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如同爱自己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愈在《师说》里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论语·述而》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出了大学的门,行走在社会的路上,遇到良师很不易,真遇到有“传道授业解惑”者更不易,何况,我们往往有时也不会是“三人行”,常常多是“独行侠”。此时,一本好书,实则乃吾师也。
  诚然,读书是一种品味。书是值得珍惜而宝贵的东西。它终究不是普通的生活用品。先贤说得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喜欢读书的人,也一定是看中了书中的价值,不仅是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我所认为的读书,读一本好书,就是要让真正温暖的阳光常住在心里,在书间,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
  从小我便喜爱读书,那时候在云南边疆,仅有的一处图书集中的地方就是新街镇街头的新华书店。每次随同母亲去赶集,她去市场买米买菜,顺路将我寄托在书店里。店面卖书的阿姨非常喜欢我的光临:不吵也不闹,找一本书,端坐在一个角落里专心致志地安静阅读。《三国演义》《西游记》《铁道游击队》等故事书常常是吸引我的一类。一看几个时辰过去,直到母亲采买回来接我,我扛着米袋子,跟随母亲拎着菜篮子,尽兴而归。
  喜爱读书,如同爱自己。书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粮,以至于我为之做了生活的实践:找了在图书馆附近的工作单位,买了位于图书馆附近的居所,于床前于阳台乃至衣柜(家太小没有书柜)存放了从书店购买的许多旧书和新书。我时常记起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诗句里描绘的美景:“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暗暗地想,虽然没有达到天堂,但是生活在靠近图书馆的地方、家里有很多书也必定是一件幸福的事。
  西汉学者扬雄在《法言》中倡议,“君子强学而力行”,勉勵自己学习并且努力去行动。这种学以致用、以知行合一的主张对当今来说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必然要去拜访的“景点”就是当地的图书馆、书店、阅览室。从省市图书馆到大学中学小学的图书室,乃至乡镇的希望工程阳光书屋,还有各地景区里或附近的24小时书店,都少不了我往来的身影。
  从学生时代,到工作后做项目、下工地,开会间歇,早起后、晚睡前,都忘不了翻阅一些书刊,写几句随感。我想,我的生活可以没有肉吃但不可以没有书看。
  而今网络发达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带来很多肤浅的思考和言论。惟有系统化、专业化的阅读,才可能引发大众的深度思考。何况,倘若读书只识博览但无宗旨,好比杂乱的一盘散沙,并无意义。好的书,比如我时常喜欢翻阅的《博览群书》,能让人砥砺思想、宁静心灵,对社会、对人生这部无字大书进行思考。每每看过《博览群书》的好文好故事好内容,深入浅出,以小见大,通达明理,内容详实,情节可亲,接地气,且内容有料,可读耐读,遂心喜也!细觉而然,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可味。现实生活中,确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有之,或曰:忙于工作,忙于生计,没有时间读书。此言差也。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为世尘劳事所扰,困于名利功禄,苦恼烦心。读书之气质,乃有一种清新爽朗之气。
  我在母校清华上大学的时候,有好心的导师会给学生开据读书目录单,那是最幸运的事。做学生能受到师长的指点,进步必然很快,免得一个人在偌大的图书馆里转半天,不知借什么书看好。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好在,读书永远不觉得晚。随时随地,只要有书可读,我就可以安居。比如现在寄居的住所,胡同的后院,简单的书架,工作之余多数的时间和周末或小长假都在小小的书房里度过。我以为这可算是一种清福。读完一本书写写几句读后感,随意的感受,或多半是摘录几句书中的经典,怡然而畅快。
  正如杨绛先生所说:“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爱书如同爱自己。感谢写书的作者和做书的人们,让我的生活有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安静、恬适的着落。
  (作者单位:清华校友总会)
其他文献
苏轼为王朝云写下如许多的文字,在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人中是十分罕见的。王朝云、苏东坡,都因为有了对方而成为幸运的人——尽管生途维艰、沟坎密布——因为这些文字就是他们爱情的见证。而他们化在生命中的相知相爱,以及用爱的双楫划过漫长险恶的风雨等,对于当下或挣扎或迷茫的男女人生,无疑有着热切地映照与启迪。  苏轼一生有过三位夫人,都姓王:王弗、王闰芝、王朝云。王弗逝后,接替的是她的堂妹、比苏轼小11岁
刘叔新(1934—2016),著名语言学家,一生在南开大学从事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涉猎广泛,著述丰硕,在现代汉语词汇学研究领域尤多创获,自成体系。刘叔新先生生平  刘叔新先生,祖籍广东惠州,1934年3月23日生于广州,1952年辞亲北上,目的就是投考时在天津的中央音乐学院;失利后,由表兄介绍曾短期执教于天津某小学,教授音乐课程,此或是先生投身教育事业之肇端。翌年,先生改考南开大学中文系并被录
记得《金瓶梅》里卜卦的老婆子对李瓶儿说过:“奶奶尽好匹红罗,只可惜尺头短些。”这样婉转风流的文字其实是暗喻瓶儿寿命之短,可又转念一想,红罗尺头短些才好看,无休无止拖沓,未免惹人嫌。而作者伊北居然斗胆写张爱玲的后半生,想来张爱玲的前半生是匹绝好的红罗,可到了后半生,却如繁弦急管转急管哀弦,那么地仓促疲软,好端端的红罗因为无休无止地拖沓硬是陷于生活的泥沼之中,被蚤子一寸一寸地咬啮掉,不复有令人惊羡的天
短评:丰富精彩的白话小说是明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热闹又混杂的市民生活让人沉醉,清晰而灵动的众生相让人深思。在一篇著名的公案小说中,惩恶扬善主题之外,本文用细致的演绎解读出了女性话语权这一另类主旨,思考深入、笔端有情。悲剧性的公案故事中生长出侠义机智的新时代女性形象,这是冯梦龙对时代的信心,更是引领人永恒向上的力量。  ——孙宗英(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讲师)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出自明冯梦龙白
永嘉的耕读文化,历史悠久,也极其发达,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其既耕又读,且读且耕,集生态文化、隐逸文化、道德文化与礼乐教化等于一体,是永嘉亮丽的人文景观,也是中国农耕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永嘉耕读文化的骄人历史  耕读文化,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国的特色文化,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耕读文化形成的亦耕亦读的文化模式,“耕”为生存之本,而“读”蕴含升迁之路。孔子云: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
宋太宗赵光义曾说过:“开卷有益”,至今仍被人证取并引申,我这里扩及开来,不仅指有形的书卷,一生中凡所见到的有文字的东西,均应有选择地记取,弄懂而消化之。如此习惯的形成,如此扩大范围的积累,较之仅是有形的书卷,来路和容量就更大得无可比拟。也有一个说法是:生活就是一本大书,从本质上说是不错的,但这还是一般泛义的象征性说法。我这里则限指为所能见到的有文字的东西。这样的“书”,基本上也是无处不在的。  我
有的文学评论擅长说理,出言即是自成体系的理论,却将人拒于作品之外,越看越晕头转向;有的也擅长说理,但言之有据,不由自主跟随他的语言总能有意外的收获。雷达是后者。他的评论建立在丰富的文学史和理论素养之上,却是从文本出发,感情充沛,真诚质朴而鲜活生动;他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见证者、参与者、梳理者,“对于这个时代的重要作家作品和重大文学现象,他均作了及时的、充满生命激情和思想力量的回应”(刘再复语),因而
辽宁是一个文化大省!说这句话,辽宁人理直气壮。  5台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别无分店”;央视舞蹈大赛夺“四连冠”,无人匹敌;刘老根大舞台2009年营业收入1.48亿,居全国同行之首。  辽宁是一个文化强省!这一口号,至今没人敢喊。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2007年就达683.25亿元,江苏为587.35亿元,而辽宁直到2009年才82.7亿元。以至于有关领导在谈成绩时,更愿意谈比上一年的增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奇特而又充满了偶然的,但细想起来却又是生命里的必然。譬如我与国防大学原校长邢世忠上将的缘分,即是如此。邢世忠先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又是一位受人爱戴的首长,他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非常热爱,擅长书道,书法很有造诣。我平时除了埋头写字作画,交际应酬很少。按说我与邢世忠上将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恐怕应是无甚交集的。但是缘分就是这般的奇妙,我与邢世忠先生结下深厚友谊,正是缘于中国书画艺
六  禅宗认为万物并无所有,是因为我们的心中有了它的实体,它才成为实体。这样就比儒家与道家更彻底地皈依了道,剥夺了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权与改变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