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型批评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圣经元素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zx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美国文学中,《了不起的盖茨比》影响深远。本文从原型批评这一理论入手,来研究该小说中的圣经元素。希望能帮助读者对该小说产生更深远的理解。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圣经 原型批评
  一.原型批评理论简述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由菲茨杰拉德所写,反映了爵士时代美国人的生活。原型批评是一种批评理论,它通过对叙述,符号,意象,人物种类相关的神话或者原型进行分析来阐述文本。最早的原型批评可以追溯到苏格兰人类学家弗雷泽,他的著作中分析各种各样的神话。他是从物质层面来分析神话和原型。而瑞典心理学家荣格将重点放在非物质层面。他从无意识的角度来看待神话和原型。对于荣格而言,一个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是不具代表性的,但是却可以影响原型的意象和想法。直到弗莱,原型批评这一理论才正式成为文学理论的一支。弗莱不再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层面来看原型。对于弗莱而言,原型可被分为两个范畴,即悲剧的和喜剧的。每个范畴都有不同的象征。本文就将通过圣经中的原型来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原型分析
  圣经的价值不仅仅在宗教和道德层面上得以体现,其中各种富有想象的深化也对西方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很多作者受其影响,在作品中体现出圣经元素。下面本文将阐释本书中一些典型的圣经元素。
  1.绿光
  绿色是自然之色。它象征这希望和梦想。在《圣经》的创世纪中写到鸽子口含橄榄树叶飞回,诺亚就知道洪水已经退去。鸽子带回绿叶来祈祷地球回归平静。在本书中绿光也象征着希望和光明。菲茨杰拉德用这一意象暗示了盖茨比对于梦想和光明的渴望。
  2.盖茨比
  盖茨比是本书中最重要和复杂的一个角色。他的形象与基督教有很大的联系。盖茨比的一个原型就是圣经中的亚当。圣经中亚当受到夏娃的诱惑偷吃了禁果,被上帝驱逐出伊甸园。盖茨比也有着相同的经历。在他从军之时与黛西相爱并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就想亚当和夏娃最开始在伊甸园中的生活。当盖茨比上前线之后,黛西没有抵住奢侈生活的诱惑,嫁给了汤姆。为了重赢黛西的心,盖茨比开始走私,得到了大笔财富。当他在此靠近黛西,却慢慢发现黛西不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人。因此他开始感到彷徨失望,就像亚当和夏娃被驱逐之后的心境。从生活经历来看,盖茨比与耶稣也十分相似。他们的人生都经历了“决心”,“死亡”,“重生”这三个阶段。耶稣在十二岁时就离家决心要将上帝的旨意传播给信徒,盖茨比在年幼时就下定决心摆脱自己卑微的出身,因此他将自己的名字James Gats改为Jay Gatsby。这里的Jay就象征着Jesus耶稣。耶稣死于背叛与陷害,盖茨比也如是。在盖茨比的葬礼上,尼克回忆起了盖茨比曾经举行的奢靡的派对,如今与之相对比的却是无人问津的葬礼。尼克将盖茨比与美国的过去相联系。这种联系可以看作是盖茨比的重生。而耶稣也是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来救赎自己的信徒从而得到了自己的重生。
  3.黛西
  黛西的形象与夏娃很相像。在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时,夏娃非常单纯纯洁,正如黛西在于盖茨比热恋之时。夏娃本可以过着美好的生活,但是她没有抵住诱惑偷吃了禁果并劝服亚当与她一起堕落。夏娃不再单纯,黛西亦如是。当她为了名与财嫁给汤姆时,她便开始变得自私。正是这样的黛西带给盖茨比无尽的灾难,正如夏娃对亚当所做一样。这两个女人都给了爱自己的人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4.汤姆
  汤姆的形象是圣经中撒旦的形象的延伸。撒旦篡改了上帝的旨意并引诱夏娃,因此亚当与夏娃犯下原罪。在小说中,汤姆引诱威尔逊夫人成为他的情妇,同时还将威尔逊玩弄于鼓掌之间。他诱导威尔逊杀死自己的竞争者。汤姆是邪恶的化身,他与人性中的善完全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与撒旦有极多相似之处。
  三.结语
  菲茨杰拉德很巧妙地运用了圣经元素。它展现出了伊甸园式生活与爵士时代物质社会的冲突。盖茨比精神追求的缺乏导致了他美国梦的破灭。通过对圣经原型的运用,菲茨杰拉德批判了爵士时代缺乏精神力量的美国梦,同时也批判了人性的堕落。作者没有直接呈现这一社会现状,而是通过原型的应用来追溯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原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也正是这种藏与表面的意义使得每一次读这部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其他文献
在课改浪潮中,不管是哪一种模式出现,总离不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我们镇的“快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模式的颠覆,很多老师一下失去了方向,不知如何去落
内容摘要:美国著名黑人运动领袖杜波依斯(W.E.B.Du.Bois)首次提出“双重意识”这一概念,并用其来解释黑人经验,其形象的呈现出非裔美国人在白人主流文化下的两种异质文化之间产生的一种心理冲突乃至分裂的状态。“双重意识”揭示了黑人内心固有的双重世界,也折射出非裔作家进面对文化大众的双重艰难抉择。托尼·莫里森(Morrison·Toni),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的领军人物,在其文本世界中重新书写了
【摘 要】本文主要就土方工程施工要点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土方工程;施工要点;研究  土方工程事故主要表现为坍塌,严重时不仅造成边坡或坑壁破坏,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笔者认为,防止土壁坍塌的主要措施就是要切实把握好土方工程施工的四个要点。  1.稳定土壁  土壁的稳定,主要源于土体内摩擦阻力和粘结力之间的平衡。土体一旦失去平衡,就会塌方,影响工期
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初级阶段中,正三和弦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确定歌曲的调式调性,还能为副三和弦及变和弦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正三和弦的连接为出发点,进
钢琴伴奏是钢琴演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想弹好钢琴伴奏,除了以扎实和娴熟的演奏技术为基础外,还对伴奏者的综合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包含音乐素养、文化素养、心理素养等多
创新教育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基础做起.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r
内容摘要:《重返巴比伦》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描述的是一个迷途知返的父亲查理要回女儿霍诺莉娅抚养权的故事。故事主要表现的是美国梦破碎之后,人们内心的挣扎和修复,想要回归到最初温暖安定的愿望,但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奈。本文通过对文章中一些悖论的分析,发现主人公查理内心理想的生活状态,以及回到现实之后无法接受的残酷。作者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寄托在查理身上,查理作为作者的影子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正确认识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涵义,分清不真实对话的成因,明确师生之间真实对话的特征,建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师生
【摘 要】交通是社会经济的血液,我国交通事业日新月异地发展,各地公路里程迅猛增长,尤其是高等级公路建设在设计与施工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绩。下面,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公路建设的施工经验,就公路挖方路基施工路基技术方面的体会进行简略总结。  【关键词】公路施工;路基开挖;路基测量;路基施工  0.引言  万事开头难,公路施工的开篇是路基施工,只有打好基础,才能确保后续工程的进度与质量。作为公路路基,其施工技
内容摘要: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家》讲述了退伍军人弗兰克,拯救身患重病的妹妹,最终兄妹二人回归家园的故事。莫里森用其独特的语言真实的揭露了主人公弗兰克经历的种种创伤。本文基于朱迪思·赫尔曼的“创伤与复原”理论,解读造成弗兰克创伤的原因,并试图找出走出创伤阴霾的复原之路——书写及回归家园。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家》 创伤与复原 回归家园  诺贝尔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出生于一个美国黑人家庭,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