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得以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 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4-0029-0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时间、多渠道的培养,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最基本的方法,即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教学之中。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以人的创造活动为基础的。创造的本身是“新”、是“独特”、是“与众不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此我们教师要相信我们所教的学生。因为我们的学生个个都有创新潜能。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过:“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地分布在整个人口中间。”由此可见,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即“创造力人人皆有之”。
  有人把学生的创新潜能比作一个矿藏,这个矿藏的资源是很丰富的。它需要我们去勘探、发现和开采。让它们永远埋在地下,就不能成为有用的资源。所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的神圣职责。
  二、培养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意识的产生
  创新意识是一种行为习惯,是创新的前提,在创新精神中起着主导作用。简言之就是“从哪儿想”。创新意识既然是创新的前提,我想要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应重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也就是平常所說的求知欲。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在各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才能引发创新意识的产生。所以,创设积极、宽松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下面结合“课堂的开端”简单说说。
  每堂课都有一个开端。古人云“万事开头难”,意思是要有一个好的开端不容易,有良好的开端,其他事情也就不那么难了。一堂课开端质量如何,将明显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创新意识的产生,凡是优质课堂教学都非常考究开端的设计及独特性,使课堂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记得一本教育杂志有这样一个导入设计,一位老师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他是这样导入的。师: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先来学习语文知识,这时学生很奇怪,迫不及待地等老师讲下去。老师请大家拿出字典,查“循”字,看看“循环”是什么意思?好奇心驱使每个同学很快查到了“循”字。生:循环是周而复始的意思。(大家抢着回答,气氛非常热烈)师:同学们回答很好,每年1月到12月也是不断地重复,钟表指针一圈又一圈,不断地重复,它们都是在循环。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循环的例子吗?生:每年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是循环;生:每周的星期一至星期日是循环;生:每天日出日落是循环。(学生思维活跃,争先恐后地发言。)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表述一下“循环”的含义吗?生:循环是不断重复的意思;重复是有规律的,顺序是不变的;循环是永不停止的。至此学生对“循环”一词有了全面的深刻的理解。老师便顺利地开始了新课的教学。这种导入设计,我认为执教者重点抓住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的含义,以字典为学具,用设疑抢答的形式,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了“课伊始,趣顿生”的艺术效果。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善于将熟悉的知识、方法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中,引发思维的火花。哪怕仅仅引出关于解题方面的预感、猜测也是可贵的。通常情况下,有很多人看到同一现象,却有少数易于创新的人,才能将“原型”、“点石成金”。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运用“原型”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教学例题113 59=113 60-1=172即把59看作60,再减去1的方法进行简算。我在练习中出示这样一道题:“98 299=( ),比一比谁找的方法最多”?面对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只能按常规的思路用两种方法解答:(1)98 300-1,(2)100 299﹣2。此时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组织大家讨论该同学的解法是否正确?好不好?通过讨论评价,课堂又沸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肯定这位同学的解法是正确的,但是还有其他方法。其中一同学说:用拆数法即98 299=97 (1 299)=397。我让该同学把算式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去想、去悟其中的道理,老师做了充分的肯定。
  此时,师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最后,老师作了小结:该同学的解法虽然与课本的凑十法有所不同,但是他突破了常规的思路,思维开阔,别具匠心。于是大家为这种新的解法、新的思维而欢呼雀跃。
  由此可见,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寻找适当的、原有的、潜在的知识,并与所探讨的问题间的共同要素联系起来,帮助他们积累越来越多的知识原型。那么,学生在面临新情境时,便会不召自来,使学生产生新、奇、特的思路,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得以培养和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后,初高中数学教材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初高中教学衔接比较困难。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新课程;初高中数学;数学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4-0025-02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差异  1.教材内容的差异  初中的教材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题型也比较少,只要记住了公式几乎
摘 要 赏识教育是什么?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在教学过程中赏识教育意义重大,赏识教育是生命之教育,是爱之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充满爱心、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教育在教育中可以有效贯彻,赏识教育如何操作?可以从以下几个原则出发:信任、尊重、激励、宽容、提醒。  关键词 赏识教育;信任;尊重;激励;宽容;提醒  中图分类号:A,TN830.7文献标识码
在深化理论研究--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的同时,更多地从接受研究的角度,对奥尼尔实行积极的“拿来主义”,用奥尼尔这块“他山之石”来攻中国话剧这块“玉”,把理论研究的丰硕成
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全球化导致全球高校竞争激烈,中国高校面临着全方位的竞争,面对激烈竞争,高校纷纷采用“服务致胜”战略提升竞争力.在新的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市场导向和顾
要想让学生快乐学习英语,首先要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
培养语感在中学生的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中学生语感的培养。只有进行大量的实践,完善英语教学体系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语感。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无疑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口语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那么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iPad进行教学,不仅能促进教学情境的丰富,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所以本文主要就iPad下的初中数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例,就如何将iPad与翻转课堂教学以及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 初中数学;iPad;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4-00
青年教师是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更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新时期下,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
王毅1981年生于河南省郑州市。200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2002年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萧哲、王毅油画展”。2002年作品参加《跟你玩》第一回展,油画《嘉禾》《宿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