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开发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要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以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著名语文教师于漪曾说:“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的确,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学科中的阅读,它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更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阅读,可以說,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阅读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感,积累词汇和语言材料,从而更好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注重学生自我分析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初中阅读教学要求明确规定: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新课标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怎么来培养呢?
  1.让学生充分感知
  讲解一篇课文或阅读前,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至少两遍。在头脑中形成对文章的大概印象。至于学生感知到什么程度,这就要靠教师对学生的掌握了。为了避免有的学生不认真读,可以采取多种阅读形式,比如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对照朗读等。
  2.让学生敢于提问
  新课标指出“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疑问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性。所以,在学生读完文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心中的疑问,可以是故事情节的疑问,可以是作者表达方法的疑问,也可以是对作者某些判断的疑问。
  特别注意的是,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疑问,不要对学生的疑问做任何正确与否的判断,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在下一步分析课文的时候着重分析跟课文主旨接近的问题,以规范学生提问的思路。
  二、注重情境教学,加深学生体验
  “共鸣”指的是一个人和一个人心灵的相通,只有有着类似经历的人情感上才能达到共鸣。达到学生与作者的共鸣是阅读的最佳境界。只有学生与作者达到共鸣,才能真正的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才能真正得到灵魂上的升华。所以教学时教师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心灵体验。
  1.模拟课文内容
  有些事情学生无法亲身去体验,比如失去亲人,遭遇交通事故等,这样的内容就可以通过模拟情境达到让学生体验的目的。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师无法带领学生亲身去体验,但是教师可以让学生蒙上眼睛,从教室的第一桌走到最后一桌,事情不一定完全相同,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走完这些步后心中的成就感与喜悦感,有了类似的经历,他们也就更能理解课文中小主人公的心里感觉了。
  2.启发学生回忆、想象
  有些事情可能是学生体验过的,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回忆的方式达到学生心灵体验的目的。如《第一次真好》这篇课文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第一次是人生中宝贵的经验的财富,更是让学生明白敢于尝试,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的道理。对于第一次带给我们什么感觉,教师就可以通过启发学生回忆的方式进行。比如第一次洗碗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洗没洗干净?通过洗碗明白了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
  三、注重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一样重要,不容忽视。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心里想了,但是不知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表达对于学生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表达出来了,别人才能明白,只有表达出来了,思维和语言才更有条理性。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
  1.把握机会,适时提问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进行提问“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讲这件事?”“主人公是谁?”课堂上不可能做到让每位学生都发言,但可以让学生把问题答案写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表达自己的想法。
  2.培养学生构思
  构思能力是学生重要的思维能力,只有心里有了构思,并形成一定的条理,才能表达出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如《背影》一文,课后习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课文选取‘背影’这个表现角度,好在哪里?你从文中父亲的‘背影’联想到什么”。这个问题就是培养学生构思能力的题目,教师要认真引导,注意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
  四、注重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
  课文讲解之后,教师不要匆忙地结课,不要匆忙地给学生留作业,要注重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课后感悟,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更有利于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可以选一首相同题材的歌曲当堂播放,也可以让学生当堂演唱,也可以读一篇相同题材的文章,让学生闭着双眼,仔细聆听,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不要忽略,这也是重要环节之一。
  如学完《音乐巨人贝多芬》后,教师可以放几首贝多芬创作的曲目,让学生在贝多芬的乐曲中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五、结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自我表达能力、以及情感体验,感悟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几个能力是一个整体,是相辅相成,只有这几个能力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更正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导刊(上半月),2010(7):15
  [2]李少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4):108
  [3]谭明松.初中语文综合阅读的三个关注.写作,2007(24):03
  [4]王顶乾.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学周刊,2011(23):125
  [5]闫守甫.做实“读思说写”提高阅读能力——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6):18
其他文献
近几年,DNA技术的应用,尤其是PCR技术在植物遗传多样性评价上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技术可以对DNA相邻片段间定位,利用5’端或3’端引物对单序列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作为中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是很必要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并且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我从审题﹑立意﹑选材﹑命题﹑布局等方面进行指导。当然这些技巧不是脱离作文实际的枯燥乏味的技能,而是融合在具体的作文实践中的方法。  1 审题  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也即寻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它犹如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使语感生生不息。新大纲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實际教学中,朗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朗读是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思、写诸多方面能力的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安排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语句理解、现代文阅读、写作训练、古诗文阅读等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内容中,阅读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语文老师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主要对新形势下的语文整体阅读進行相关的分析,进而对语文整体阅读的方法进行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方
【摘 要】 在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新课标的理论支撑,来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培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准,指导学生将单纯的阅读化为对作品的自身理解和感悟,从而将语文学科中蕴含的深刻人文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技术,扩展语文学习环境。”作为语文教师,在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作文教学中,我有了以下一些收获。  一、扩展写作的空间,创设更多的写作情景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他们眼中的世界较
【摘 要】 课外阅读是学生信息来源的重要手段,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设定的课外阅读目标,基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值得老师重视和深思的课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坚持课外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
【摘 要】 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学模式的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作文先导式”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中介绍了“作文先导式”教学的三种模式,并对每一种模式都做了简要说明。另外,文中还阐述了应该如何让“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表达;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问题解决得好与坏还将直接影响到解决问题的质量。教师要指导学生尽可能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越全越好。  一、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1、操作与模拟  遇到某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问题,可以放和让学生自己采用模拟和演示的方式,让他们进入角色,了解题意。如“比赛场次、握手”等素材,可以让学生把问题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