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增强实践环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就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界定,理论依据,存在问题和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希望能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活动起到一定的错金作用。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界定
  
  所谓实践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对一定的知识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的互动的认知实践活动。高中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指的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学实践活动,它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增强实践环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認知实践活动,如实地观察、模拟实验、调查访问、搜集信息等活动;另一方面是处理与他人相互关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交往实践活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推行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都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实践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较大的分量。毛泽东同志曾说:“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所以,在高中生的政治课教学中推行实践教学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
  第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的身心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社会和人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挥学生潜能和培养现代化“四有”新人的现代教育模式。实践教学正是基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前提目标的教学行为,对于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倡导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从做中学”。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做”的主人,所扮演的角色应具备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学习的自觉性;他主张应组织学生多从事一些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直接接触各种事实,从而探究获得有用的经验。
  另外,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等。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将“研究性学习”列入普通高中教育的必修内容。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取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态度,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的学校和老师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的在认识和实践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首先,学校和老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当前的高中教育普遍存在追求高升学率的现象,高考成绩决定一切。学校和老师认为实践教学浪费会大量时间,而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因而,实践教学往往被忽视或者是刻意的忽略。
  第二,学校和老师没有在教学中给实践教学以准确的定位。学校和老师往往容易把课本知识看作是学习的重重之重,认为实践教学充其量是课本知识的补充,不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大的实质性的影响,从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环节;可以把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政治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寻找思想政治课和实际的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形成具体的课题,由老师带领学生开展专题性综合实践活动等等。
  这里我们主要就如何开展专题性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一下具体的论述。专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研究性比较强的学习活动,有着完整的实践、认知、研究的过程。专题性综合实践活动通常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首先,选择专题,确立课题。
  实践课题的确立对于实践教学活动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所选的问题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对于课题的选择和确立需要有两个重要的步骤:
  一是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初步选择要参加的实践专题。这个过程中,通过初步的讨论已经使学生对于要实践的专题有了一定认识,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二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最终确定要实施的课题。这样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彼此达成了对于要实施课题的共识,有利于教师把教材内容转化成有实际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专题。
  其次,分析主题,提出问题。
  一方面,在确定要对某一问题做具体的研究后,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找出思想政治课和实际的社会生活的结合点,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现实性。这一任务主要是有老师来完成。
  另一方面,老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对专题进行具体分析,考虑在实践过程中多方面的时空限制性影响因素,使学生明确在实践中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并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做前期的文献资料的信息收集分析,对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提高实践针对性和实践效果。
  再次,开展实践,解决问题。
  开展实践活动,解决提出的问题,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前期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这一步骤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较多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实践能力。
  在具体的实践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亲身体验法。利用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实施探索层次,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之后,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归纳总结,掌握本质特征,最终解决问题。(可以在此插入适当的教学案例。)
  最后,教学总结,交流评估。
  在实践教学必须及时总结、交流和评价,可以由同学和老师两方共同完成。
  在同学方面,每个同学要写出自己的实践总结,同学之间要相互交流实践经验,正面评价对方在实践中的优点,善意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得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之中得到进步。
  在老师方面,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了通过增强实践环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要对学生的实践成果做出积极的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持续探究的动力。评价不仅要看中结果,也要重视过程。总的来讲,老师在评价时要持表扬、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充分肯定实践成果,并指出不足,以期学生能够真正从实践当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其他文献
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生成基础和内在驱动;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二者互为基础,互相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应关注人的需要,提升实效性,进而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人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生成基础    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起源于人的需要,“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人的活动目的和归宿最终是为了满足不断丰富、永无止境
房地产投资是一项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投资活动,也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活动。在投资过程中,众多的风险因素决定了投资效益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
1、溺爱型家庭教育。父母的爱是博大的爱,会让孩子刻骨铭心,永生不忘。但是,在爱的记忆中,有的爱让孩子幸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有的爱却令孩子反感,让孩子痛苦,甚至使孩子走向一条犯罪的道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溺爱。  现在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稀缺性使得他们成了现代家庭的中心和主角,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太阳”、“掌上明珠”,在学校里是“小霸王”。  2、管束型:所谓的“管”,就是批评、责备、
随着刘翔无以伦比的冲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民为之呼喊,每个中华儿女此刻心潮澎湃,撼人心魄的呼喊声,激起所有中国人的激情,当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捧得桂冠,在那雄壮的国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具有文化的一般特点。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源自行为的抽象概念”,并且对行为具有引导作用,那么大学校园文化自不待言可以看作是高校形成和发展的产物,而且还是高校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独立学院发展迅猛,然而作为高校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并没有达到与其发展相适应的
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高水平管理的必然选择。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物质存在的最佳状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同样,也是和谐让学校教学有序有效,让校园生活荡漾着惬意与舒适。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或力量的和谐发展。”新实施的《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中也明确提出:“建设平安、文明、和谐校园。”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非谓语动词部分一直是学生掌握的难点,同时也是各类考试的重点。如何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是英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多年的教学体会,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运用创新思维,运用归纳法进行系统总结实用的语法考点和实际应用点,同时运用类比法对照各类试题和实际语言运用中的实例。这样能避免一味地生搬硬套语法书上的内容,使得学生学习起来异常容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注意学生的感受,运用
语言是塑造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而正确的利用语言,有利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初中英语是语言中的一部分,它具有非常的意义。作为教师,应该注意营造人文氛围,多形式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培养人文素质的关键所在。    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些年来逐渐得到了社会的重视,从大学的课堂到小学生的课本,都可以看出国家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然而,随着我国向经济实用性的社会转变,人文素质的培
“80后”一般指的是出生在1980年以后的人群,其数量据统计有1亿之多,这些人从小生活环境比较优越,而且所受的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目前其中的大部分人已经步入职场,在各行各业
把艺术教育引进语文教学,是开发课程资源挖掘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一种新的尝试,艺术对语文激活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境  “入境才能入理,激情才能启思”课文的字里行间蕴涵着极其丰富听闰的形像,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符号还原,这样,学生才能将情感体验展开。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以一曲齐秦的《火柴天堂》渲染情境,凄美的歌声,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寒冷的除夕夜,仿佛看到一個孤苦的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