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类的智能构成至少有七种以上: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智能。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又因为我们的学生各有千秋,他们的个性特长,学习风格千差万别。所以我们教师对于语文作业的评价要采用多样方式,要尽量照顾各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呈现出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关键词 作业 评价 多元评价
作业:凝结了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情感甚至意志,是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珍贵资料。
评价:是衡量人或事物的价值,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多元评价: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或渠道,注重发现并发展个体多方面的潜能,它能给更多学生的发展创设新平台。
引言
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可能相同的,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方式来评价学生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语文作业时,自然是不作统一要求,需要去因人因层,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作业凝结了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情感甚至意志,是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珍贵资料。
从小到大,一提起语文作业,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都会想到写课堂练习、抄词语、背书、写作文等,总归一切离不开书面文字。但我们的学生无论是个性特长,还是学习风格都是千差万别,我们又怎能保证我们的学生百分之百都喜欢书面文字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了,语文作业是不是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呢?
此外,我们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标准都是单一的,过于标准化、量化。比如:课文的背诵任务是否完成(是,否);听写是否达到规定的分数(不合格,合格,优秀);课堂作业(对,错)……时间久了,你就会看见课堂上高举小手表示课文早早背完的总有那么几个“背书英雄”,而站着低着头,承认课文没背的也总是那几个“小哑巴”;听写过不了关的,打着小红灯笼的也总有那么几个“懒小子”,课堂作业写错的常是那几个“小马虎”。静下来思考一下,为什么学生久而久之会成为“小哑巴”、“懒小子”、“小马虎”呢?如何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呢?
最后,学生的语文作业都是我们教师认认真真地批改。在劳累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付出往往得不到回报。学生往往一拿到作业本,看得是等级(ABC)或是得了几分或几颗星,尤其是作文本。这样一来,学生作业评价成了教师的单边劳动,展示的只是教师一个人审视的结果,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过程。我们批改后作业的期望值是什么呢?
作业是师生对话的重要平台,我们的学生起点各不相同,而语文作业评价方式的单一,评价标准的单一,评价主体的单一,我们的教师又如何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呢?语文作业评价方式的单一,评价标准的单一,评价主体的单一,学生就无法享受到成功,体味到快乐。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构成至少有七种以上: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智能。另外我们的学生各有千秋,他们的个性特长,学习风格千差万别,所以我们教师对于学生的语文作业要多元评价,尽量照顾各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呈现出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语文作业的多元评价,可以使我们教师了解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创造一种求进步,讲成功,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体会进步的快乐,最终走向成功。
语文作业,多元评价。多元评价体现在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一、评价方式多元化
语文作业其实可以尝试书面文字以外的方式。
(一)因时因地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语文作业”。
如,本学期适逢九九重阳节那天,我给学生布置的语文作业是为家中的老人做一件让他们快乐的事。第二天,孩子们回到教室叽叽喳喳,一个说给爷爷奶奶洗了碗,一个说唱歌给奶奶听,另一个说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外婆……这不比我们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比我们每日苦口婆心地和孩子们说要尊敬老人更有实效,更有意义吗?这样的语文作业其实还有很多,像三八妇女节,我们可以让孩子为自己的母亲送上一份快乐;像五一劳动节,让孩子为社会做一次贡献,组织孩子打扫一下身边的公共设施……
(二)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语文作业。
如,在教学15《猫》时,我给孩子布置了4道作业,孩子们自主选择一道,有能力的可多选几道。
作业如下:
1、你家中有小猫吗?仔细观察家中的小猫,写一写
2、你喜欢文中的猫吗?动笔画一画
3、满月的小猫可爱吗?编一首歌
4、你看过有关于猫的童话吗?说一说,可自编
这样的作业也很多,如以前教《春》时,可让学生找春天,画春天,唱春天等。我们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情况,布置多样化的作业。
此外,语文作业我们还可以改变以往专由教师布置改为由学生相互布置,或是自己给自己布置等。
二、评价标准多元化
语文课程标准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方面提出了评价的要点和细则。但我们的学生从一入学就各有不同,起点不同,能力不同,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等,我们不能按要求对学生作统一的标准。如——我班学生黄克杰,他是个留级生。可能天生对语言有障碍吧,记忆力也不好。别的孩子读三五遍就能记住的句子,他是十遍二十遍也难以记住。这样的孩子,如何我们也按统一的评价标准,让他背诵一篇文章。我想他这个学期永远也完成不了任务,他也不可能得到我们作教师的表扬赞赏。因此,我刚开始对他的要求就是读正确,减少背诵的量,增强了他的自信。对于在写作、书写、理解力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有一点要注意,我们要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在各方面能力稍弱的学生。对于班里的尖子生,我们可以设置更高的标准,一方面使他们避免在滋养骄傲的情绪中原地踏步,另一方面,可以间接告诉孩子,其实你可以做得更好。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它体现在评价标准由原先的统一,走向分层,因人而异。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我们对于语文作业的评价也可以由单纯的教师评价改为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父母评定等。
学生互评,生生互动,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生生互评,遵照“找优点”的方法,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生生互评,让孩子们在评价的过程中,交流学习方法,相互学习对方身上拥有的各方面的能力。如,孩子们在相互改听写本的时候,承忠改到林静的听写本时,说:“怎么你这么细心,不错一个字呢?我的‘勤’字少了一横,你怎么记住不出错呢?”林静回答说:“我在抄写生字前,就认真观察,找出易错的地方,当然听写时不会出错了。”之后,我发现下一次听写时,承忠的听写的错别字少多了,我想他是学会了林静的学习方法了。
学生自评,可以让孩子们深刻的认识自己。在上完17《长城》一课后,我让孩子们自己改自己的作业,并填表,如下。
看了孩子们的自我反馈表后,我很满意。像罗浩翔给自己的作业反馈表的第三项“不该做错的地方”中填着“长诚”,“原因”一项中写着“太粗心了”,“给自己的建议”一项中写着“不要再当小马虎”。呵呵,我们说上十句八句,不如孩子自我认识深刻,自然知错就改的速度也就比我们说得要快得多。
此外,由父母去评定,可以让教师更了解在家庭生活中的学生,可以让孩子更了解在父母眼中的自己,更可以让父母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作业表现,了解孩子欠缺的是哪方面的能力,在家可以更好地帮助子女学习。
语文作业,多元评价。多元评价,照顾孩子的特点,寻找差距,在差距中肯定孩子的进步,让我们的孩子在多元评价中飞扬,走向成功的人生。
关键词 作业 评价 多元评价
作业:凝结了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情感甚至意志,是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珍贵资料。
评价:是衡量人或事物的价值,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多元评价: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或渠道,注重发现并发展个体多方面的潜能,它能给更多学生的发展创设新平台。
引言
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可能相同的,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方式来评价学生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语文作业时,自然是不作统一要求,需要去因人因层,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作业凝结了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情感甚至意志,是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珍贵资料。
从小到大,一提起语文作业,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都会想到写课堂练习、抄词语、背书、写作文等,总归一切离不开书面文字。但我们的学生无论是个性特长,还是学习风格都是千差万别,我们又怎能保证我们的学生百分之百都喜欢书面文字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了,语文作业是不是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呢?
此外,我们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标准都是单一的,过于标准化、量化。比如:课文的背诵任务是否完成(是,否);听写是否达到规定的分数(不合格,合格,优秀);课堂作业(对,错)……时间久了,你就会看见课堂上高举小手表示课文早早背完的总有那么几个“背书英雄”,而站着低着头,承认课文没背的也总是那几个“小哑巴”;听写过不了关的,打着小红灯笼的也总有那么几个“懒小子”,课堂作业写错的常是那几个“小马虎”。静下来思考一下,为什么学生久而久之会成为“小哑巴”、“懒小子”、“小马虎”呢?如何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呢?
最后,学生的语文作业都是我们教师认认真真地批改。在劳累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付出往往得不到回报。学生往往一拿到作业本,看得是等级(ABC)或是得了几分或几颗星,尤其是作文本。这样一来,学生作业评价成了教师的单边劳动,展示的只是教师一个人审视的结果,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过程。我们批改后作业的期望值是什么呢?
作业是师生对话的重要平台,我们的学生起点各不相同,而语文作业评价方式的单一,评价标准的单一,评价主体的单一,我们的教师又如何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呢?语文作业评价方式的单一,评价标准的单一,评价主体的单一,学生就无法享受到成功,体味到快乐。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构成至少有七种以上: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智能。另外我们的学生各有千秋,他们的个性特长,学习风格千差万别,所以我们教师对于学生的语文作业要多元评价,尽量照顾各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呈现出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语文作业的多元评价,可以使我们教师了解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创造一种求进步,讲成功,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体会进步的快乐,最终走向成功。
语文作业,多元评价。多元评价体现在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一、评价方式多元化
语文作业其实可以尝试书面文字以外的方式。
(一)因时因地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语文作业”。
如,本学期适逢九九重阳节那天,我给学生布置的语文作业是为家中的老人做一件让他们快乐的事。第二天,孩子们回到教室叽叽喳喳,一个说给爷爷奶奶洗了碗,一个说唱歌给奶奶听,另一个说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外婆……这不比我们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比我们每日苦口婆心地和孩子们说要尊敬老人更有实效,更有意义吗?这样的语文作业其实还有很多,像三八妇女节,我们可以让孩子为自己的母亲送上一份快乐;像五一劳动节,让孩子为社会做一次贡献,组织孩子打扫一下身边的公共设施……
(二)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语文作业。
如,在教学15《猫》时,我给孩子布置了4道作业,孩子们自主选择一道,有能力的可多选几道。
作业如下:
1、你家中有小猫吗?仔细观察家中的小猫,写一写
2、你喜欢文中的猫吗?动笔画一画
3、满月的小猫可爱吗?编一首歌
4、你看过有关于猫的童话吗?说一说,可自编
这样的作业也很多,如以前教《春》时,可让学生找春天,画春天,唱春天等。我们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情况,布置多样化的作业。
此外,语文作业我们还可以改变以往专由教师布置改为由学生相互布置,或是自己给自己布置等。
二、评价标准多元化
语文课程标准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方面提出了评价的要点和细则。但我们的学生从一入学就各有不同,起点不同,能力不同,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等,我们不能按要求对学生作统一的标准。如——我班学生黄克杰,他是个留级生。可能天生对语言有障碍吧,记忆力也不好。别的孩子读三五遍就能记住的句子,他是十遍二十遍也难以记住。这样的孩子,如何我们也按统一的评价标准,让他背诵一篇文章。我想他这个学期永远也完成不了任务,他也不可能得到我们作教师的表扬赞赏。因此,我刚开始对他的要求就是读正确,减少背诵的量,增强了他的自信。对于在写作、书写、理解力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有一点要注意,我们要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在各方面能力稍弱的学生。对于班里的尖子生,我们可以设置更高的标准,一方面使他们避免在滋养骄傲的情绪中原地踏步,另一方面,可以间接告诉孩子,其实你可以做得更好。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它体现在评价标准由原先的统一,走向分层,因人而异。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我们对于语文作业的评价也可以由单纯的教师评价改为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父母评定等。
学生互评,生生互动,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生生互评,遵照“找优点”的方法,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生生互评,让孩子们在评价的过程中,交流学习方法,相互学习对方身上拥有的各方面的能力。如,孩子们在相互改听写本的时候,承忠改到林静的听写本时,说:“怎么你这么细心,不错一个字呢?我的‘勤’字少了一横,你怎么记住不出错呢?”林静回答说:“我在抄写生字前,就认真观察,找出易错的地方,当然听写时不会出错了。”之后,我发现下一次听写时,承忠的听写的错别字少多了,我想他是学会了林静的学习方法了。
学生自评,可以让孩子们深刻的认识自己。在上完17《长城》一课后,我让孩子们自己改自己的作业,并填表,如下。
看了孩子们的自我反馈表后,我很满意。像罗浩翔给自己的作业反馈表的第三项“不该做错的地方”中填着“长诚”,“原因”一项中写着“太粗心了”,“给自己的建议”一项中写着“不要再当小马虎”。呵呵,我们说上十句八句,不如孩子自我认识深刻,自然知错就改的速度也就比我们说得要快得多。
此外,由父母去评定,可以让教师更了解在家庭生活中的学生,可以让孩子更了解在父母眼中的自己,更可以让父母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作业表现,了解孩子欠缺的是哪方面的能力,在家可以更好地帮助子女学习。
语文作业,多元评价。多元评价,照顾孩子的特点,寻找差距,在差距中肯定孩子的进步,让我们的孩子在多元评价中飞扬,走向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