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离去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aihong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棵年迈的树。
  纵使,残酷的时光在我的脸上划出无数的伤痕,疯狂的青苔吮吸着我的树液,万千的蚁虫叫嚣着要将我的躯体肢解。可我依然活着,活着。
  像是晨露未晞时,草尖上凝着的不愿离走的露珠。我一直不愿离去。我甘愿忍受着男人醉酒时呕吐的腥臭,女人洗衣时污水的侵蚀,孩童玩闹时摘枝断叶的痛楚……
  也许,我本该在那一夜便去了忘川水边,奈何桥旁。在娇艳的曼珠沙华丛中,我嗅着腥甜的血气,成了没有心的魂灵。
  我记得那一夜,阴森森的,大风吹醒了瞌睡的我。雨渐渐大了,一道亮光划过,闪电像是烙红的锯子,径直地砍断了我的手臂。雨水混杂着我的血液向地面流去,我清晰地感觉到我的血液在消失。那一刻,我多想长眠于此,可我又是那么希望活着,毕竟我是一棵年迈的树,能活着是我最大的幸福。
  我在生与死之间彷徨,生死之间的罅隙似乎容不下一棵巨大无比面目丑陋的老树。静默的黑夜中,突兀地传来一声女人绝望的嘶吼,就像一把利刃划破我的耳膜。我往一处微弱的灯光看去:床尾横躺着一个男人,他一身凌乱的衣裳,依稀还有被撕扯的痕迹,手里深绿色的酒瓶碎了一半,油腻的面孔因愤怒而扭曲,一双猩红的眸子里满是不可置信。床头蜷缩着个瘦弱的女人,散乱的头发,红肿的脸颊,还有她那灰白色的嘴,正微微翕动着,似是呢喃着什么。床上有把沾着菜叶的刀,血珠顺着刀的边沿轻轻滑落。
  我那双浑浊却又洞悉人生的双眼未掀起任何波澜,有的只是断臂处传来钻心的痛。也许是见多了,也看惯了这人性的凶残与贪婪。我只是一棵老树,什么也做不了,我只能学会面对生命那无可挽回的溃败。人心是肉做的,木心是雕刻而成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终究逃不过命运的谴责。我也活了几百年了,我见过高尚的人,席地而坐,一根竹笛,乐音袅袅。我也见过卑鄙的人,叉腰而立,谎话连篇。
  以我这棵腐朽的老树来看,人都是“病”态的,有的人得了一种活在世上便满足安然的病,有的人得了一种活在世上便忍不住要报复他人的病,有的人得了一种活在世上便满心想着发财的病。然而人间百态,我不愿刻意了解。活是我的,我只想好好活着。拿时间拿精力去听些肮脏的言语,倒不如自己哼些小曲,自我娱乐。
  也许是我老了,抑或是我只是棵树,我不懂得为什么人会要有如此多的压力,并且还自欺欺人地告诫自己:压力越大,动力越大。人啊,别戕害自己。你醉酒是对你身体器官的戕害;你暴力是对你精神的戕害;你乱作为是对你人性的戕害。好好活着,难道不好?你让别人好好活着,难道不好?
  若是可以,我只愿在这世上,看春暖花开。因为我只是棵年邁的,不愿离去的树。
  (编辑:关晓星)
  文章构思新颖,以老树的视角看人生百态,揭露人性的残酷、复杂与各种病态心理,以一颗历经沧桑、苟延残喘的老树仍顽强地好好活着,反衬人类可以好好活着却不懂得珍惜,让人汗颜与警醒。语言优美,描写细致,思考富有哲理。但本文没有说明老树为何不愿离去,如果能加些老树的美好经历和回忆,体现人生虽然有很多黑暗与无奈,但也有春暖花开的诗意与温暖,则更有说服力,也更能体现真实的人生。我们为何要好好活着?或许这样的老树努力活着本身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令人动容并肃然起敬。
其他文献
颜色不仅仅是一种视觉效果,它还是一种情怀,一种被寄予了丰富深意的期盼,一种回忆往昔、展望未来的愿景。不同于浮于表面的文章,章澍楠同学正是以自己对“中华之青”的喜爱与赞美为线,串起绿茶、诗文、江南这三颗“珍珠”,将中国美色写得摇曳生姿。更让人称道的是,作者在品味茶叶的清香馥郁、诗文的悠悠意蕴、江南的宁谧安详的同时,还将自己对中国美色的思考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巧妙融入其中。不仅使文章更具深度,也充
适用主题:重塑生存方式;审视自我价值;敬畏生命……  近日,一場集体“葬礼”在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的体育馆里举行。哀乐响起,54名初一学生静静地躺在地板上,身边放着自己写下的墓志铭,体验着“死亡”。这其实为该校德育大课堂中的一课,以启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关注等。  这一课程引来部分网友的质疑。对于中学生来讲,这样的“死亡课”是否过于沉重?让学生难以承受?  但如今的孩子对生死的追问本就来得比较早。在物
威廉亨利《不可征服》  透过覆盖我的深夜,  我看见层层无底的黑暗。  感谢上帝曾赐我,  不可征服的灵魂。  就算被地狱紧紧攫住,  我不会畏缩,也不惊叫。  经受过一浪又一浪的打击,  我满头鲜血都不低头。  在这满是愤怒和眼泪的世界之外,  恐怖的阴影在游荡。  还有,未来的威胁,  可我是毫不畏惧的。  无论我将穿过的那扇门有多窄,  无论我将肩承怎样的责罚。  我是命运的主宰,  我是灵
当今社会,有许多的人不停地追求金钱、沉迷于网络,渴望着权利。苏轼说,“君子寓意于物,不可留意于物”,也就是说,君子可以寄托、钟情某物,也可以驾驭外物,但不可成为外物的奴隶。显然,这些人已经成为了权力和金钱的奴仆,让人警醒。  世界充满诱惑,我们无法逃避,因为难逃物欲驱使的人真的数不清。父母每天回到家里玩着手机,孩子沉迷在电脑世界;为了权力和欲望,追名逐利,到最后什么下场自己都不知道。这些都如一道道
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在持续着它的热度,第五期节目中,盘尼西林乐队翻唱朴树的《New Boy》,一开口就让坐在嘉宾席上50岁的张亚东流出了眼泪,有着二十年历史的新裤子乐队翻唱了汪峰的《花火》,被认为赋予了这首歌新的力量感。有人用“出圈”这个网络词语来形容《乐队的夏天》,而所谓“出圈”的意思,即走出小圈子,影响扩散到圈子之外。这样的说法,其实已经是将摇滚乐定義为小众音乐、圈子文化。
我和今年15岁的孩子讨论宁波雅戈尔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孩子最大的困惑在于:一个人已经失去了生命,为什么网络上还有那么多人不同情他,而在“同情”那只被击毙的老虎?  我说这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折射,这种被人深恶痛绝的社会现象就是“没有规则”,这种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发生在人际关系中、公共场所中、商业贸易中……它无处不在,阴魂不散,四处游荡。他们不按常理出牌,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的追求,无法无天,无道无德,
水一定是淡的吗?盐一定是咸的吗?这不是抬杠,有时候目光穿透人们对世间万物的普遍定义,才能发现这个世界真正的奥秘,才能体会活着的千姿百态。  简而言之,就是别把你个人的认知,当成所有人的认知。同时,对所有人都言之凿凿的说法,永远都抱有一点怀疑心理,包括那些所谓的绝对真理。  相对于其他碳酸饮料,水是淡的,这个是真的。但因为自然条件、物理环境,甚至想法、心态的变化,水也可以是甜的。  比如沈从文在给张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蜚声中外的瓷器发轫(rèn)于郑州,而被喻为“花鸟虫鱼,一双巧手塑乾坤,山川大地,一支触笔映九州”的制瓷人,很多不擅言辞,有时甚至显得近乎木讷(nè)。  B.网络上的言论可能是真情流露的诚挚关切,可能是不着(zháo)调的情感宣泄,也可能是别有用心的混淆视听,政府要积极引导网民提高对负面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也是进行宣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稿没有严格的、固定的格式,一般分标题和正文两部分。正文部分需要以饱含情感的语言组织写作内容,调动读者的氛围。  写作演讲词,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体特征鲜明  演讲的形式和风格,取决于演讲词的文体特征。演讲词,作为一種论述性文体,大多以议论为主,对自己演讲的主题进行形象深刻的剖析。当然,
某人善画竹,其师谓未入门,使随竹生十年,又以三年忘竹,始欣然许之。表面观之,功亏一篑,然而时间与生命究竟是活的,实不能以“死物”衡量,总要进步,不为物役。  那“死物”未必粗俗,也可清雅,但倘若反拘于“死物”,仅可称之为一优秀的“上帝视角”者,而非一优秀的人。然而人究竟不是空泛的“上帝”,画竹人尽管技法高超却不谙神韵,自未入门。这样形态的“雅士”,空有皮囊而已。晋时的王衍,“雅尚玄远”,更有“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