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物役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_ji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人善画竹,其师谓未入门,使随竹生十年,又以三年忘竹,始欣然许之。表面观之,功亏一篑,然而时间与生命究竟是活的,实不能以“死物”衡量,总要进步,不为物役。
  那“死物”未必粗俗,也可清雅,但倘若反拘于“死物”,仅可称之为一优秀的“上帝视角”者,而非一优秀的人。然而人究竟不是空泛的“上帝”,画竹人尽管技法高超却不谙神韵,自未入门。这样形态的“雅士”,空有皮囊而已。晋时的王衍,“雅尚玄远”,更有“见钱立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一行为作口不言钱的典范。这样的清高,自然优于那贪浊与势利,清谈亦诚非常人所能及。但纯粹的清谈无以解决实际的问题,王衍直至被俘仍谓“计不在已”“少不豫事”,最终被“排墙杀之”。哲理本是极灵动的,若将它熬成了脱离实际的死物,最终只能埋葬自己。
  于是我们讲求实际,就像画竹人于竹林中与之共舞,然而脚踏实地从来并非急功近利的借口,后者无非为另一”死”物,且危害更盛。
  画竹人自然明白深入自然,其师依然。但如果好事者盲目模仿,恐怕教路人以为发了疯,但若真坚持十年,也许刻鹄不成尚类鹜。倘若将竹尽伐了去,亦不加工,只当捡了便宜,还说什么讲求实用之类的话来,真是“画虎不成反类狗”,仅图一辈子赚几辈子钱财的,他们并非真企业家,更不明白生命之于时间,只像守财奴。也许能体验抚摸黄金的快乐,却未必能体验经济独立的快乐——那金子早熔成锁链将他禁锢。物质基础保障人们的自由,可仅限于死的“概念”,便是画地为牢。马克思的著作中有生产方法与生产力两词,之所以前者为基而非后者,是因为后者仅为简单归纳而非整体运作。对于自由本身亦然,将自由当作“死物”仅窥见其表面的,“自以为是一切主人的,实际上比任何人更是奴隶”,贪图小利者,得到的只是“死物”罢了。故而我们虽扎根于实际的生活,脚踏实地,又总该相见那些所谓“高于生活”的,亦是活的生命活的时间之一部。
  这个过程像毁弃,倒不如说像是回归,更是另一活物的发皇。
  画竹人十年与竹“共生”,又以三年忘竹,十年的時间使他自以为是一棵竹子,那么三年的时间便将他重塑成一个画师,一切徒劳无功?他早非当初那个只识技法的“旁人”,恰恰成了一位最深谙竹子神韵的——画师。当年也有一位年轻人在院中对着竹子“格物”,只是最终一无所获,只得放弃,但他在临终时却同样毫无遗憾:“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个叫王守仁的人,后来在诸多领域成就了非凡的功业。年少时的他也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拥有对世界的好奇,试问,那时心便不光明?光明,只是尚未成熟。显然,对着竹子死格是格不出道理来的。日后的宦海与疆场亦使他了解世界,经历了如此许多,非官僚非军阀,不迂不腐,真可贵处,此心光明。
  这样的进步,实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时间的淘洗,永存的,倘若不是时刻进步的活的生命,恐怕便是抱着死物的死物。
  【教师点评】
  全文脉络清晰,角度新颖,对材料的分析与素材的选用尤为如此。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就素材看援王衍之例,王衍那样清高,而山巨源初见他便说“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最终一语成谶。这结果讽刺又引人深思,“君名盖四海,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言少不了豫事!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继而引出下文貌不惊人、言不眩世的求实者,同时类比论证“死”物之“死”。材料贯彻始终,最后引用王阳明格竹的例子及其生平,既照应前文稚嫩的甚至死的“物”,同时显示全文主题,看似处处着墨僵死,实则讴歌活的生命与时间。(何文魁)
  编辑/华放 李跃
其他文献
大多数当代中国人,在学生时代,都或多或少受到过“科学家励志故事”的熏陶。  可惜的是,这些“科学家励志故事”,有很多是无法考证的。  比如“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然后发现了万有引力”。  教科书收录这个故事,自然是希望学生能够学习牛顿,从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得出不普通的发现。其实,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受到博物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的启发。后来,牛顿将万有引力定律发表后,胡克认为牛顿
颜色不仅仅是一种视觉效果,它还是一种情怀,一种被寄予了丰富深意的期盼,一种回忆往昔、展望未来的愿景。不同于浮于表面的文章,章澍楠同学正是以自己对“中华之青”的喜爱与赞美为线,串起绿茶、诗文、江南这三颗“珍珠”,将中国美色写得摇曳生姿。更让人称道的是,作者在品味茶叶的清香馥郁、诗文的悠悠意蕴、江南的宁谧安详的同时,还将自己对中国美色的思考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巧妙融入其中。不仅使文章更具深度,也充
适用主题:重塑生存方式;审视自我价值;敬畏生命……  近日,一場集体“葬礼”在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的体育馆里举行。哀乐响起,54名初一学生静静地躺在地板上,身边放着自己写下的墓志铭,体验着“死亡”。这其实为该校德育大课堂中的一课,以启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关注等。  这一课程引来部分网友的质疑。对于中学生来讲,这样的“死亡课”是否过于沉重?让学生难以承受?  但如今的孩子对生死的追问本就来得比较早。在物
威廉亨利《不可征服》  透过覆盖我的深夜,  我看见层层无底的黑暗。  感谢上帝曾赐我,  不可征服的灵魂。  就算被地狱紧紧攫住,  我不会畏缩,也不惊叫。  经受过一浪又一浪的打击,  我满头鲜血都不低头。  在这满是愤怒和眼泪的世界之外,  恐怖的阴影在游荡。  还有,未来的威胁,  可我是毫不畏惧的。  无论我将穿过的那扇门有多窄,  无论我将肩承怎样的责罚。  我是命运的主宰,  我是灵
当今社会,有许多的人不停地追求金钱、沉迷于网络,渴望着权利。苏轼说,“君子寓意于物,不可留意于物”,也就是说,君子可以寄托、钟情某物,也可以驾驭外物,但不可成为外物的奴隶。显然,这些人已经成为了权力和金钱的奴仆,让人警醒。  世界充满诱惑,我们无法逃避,因为难逃物欲驱使的人真的数不清。父母每天回到家里玩着手机,孩子沉迷在电脑世界;为了权力和欲望,追名逐利,到最后什么下场自己都不知道。这些都如一道道
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在持续着它的热度,第五期节目中,盘尼西林乐队翻唱朴树的《New Boy》,一开口就让坐在嘉宾席上50岁的张亚东流出了眼泪,有着二十年历史的新裤子乐队翻唱了汪峰的《花火》,被认为赋予了这首歌新的力量感。有人用“出圈”这个网络词语来形容《乐队的夏天》,而所谓“出圈”的意思,即走出小圈子,影响扩散到圈子之外。这样的说法,其实已经是将摇滚乐定義为小众音乐、圈子文化。
我和今年15岁的孩子讨论宁波雅戈尔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孩子最大的困惑在于:一个人已经失去了生命,为什么网络上还有那么多人不同情他,而在“同情”那只被击毙的老虎?  我说这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折射,这种被人深恶痛绝的社会现象就是“没有规则”,这种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发生在人际关系中、公共场所中、商业贸易中……它无处不在,阴魂不散,四处游荡。他们不按常理出牌,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的追求,无法无天,无道无德,
水一定是淡的吗?盐一定是咸的吗?这不是抬杠,有时候目光穿透人们对世间万物的普遍定义,才能发现这个世界真正的奥秘,才能体会活着的千姿百态。  简而言之,就是别把你个人的认知,当成所有人的认知。同时,对所有人都言之凿凿的说法,永远都抱有一点怀疑心理,包括那些所谓的绝对真理。  相对于其他碳酸饮料,水是淡的,这个是真的。但因为自然条件、物理环境,甚至想法、心态的变化,水也可以是甜的。  比如沈从文在给张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蜚声中外的瓷器发轫(rèn)于郑州,而被喻为“花鸟虫鱼,一双巧手塑乾坤,山川大地,一支触笔映九州”的制瓷人,很多不擅言辞,有时甚至显得近乎木讷(nè)。  B.网络上的言论可能是真情流露的诚挚关切,可能是不着(zháo)调的情感宣泄,也可能是别有用心的混淆视听,政府要积极引导网民提高对负面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也是进行宣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稿没有严格的、固定的格式,一般分标题和正文两部分。正文部分需要以饱含情感的语言组织写作内容,调动读者的氛围。  写作演讲词,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体特征鲜明  演讲的形式和风格,取决于演讲词的文体特征。演讲词,作为一種论述性文体,大多以议论为主,对自己演讲的主题进行形象深刻的剖析。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