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资治通鉴》的“打开方式”

来源 :文学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i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耗时十九年完成的编年体通史,将春秋末年到北宋立国前一千三百多年间的史料以系年的方式整比编排,卷帙浩繁,头绪纷披,故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不免难读,正如南宋杨万里所言:“盖事以年隔,年以事析,遭其初莫绎其终,揽其终莫志其初,如山之峨,如海之茫.盖编年系日,其体然也.”但既然《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史学名著,其史料价值与史著价值人所共知,堪“为后世不可无之书”而“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乐”,那么探究一下该书的"打开方式,使读者得其津筏、窥其阃奥,便是十分有益且必要的.
其他文献
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习作教学,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读中学写,写中促读,是习作起步阶段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下册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极好范
胡适身为中国近代文学革命的旗手,以译介西方文学名著为重要途径,实则在其译作中深埋“译有所为”的爱国主义价值内核,欲借此实现唤醒国人奋起救亡图存的目的.本研究从价值论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正处于困境中.由于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时代隔阂等种种因素,鲁迅作品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即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时代的教学要求
流行文化已渗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总结流行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分析流行文化对大学生阅读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在当前流行
《囚绿记》是一篇文字优美、情感浓郁的写景状物散文.这篇文章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满足语文课程标准的审美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学生通过
创新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中强调的一大关键点,也是实现学科课堂有效教学以及促进各层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课
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有具体的学习要点,以单元为整体单位确定教学点是使用语文教科书的基本路径.本文以七年级上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要使命,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创新思路,拓宽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文化认同作用,发挥高职校园文化
郭象是魏晋玄学的集大成者,其《庄子注》是借注解《庄子》来表达自家之意,是对《庄子》文本的创造性诠释.《庄子注》中的“自生”概念是理解郭象思想很关键的一步.本文通过对
法国女诗人朱迪特·戈蒂耶翻译的《玉书》是中国古诗法译的代表作品,尽管法国汉学家把此书定义为中国古诗译著,但是国内学界对此书翻译效果的忠实性一直存在争议.现在人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