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模拟的认识不透明性

来源 :自然辩证法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x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模拟具有与实验同等的地位,其可靠性问题本质上是由认识不透明性带来的.认识不透明性不是一个二元属性,而是具有程度之分的,大体可以分为认识不透明性(EO)和本质认识不透明性(EEO).基于理论的计算机模拟具有的是本质认识不透明性,它受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类的认知本质的限制;而基于主体的计算机模拟的不透明性程度除了受认知本质限制,还与主体的知识状态有关.本质认识不透明性不可消除,但主体可根据需要通过减少计算复杂性来降低其程度.计算复杂性不仅与计算模型有关,还与数学解析技术有关.
其他文献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创业面临巨大挑战和困难.385名大学生创业者的有效样本调研发现,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创业压力依次为:知识储备>资源需求>工作负荷>竞争状况>管理责任.各个维度对创业倦怠存在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工作负荷、资源需求、管理责任对创业情感枯竭有显著正向作用;工作负荷、竞争状况、管理责任对创业倦怠中的去个性化有显著正向作用;工作负荷、竞争状况、知识储备对低创业成就感有显著正向作用.同时,创业韧性减缓了疫情带来的工作负荷、竞争状况、管理责任压力对去个性化的加剧作用.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建设“数智
党建带团建工作源于共产党和共青团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共同的理论基础,它们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高校是青年的聚集重地,高校党建和团建之间的关系具有建设目标基本一致、建设对象重合交叉、建设资源互通互用三个特征.加强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从微观层面看,能有效提高团建能力,优化团建结构;从中观层面看,能够强健党的肌体,夯实党建基础;从宏观层面看,有利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
防治校园欺凌、建设安全校园是一项涉及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的系统工程.当前,校园欺凌行为发生地域广泛,发生频次不胜枚举,尚存在校园欺凌预防机制薄弱、校园欺凌教育缺失等问题.基于自编《小学校园欺凌现状的调查问卷》对呼和浩特4所小学进行调查,发现学校防治欺凌教育工作仍存在短板,与家长联动效果较差.因此,要构建综合性防治校园欺凌的学校管理模式以保证防治工作有序开展,要促进防治校园欺凌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增强育人功能,要提高小学生认知、处理校园欺凌的能力以从根本上遏制校园欺凌事件,加强家长与学校联防联控校园欺
黄道在两汉时期被引入了天文历算,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天文现象的客观观测与推演,并以黄道相关的叙事笔记来阐释岁差、黄白交点、黄赤交角等概念,进一步厘清行星运行轨道、历法错误等问题.由此可见北宋天文学发展盛况.
目的:运用中介效应依次检验模型,探讨初中生学校归属感在心理虐待与校园欺凌旁观者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校园欺凌旁观者的干预量表和学校归属感量表,对河北省承德市某中学的51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心理虐待与学校归属感和校园欺凌旁观者介入行为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学校归属感与校园欺凌旁观者介入行为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虐待不仅直接影响校园欺凌旁观者介入行为,还通过学校归属感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校园欺凌旁观者介入行为,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2.44%.结论:学校归属感在心理虐待和初中校园欺
在社会认知中,错误信念测试被认为是判别读心的“石蕊试纸”.而这预设了信念归与是基本的,是理解其他心理状态的基础.此种信念优先进路与新发现的经验证据越来越不匹配.有关非人灵长类动物和幼儿的社会认知研究表明,知识归与比信念归与更为基本.利用他人中心无知与自我中心无知现象,本文论证了,先于信念归与的知识归与的确是一种形式的读心,因而信念优先应该被修正为知识优先.不过,不能反过来认为信念归与依赖于知识归与.实际上,知识归与很可能是由单独的简单机制实现的,以帮助认知者向他人学习、预测他人的行动,以及归与他人信念.总
美国著名天象仪设计师阿曼德·斯匹兹于1946年设计的A型天象仪是世界上第一个针孔投影式小型天象仪.该设备在最大程度保证成像真实性的同时,通过简化制作工艺与仪器结构降低成本,并面向专业人士及普通公众开办讲座、进行即兴演示、积极筹办“旅行天文馆”、组织“天文馆馆长协会”,使得斯匹兹天象仪获取了广泛认同,更将天象仪与天文学教育密切结合,充分体现了小型天象仪的教育辅助功能.其研发及推广能够为我国天文学教育理念的构建提供相关借鉴.
印度中世天文学从内容上深受希腊天文学的影响,但在阿耶波多和婆什迦罗那里,被非常细致地包装成好似印度传统学问之一:(1)形式上它有归命偈向梵天进行了礼拜;(2)认为天文学知识来源于梵天,“天启”是其唯一可靠的认识手段;(3)讨论了天文学之于吠陀祭仪的重要性;(4)更重要的,天文学的终极目标被设定为是获得解脱.这些思想均和印度宗教哲学有着深深的联系,在此对其的源流发展做一番探讨.从中还可以设想出希腊天文学的受容过程,其传入印度的动力来自历算和占星上的实用性,传入后经过上述“印度化”改造后,迅速取代了印度本土天
在社会感知领域所讨论的问题中,人以何种方式被他人感知是其中的一类.称这类问题为社会感知问题.我将讨论其中的两个:“是什么构成了将某人感知一个人而不是别的东西的基础?”,以及“是什么构成了以不同方式感知一个人的基础?”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我确定了一组将某人感知为一个人的例子和视角,这些例子和视角源自对视觉艺术如何表现人的反思.我指出:(1)将某人感知为一个人主要取决于被感知的人如何设想自己和表现自己;(2)进行感知的人所进行的知觉努力.我的研究还表明,以不同方式感知人是将某人感知为一个人的必要条件.因此,将某
大量证据表明,小于3岁的小孩能通过隐性错误信念测试,从而表现出对错误信念的某种理解.这产生了所谓的发展悖论:为什么3岁小孩通不过显性错误信念测试,而小得多的小孩却可以通过隐性错误信念测试?双系统理论认为,存在两个功能上不同的读心系统,即早发的系统1和迟发的系统2,它们分别解释了5岁以上的小孩为何能通过显性错误信念测试,以及小至15个月大的婴幼儿为何能通过隐性错误信念测试.双系统理论受到了已有证据的很好支持,是一个恰当的读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