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教学突围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u2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学生修身立命的教科书。可是,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普遍陷入了一个功利化的误区,导致诗词教学出现困境。教师可以借鉴“学习金字塔”理论,选中金字塔底部“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这三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尝试冲出古典诗词教学困境的重围。
  一、“每日诗词”冲破积累贫乏之围
  俗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涵泳吟诵是古人学习诗词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固定的课前活动——“每日诗词”。每次上课前由一名学生向全班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时间5~10分钟,内容包括全体学生对这首诗的当场诵读,或介绍创作背景和内容大意,或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每隔两周,教师也有一次推荐。这个活动形式简单,但意义深远。
  首先,这个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会有2~3次机会,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接触和诵读过的诗词就有100首左右。这些诗词内容丰富,穿越古今。有诗歌的源头《诗经》的诵读,有唐诗中的佼佼者——王维、白居易等人的诗歌介绍,有宋词中的辉煌所在——李清照《一剪梅》、苏轼的《定风波》等,也有现代诗歌的经典——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戴望舒《当天晴了的时候》等。
  其次,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诗词的热情。“每日诗词”是个展示的机会,每个学生都积极搜索各种资料提前了解自己推荐的诗词,以便更好地介绍给别人。如一名女生爱屋及乌,对韩剧痴迷,继而对韩国的诗歌加以研习,她用韩语朗诵了诗歌《再与人相遇》,带大家感受了一下韩国文化。
  另外,能起到传承文明的作用。古典诗词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习惯成自然,每到诵读时,学生就会沉浸其中,一边偃仰啸歌,一边感受着中华文化思想和智慧的光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二、“每周一评”冲破诗学修养困顿之围
  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当前的诗词教学不同程度患有诗学理论贫乏症。鉴赏往往直奔“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这个结果而去,品评常常被“告诉答案”代替。其实,了解必要的诗歌理论知识还是需要的。什么是起承转合,什么是平仄押韵,什么算对仗用典,怎样借景抒情,如何托物言志,这些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单纯地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每周开展一次鉴赏活动。
  1.心有灵犀——文体转换
  古诗往往融情于景,天衣无缝,所以,对于借景抒情的诗词,欲知情先观景。王维的《山居秋暝》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风格的代表,教师可以请班上绘画基本功不错的学生给这首诗配图。《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千古传诵的名篇,通过几个画面创设奇妙瑰丽的诗境,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给每幅画面拟题。当然,用散文的语言转换古诗词的文字是常有的事。
  2.异曲同工——题材辨别
  诗词有不同类别,从题材上看,离别相思、咏史怀古、边塞军旅等都是《唐诗宋词选读》中常见的。教师可以组织几个学习小组,各小组根据自己成员的实际情况,选择喜欢的题材加以探究,体会诗词异曲同工之妙,领悟题材鲜明的特点。
  3.思想回音——人物研究
  文字构成文学,文学承载文化,而文化传承文明。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有这样一种文化视野和责任意识。学习古典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汲取宝贵的精神养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今天,再读这些掷地有声的诗句仍然心潮澎湃、荡气回肠。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对诗人展开专题研究。
  三、“每人一诗”冲破诗情枯竭之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早就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知识在于积累,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创作才能让学生对抽象的诗歌理论知识理解透彻。在高二下半学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每人一诗”活动,按照古典诗词的格律,尝试创作,学期结束时组织一个晒诗会。“面如赤枣眼如蚕,身长九尺捋美髯。掌中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千里马。曹操帐前献两首,兄嫂车后过五关。刮骨疗毒做笑谈,水淹七军称武圣。”这是文科班学生看完《三国演义》后为关羽创作的《说关公》。“风瑟雨潇水自流,垂暮残年老病休。我心忧愁君莫笑,举杯邀约解烦恼。”这是一个学生在考试失利后,以此无题诗聊表心意。虽然这些作品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可贵的是这是学生认真推敲出来的。这个创作过程加深了他们对灵性十足的诗词表现意义和艺术规律的认识。
  一棵树虽然改变不了森林,但仍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带领学生走进诗歌世界,享受祖先留下的璀璨的诗歌瑰宝,以实现日常诗歌教学的突围。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210012)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采用“抓两头、促中间”的分层管理方法,并积极施以与之相应的“因材施教”原则。我们不难看到,许多教师倾心“提优与补差”,实际上弱化了对“中等”学生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进一步提高全省档案工作依法行政管理水平.河北省档案局于11月25日在石家庄市召开了仝省档案法制工座谈会。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新课程改革带来的理念创新与模式优化,成为了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驱动力。广大语文教师立足自身教学工作实际,开展教学研究,尝试各种新模式、新经验,其中“反串角色”教学法是运用较为广泛、成效显著的教学改革模式之一。  一、“反串角色”的内涵  “反串角色”顾名思义是指师生之间进行角色互换,具体来讲是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走上讲台代替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角色反串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是由承担教学职
近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到2018年底基本完成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
高中文言文背诵法一般可分为三个环节:理解记忆、形象记忆、结构记忆。这三种背诵法能够处理大部分难以背诵的文言文。
语文味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各种师生互学共同感受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产生语文学习兴趣,感受语文之美。语文味是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气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诗意和美感,同时也感受到个性化、自由化的学习境界。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应采用各种方法来丰富教学形式,达到师生和谐发展,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感受人文的过程中领悟语文味。  一、展现人文,体现语文素养  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体现语文味,就要在教学
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的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为有了“渔”才能更好地获得“鱼”。从教育教学来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教育所要培养的不是书呆子,而是具有创造能力、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的人才。结合语文课程特点来看,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都较强的学科,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记住几个作家、作品,能背诵几首古诗词,而
随着变电站无人值班运行模式的日益普及,对变电站远程监控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当前遥控操作以遥控号为单一依据的控制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会出现遥控不成功甚至误遥控的后果。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做出积极反思。这是对过往的课程教学的一种梳理与回顾,也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那些低效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