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在江苏英语高考中听力分值为20,占总分的六分之一,而且从2013届开始有一年多考,高考社会化和人机对话等趋势。因此,听力能力对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有着重大影响,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也是是很多英语老师一直在探究的问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听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理解主旨,要义;对所听到内容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本文以近3年(2010~2012年)江苏英语高考听力试卷为样本,结合自身的平时教学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备考建议。
二.高考试题所考查的能力
江苏高考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主要考查了以下能力:
1.理解主旨和要义的能力
听力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与人交谈最重要在就是要能理解谈话的主旨要义。在英语听力测试中,多处可体现对主旨要义考查。如2012年试题的第3题和第九段材料: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What would Joe probably do during the Thanksgiving holiday?
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的能力
考查学生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的能力主要采用获取时间、地点、人物等内容。主要通过询问时间,聚会,旅游,购物,餐馆吃饭等常见话题达到考查目的。
2.1 询问时间
询问时间是学生间经常出现的话题,贴近人们生活,解此类题关键是挺起听清和真实时间的联系,需要考生耐心,不要一听到时间立即做选择。如:2011年第三题:
At what time will the two speakers meet?
A.5:20 B. 5:10 C. 4:40
2.2获取事实发生的地点信息
地点信息会出现在许多话题中,如旅游,聚会。最典型的题目是2012年试题的第一题: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bookstore B. In a classroom C. In a library
2.3 推测能力
2012年江苏高考多处考查学生的推测能力。如第八段材料讲的是女儿给母亲买了相机作为生日礼物,但发现是坏的,其父亲来到商场换一部相机而与店员对话,其中第12题“What will the man do afterwards?”文中提到相机只有黑色和橙色可供选择但没有粉色,母亲只喜欢粉色,而粉色至少要一周也许十天才到货,最后女店员说“we’ll call you when it comes in”,男士并没有否决,因此,男士只能等相机到货。
2.4 考查考生理解说话者意图,观点或态度的能力
能听懂说话者的态度,观点,意图也是交际的一个方面,要能听到听懂言外之意。如2011年试题第七段材料听到“Everything was excellent”说话者的态度应该是quite satisfactory。
三.影响听力技能的因素
1.语音语调是提升听力的障碍
在交际中,听和说不分家,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提升听力,不能只局限于训练听,而是两种技能齐抓不懈。在训练听力的同时加强语音语调的培养,只有自身能熟练且正确地朗读,考试时才能正确辨认信息。
2.词汇匮乏,母语思维影响听力理解
普遍学生反映英语听不懂或语速快,其实这一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词汇有限。词汇就相当于建成高楼大厦的一块块砖,词汇就是英语学习者的砖,词汇是必备之物。其次,受母语影响,很多学生不会用英语思维,听到英语,习惯转化为汉语思维,再转换成英语选择,其中的转换需要时间,必然导致一些信息的遗漏,而觉得听力太快,听不懂。
3.解题习惯不太好
常见的不良习惯有:将听到的内容进行中文翻译后才能落实到选项、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忽略主干信息的获取、缺乏整体思维等。
四.备考建议
1.连读、失爆等发音问题的解决
连读、失爆等发音问题是学生听不懂的主要原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磁带作用,播放课文录音,多熟悉英美口音,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一般可采取以下流程:初听—重复—展示原文—跟读。加强语音知识的学习,多模仿,多朗读。
2.重要语句的汇总
如关于人物关系、职业、身份的专题等相关方面的听力试题要求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对说话人的身份进行推理与判断。该项内容的考查多是以who或what开头的特殊疑问句,其常问方式可进行分类汇总,如餐厅类、机场类、图书馆类等。一言以蔽之,就是将同类的表达系统的归类,尤其是那些容易错的。
3.疑难试题汇编并反复试听
如连读、失爆、推理、无用信息干扰等都是听力中的常见难点,我们不但不能回避,还应进行汇编,反复训练,做到每次听都有新的感觉。
4.听力和口语、阅读训练一起抓
听力其实就是用耳朵做阅读,听力也可以看做是换一种方式来检查你的口语表达是否正确,是否“中国化”,所以要做好听力,平常就必须关注常见的英式或美式英语如何表述才是最准确地道的。看得多才听得更容易,说得对才更容易听得对,尤其是在江苏高考听力改革后,当听力口语一起考时,为避免多次重考,考生平时就必须注意语音的即使纠正自己不准确的发音习惯和表述习惯。
听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教师应常抓不懈,精心设计,精选材料,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定期做一些高考真题,模拟试题是提升听力的一个方面。另外,还应听写英语单词短语,复述所听文章,循序渐进,提升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70—91”)
[2] 中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9—63”)
在江苏英语高考中听力分值为20,占总分的六分之一,而且从2013届开始有一年多考,高考社会化和人机对话等趋势。因此,听力能力对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有着重大影响,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也是是很多英语老师一直在探究的问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听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理解主旨,要义;对所听到内容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本文以近3年(2010~2012年)江苏英语高考听力试卷为样本,结合自身的平时教学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备考建议。
二.高考试题所考查的能力
江苏高考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主要考查了以下能力:
1.理解主旨和要义的能力
听力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与人交谈最重要在就是要能理解谈话的主旨要义。在英语听力测试中,多处可体现对主旨要义考查。如2012年试题的第3题和第九段材料: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What would Joe probably do during the Thanksgiving holiday?
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的能力
考查学生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的能力主要采用获取时间、地点、人物等内容。主要通过询问时间,聚会,旅游,购物,餐馆吃饭等常见话题达到考查目的。
2.1 询问时间
询问时间是学生间经常出现的话题,贴近人们生活,解此类题关键是挺起听清和真实时间的联系,需要考生耐心,不要一听到时间立即做选择。如:2011年第三题:
At what time will the two speakers meet?
A.5:20 B. 5:10 C. 4:40
2.2获取事实发生的地点信息
地点信息会出现在许多话题中,如旅游,聚会。最典型的题目是2012年试题的第一题: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bookstore B. In a classroom C. In a library
2.3 推测能力
2012年江苏高考多处考查学生的推测能力。如第八段材料讲的是女儿给母亲买了相机作为生日礼物,但发现是坏的,其父亲来到商场换一部相机而与店员对话,其中第12题“What will the man do afterwards?”文中提到相机只有黑色和橙色可供选择但没有粉色,母亲只喜欢粉色,而粉色至少要一周也许十天才到货,最后女店员说“we’ll call you when it comes in”,男士并没有否决,因此,男士只能等相机到货。
2.4 考查考生理解说话者意图,观点或态度的能力
能听懂说话者的态度,观点,意图也是交际的一个方面,要能听到听懂言外之意。如2011年试题第七段材料听到“Everything was excellent”说话者的态度应该是quite satisfactory。
三.影响听力技能的因素
1.语音语调是提升听力的障碍
在交际中,听和说不分家,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提升听力,不能只局限于训练听,而是两种技能齐抓不懈。在训练听力的同时加强语音语调的培养,只有自身能熟练且正确地朗读,考试时才能正确辨认信息。
2.词汇匮乏,母语思维影响听力理解
普遍学生反映英语听不懂或语速快,其实这一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词汇有限。词汇就相当于建成高楼大厦的一块块砖,词汇就是英语学习者的砖,词汇是必备之物。其次,受母语影响,很多学生不会用英语思维,听到英语,习惯转化为汉语思维,再转换成英语选择,其中的转换需要时间,必然导致一些信息的遗漏,而觉得听力太快,听不懂。
3.解题习惯不太好
常见的不良习惯有:将听到的内容进行中文翻译后才能落实到选项、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忽略主干信息的获取、缺乏整体思维等。
四.备考建议
1.连读、失爆等发音问题的解决
连读、失爆等发音问题是学生听不懂的主要原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磁带作用,播放课文录音,多熟悉英美口音,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一般可采取以下流程:初听—重复—展示原文—跟读。加强语音知识的学习,多模仿,多朗读。
2.重要语句的汇总
如关于人物关系、职业、身份的专题等相关方面的听力试题要求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对说话人的身份进行推理与判断。该项内容的考查多是以who或what开头的特殊疑问句,其常问方式可进行分类汇总,如餐厅类、机场类、图书馆类等。一言以蔽之,就是将同类的表达系统的归类,尤其是那些容易错的。
3.疑难试题汇编并反复试听
如连读、失爆、推理、无用信息干扰等都是听力中的常见难点,我们不但不能回避,还应进行汇编,反复训练,做到每次听都有新的感觉。
4.听力和口语、阅读训练一起抓
听力其实就是用耳朵做阅读,听力也可以看做是换一种方式来检查你的口语表达是否正确,是否“中国化”,所以要做好听力,平常就必须关注常见的英式或美式英语如何表述才是最准确地道的。看得多才听得更容易,说得对才更容易听得对,尤其是在江苏高考听力改革后,当听力口语一起考时,为避免多次重考,考生平时就必须注意语音的即使纠正自己不准确的发音习惯和表述习惯。
听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教师应常抓不懈,精心设计,精选材料,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定期做一些高考真题,模拟试题是提升听力的一个方面。另外,还应听写英语单词短语,复述所听文章,循序渐进,提升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70—91”)
[2] 中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