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学生民事权益的保护与救济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科学》2014年第5期刊登周思含的文章指出:大学生作为公民的一部分,享有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一切权利,这些在各类法律法规中都有明确规定。当前,大学生权益保护与救济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无视甚至损害他们的民事权益现象仍屡见不鲜,这是由大学生与学校等机构法律地位不对等、权益救济保护渠道不通畅等因素造成的。
  因此,必须厘清大学生民事权益的法律边界,对复杂的大学生权益受侵问题做出准确概括,认真剖析大学生权益受侵中思想观念方面的深层次原因,重新确立高等教育立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进程,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民事权益不受侵害。
其他文献
7月21日,山东聊城大学美术学院6名大学生志愿者在聊城市水城中街的下水道井盖上进行涂鸦绘画,创作了以文明出游、反腐倡廉为主要内容的10余个涂鸦作品,提醒人们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宣传倡导文明行为。
根据《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为区域内每一所学校设置责任督学,对学校进行经常性督导,并根据区域内中小学校布局和在校生规模等情况,按1人负责5所左右学校的标准配备责任督学。责任督学可采取随机听课、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学校管理、招生、收费、择校、课程开设、教育教学、教师师德等管理进行经常性督导。  据悉,今年年底前,督学挂牌督导制将覆盖到河南省所有中小学,每所学校
作者:胡适  出版:新世界出版社  1917年7月,胡适受蔡元培之邀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文科教授,讲授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国名学、英文高等修辞学。胡适一边教学,一边编写教材。顾颉刚曾对同窗傅斯年推荐:“胡先生讲的的确不差,他有眼光、有胆量、有断制,确是一个有能力的哲学史家。” 在其讲义内容基础上,胡适经过一年的删补修定,写成《每天学点中国哲学》(原书名《中国哲学史大纲》)。它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
本月底高校将陆续迎来新生报到。清华大学招生办表示,该校今年将继续向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新生发放报到路费,有困难的新生可于8月10日前在该校本科招生网上下载申请表,填写完成后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发回学校。对于通过审核的困难新生,清华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招办将根据学生生源地距京距离给予相应的交通费用支持,一般标准为来校的火车硬座(或硬卧)费用。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申请路费新生,清华还将提供生活补助。在去年
在美国大学的学习生活中,能称得上刻骨铭心级别的体验,买教材算是其中之一。在国内上学多年从来没为这事儿发过愁,到美国之后,事情一下子变复杂了,不仅对笔者原有的教材观念带来强烈冲击,买书寻书的过程也是深受其苦。美国大学的教材之所以令人难忘,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三个方面。  教材数量多  大多数文科专业,每一门课程都会指定3本至4本书,还有期刊论文、书选章节、报纸和网络文章等复印材料。开学第一次课,教授把
数学建模,对于大连大学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每年学校的数学建模工作室都会举办多次比赛,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尽情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结合的魅力,体会模型融入实践的奇妙,将自己的各项本领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在数学建模这片学识的海洋中徜徉。  一个创新实践平台  大连大学数学建模工作室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计算机软件为辅助,论文为形式,面向全校不同专业各年级学生。以培养创
为增强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广东白云学院企业实践教学体验场暨白云学院第九届模拟市场日前开幕。活动设有创业实践区、创新服务区和创意文化区,共计77个摊位,学生“摊主们”根据经营计划,通过模拟市场平台得到了创业的实践与体验。  摄影报道/吴 斌
在很多人心目中,高考是人生转折点,“金榜题名时”是与“洞房花烛夜”相提并论的人间大事。然而,走过三十多年的高考,到今天实际上已经完败给早已灰飞烟灭的科举。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来。  首先,今天的高考已经沦为进入职业培训的前奏,跟过去科举的精英选拔显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事物。  所谓科举,在古代被称为国家大典,选拔严格,程序井然。这种制度为维护封建国家机器的运转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封
阙明坤,  江苏,  教育工作者  最近一个月,大学校园连发多起悲剧,先是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惨遭同宿舍室友投毒,经医治无效离世;接着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名同学因琐事发生口角,一名学生被刺身亡;然后是张家港沙洲职业工学院学生符某持水果刀将在该院短期培训的学员曾某刺伤……  从案件侦查结果来看,无论是复旦投毒案,还是南航学生刺杀案,事件的导火线都只是一些鸡毛蒜皮小事,而正是这些零星琐事、日常矛盾,酿成
高等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在创新实践过程中有3个相互结合的要素,即作为主体要素的创新队伍,作为客体要素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作为教育要素的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有效融合这三个创新要素,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是特色学科建设的关键,也是推进区域协同创新,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  围绕“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大学应该围绕地方需求,改革创新人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