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工基础》课中如何做好新课的导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ind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彩的导入就是一把开启课堂教学的金钥匙。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导入,使课堂导入部分成为一节《电工基础》课中最引人、最精彩的部分,让学生精神集中、兴趣盎然、劲头十足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进行电工课堂教学的导入。
  一、夯实做好新课导入的基础
  1.思想高度重视。思想是行动的前导。假如教师在思想上没有意识到新课导入的重要性,甚至认为新课导入可有可无,那么也就不可能认真地精心准备、创新设计、有效开展新课导入环节。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年级组,都要大力宣传新课导入的积极意义,帮助教师深化认识新课导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此环节作为提高教学质课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使教师不断在新课导入上下功夫,有效积累导入新课的资料,全面提升新课导入水准。
  2.精心准备导入。精彩来自于精心。要想做好新课导入,教师就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在备课过程中,深入有效地挖掘教材的亮点,全方位、多层次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再结合实际,因时制宜地选用相应的新课导入方法。教师在上新课时,应该针对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好的特点,在新课导入过程中,多用实例、实验的形式进行,突出电工课的实用性。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准备的资料要一定要真实、可靠、科学。
  3.做好资料积累。做好新课导入的基础是准备好丰富、生动、能吸引人的课外资料和丰富的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做积累工作,多看些科普书籍、杂志,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摘抄和记录,确保需要使用时能够信手拈来,有效使用多种导入材料。当然,新课导入要想做到新、奇、特,也与教师自身的表达能力,以及板书、讲演、板画、实验技能等方面是分不开的。
  二、优化电工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
  1.演示实验导入。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将《电工基础》的魅力有效展示出来,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化枯燥的理论为生动的现象、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理念,为学习、理解和掌握好新知识创造必要的条件。例如:我在讲“自感现象”这一知识点时,就通过两个演示实验展示了“自感现象”,抓住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的疑问和困惑,及时切入新课,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融入由演示实验所创设的课堂氛围里。
  2.生活实例导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包含着电工知识。所以,教师能够使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和现象来进行新课导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家庭电费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系?为什么电灯能够发光照明?为什么电磁炉能够发热煮食物?电力系统短路跳闸时会产生哪些异常现象?这些实例的导入会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会对电工课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3.新旧联系导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着由未知到已知、由低级到高级这一认知规律,并以此规律为引领,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实施新课导入,将旧知识作为引燃新知识“导火线”。例如:我在进行“楞次定律”这一知识点的新课导入时,通过复习右手定则的有关知识,并引导学生发现此定则的局限性,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探索新知识的主动性,由此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楞次定律”。
  4.悬念趣味导入。教师适时运用新颖、趣味的新课导入教学方法会大大激发学生投身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唤起学生在课堂学习电工的兴趣。悬念能使学生产生心理追踪的动力。教师将悬念及时引入课堂,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上课就巧设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目标去学习,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5.连环引疑导入。教师适时运用新颖、趣味的新课导入教学方法会大大激发学生投身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唤起学生在课堂学习电工课的兴趣,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例如:我在教授“串联谐振”这一知识点时如此设疑:“在坐的同学们都应该听过或用过收音机,但是大家是否知道普通收音机调台时到底调的是什么?是如何进行调台的?为什么有的收音机杂音比较小,而有的却又很大呢?”小小的几个看似平常、普通的问题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学生们带着疑问、带着困惑,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枯燥乏味理论就沿着这几个问题生动活泼地展开了。
  6.直接了当导入。教无定法。在《电工基础》课中,有些知识点采取上述几种方法进行新课导入会显得别扭、生硬。这时,教师尝试采取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开门见山地讲述新课,简洁地向学生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非正弦周期电路”这一章,我是这样进行新课导入的:“我们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所讨论的电压和电流都是按正弦规律进行变化的。然而,在电子技术中,会经常性地遇到不按正弦规律做周期性变化的电压或者电流,这就是非正弦交流电。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的这一章就是阐述非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分解等有关内容的,大家通过学习,可以掌握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的计算方法,可以学习非正弦周期信号引入电路后的分析方法。”
  新课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有效地在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掌握知识之间建立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必须结合本章节的内容和前后内容的有机联系,灵活地选择新课切入方法,确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总之,不管是采取什么方式的导入,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升素质。
其他文献
摘 要: 《模拟电子线路》是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传统的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比较独立,知识的系统性不强,不能形成实物产品,学生的感性认识差。《模拟电子线路》实行完全项目化教学后,可以将所有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个大项目,整个教学围绕《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这一大的项目进行。本文作者结合具体实施过程,在《模拟电子线路》中实行完全项目化教学,并对实践中出现的
新课程提倡以自主、探究为代表的学习方式。在这种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下,教师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他们具备独立思维品质。求异思维品质就是一种独立的特殊的思维品质,这种思维品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十分有用。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品质开始。  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品质呢?  一、培
非智力因素是在人们进行活动时决定人的意志心理过程的心理因素系统。它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行为习惯为其外在表现)等因素组成。  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是支配人的心理活动的心理因素的两个部分,它们紧密联系、相互促进。高昂的情绪和坚强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人们形成良好的心境,促使智力活动坚持下去,引导人们取得成功;知识和智慧作为理性的力量,又启发和制约着情感、意志和性格,高效的认知活动
该文就车用汽车油机排放废气的有害成分物质对人体影响和有害成份的论述。并价绍各种净化措施,使车用汽油机混合气的合适的空燃比状况下能完全燃攻,以达到降低排放废气浓度。该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a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架构了无限生成的空间,是新课程最显著的亮点。新课程改革实施强调“以学生为本”,开展有效教学。三维目标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什么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是指每个学科都要设定的预期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
本文叙述了TRIP软件的特征,介绍了基于TRIP的JX-2机器人信息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及应用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IP software, introduces the composition, f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运用题海战术应对考试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要“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学习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对每个模块的每一个主题都给出了丰富的活动与探究建议。不同版本教材中
目前,新课改正在不断地深入开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知识型人才逐渐转向能力型人才。  现如今,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培养创新型人才,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只有学生学会自主探索才能谈得上创新。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