性思考和实践经验,本文提出基于体验的“情境教育”,作为体验教育的实践模式,并尝试阐述情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伴随着自主游戏的不断深入开展,幼儿园在有限的空间和条件下,把自然带进幼儿园,成为教育的隐性课程,为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筛出来的美术  孩子们一进入沙池就好像到了自由王国,原本静悄悄的沙池变成了创造的海洋,他们堆高山、挖山洞、修铁路、做蛋糕,挥动着手中的工具在沙池中做着各种不同的造型艺术。  沙
研究表明,学习品质不仅能预测儿童以后的学业成就,还影响着其入学准备以及更为长远的整体发展。可以说,它对儿童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自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正式提出学习品质之后,世界各国都开始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与实践。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学习品质也成为我国幼教工作者的关注热点,相关研究、探讨大幅增加。  经过10多年的学习和实践,老师们对学习品质是否有所理解?
意大利瑞吉欧创始人马拉古奇曾说,在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儿童和成年人共同构建教育。可见就是要寓教育于幼儿丰富的一日生活之中。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无论是生活活动、区域游戏活动、集体教育活动还是户外游戏活动,都无“高低贵贱”“是非优劣”之分,都是促进幼儿获得良好发展的有效而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应该从儿童出发,从维护儿童的发展利益角度来取舍,不应为了形式而形式,这才是真正科学、理性、适宜的态度和行为。只要怀有利于
名师是社会公共资源,为实现优秀教师社会效益最大化,近年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推出以某一位名师为主挂牌设立的教师培养基地。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教师在岗培训模式。但由于其组成人员和培训目标的特殊性,名师工作室有其明显特征。其一,工作室学员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儿园,成长经历和环境不尽相同。其二,学员在业务方面有一定积累,无论学员自身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工作室培养的成果有较高的期待。其三,学员来自不同单位,
从案例中可看出老师能充分尊重幼儿,注重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与参与性,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但在游戏过程中,状况不断,忙乱的茶馆中幼儿已向老师“告状”寻求帮助,我认为此时教师可以适当介入,因为适当介入游戏与培养幼儿主动性并不冲突。翟理红在《学前儿童游戏教程》的“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重要性”中强调,“教师介入游戏与儿童游戏的自发自愿性之间完全不矛盾,因为两者都立足于儿童最大化的发展上”。邱学靑在《学
摘 要:针对专题学习网站面向广大网络学习对象的特殊性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新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Serv-U的分布式专题学习网站的系统总体框架,论述了以美国Rhino Software开发的商业软件Serv-U为ftp服务器的专题学习网站的系统设计与技术方案,其中包括运用Unicode编码管理教学资源,运用Xml技术保存教学资源信息,运用Serv-U控制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分布式资源服务器等关键技术
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师作为学前教育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其整体素质与队伍建设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多年来,作为学前教育的最大短板,师资紧缺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缓解。相关权威报道指出,面对75%毛入园率所对应的4000万名在园幼儿数量,未来10年我国幼儿园大约需要纯增47万个班,按照每班两教的配备,新增的幼儿园教师总数要近百万人。雪上加霜的是,幼儿园教师队伍流动性大,尤其是合格教师不断流失
自主游戏是幼儿主动发起的游戏,以幼儿在其中自由、自发、自主的状态为主要特征。游离指自主游戏中,幼儿无法专注于“做一件事”而呈现出注意力涣散、无所事事的状态。自主游戏时间,超30位幼儿同时入区,目不暇接的教师往往本能地把注意力投向那些已经发生冲突、哭闹或者是有特色作品出现的现场。那些“看起来很安全”的游离幼儿常常被教师忽略。然而,游离的幼儿可能是教室混乱的潜在源头——无所事事的他们在教室内游走,争抢
沙水游戏区里,玲玲一个人在挖沙,她用铲子反复挖洞、填平;再挖洞、再填平。从游戏开始到结束,玲玲都自己一个人挖洞、填洞。当老师靠近她时,她就停止动作,斜着眼睛看老师,时不时看看周围的小伙伴,直到老师将目光移开。  以前的玲玲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呀!她爱跟小伙伴们一起兴高采烈地玩,积极探索发现,有时候还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可最近,她却在游戏中一直机械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听玲玲家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