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交叉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za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前沿交叉学科任课教师要把握学科基础与热点并重的特点,通过坚守育人初心、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自身建设等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实现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生物医用材料
  [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00nm近红外光控镧系掺杂分子探针的上转换/NIRII双模光学成像应用于乳腺癌早诊研究”(81801744)
  [作者简介]陈朝晖(1987—),男,陕西西安人,工学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吕锐婵(1987—),女,陕西西安人,工学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通信作者),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与靶向药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7-00-02 [收稿日期] 2020-05-21
  一、引言
  (一)课程思政概念及重要性
  “课程思政”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1]。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归育人本位,深入挖掘专业课程里的思想政治理论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实现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
  (二)生物医用材料课程简介
  生物医用材料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基础课程,内容囊括从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质到生物功能应用的完整体系。同时生物医用材料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科学,尤其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和重大突破,生物医用材料已成为各国科学家竞相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基础与热点并重,使得生物医用材料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更加凸显。首先,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起点引入课程思政的概念,可以实现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解决以往专业课长期存在的重知识轻德育的弊端,达到德智一体发展的目标,实现“大思政”格局。其次,通过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的追踪,结合鲜活的人物、正在发生着的丰富多彩的事例,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觉地产生价值认同,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融入专业教育,使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和良好的品德修养,增强思政育人的有效性、针对性。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1.任课教师胸怀“大思政”格局,坚守育人初心是推进课程思政的起点[2]。教师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构建好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发挥同向育人合力,关键在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的政治态度和价值观,对于课程思政重要性、可行性的认识程度,对于课程思政实施的构想设计,都直接指导着课堂教学实践,决定着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2.重构课程教学体系,正确发掘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思政元素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切入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虽然字面差别不大,但是两者在内容上是截然不同的,课程思政重在发掘蕴含在专业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实质是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拓展,不能简单地套用思政课程的课程内容和授课规律,不能将思政课内容和专业课内容做简单拼接。
  生物医用材料课程内容丰富、前沿交叉特性明显、应用性强,因此课程的思政元素重点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意识、爱国主义情怀、学术道德规范上,任课老师需要将这些元素以马克思主义为统领,深入挖掘,精心设计,有机地融入专业知识的讲解中。比如通过生物材料发展史及生物材料的應用带给人类社会的变革,树立学以致用,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意识;比如在介绍密度泛函DFT理论时,给同学们深入讲解理论发展的脉络,从量子力学到薛定谔方程的发现,到多粒子系统的简化与Hatree-Fock方法的出现,从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对核与电子的分离,到Hatree-Fock近似使得多电子体系简化为单电子体系,再从Hohenberg-Kohn定理使DFT诞生到交换关联泛函项天梯的构成使DFT成熟,充分展示科学界整体的探究魄力、求知欲望、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协作力量和创新精神;比如通过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例培养学生开拓进取、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比如讲授专业技术过程中,注重把技术发展历程和最新前沿技术介绍给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启发学生自觉创新意识。
  3.创新教学方式,发挥思政育人实效是提升课程思政效果的突破点。生物医用材料课程专业专业知识多而杂,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在课程讲授中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坚持将最先进前沿研究融入课堂。首先,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范围很广且发展日新月异,其中金属材料发展最早,学生很容易跟实际使用的医疗器械、口腔材料、心脏支架等联想在一起;而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活中也非常实用,比如骨填充和骨替换材料等;高分子材料在科研和实际应用中都有很广泛的使用场景,比如缓释胶囊、隐形眼镜、水凝胶等具有特殊光、热、力学功能的材料。通过这些现实应用场景的介绍,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真正地引起学生的深刻认同。思政元素的渗透不能生搬硬套,课程思政不是教师个人的“独角戏”,不是玩简单的“文字游戏”,要“启发联想,水到渠成”。高分子材料与细胞工程、生物3D打印技术的结合已经为各种人工器官的构成提供了很好的科技基础,而人工器官由于需求市场大、性能可控、可复合多种材料优点等,发展方兴未艾,通过目前人工器官的局限性的展示(比如ECOM引发的肢端循环不良,以及新型脑机接口设备、生物打印人工肾脏、可血液气体交换的人工肺等)引发学生对生命健康的珍惜,以及想要利用自身学业来促进科技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最后,支持学生的自主研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做好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利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学生报告等多种形式,做好思政元素的穿插引导,让学生在“浸润式”的环境中自我汲取“思政营养”。   4.任課教师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话语影响力和说服力是巩固课程思政的支撑点。专业课教师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认同和政治态度,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声音,使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师本身应该自觉地加强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行、积极的敬业态度,并且在教学之外作为导师经常性地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与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互动。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学术水平。专业课老师要有进取心、责任心,不断增强自身科研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攀登研究领域科研高峰,以积极向上的敬业态度、自身过硬的学术水平,赢得学生的信任和信赖,增强自身在学生中的话语影响力和说服力。任课教师应该时刻关注生物材料的最新前沿,主持参与生物医用材料相关项目,从而时刻保持在生物材料领域的专业性,将对课程教授结果大有裨益,教师本身的示范也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在授课和课程互动的过程中旁征博引,从生物材料的机理、合成、表征等多维度介绍讲解,并在学生展示课件的专业点评中提升课程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三、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推进“三进”,做到“四为”,实现“三全”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专业课教师必须破除专注专业知识传授的老思维,融入“大思政”格局,坚持“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标准,主动作为实现协同效应,达到育人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Abstract: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morality, and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o as to educate people in the whole process and in all aspects. Teachers of advanced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s should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existence of foundation and hotspots, through sticking to our original aspiration of educating people, restructuring course system, making innovations in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ing self-construction so as to train students’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nd realize ideological guidance, value guidanc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through teaching.
  Key words: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reform; Biomedical Materials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符合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特色有效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表现技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0-0356-03   随着室内设计行业的日益成熟和甲方用户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装饰行业对室内设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手绘这一基本技
[摘 要]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这就要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提高阅读成绩,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拼图式阅读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访谈及成绩对比发现拼图式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英语阅读能力,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以此研究为依据,大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合作教学应用到其他学科,将有利于高校在“双一流”背景下更
摘要:文章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为例,剖析了理科新专业目前的办学难点,认为理科新专业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推动力,推进“一个目标、三个方向、六个关联”的培养模式,以提升新办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应用型人才模式;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1-0156-02   一、引言
摘要:新工科建设提出了多方协同育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产业能力的新要求。工程实践中心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新工科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根据新工科建设的需求,在课程实践、开放课题、校企协同等方面做了探索,并对工程实践中心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对策。  关键词:工程实践中心;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
[摘 要]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将是未来一种趋势,“大智移云”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对在线教学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超星平台为例,研究了课程设计和创建、课程教学和互动、课程考核和评价三大教学环节,基于信息技术创新背景的教学过程。结果表明: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环境下在线教学将转变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移动学习、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信息技术;在线教学;MO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是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模拟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方式去学习,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能更好地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工作过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6-0346-0
[摘 要]高职院校跨区域联合培养学生是一个新课题。为提升藏区职业院校教师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职业素质与岗位能力,并推动学生积极面向藏区外就业,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向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选派学生,进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跨区域“校际联合”培养,并对“2 1 就业”校际联合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模式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跨区域;校际联合;2 1 就业  [基金项目]
摘要:中医汉语教学属于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其教材的编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现有的“中医汉语”类教材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笔者主编的《中医汉语教程》系列教材,深入探讨现阶段中医汉语教材编写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专门用途汉语;中医汉语;中医汉语教材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9-0062-02  一、中医汉语教学与中医汉语教材编写  “专门
[摘 要] 为了解高校本科生党支部建设现状,以广西师范大学某二级学院4名本科生党支部组织委员为访谈对象,运用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开展研究。在本科生党支部建设中,部分党支部组织委员认为工作繁重,工作幸福感偏低,缺少自愿接替支委工作的党员。研究者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原因,最终提出普及心理学知识、设置奖励机制、设置考核制度、开展团体辅导等解决方案。  [关键词] 心理学;高校;本科生;党支部  [作者简介]
摘要: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必须根据经济建设的需求,开展开放式、多元化的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为特色的应用研究型高水平特色大学,通过政府、学校和企业协同的方式,积极探索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满足国家海洋战略和区域海洋领域经济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协同育人;工程技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