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越冬记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k78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冬的河狸把新鲜的山杨树枝冷藏在厚厚的冰层下,饥饿的时候,只需要游到那里去取一段,拖到自己的房子里,就可以美美地享用“绿色食物”了。
  一场大雪或风暴,让浣熊暂时找不到食物,它们就会选择就蜷缩起来进行短暂的冬眠。等到风雪过去,它们很快就会醒来,恢复正常生活。
  一群丛林狼与两只山狮,为争夺被雪崩砸死的山羊尸体而对峙了两周,最后却被半路杀出的黑熊统统赶走,无可奈何地把肉食拱手相让。
  雄伟而广袤的落基山,横亘在北美大陆,巍峨的山脉绵延起伏,自北向南,有数千公里之长,被称为“北美洲的脊骨”。这里有终年积雪的山峰、茂密的针叶林、宽广的山谷、清澈的溪流,更有种类繁多、性格各异的野生动物,正是这些原生态的自然元素,构成了一个奇异的世界。
  带着对这个自然世界的强烈兴趣,我在多年前就来到了落基山。在那些漫长的冬季,河狸在冰层下冷藏树枝、松鼠从树洞里取出私藏的坚果、大灰熊从冬眠的洞穴里跑出来晒太阳……通过细致观察野生动物的过冬行为,我终于发现,它们在冬季并不寂寞,它们在天寒地冻中各显神通,演绎着自己精彩的生活。
  储备粮食:有存货,无压力!
  代表:河狸、松鼠、北美鼠兔
  一个冬日下午,我在返回住处的路上,探访了最后一个观察点——位于山脚池塘中的河狸繁殖地。这个池塘已经冻结了5个月,河狸在近岸之处建造的 “房子”,也被冰层覆盖着,而在池底的冰层下,有一堆被保存得非常新鲜的山杨树枝。最初我并没有特别关注这堆树枝,好几天以后,我才明白这是河狸的储备粮食——当它们饥饿的时候,只需要游到那里去取一小段,拖到房子里,就可以美美地享用“绿色食物”了。
  正在我观察河狸进食的时候,一只山猫从对岸的柳树丛中走了出来,直奔河狸房子而去。它爬到房顶上,嗅闻了一会儿,然后用右前爪使劲抓扒,又嗅闻了好几次,但那冰层实在坚硬,它无可奈何,只能悻悻离去。在这个过程中,河狸似乎丝毫没受影响,它对自己的房子非常有信心,吃饱了拍拍肚子,又安心地睡大觉了。
  河狸的表现令人惊叹,不仅贮存了足够的食物,还很好地解决了食物保鲜的问题——冷藏。这让我想起了在不远处的山顶上的另一种小动物——北美鼠兔,它们也有提前储备过冬食物的习惯,不过它们采用的是“脱水保存”。
  秋天还没有过去的时候,北美鼠兔就开始收集枯黄的干草,放在一个隐蔽、干燥的地方,还要靠近洞口,这样既方便自己取用,又确保草料不会被雨水淋湿。当河狸在冰屋里享受新鲜树枝,北美鼠兔也在有滋有味地咀嚼着可口的干草。
  当然,也不得不说松鼠,它们向来以贮存食物过冬而闻名,而且比河狸和鼠兔更懂得贮存之道——它们一般都有长期使用的固定“粮仓”,且通常与自己居住的树洞近在咫尺,里面放满各种香脆、饱满的坚果,所以它们的寒冬过得有滋有味。
  不同种类的松鼠,贮存的食物也有一定差别,比如花栗鼠就喜欢贮存野草种子。我居住的小木屋旁边,恰好是一个花栗鼠家庭的地盘,所以我对它们有了一些了解——它们长期潜伏在地下,仅在夏秋季的几个月里出洞活动。在这几个月里,它们忙忙碌碌地收集野草籽,也有少量的坚果类食物,贮存到洞穴深处。我曾在春天来临前进行过一次挖掘,挖了两米多深,才找到它们的“粮仓”——此时粮仓中的储备还很丰富,恐怕到第二年都吃不完。或许正因为如此,它们毫不担心食物短缺,放心地呼呼大睡,就连我挖掘了它们的“家”都没有醒来。我小心翼翼地重新掩盖好洞穴,确保它们“粮仓”不会进水……
  间歇冬眠:没吃的?那就睡一觉!
  代表:灰熊、花白旱獭、浣熊、臭鼬
  事实上,并非所有动物都会辛辛苦苦地储备粮食,某些懒惰而又不愿迁徙的动物,在食物匮乏的时候,很干脆地选择了冬眠——比如灰熊和花白旱獭,它们在沉睡中保持极低的消耗,不吃不喝就能度过几周甚至几个月。实际上,冬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过冬方式——不需要担心食物短缺的问题,一觉睡去,再醒来的时候已是春暖花开、食物丰盛的季节,还有比这更惬意的事吗?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灰熊和花白旱獭整个冬天都在沉睡,但事实并非如此。某年的1月,我偶然发现一连串灰熊的踪迹,从一道悬崖向阳的一侧通往一个开敞的巢穴。仔细辨认后发现,这些足迹有新有旧,最新的痕迹很可能只有一两天时间。这表明了一个事实:灰熊有时会从巢穴中走出来活动。但根据灰熊的普遍习性,这段时间正是它们的冬眠期。由此推断,在有些地区,对于某些灰熊,冬眠其实是间歇性的,可能每隔四、五天或是一周,它们会出来活动一次,可能是为了晒晒太阳,也可能是为了呼吸一点新鲜空气……
  无独有偶,很快我又发现花白旱獭是同样属于间歇性冬眠的动物。我找到了一处花白旱獭冬眠的洞穴,确认了所有出口,在每个洞口都塞进一小捆干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多次观察到一只花白旱獭拨开干草,从洞口探出头来,但它并没有把干草踢走或是吃掉,大约十多分钟后,又缩进洞穴里去了,过几天再次伸出头来呼吸一会儿。
  在我的观察中,另一种会冬眠的动物——浣熊,似乎也拥有独特的间断性冬眠习惯,不过它们的冬眠似乎毫无规律。或许是一场持续数日的大雪,或是一次暴风的肆虐,暂时找不到食物,它们就会很干脆地蜷起来,美美地睡上一觉。一旦风雪过去,它们就会醒来,继续寻找食物,恢复正常生活。
  还有活跃于我的木屋周边的臭鼬,虽然有些讨厌,但它们的冬眠习惯同样引起了我的兴趣——在一般情况下,臭鼬每年冬眠两个月,其间“雷都打不醒”;但若遇到气候温暖的冬天,也可能根本不冬眠。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我掘开一个臭鼬巢穴,发现里面有8只正在酣睡的臭鼬挤成一团。这种挖掘可能有些“粗暴”,让它们感到不适,不过它们仅仅是翻了下身,又继续沉睡,可见它们冬眠的程度之深。我并没有把它们弄醒——有谁想与臭鼬打交道呢?有一年的冬季比较温暖,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把一棵大树连根拔起,让躲在下面的4只臭鼬暴露了出来。那些家伙眨巴着眼睛,看似刚从昏睡中醒来,但在我准备靠近的时候,却机警地一哄而散,快速逃入树林中。显然,它们并没冬眠,只是暂时聚在一起而已。   垂直迁徙:冬天来了,下山避寒!
  代表:驯鹿、大角羊、石山羊
  在人类的普遍认知里,迁徙是动物最为普遍的过冬行为,不过,有些动物的迁徙并非都像候鸟一样遥远,比如驯鹿和山羊,它们无需跨过高山大海,仅仅从山上迁徙到山下,就能摆脱寒冬带来的生存压力。
  几年前,一个积雪深厚的冬日,我在落基山下的一处树林中邂逅了一群驯鹿。它们的居住地大约有800米长、400米宽,一半是覆盖着桦树、柳树和散落的枞树的沼泽,其余区域由开阔的空间、山杨丛、生长得密密麻麻的针枞混合组成。
  在场地内部,由于驯鹿群持续不断的踩踏,地面的积雪变得紧实,成了它们的天然地板,可以随意地漫步。那一大片沼泽地,就成了天然的“粮仓”——青苔、野草等植物,就是它们度过寒冬的保证。到第二年春天,我再去那个驯鹿生活过的场地查看,只见各种野草被吃得精光,就连一些树木的枝条和表皮都被啃掉了许多,却没有看到任何一只驯鹿的身影。我找到它们的足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路追踪而去。
  几个小时后,仪表显示海拔已上升了400多米,我终于再次见到了这群驯鹿。它们显然瘦了一些,可是看起来身体状况还不算坏,它们在刚长出来的草地上相互追逐打闹,看起来心情不错。而且,我仔细地点了数目,确认了一个事实:经历了整个冬天,这一群驯鹿竟然没有损失一头。
  在以后几年,我对驯鹿进行了多次跟踪记录,确认了它们确实会在冬季到来时迁往山下,而迁徙的具体时间,一般是在第一场大雪之后——这种行为叫做“垂直迁徙”。在后来的观察中,通过大量事实,发现了大角羊、石山羊也有同样的迁徙习惯,就连迁徙时间和线路,也如出一辙。
  一般来说,这些草食动物从山上迁徙到山下,两处生活区域之间的垂直高度差,只有数百米,但从实际效果来讲,却大约相当于向南迁徙1000多公里所能产生的气候变化。因此,只需要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并不复杂的垂直迁徙,它们就可以安然度过食物短缺的寒冬。
  丛林法则:靠实力,还是靠运气?
  代表:丛林狼、山狮、黑熊
  一个寒冷的下午,我穿着雪鞋在森林覆盖的山峦上行走,在走向朗斯峰东南部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串山狮留下的足迹。根据足迹的新鲜程度,我判断这只山狮尚未走远,追踪了半个多小时后,果然发现山狮就在前方。它径直登上了一块巨大的岩石,目不转睛地盯着西边一处林地:那里有一群山鹿,正在悠闲地啃食野草。过了一会儿,估计它已经勘察好了线路,于是低下身子,小心翼翼地绕了一个圈,向着山鹿群潜伏过去。
  几只幼鹿正在一棵倒下的树木附近啃食残存的枝叶,却并不知道死亡的危机已近在咫尺。那棵倒下的树硕大的根须向上翻起,把山狮严严实实地隐藏起来,给它创造了绝佳的伏击条件。当它确认一只幼鹿已经进入攻击范围时,便立即毫不犹豫地疾驰而出,幼鹿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成了它的战利品。鹿群被惊动,立即四散奔逃。
  但这只山狮没有就此满足,它快速猎杀了另一头幼鹿——那只幼鹿逃向左边,却不料陷入积雪下的一个坑,瞬间失去重心而摔倒,很快丧生于山狮的利爪之下。鹿群很快跑得不见踪影,山狮才回到它所捕杀的第一只幼鹿尸体旁边饱餐,然后拖着另一只幼鹿尸体消失在密林深处。
  在冬天,这样的猎杀和掠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不过,并不是所有猎杀者都能像这只山狮一样好运。同样生活在这一片区域的丛林狼,就似乎长期处于饥肠辘辘的状态,有时候它们在数公里的区域内来回奔波,与机灵的兔子、团结的驯鹿或是警觉的山羊群斗智斗勇,最后好不容易才找到两只老鼠……
  不过大自然是公平的,一场大雪可能会给一些动物带来灾难,却也给另一些动物带来收获——某些动物会陷入深深的积雪而无法自拔,最后被活活困死、冻死,或因为一场从天而降的雪崩而丧命。四处觅食的狼、山狮等肉食者,总能凭借敏锐的嗅觉,在第一时间发现这些“福利”,然后大快朵颐,将其吃得精光,只剩下啃不动的骨架。
  有一次,一群丛林狼在一群被雪崩砸死的山羊尸体旁,与两只山狮对峙长达两周之久。不过,它们似乎并没有失去理智地与强手展开殊死搏斗,这一群山羊尸体的数量足有20多只,或许它们也知道,在肉食消耗殆尽之前,不必跟山狮拼得你死我活。双方就这样对峙了两周。
  但意外随时会发生。一声雄浑的咆哮在林中响起,片刻之后,一头强壮的黑熊就从树林中钻了出来,直奔山羊尸体而去。山狮与丛林狼见状纷纷后退,最后在黑熊孔武有力的身板和示威性的咆哮声中,它们只能带着不甘,悻悻地离去……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得到了全面推行,学界利用其资源共享的特点,让教育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因为还处在高职英语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初期,所以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英语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有效建设。鉴于这种情况,本文立足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
龙葵果,顾名思义,是龙葵的果实。龙葵是一种一年生草本茄科植物,高约50~100厘米,叶呈卵形,花开五瓣,呈放射状,为白色,花蕊为金黄色。每年秋风吹来,花朵就会枯萎,枝头会冒出圆溜溜的果实。龙葵果未成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变成黑色,看起来十分可爱,所以有人形象地称它为“黑姑娘”。  单从外观上看,龙葵果的确很普通,而且在全国各地的田间地头都有分布,实在算不上珍贵,但若你尝一尝它的味道,就会立即被吸引,其
凤翔泥塑的制作历史悠久,可追溯到2700多年前的春秋早期,但几千年来,凤翔泥塑都不被重视,而是被当作打发时间和哄小孩的玩意儿,直到上世纪80年代,在胡新明等艺人的努力下,凤翔泥塑才成为蜚声国际的工艺美术精品。但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这门手艺正面临传承危机:老艺人的技法失传,一些泥塑品过分商业化,年轻人不愿学……凤翔泥塑要走得更远,还得解决诸多问题。  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是著名的“酒乡”和“
2016年入夏以来,在超强的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下,中国南北大地普降特大暴雨,内涝成灾,致使多座现代化大城市交通瘫痪、房屋倒塌……然而,就在这些大都市因洪涝灾害而损失惨重的同时,一些古城虽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却在暴雨的侵袭中安然无恙。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现代城市的排水防涝功能竟然不如古代……  2016年7月19日凌晨,一场暴雨开始袭击北京城,滂沱大雨铺天盖地而来,整个城市顿
自古以来,人们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的现象层出不穷,而到了现代,由于生活压力过大而选择自杀的人数日益增多,“自杀”已成为一种社会弊病。在大多数人的观点中,自杀应该是人类才有的行为,但事实上,人们发现自然界的一些其他动物试图自杀的案例却也数不胜数。  1845年,《伦敦新闻画报》报道了一则匪夷所思的消息:一只黑狗在河边试图自杀,路人将它救起,不料它却再次跳入河中,最终自杀成功。不久之后,媒体又爆出
那些丰富多彩的图案那些靓丽迷人和巨毒无比的身影  每当人们在野外或花园里漫步时,总会被翩翩起舞的蝴蝶吸引,尤其是它们那五颜六色的翅膀。在地球上,除开寒冷的南北极,其他任何地区都能看到蝴蝶的身影,它们的种类超过了1.7万种。  毫不夸张地说,翅膀造就了蝴蝶的美,绝大部分蝴蝶都拥有一双与众不同的翅膀,有的似精美的刺绣,有的如闪烁的彩屏……蝴蝶属于鳞翅目昆虫,顾名思义——翅膀均被鳞片覆盖,这些鳞片十分细
当笔者从尼泊尔采访归来之后,不少朋友询问:“尼泊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时,笔者常常都会反问,让对方谈谈尼泊尔在他们心中是什么样子的。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国旗形状怪异;世界屋脊,与西藏相似;海拔高、雪山多,山下住着传奇的夏尔巴人;佛祖诞生地,人人都信佛教;居民收入低、消费水平低……  这些回答有的正确,有的错误。那么,真正的尼泊尔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与西藏接壤,但景色迥异  北方分布着240座
小舟滑过“绿色隧道”,微风带着绿叶的芬芳扑面而来,如此静谧而又生机盎然的世界,仿佛梦中仙境,让人只想沉醉其中,久久不愿醒来。  崖壁间有溪水潺潺而下,同时还会持续冒出天然气,被点燃后,火焰从未熄灭,形成了“水中有火、火中有水”的景观,颠覆了“水火不容”的铁律。  七股湖,具有防洪、保护海岸的功能,同时也是天然渔场。在摄影师的镜头下,这些人工痕迹与自然美景浑然一体,美得令人心醉。(上图)台南境内地势
沙棘果是一种小浆果植物,又名醋柳果、酸刺果,这种果子呈圆球状,直径仅4~6毫米。虽然形状微小,营养价值却极高,其维生素C的含量为猕猴桃的2~3倍。不仅如此,沙棘果还因富含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被加工成了果汁、果酒、果酱等食品类型,深受大众欢迎。  沙棘果除日常鲜食外,也被制成口服剂,纳入了航天食品之列。早在1981年,前苏联宇航员费拉基米尔·柯伐来诺克和皮克托尔·卡茨诺哈在飞船轨道上发回消息:服用沙棘
位于大高加索地区的厄尔普鲁士峰,以绝对的海拔优势成为了欧洲第一高峰,它巍峨壮观,景色迷人,是群山中耀眼的明珠,加之冰雪资源丰富,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冰雪爱好者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作为登山爱好者,本文作者一行7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嗅着清新的空气,眼观美景,以脚步丈量山之高,在冲顶的过程中,身心都体验到了历尽劫难后涅重生的快感。  长期以来,西方人士都把欧洲最高峰的桂冠戴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勃朗峰(海拔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