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计课前导语,精心上好语文课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e880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课前导语是否安排得当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别具匠心设计好课前导语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以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导入目的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兴趣是感情的体现,能促使动机的产生,所以,兴趣是入门的向导。设计导入,要千方百计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2.引起学生关注,导入学习情境。注意力是心灵的门户。教学之初,教师要给学生较强烈新颖的刺激,促使他们收敛课前各种活动的思想情绪,在其大脑形成对新课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上来,为完成新的任务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3.铺设学习桥梁,明确学习目标。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日渐丰富的生活阅历与经验,以及学生在认知上的“同化——顺应”能力,都可用来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把握导入原则
  1.情感性。课前导语必须使教师、学生、作者、编者四者之间产生强烈的感情撞击,使学生更好地去感知教材、深入教材、理解教材。诗歌、散文、记叙文都能运用此法。
  2.针对性。根据文章中心思想,赋予导语以深刻、精当的内容,使之与流畅的语言、深沉的情感相结合。设计中,必须准确把握住文章内容的实质性关键,融巧妙地提问于其中。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深刻理解文章中心。
  3.灵活性。设计课前导语非常多,一般可以从文章的切入点、着眼点、立足点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合理设计导语,如从结束句、起始句、中心句等方面入手,也可以从文章插图,文中某个人物形象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对于新课的导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视频播放《美丽的西藏》,音频伴奏《青藏高原》。提到西藏,李娜的《青藏高原》就会在我们的耳畔响起。同学们刚才看到了雪域高原上的牦牛、金碧辉煌的寺庙和载歌载舞的藏族同胞。其实,这块号称世界屋脊的土地有异常丰富的景观,它不但有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还有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课件出示课题《雅鲁藏布大峡谷》)
  4.趣味性。导语的设计要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求知欲。开篇一旦有了趣味性,就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如《狮子和兔子》的开篇我是这样导入的:我首先着眼于趣味性,开始接触课文,让学生听老师配音讲故事,并用手偶边讲边表演,接着请几个孩子戴上狮子和兔子的头饰进行表演。在表演中体会兔子提醒狮子开动脑筋摆脱蚂蚁叮咬的过程,明白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得非常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比较大。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这样的开篇,有活泼的形式、有动人的情节、有扣人心弦的场面、有形象逼真的表演,趣味横生,使学生很有兴趣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巧用导入方法
  近年来,广大小学教师在小语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的导入方法很多,诸如采用引经典、温故知新、介绍背景、做游戏、音乐、歌曲等方法引入课题,许多文章大多谈的也是方法设计和使用。但是,教师在使用这些导入的方法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方法;二是根据教材内容来选择恰当的方法;三是结合文章的重难点选择科学的方法;四是依据不同年级、不同教材选择合适的方法;五要结合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方法,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对方法的选择,有的教师擅长朗读,有的擅长教学语言,有的擅长演示,有的能歌善舞,所以要扬长避短,力争导入的最佳效果。
  如果说课堂是一场美妙的交响,那课前导入新课,则是序幕或前奏,是一节课的魂,只有用全新的开场,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思考、探索,创造性思维的灵感,课堂上的他们才能充分张显个性,才能不游离于课堂之外,才能真正与编者、作者发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悟情、悟理的目的。课前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运用一种方式导入新课,也可以几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同时,课前导入的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亲其师,信其道。有经验的教师登上讲台,往往不是匆匆开讲,而是用亲切的目光、关切的询问架设一座信任理解的桥梁,给这堂课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乐中求知。只要教师深入研究,就能设计出精妙的导语,最终达到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 陕西宝鸡文理学院附小
  责任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教育事业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也开始普及于小学教育阶段,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强调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
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案导学”等教学模式的内涵也日趋丰富,突显了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无疑,这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认真探讨教学方式的转变,显得至关重要。  一、精于“铺垫”,以趣导学,以智启知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铺垫”的作用,可分为引入性铺垫、过渡性铺垫和发现性铺
通过对全国已安装的新一代天气雷达雷击灾害的调查,并结合湖北省武汉、十堰、恩施三部天气雷达雷击事故的分析,揭示了其事故原因主要在于防雷设备安装不完善、部分配置设备安装
入侵检测系统能发觉入侵行为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
雷击电磁干扰对以计算机为主的电子信息系统的影响巨大,本文分析了雷电侵害计算机网络的途径,针对雷击电磁干扰侵害计算机网络的几种途径,主要从机房及布线的要求、等电位连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因需要而适当地引进其他文本,和当前学习的课文共同构成相互关联的互文本,让学生在互文本(引进文本)的对照中,积极地和目标文本(课文)形成对话,从而深入解读目标文本,采用这种方式所构建的阅读教学,称为互文阅读教学。在互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选择适当的互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形成对应关系,引导学生在比堪、印证中去理解目标文本的内涵。在互文阅读教学中,选择互文本是互文阅读教学的关键。  1
为提高相关业务技术人员的科技论文选题能力及其写作质量,给出天气气候诊断型论文的定义,指出此型论文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论述了作为天气气候诊断型论’文研究对象的天气个例
根据对湖北省西部宜昌、襄樊、巴东、十堰等城市自然降水pH值的检测结果,对降水pH值变化、时空分布,降水的化学成分、酸雨出现时的风与气象条件、酸雨与降水云类的关系进行了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