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意识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今年15岁的孩子讨论宁波雅戈尔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孩子最大的困惑在于:一个人已经失去了生命,为什么网络上还有那么多人不同情他,而在“同情”那只被击毙的老虎?
  我说这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折射,这种被人深恶痛绝的社会现象就是“没有规则”,这种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发生在人际关系中、公共场所中、商业贸易中……它无处不在,阴魂不散,四处游荡。他们不按常理出牌,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的追求,无法无天,无道无德,它置那些老实本分、遵守规则的人于绝境,而他们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喜笑颜开。
  去年北京八达岭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引起舆论风暴,背后的驱动力同样也是如此。网友大量的吐槽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网友并非针对这个本来应该幸福的普通家庭,而是借这起事件在表达心中对不守规则的愤懑、委屈和诉求,那起发生在北京的老虎咬人事件就像一个火柴头,把那一堆干草点燃了。
  而发生在宁波的这起事件的网络舆情背后,远远不是一次单纯的咬人事故,仍然是一种社会心理的长期累积和宣泄。
  当我说完这些思考之后,孩子深为赞同。他说那些在网上发表不尊重死者言论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也不是什么坏人,只不过在表达一种心情而已。这种心情我也能理解,譬如在学校里,每到食堂开饭的时刻,总是有大量的同学插队,没有一位同学会为自己的插队行为感到羞耻。
  我问孩子,当你规规矩矩排队,而别的同学破坏规则插队买饭的时候,你心中是怎么想的呢?孩子说:“我很气愤,但想想不过是迟了几分钟吃饭而已。”
  作为父亲,我既为孩子大度和宽容感到高兴,同时又在担心以后他走上社会后,能否适应时时处处存在的不讲规则的现象,能否在“不按常理出牌”才是常理的社会竞争中有一个立足之地。
  三十年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在告诉我,一个讲规则、讲规矩的人,可能要承受更多的苦难生活的压力,要独自穿过一段黑暗的、孤寂无援的道路,才能走到繁星满天的天地之中,求得心灵和灵魂上的安顿。
  我从这些社会舆情中看到了希望,“规则”必然会到来。守规矩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不尊重規则、不敬畏规则、不遵守规则,无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都会导致缺乏秩序、缺乏安全感。那些办事不走正规渠道,而是找熟人、托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的……这些破坏规则的行为必然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明规则”败给“潜规则”,啃噬和挑战着良好的公共秩序。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圆地方”、“长幼有序”,遵循规则应该成为人的第二天性,正如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但因为社会客观原因,中国这些优秀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在中国从“熟人社会”走入“陌生人社会”,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社会之后,“不讲规则”成了中国社会最大的痛点。
  龙永图是入世谈判首席代表,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龙永图有个中国同事在联合国任职,他的孩子从小在瑞士长大。有一次,中国代表团一行人到那位同事家做客,这位同事的家人陪来自中国的朋友到日内瓦湖划船。有位成员喝完可乐以后,随手把瓶子扔到湖里了,这在国内习以为常,但这位同事的小孩当时脸色都变了,并且告诉母亲,觉得那个中国叔叔犯了一个很大错误。
  一个文明社会遍布着各种规则,制定这些规则的首要目的不是要束缚我们的行为,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只要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无论是谁,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游离于规则之外。因为社会首先是有秩序的社会,一旦逾越甚至践踏它,我们的安全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文明就会陷于野蛮的陷阱。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用意义定义人生,以奋斗礼赞时间,这是每一个与时代同行的年轻人该有的姿态  “担起强国使命,青年必须有担当。”“不怕到条件艰苦的地方摸爬滚打,甘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拼搏建功。”  ——6月26日,在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代表共青团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的贺军科这样说道。那一刻,坐在不同位置的三位团十八大代表,被这同样的一句话打动。  “我们的青春主场在基层,在一线,在祖国和人民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元共存的。在处理外交多边关系、多元文化共存、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上,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是中华传统文化馈赠给我们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核心思想是接受不同,跳出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线性思维与零和博弈,倡导互相尊重、多元并存、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如此才能凝聚群体,达成共识,共同发展。  在外交多边关系上,我们国家领导人引用中华传统文化历来主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
【印度】何塞·凯姆雷特 陈音编译  丽莎·比默的丈夫在“9·11”事件中遇难后,她在《美国早安》节目上说,她最怀念丈夫托德的事情是那些小事情,比如他回家时车库的开门声,以及孩子们跑去迎接他的情景。  丽莎还回忆了这样一段故事:  很多年以前,我读高中的时候,有一位很优秀的老师,她的丈夫因心脏病突然去世了。  丈夫去世后约一个星期,夕阳透过教室的窗口洒进来,她脸上一副温柔的表情,想了一下,说:“马上
当我们随着潮流的飓风摇摆身体,虚妄地自信,你是否想过,这个时代,我们丢失了什么?  很喜欢《那时慢》,“那时候,时间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只是,当可乐雪碧裹挟着刺激灌入咽喉,谁还会花上一两个时辰,浅酌慢品一盏芬芳的清茶?当电脑手机屏幕上的荧光在脸上不停地闪烁,又有谁还能灯下闲读?时代给了我们新鲜感、便捷和快节奏,可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记不得最应该记住的东西。  牡丹亭前,一袭水袖摇曳,步步生莲;一
大多数当代中国人,在学生时代,都或多或少受到过“科学家励志故事”的熏陶。  可惜的是,这些“科学家励志故事”,有很多是无法考证的。  比如“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然后发现了万有引力”。  教科书收录这个故事,自然是希望学生能够学习牛顿,从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得出不普通的发现。其实,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受到博物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的启发。后来,牛顿将万有引力定律发表后,胡克认为牛顿
颜色不仅仅是一种视觉效果,它还是一种情怀,一种被寄予了丰富深意的期盼,一种回忆往昔、展望未来的愿景。不同于浮于表面的文章,章澍楠同学正是以自己对“中华之青”的喜爱与赞美为线,串起绿茶、诗文、江南这三颗“珍珠”,将中国美色写得摇曳生姿。更让人称道的是,作者在品味茶叶的清香馥郁、诗文的悠悠意蕴、江南的宁谧安详的同时,还将自己对中国美色的思考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巧妙融入其中。不仅使文章更具深度,也充
适用主题:重塑生存方式;审视自我价值;敬畏生命……  近日,一場集体“葬礼”在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的体育馆里举行。哀乐响起,54名初一学生静静地躺在地板上,身边放着自己写下的墓志铭,体验着“死亡”。这其实为该校德育大课堂中的一课,以启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关注等。  这一课程引来部分网友的质疑。对于中学生来讲,这样的“死亡课”是否过于沉重?让学生难以承受?  但如今的孩子对生死的追问本就来得比较早。在物
威廉亨利《不可征服》  透过覆盖我的深夜,  我看见层层无底的黑暗。  感谢上帝曾赐我,  不可征服的灵魂。  就算被地狱紧紧攫住,  我不会畏缩,也不惊叫。  经受过一浪又一浪的打击,  我满头鲜血都不低头。  在这满是愤怒和眼泪的世界之外,  恐怖的阴影在游荡。  还有,未来的威胁,  可我是毫不畏惧的。  无论我将穿过的那扇门有多窄,  无论我将肩承怎样的责罚。  我是命运的主宰,  我是灵
当今社会,有许多的人不停地追求金钱、沉迷于网络,渴望着权利。苏轼说,“君子寓意于物,不可留意于物”,也就是说,君子可以寄托、钟情某物,也可以驾驭外物,但不可成为外物的奴隶。显然,这些人已经成为了权力和金钱的奴仆,让人警醒。  世界充满诱惑,我们无法逃避,因为难逃物欲驱使的人真的数不清。父母每天回到家里玩着手机,孩子沉迷在电脑世界;为了权力和欲望,追名逐利,到最后什么下场自己都不知道。这些都如一道道
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在持续着它的热度,第五期节目中,盘尼西林乐队翻唱朴树的《New Boy》,一开口就让坐在嘉宾席上50岁的张亚东流出了眼泪,有着二十年历史的新裤子乐队翻唱了汪峰的《花火》,被认为赋予了这首歌新的力量感。有人用“出圈”这个网络词语来形容《乐队的夏天》,而所谓“出圈”的意思,即走出小圈子,影响扩散到圈子之外。这样的说法,其实已经是将摇滚乐定義为小众音乐、圈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