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幼儿园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是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各要素(即日标、内容、材料、学习活动、媒介、时间、环境和方法)按一定的方式进行编制和处理,从而形成特定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它一般分为3个层次:①学科领域层次;单元教育活动层次;具体教育活动层次。这里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是指具体活动层次的设计,是根据已经拟订的学期、月或周计划对某一具体活动的设计。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准确定位
1.教育内容的选择
科学教学不同于过去的常识教学,在原“常识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科技、环境保护等新内容,所以内容选择的范围相当大。教育内容的生活化不仅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它更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教师要发现、保护、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例如,自由活动时,幼儿喜欢将黑板上的磁性教具一块块排队,其实他们对磁铁有所发现并在探索;在玩弹力球时,孩子们将它们压扁又恢复,并且乐此不疲,教师就应因势利导,扩展成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
2.教育内容的划分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个教学内容可以适合大、中、小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同时学习的情况,其实这就是教学内容的划分。
二、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与指导
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内容,提供相应材料,有步骤地开展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最终达到教育目标的形式。它是面向全体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这里主要谈活动目标的设计、教师提问的设计和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指导。
1.活动目标的设计
教師要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和该年龄阶段的目标,结合每次活动内容的具体特点,对幼儿提出全面、恰当的要求,使幼儿在活动结束时能够达到的目标。
2.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指导
活动过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具体展开的运用,是正规性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因此,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指导是关键。教师要依据活动目标,认真思考整个过程的各个步骤,认真指导。
3.教师提问设计
教师对幼儿科学探索过程的指导,主要通过设计有质量的问题来实现。教师提问有两种:①封闭式的,其答案是限定的、惟一的。如“这是什么?”“是不是啊?”开放式的,没有限定答案。如“你有什么发现?”“你看它像什么?”教师应更多地向幼儿提开放式的问题,便于幼儿回忆并联系自己的经验,在经验和自己已经具备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去操作、发现和创造,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随着教师提问的步步深入,幼儿也就在无意中逐步深入到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去了。
三、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材料的提供
1.科学教育活动选择材料
1)皮亚杰的认识结构理论认为,儿童认知和智力结构的起源是物质的活动。由此可见,科学教育活动的材料提供对幼儿认知能力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教育活动材料的提供应该注意三点:①目的性;②操作性;③思考性。
2)材料的提供必须具有引发幼儿思考的作用,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每一种材料的投放,教师必须仔细斟酌,想想它们是否能激起幼儿思考、探索的欲望,只有在具有思考性材料的刺激下,幼儿才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和积极思维的精神状态。
3)幼儿科学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中的热门话题。为使幼儿学科学有个良好的开端,使其长大成为具有科学素质的现代的和未来的公民,幼儿科学教育应以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为基点。
2.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
1)指导儿童观察时要注意观察的方法和儿童良好观察习惯的培养;注意选择合理而适合内容和儿童认知特点的观察形式;设计观察类科学活动时要注意教师不是传授给儿童的知识,而是儿童自己探究、发现梳理观察的结果,培养儿童发现、探究精神。
2)教师实验操作要注意面向全体儿童,使每个儿童清楚感知操作过程,体验实验的神奇与魅力;儿童操作时要注意选择操作的内容要适合儿童的年龄阶段和安全,教师在儿童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实施具体的指导。
3)技术制作类科学活动重在培养儿童动手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选择的内容要适合儿童动手制作,让儿童亲历制作的过程,教师注意不要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影响儿童的制作过程,给他们充分的制作空间。
4)开展交流讨论类活动要注意确定适合儿童交流讨论的课题,让儿童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不得不说。教师要注意设计严谨的交流讨论过程。
3.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1)由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科学活动的设备和丰富多样的材料,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每个幼儿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从自己的发展水平出发,运用方法和技能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这种活动一般在自然角和科学发现室内进行。幼儿以个别活动为主,或三两人自愿组合;教师以间接指导为主,幼儿的自由度较大。
2)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重点在于活动目标的设计、活动环境和材料的设置、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指导等。
3)活动环境和材料的设置创造和提供环境及物质材料是幼儿开展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的关键因素。
四、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1.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幼儿周围世界中,突然发生的某一自然科学现象、自然物或有趣、奇特的科技产品和情景,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导致幼儿自发投入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
由于这种科学探索是教师事先无法估计到的,带有偶然性,因此,教师不能事先进行设计,但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关心、指导。
2.正规性探索活动
正规性、选择性和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或相互转换的。正规性探索活动内容可延伸到选择性活动中去,选择性和偶发性探索内容又可能转换成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内容,三者有机结合,整体发挥效能,最终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
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正规性科学活动,更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经常关心、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场合下产生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并及时给予支持、鼓励和指导,保护幼儿科学探索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幼儿科学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产物,在促进幼儿观察力、创造力、社会和情感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祖国的下一代,我們应转变观念,正视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与途径,使幼儿科学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并希望其能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是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各要素(即日标、内容、材料、学习活动、媒介、时间、环境和方法)按一定的方式进行编制和处理,从而形成特定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它一般分为3个层次:①学科领域层次;单元教育活动层次;具体教育活动层次。这里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是指具体活动层次的设计,是根据已经拟订的学期、月或周计划对某一具体活动的设计。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准确定位
1.教育内容的选择
科学教学不同于过去的常识教学,在原“常识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科技、环境保护等新内容,所以内容选择的范围相当大。教育内容的生活化不仅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它更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教师要发现、保护、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例如,自由活动时,幼儿喜欢将黑板上的磁性教具一块块排队,其实他们对磁铁有所发现并在探索;在玩弹力球时,孩子们将它们压扁又恢复,并且乐此不疲,教师就应因势利导,扩展成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
2.教育内容的划分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个教学内容可以适合大、中、小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同时学习的情况,其实这就是教学内容的划分。
二、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与指导
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内容,提供相应材料,有步骤地开展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最终达到教育目标的形式。它是面向全体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这里主要谈活动目标的设计、教师提问的设计和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指导。
1.活动目标的设计
教師要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和该年龄阶段的目标,结合每次活动内容的具体特点,对幼儿提出全面、恰当的要求,使幼儿在活动结束时能够达到的目标。
2.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指导
活动过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具体展开的运用,是正规性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因此,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指导是关键。教师要依据活动目标,认真思考整个过程的各个步骤,认真指导。
3.教师提问设计
教师对幼儿科学探索过程的指导,主要通过设计有质量的问题来实现。教师提问有两种:①封闭式的,其答案是限定的、惟一的。如“这是什么?”“是不是啊?”开放式的,没有限定答案。如“你有什么发现?”“你看它像什么?”教师应更多地向幼儿提开放式的问题,便于幼儿回忆并联系自己的经验,在经验和自己已经具备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去操作、发现和创造,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随着教师提问的步步深入,幼儿也就在无意中逐步深入到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去了。
三、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材料的提供
1.科学教育活动选择材料
1)皮亚杰的认识结构理论认为,儿童认知和智力结构的起源是物质的活动。由此可见,科学教育活动的材料提供对幼儿认知能力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教育活动材料的提供应该注意三点:①目的性;②操作性;③思考性。
2)材料的提供必须具有引发幼儿思考的作用,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每一种材料的投放,教师必须仔细斟酌,想想它们是否能激起幼儿思考、探索的欲望,只有在具有思考性材料的刺激下,幼儿才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和积极思维的精神状态。
3)幼儿科学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中的热门话题。为使幼儿学科学有个良好的开端,使其长大成为具有科学素质的现代的和未来的公民,幼儿科学教育应以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为基点。
2.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
1)指导儿童观察时要注意观察的方法和儿童良好观察习惯的培养;注意选择合理而适合内容和儿童认知特点的观察形式;设计观察类科学活动时要注意教师不是传授给儿童的知识,而是儿童自己探究、发现梳理观察的结果,培养儿童发现、探究精神。
2)教师实验操作要注意面向全体儿童,使每个儿童清楚感知操作过程,体验实验的神奇与魅力;儿童操作时要注意选择操作的内容要适合儿童的年龄阶段和安全,教师在儿童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实施具体的指导。
3)技术制作类科学活动重在培养儿童动手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选择的内容要适合儿童动手制作,让儿童亲历制作的过程,教师注意不要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影响儿童的制作过程,给他们充分的制作空间。
4)开展交流讨论类活动要注意确定适合儿童交流讨论的课题,让儿童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不得不说。教师要注意设计严谨的交流讨论过程。
3.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1)由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科学活动的设备和丰富多样的材料,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每个幼儿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从自己的发展水平出发,运用方法和技能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这种活动一般在自然角和科学发现室内进行。幼儿以个别活动为主,或三两人自愿组合;教师以间接指导为主,幼儿的自由度较大。
2)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重点在于活动目标的设计、活动环境和材料的设置、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指导等。
3)活动环境和材料的设置创造和提供环境及物质材料是幼儿开展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的关键因素。
四、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1.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幼儿周围世界中,突然发生的某一自然科学现象、自然物或有趣、奇特的科技产品和情景,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导致幼儿自发投入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
由于这种科学探索是教师事先无法估计到的,带有偶然性,因此,教师不能事先进行设计,但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关心、指导。
2.正规性探索活动
正规性、选择性和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或相互转换的。正规性探索活动内容可延伸到选择性活动中去,选择性和偶发性探索内容又可能转换成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内容,三者有机结合,整体发挥效能,最终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
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正规性科学活动,更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经常关心、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场合下产生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并及时给予支持、鼓励和指导,保护幼儿科学探索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幼儿科学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产物,在促进幼儿观察力、创造力、社会和情感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祖国的下一代,我們应转变观念,正视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与途径,使幼儿科学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并希望其能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