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课堂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改进学习方法,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人们普遍的共识.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应当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让情境设计的这一启发点启在关键之处,下面说说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上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所在,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否能保持和发展.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就是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使教师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一、数学情境教学的意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学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数学学科的特点来看,情景教学,能有效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利于改革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让数学教学充满气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致性原则
  教学无定法,但教学有法,不管采用什么办法,教学目标始终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宏观上,情境的创设要服务于目标的完成。微观来看,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
  启发性原则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启发.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立足点.课堂上不论是设计提问、幽默,还是欣喜、竞争,都应考虑活动的启发性,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何使学生心理上有愤有悱,正是教学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科学性原则
  数学是一门严密而抽象的科学,其表达形式的规范性是有目共睹的.在教学情境创设中,一定要寓庄于谐,尽量使语言准确,认真处理好形象生动与严密准确的矛盾,切不可让学生发笑或叙述方便,信口比喻.如把“移项”说成“搬家”,把“多项式相乘”称为“打开”,等等.一定要克服這些毛病,使我们的课堂语言生动而不失严密,形象而不失准确[1].
  三、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积极思维.“学起于思”,一个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和解决矛盾的愿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第二,创设直观情境,变抽象为具体.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创设直观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较为形象的感知和理解教材,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
  第三,创设实践情境,达到学以致用.数学教学中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潮流[2].
  例如: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如果一条直线和圆心的距离为①4.5cm;②6.5cm.③8cm.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
  将此题改为一道开放式问题:据气象部门预报,一台风中心直径是60km在某城市正南50km处,以北偏东30°方向前进,问该城市是否会遭受台风的袭击?并说明理由.通过改造,常规题便具备了开放题的形式,具有挑战性.当然此题还可以进一步变换条件,让学生思维朝纵深方向发展.如该城市遭受台风袭击的时间有多长?等等.
  四、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举样
  创设异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讨论[3]
  例如在双曲线+=1上一点P到右焦点的距离是5,则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 )
  A:P到左焦点的距离是8
  B:P到左焦点的距离是15
  C:P到左焦点的距离不确定
  D:这样的点P不存在
  教学时,根据学生平时反馈信息,有意识的出示如下两种错误解法:
  错解1.设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F,由双曲线的定义得
  +=10=5
  即=+10,故正确的结论为B
  错解2.设P(x,y)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则
  =-a,由a=5,=5,得=10
  即=+a=15,故正确的结论为B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辨析:若=5,=15,则+=20,而=2c=26,即有+<,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矛盾,可见这样的点P是不存在.因此,正确的结论是D.
  进行上述的引导,让学生找出了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忽视了双曲线定义中的限制条件,所以除了考虑条件-=2a,还要注意条件a  通过上述问题的辨析,不仅使学生从“陷阱”中跳出来,更主要地是能使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自觉的辨析正误,取得学习的主动权.
  五、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情境的趣味性和数学味
  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体验数学才是目的,每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及时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趣味性、问题性为教学服务,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和“敲门砖”.
  (二)情境内容生活化
  把情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在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境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情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故事情境、图片情境,也可以是操作情境、活动情境、信息情境和问题情境等等;情境创设的主体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只有当“学生主动地寻求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才能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体会其应用价值.”
  (四)防止认识上的“唯情境论”
  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并不是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就是“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4].
  总之,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应当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让情境设计的这一启发点启在关键之处,可使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激活学生思维,从而把学生引入“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李士錡,李俊.中学数学教育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
  [2]任志宏.高中数学优秀教案[M].南方出版社.2004.10
  [3]汪晋超,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甘肃教育[J].甘肃教育社.2007.03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0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技术,扩展语文学习环境。”作为语文教师,在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作文教学中,我有了以下一些收获。  一、扩展写作的空间,创设更多的写作情景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他们眼中的世界较
【摘 要】 课外阅读是学生信息来源的重要手段,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设定的课外阅读目标,基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值得老师重视和深思的课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坚持课外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
【摘 要】 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学模式的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作文先导式”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中介绍了“作文先导式”教学的三种模式,并对每一种模式都做了简要说明。另外,文中还阐述了应该如何让“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表达;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问题解决得好与坏还将直接影响到解决问题的质量。教师要指导学生尽可能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越全越好。  一、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1、操作与模拟  遇到某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问题,可以放和让学生自己采用模拟和演示的方式,让他们进入角色,了解题意。如“比赛场次、握手”等素材,可以让学生把问题表演
【摘 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开发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要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以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著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它分为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其中外周性眩晕占全部眩晕患者多数。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一直未有重大的突破,治愈率也欠满意。在许多患者中,当发生外周性眩晕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21世纪,是信息爆发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广泛的使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在各种新闻媒体中都能听到、看到关于课改的宣传,据分析,这次课改是关系到民族复兴,教育成败的大事,绝不是喊喊了事,我们七台河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课改,学习杜郎口、昌乐的经验,创建高效课堂。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建高效课堂呢?笔者就几年教的学经验,对如何创建高效课堂进行了初探。
研究背景和目的:  鼻咽癌高发于我国华南地区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其中广东省是全世界最高发的地区,因此又有“广东癌”之称。血栓栓塞症可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是恶性肿将为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海上日出》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从课文内容来看,介绍了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壮丽奇特和在有云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瑰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奇伟壮观的大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从作者的写作手法上来看:有面——日出时海面上的美景;有点^具体介绍有云和没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