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满街话端午》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n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科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感受屈原等历史人物的高贵品质和崇高气节。
  2.合作交流端午节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初步领会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3.反思中国端午节在传承上面临的一些问题,产生传承民族文化的愿望。
  教学重点
  初步领会端午节文化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教学难点
  反思中国端午节在传承上面临的一些问题,产生传承民族文化的愿望。
  教学准备
  课前请学生采集一些路边的野草。
  教学过程
  一、说说端午过法,激发学习兴趣
  1.在日历上查找端午节:(课件出示日历表)同学们,这是今年五月份的日历表,请你从中找出端午节是哪一天?(点击课件,圈出端午节,强调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
  2.端午节简介: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3.交流:按国家规定,端午节放假一天。你们觉得这个端午节过得有意思吗?为什么?
  4.小结,过渡:有的小朋友觉得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除了多吃了几个粽子,其实也和平时的休息日过得差不多。有的小朋友却觉得端午节过得有意思。
  5.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端午节的一些记忆,进一步了解端午节,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二、学习端午传说,感受故人情怀
  1.引出话题: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那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呢? (课件出示屈原图片)
  2.阅读,交流: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端午节和屈原”的资料,然后用一个合适的词介绍你了解的屈原。
  3.小结:通过交流,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屈原身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崇高气节。
  4.观看视频:走进屈原故里,你还会有新的感受。(课件播放视频:看故里、听祭歌)
  5.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小结: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崇高气节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大家用各种方式来纪念他。
  6.吟诵诗歌:因为屈原还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所以端午节前后,大家还会吟诵他留下来的诗歌,以此来纪念他。(课件出示并播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伟大的诗人、爱国者屈原留给我们的人生格言,让我们带着敬意吟诵一遍。
  (学生吟诵)
  小结:同学们饱含深情的朗诵使人动容,让我知道了端午节是一个缅怀故人的节日。(板书:缅怀故人)
  7.补充介绍传说:有关端午节的由来,还有一些传说,我们来了解其中的两个。(课件出示人物图片及介绍:伍子胥、曹娥)
  8.交流:从这两个传说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忠于国家、孝敬长辈)
  9.小结:从端午节的传说中,我们大致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感受了屈原等历史人物的高贵品质。我们学习他们,纪念他们,讴歌他们。人们还把他们与端午节这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得我们的端午节意义非凡。(板书:意义非凡)
  三、体验端午习俗,感受端午情趣
  1.交流:两千多年来,端午节深深扎根于民间。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过端午节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播放相关媒体资料)
  2.过渡:端午节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包粽子、划龙舟这些习俗是祭奠屈原或其他古人的。其实,还有一些活动和端午节的气候特点有关。
  3.了解“五毒”:天气越来越热,一到农历五月五日,这些小动物也出来了。(课件出示五毒图片)你们认识它们吗?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资料:它们被称为“五毒”。所以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被认为是一年之中最“毒”的一天,称为“毒”日。在古代,没有先进的医术,科学技术也不发达。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从身边实际出发,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驱毒辟邪除瘟。)
  4.感受端午习俗:端午节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课件播放丰富多彩的端午习俗)
  5.体验端午节活动:这么多的活动,画面中的场景又是那么热闹,我们不妨再来体验一下。
  (1)出示活动内容:闻一闻、看一看、挂一挂、包一包、玩一玩。
  (2)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机开展活动。
  (出示相关媒体资料,根据学生的活动随机小结并板书:防病祛疫、强身健体、传递真情、品尝美味、快乐游戏)
  6.(课件出示各地过端午节的图片)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
  7.小结:一个个端午习俗,就像一朵朵智慧之花开满祖国的广袤土地。智慧的劳动人民将端午“毒日”变成了一个快乐的日子,变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节日。(板书:五彩缤纷)年年端午,代代相传,人们追求着健康、平安的生活,延续着端午的传统,让我们在缅怀中过端午,在快乐中过端午,在健康中过端午。
  四、反思端午申遗,传承民族文化
  1.交流:现在,我想听听同学们对端午节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
  2.关于“端午申遗”的思考:值得骄傲的是,我们传统的端午节活动已经传到了韩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但是,在2005年出现了这样一则新闻报道——(课件出示新闻)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
  (1)说说你看到这则新闻报道后的感受。
  (2)作为我国传统节日的端午节,怎么会让韩国申遗成功?
  (3)我们看看韩国人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韩国人保护传统文化的一些做法)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3.讨论如何过好端午节:
  (1)媒体出示:“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成为中国法定假日。”
  (2)辩论:放一天假是我们重视传统节日的象征。但是,放一天假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
  (3)小组讨论:对如何过好我们的端午节,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4)组长汇报讨论情况。
  4.小结:同学们提了这么多好的建议,如果能付诸实际行动,那么明年的端午节、以后的每一个端午节,对我们来说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富有意义。让我们热切地期待着,我国的传统节日一定会走向世界!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刻的文化内涵。关于它的由来,也有着不同的传说,它的习俗更是丰富多彩,囊括了人文、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的知识。正是因为端午节文化内涵的深刻与广泛,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小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感受民间风俗的精彩,激发他们过好端午节的愿望,成为了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此,我做了一些教学尝试,收到了较佳的教学效果。
  整堂课的开端,是从学生对端午节的已有认识着眼,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过端午节的,说说自己对端午节的内心感受。学生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他们对端午的认识是很浅薄的,仅仅认为这是一个吃粽子、划龙舟的节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为上好整堂课打下了伏笔。
  在了解端午的由来时,我将重点落在了感受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崇高气节上。我选择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地让学生体会屈原的高贵品质。首先是运用教材资料对屈原形成全面的认识,学生能用合适的词语概括屈原的品质,并用简单的语言介绍屈原的事迹。其次,通过媒体的播放,让学生走进屈原故里,参观屈原祠、纪念馆,听老人唱祭歌,再次感受人们对屈原的怀念,从侧面加深了对屈原的认识,从情感上理解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崇高气节。实际教学中,学生确实被屈原的精神感染了,他们低沉的语气、忧伤的目光,都能折射出对这位历史伟人的崇敬之情。最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屈原留下的千古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饱含深情的咏颂后,学生进一步感受屈原的伟大。正是因为端午节与这些具有高贵品质的历史人物密切相关,所以学生在感受端午内涵时,能够较为认同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节日。
  本堂课最能够吸引学生的就是关于端午节的体验活动了。“闻一闻”“看一看”“挂一挂”“包一包”“玩一玩”等活动,从各个角度诠释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学生通过闻闻艾草的香味,知道它有驱虫的功效,有辟邪除瘟的民间说法,理解了端午节是个防疫祛病的节日;通过看一看上海苏州河上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学生感受到端午节是个强身健体的节日;通过“我给学生挂香囊”“学生互相挂香囊”等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端午节是个传递真情的节日;学生学包粽子,看着不同形状和口味的粽子,又能体会到包粽子的乐趣和品尝美味的喜悦;最吸引学生的是,我和他们一起玩早已被遗忘的端午游戏——斗草,几根随处可见的野草,竟能创造出如此有趣的游戏,学生顿时明白了原来端午节是个可以快乐游戏的节日,同时也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最后,学生观看媒体,领略了中国各地的端午习俗。
  通过前两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能体会到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了想过好端午节的愿望。这时,正是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过好端午节的最佳时刻。我利用“韩国端午申遗”的新闻,和学生一起反思我们在文化传承中出现的问题,也让他们感受到国家政府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更让他们走进上海的城隍庙,看看今年民间开展的一些端午活动。这样做,既让学生看到不足,也让他们看到进步。最后,学生各抒己见,谈谈今后过好端午节的一些方法,落实行动。通过交流,我能从学生身上看到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好明天,达成了这堂课的教学初衷。
  这堂课,成功之处是教师深入挖掘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心营造了童心童趣的课堂文化,用文化来浸润孩子的心灵,使学生能够担负起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任。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在时代的变迁中继续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上海嘉定区江桥小学上海201803)
  责任编辑李红霞
其他文献
张杓的上祁宫保书“用兵之策,不外攻守两端。不能攻而徒议守,非策也。守不於远而於近,亦非策也。今有贼欲犯吾庐,不於里门御之,亦於家门御之,岂有聚百十人於室中守卧榻者乎?
一、构造图形比较实数的大小例1比较(2003)~(2/1)-(2002)~(2/1)与-(2000)~(2/1)的大小.分析与解:注意到被开方数的差都为1,故构造公共边为1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如图1,利用三角
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无论是体例还是内容都发生彻底性的变革,它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必修和选修课分别设置了三个和六个学习模块。作为高 The history of high schoo
济南自古多名士,当今名士更风流。共青团济南市委命名了一批“济南小名士”,“小画家”项征就是其中的一位。当年项征11岁,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的书画作品曾有30余幅在国内
我女儿今年已经7岁半了,现在她还是比较听话的,基本上我说东,她不往西。可我心里很清楚,将来她一定是一个个性颇强的孩子,现在已经初露端倪。我不想过分压抑她,因为我知道人
大多数的高中文科班,似乎都是这个状态,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无法避免的阴盛阳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文科班,却有一少年,稳坐本班第一学霸宝座。由于成绩绝佳,而少年本人又极为沉默低调,关于此少年的传说便迅速升级为本班八卦重心。  这天,我偷偷潜回座位。新换的位子和学霸只隔一条过道。只见此君双耳插着耳塞,正旁若无人且专心致志地,看一本貌似十分艰深的专业书籍。时不时嘴角还勾起一抹“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式的会心
第三编第一章南北朝统一时代——隋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一)隋代富强的社会基础是均田制度和鲜比卑华化後新的中华民族之出现及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由黄河流域扩大到长
【摘要】语文教育在学生的一生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一个核心环节。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思维能力训练对今后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语文教育在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语文教育 思维能力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社会的背景下,“科教兴国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先人和灿烂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豪感。  2.感受伟大先人非凡的品质,奋发向上,树立远大志向。  3.通过查找资料,学会搜集、分析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伟大先人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准备  1.教师自制课件,剪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部分录像。  2.学生查阅伟大先人资料,在教师帮助下制作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