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特殊性导致教学创新性不足,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阐述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并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略陈管见。
关键词 初中思想政治 学生 创新意识 培养 分析
一、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原则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创造的动力。这就要求在活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对学生需要有所了解,通过问题情景的巧妙设计、灵活语言的采用、新型教学手段的运用,来给学生营造出一个积极主动的教学气氛。
(二)鼓励学生质疑。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对学生所提出的可笑的、幼稚的、甚至错误的、荒唐的问题,应积极的加以肯定的鼓励。
(三)刺激学生需要。
学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身的创造需求得以满足。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活动课新问题、新情境的创设,来促进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形成,从而满足学生参与的成就感和创造感。
(四)尊重学生个性。
任何一个学生的见解都会有别于他人的时候,这种独立性思维的存在正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必需条件。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自身思维的闪光点,从而激发学生创造需求和创造欲望。
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善动脑子,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心人,采用有效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学生兴趣,用兴趣来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教师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得到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也会随之产生。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初中政治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程序,引导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把握好教材的内容。从而激活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三)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问题。
一般来说,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大部分学生不愿提出或不敢提出问题。这种学习的心理障碍和能力障碍。不仅需要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更要求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展开,问题得以显露,学生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也无形中得到提升。
(四)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
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理解教材的内容。课前,学生必须先看懂教材,带着问题求知;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不仅为学生打开了知识的窗口,开阔了视野,而且使学生的参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论证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五)指导学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满足于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自学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是知识经济对终生教育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师注重了自学能力的培养,还可能将学生的其他智能带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自始至终要引导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讨论和学习。学生的学以自学为主线,始终贯穿一个练字,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思维会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真正做到了教和学的最佳结合,主导和主体的和谐统一。
(六)结合实践——利用好社会大课堂。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这就要求政治教师一定要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潜心探究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意识,以此来开发学生心智,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吴铎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2]曹春霞.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J].成功(教育),2008,(02).
[3]王克.讲好政治课投入是关键[J].科技信息,2008,(33).
关键词 初中思想政治 学生 创新意识 培养 分析
一、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原则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创造的动力。这就要求在活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对学生需要有所了解,通过问题情景的巧妙设计、灵活语言的采用、新型教学手段的运用,来给学生营造出一个积极主动的教学气氛。
(二)鼓励学生质疑。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对学生所提出的可笑的、幼稚的、甚至错误的、荒唐的问题,应积极的加以肯定的鼓励。
(三)刺激学生需要。
学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身的创造需求得以满足。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活动课新问题、新情境的创设,来促进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形成,从而满足学生参与的成就感和创造感。
(四)尊重学生个性。
任何一个学生的见解都会有别于他人的时候,这种独立性思维的存在正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必需条件。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自身思维的闪光点,从而激发学生创造需求和创造欲望。
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善动脑子,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心人,采用有效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学生兴趣,用兴趣来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教师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得到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也会随之产生。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初中政治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程序,引导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把握好教材的内容。从而激活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三)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问题。
一般来说,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大部分学生不愿提出或不敢提出问题。这种学习的心理障碍和能力障碍。不仅需要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更要求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展开,问题得以显露,学生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也无形中得到提升。
(四)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
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理解教材的内容。课前,学生必须先看懂教材,带着问题求知;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不仅为学生打开了知识的窗口,开阔了视野,而且使学生的参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论证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五)指导学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满足于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自学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是知识经济对终生教育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师注重了自学能力的培养,还可能将学生的其他智能带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自始至终要引导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讨论和学习。学生的学以自学为主线,始终贯穿一个练字,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思维会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真正做到了教和学的最佳结合,主导和主体的和谐统一。
(六)结合实践——利用好社会大课堂。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这就要求政治教师一定要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潜心探究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意识,以此来开发学生心智,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吴铎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2]曹春霞.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J].成功(教育),2008,(02).
[3]王克.讲好政治课投入是关键[J].科技信息,2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