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叙事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相较西方文学对儿童文学的重视,中国文学市场对儿童文学的关注时间较晚且强度不够,儿童文学的创作也相对贫瘠。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等寻求融合,构成了新的文化标识。越来越多的耕耘者看到了这片沃土,他们积极尝试、努力推进这一文学形式的发展。在这种形式下,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民族文化人格和独特的抒情主题与形式渐露雏形,同时又积极面对与西方现代文化的碰撞,努力寻求突围。如同儿童之于社会,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也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分支的推进,而是以儿童文学为中心的多方位文化辐射,它通古衔今,更预设着未来文学的走向,可以缩短儿童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从而使得未来儿童文学的发展超越传统,走向文化诗学。这不断的耕耘的途中,沈习武便是脚踏实地的一位。
  关键词:儿童文学;叙事;沈习武;家有忠犬
  作者简介:孔倩(1989.6-),女,山东菏泽人,南京卫生学校语文助理讲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02
  一、中国儿童文学发展之历程
  中国古代是国内儿童文学发展的自发阶段,虽无其名,但有其实。民间文学中的儿歌、童谣、传说、神话等都可以视为儿童文学的萌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清末民初亦为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觉醒阶段。五四时期走向自觉,鲁迅、周作人、叶圣陶、郑振铎、郭沫若等都为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22年,叶圣陶童话及《儿童世界》刊物的诞生标志着现代儿童文学正式诞生。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到五四时期可谓定型。而儿童文学之后的发展则虽取得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机制不健全、過分商业化、评论理论不足等问题。当代儿童文学想要在时逾百年的现代儿童文学发展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则需要儿童文学界、出版界及教育界全面思索,寻找方法优化阅读生态。
  二、中国儿童文学发展之现状
  目前,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出现兴盛迹象。如写作新星的加入,打破之前儿童文学出版社由年长名家运作的状况,并且出现顺应社会发展形势的儿童生活小说、儿童侦探小说、儿童科幻小说等等新鲜写作形式。出现“畅销书效应”,杨红樱、曹文轩、郑渊洁、沈石溪、沈习武等作家有些进入作家富豪榜前几名,这些都让更多读者和学界看到了儿童文学的影响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三、中国儿童文学发展之当代使命
  笔者以为儿童文学的思考基点是,它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这要与“满堂灌”的知识填压区分开来。儿童,生理和心理都未曾发育成熟,对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感知甚少,如何能够有效、合理又不打击其天性的引导,是这个社会中教育和“指路灯”——文学作品应该思考的问题。这一点认识与朱自强先生在《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儿童文学不应该沦为教育或政治的工具,应该努力向“儿童本位”与“文学性”上回归。要呈现出从通童心到成长、从训斥到疏导、从严肃说教到幽默风趣、从“白纸说”到“春芽说”、从短篇故事到长篇小说转变。据此,本文以沈习武的《家有忠犬》为例,对当代儿童文学写作与其历史使命简要解析。
  读完这本《家有忠犬》笔者深受感动,因为小乔的忠心、勇敢、坚强,但更因为看到的“爱”是相互的,“信任”也是相互的。沈习武想要给孩子们展示出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人与动物之间相互的爱与信任,它“让我们见证了什么叫尊重,什么叫爱”,“为我们讲述了非同一般的人狗情”。[1]
  (一)小说主题——启蒙爱与尊重。这部小说中作者用心的写出了小乔与小瑜一家的相处,用一个又一个为救自己爱的人而不顾一切斗争的故事写出了小乔对小瑜一家的爱。小说开头和叙述部分也多次写到小乔与老耿之间的相处,侧面写出小乔对老耿的想念和爱。如果到这里便停止,其实并不出奇,很多儿童小说甚至成人文学作品中都曾涉及过动物对人类的忠诚这一主题。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也同样用心的写出了人类对于动物的爱与信任。第一章写老耿去世时对小乔孩子一般的爱与留恋,在其他章节的具体叙述中也穿插进来老耿与小乔相处时对其孩子一般的照顾。文章主线是写小乔作为一条对主人极其忠心、热爱、依恋的狗一次一次在危难之中救起主人,但同时作者也毫不吝啬的写出了小瑜一家对小乔的爱与信任。第二章中当小瑜爸淘金回来的路上食物与药品都不足时,他还是都各分一半。第三章写老狼和老豺设计陷害小乔,小瑜一家始终相信小乔不是一条恶狗,当一切真相大白,那些曾经指责小乔的邻居也并不是一了了之,而是主动的向小瑜家和小乔道歉。最后一章写小乔被老狼打的奄奄一息,小瑜一家将小瑜爸千辛万苦淘来的金子挖出卖掉举家租住在医院附近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小乔。这是像真正的亲人一般的对待,这是像人与人之间一样的尊重与爱,这就是这部小说的深刻之处,人与动物之间存在相互平等的爱与尊重。社会发展肯定会有其负面效应,在不断揭露和寻求“疗救”之“良药”的同时我们不能忘却对美好的向往与发现。引导孩子们去看到世界的美好,让他们为创造美好而努力,或许比及早就将残酷展示给他们更有意义。
  (二)乡土叙事——呵护纯洁心灵。整部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始终在景物、事物、乡里乡情间穿梭,小瑜家生活的水滴状小山村、老耿守护的森林、乡亲们的羊群、狗跳峡、蚂蝗沟……这些事物景象引领着孩子们回归到自然和乡村。如今社会急剧城市化,作者或许就是感知到孩子们生活在高楼林立、车辆穿梭的灰色城市中缺少了从自然中能获得的那份快乐,于是想要展现一个乡村的真情故事。乡村故乡,总是能够将人引向对淳朴真情的感知。记得曾经与友人讨论过一个问题:儿童文学读者是否仅限于儿童。我的观点是儿童文学的阅读者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所谓儿童,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对成人也应有所启示、令其感动,也要能够吸引他们阅读下去。在阅读这部小说时笔者就深深地被拉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特别是第三章写小乔与小满的故事时,小满妈给做的布球、小瑜给做的小木头车子等等都勾起回忆,感触颇深,对现今生活状态和曾经的生活对比进行的思考也不自觉地加深,这应该是小说的又一成功之处。   这部小说采取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不可否认这样易于站在旁观者甚至以全知的角度既写出小乔对小瑜家人的爱,又写出小瑜家对小乔的爱,讲故事似的方式也更具有亲和力。只是,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来说,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如何才能吸引并留住他们继续阅读应该是一部文学作品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他们有兴趣读并读完了才有可能谈思想、谈影响。笔者以为,相对有效的方式应该是提高作品中阅读者的参与度,让孩子们“设身处地”。故事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让他们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里的爱与恨、快乐与痛苦,或许更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角度放在小乔身上进行或许会有另一番天地。
  (三)叙事结构——符合儿童思维逻辑。小说采取的叙述结构都是每一章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第二章写小乔在小瑜爸淘金的过程中打跑老狼和老豺救了小瑜爸;第三章写小乔为村子做守卫但是却因为老狼和老豺的陷害被乡亲们赶出村子;第五章写小乔克服对蚂蝗的恐惧不顾伤痛勇救小瑜;第六章写小乔在野猪的攻击下勇救小瑜妈;第七章写小乔在母熊口下受伤救了小瑜爸和小男孩皮皮,因此也失去一条后腿;第八章写小乔跟着小瑜去救被老狼和老豺拐骗跑的小满和小萌时被老狼打的奄奄一息;第九章写小乔与小瑜家心心相印,不断的于病魔抗争,在病种依然想着与老狼和老豺争斗保护小瑜一家,最终伤势好转的故事。但是却有一章有些不同,就是第四章《最佳玩伴》,这一章以小满为主线,写了小乔与小满之间的多个故事,小乔陪小满玩布球、小乔拉小车带着小满玩、火中勇救小满、马蜂攻击下救起小满、大雨中陪伴小满并将其拉出危险地带,这种叙事结构的转变只在一章中出现稍感突兀。
  (四)叙事语言——发挥儿童审美作用。营造美的环境,充分发挥儿童的审美能力。郑渊洁曾说:“狭隘的教育意义的童话像药,孩子得了病吃上一片”,“发展孩子想象力的童话却是营养品,经常给孩子吃,能使他们体格健康,不生病”[2]。文学有其自身的审美,尤其是儿童文学对于儿童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创造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以解放其天性,发挥其审美。这部小说中有着许多的环境描写,例如第二章小瑜爸去淘金,遇到的雷雨和山洪,文章中详细的描写了当时的环境状态,而且小瑜爸两次制作竹筏的过程都写得很详细。环境描写对于故事和人物的烘托作用很明显,但是这么频繁和细致的对环境等进行描写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对孩子们吸引力更大的是故事情节,笔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有些许疲劳感。文中第三章写“当小瑜爸外出干活,小瑜去上学的时候,小瑜妈除了要照顾小满还要照看农田和放羊”[3],第四章写“当小瑜爸去镇子里干活,小瑜去上学时,小瑜妈在家除了放羊和照看小满,还要做家务”[4]语言表达上或许还可以更精致。再如第二章第57页中有一句“他(老豺)没有想到,作为一条对主人忠心耿耿的狗,当主人遇上危险时会不顾一切地扑向对手”[5]。“没有想到”的一般理解应该是平时不这么做,而如今这么做某事了,这里小乔“作为”忠心耿耿的狗肯定会为主人不顾一切的,还有52页“他担心如果在路上耽搁太久,如果膝盖的病情严重恶化,他将很难坚持下去”[6]中的两个“如果”是否有些重复呢。
  国内儿童文学虽自古有之,但现在仍是一种年轻的文学。一个国家的文学发展与这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当代中国的儿童文学正披荆斩棘寻求突破,相信不久的未来儿童文学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受众,儿童文学之价值观将会成为普世哲学,儿童的身影将会成为人类反省的一面镜子,中国的儿童文学也必然会更加贴近“儿童本位”的价值观。一己拙见,观点与用词尚有许多可商榷之处。发展,正是要在讨论中进行。
  注释:
  [1]汤素兰:《中国儿童文学中儿童观的多重面相与当代使命》,《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1期。
  [2]转引自《与书作伴,让孩子快乐“阅夏”》,《青岛晚报》2012年7月第26版。
  [3]沈习武:《家有忠犬》,大连:大连出版社,2013年9月,第65页。
  [4]沈习武:《家有忠犬》,大连:大连出版社,2013年9月,第79页。
  [5]沈習武:《家有忠犬》,大连:大连出版社,2013年9月,第57页。
  [6]沈习武:《家有忠犬》,大连:大连出版社,2013年9月,第52页。
  参考文献:
  [1]沈习武,家有忠犬[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3年9月.
  [2]谈凤霞,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生期的美学走向[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
  [3]与书作伴,让孩子快乐“阅夏”[J].青岛晚报(教育周刊),2012年7月10日(26).
  [4]汤素兰,中国儿童文学中儿童观的多重面相与当代使命[J].中国文学研究,2014(1).
其他文献
摘 要:老舍是通过对特定职业的描写,来展示他对生活在底层人民的关注的。这其中,“车夫”“巡警”“妓女”的形象在他的小说中有丰富的展示。老舍通过他们的视角呈现出了现代社会的真实生存状况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关键词:车夫;巡警;妓女  作者简介:李敏(1990.8-),女,山西省太原市人,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摘 要:《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承前启后之作,意象的创造上亦是如此。从《古诗十九首》始,楼的意象表达士人高洁人格、远大政治理想与曲高和寡的处境,城、城门(城阙)象征皇权、代表文人实现自身价值之所。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城;楼;城门;失意文人  作者简介:董莉,唐山学院文法系教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摘 要:爱情最怕遇上秀才,不止说不清,而且论不明,知识分子的爱情不仅仅在现实中延伸,更在其自我虚构的幻想中沉沦。孙频所塑造的孟青提形象——她不能自拔且甘愿牺牲,孟青提敌不过的不是张以平而是表面勇敢內心恐惧的女性懦弱的灵魂,她的矛盾性让她聪明而愚蠢,她是一个高雅的痞子,文化女性固有的魅力与痴缠、经历过多次爱恨的老练与决绝让她像痞子一样高傲却又卑微地爱着。所谓的最后一次认真,不过是她内心的原罪现了原形
摘 要:文章主要在标题与话题原有理论基础上,对标题和话题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适当地总结,进而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描述,用《人民日报》标题进行说明,并运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促成两者关系的动因作出力所能及的解释。  关键词:标题;话题;两者关系;动因  作者简介:刘洁(1991.1-),女,汉族,江苏赣榆人,博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
摘 要:镜子最初出现在生活中使得人类可以自己看见自己,慢慢镜子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形成了一种固定意象,利用镜子本身的使用价值——映物。在《相似形》,母亲不断地开始从女儿初子身上找寻自己的身影,那么这个找寻身影的过程就是从镜面反射中得到的。  关键词:镜意象;松山明子;认知;反抗;无可奈何  作者简介:王慧莹(1994-),女,汉,河南洛阳人,郑州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摘 要:“丽末三隐”之一的李穑是一位精通汉文学与儒学的名家。因其有在中国留学、出仕的经历,故而他创作的汉诗中处处可见中国文化的印记。本文从其汉诗对中国元素的吸收和接受的视角出发,试图分析当时域外文人是如何认识、看待中国的,进而借以窥探中韩文学在相互交流中创造的文化相似性问题。  关键词:李穑;高丽;诗人;中国元素  作者简介:仓伟,男,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朝鲜语笔译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中韩文
摘 要:当今现实情况下,英美文学的研究理论日益完善,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语言学是文学作品创作的基础,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语篇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对英美文学中的小说与诗歌两种文学类型进行选样分析,并与汉语散文诗歌进行对比,从而深入探究英美文学作品中所特有的语言学意义。相信本文可以为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美文学;语篇分析;汉语诗歌;语言学  作者简介:刘娟(198
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成功的道路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如果没有踏踏实实的努力,即使遇到再多的贵人,再好的机遇,也不会成功。  他是清末名将,一生经历了太平天国、收复新疆、洋务运动等重要事件。  梁启超说他是“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  他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戎马一生,虽以举人身份入仕,但学富五车。  他曾说过许多经典的话,至今仍具有教育意义。  1.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
摘 要:作为中西方悼亡诗中的代表作品,苏轼的《江城子》和弥尔顿的《梦亡妻》在文学旨趣上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本文试通过对比两诗异同,分析诗人写作背后的心理,及其所处社会文化背景与其作品的关联性。  关键词:悼亡诗;苏轼;弥尔顿;对比  作者简介:徐晴,女,江苏苏州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
摘 要:本文以布迪厄的语言资本为理论框架,采用叙事研究法,对一位民国新女性的语言学习与认同建构展开分析,结果发现:(1)语言惯习是个体选择语言的决定因素之一;(2)在语言惯习不发生转变的前提下,女性学习或使用其它语言,更多地是为提升社会认同而进行的一种策略性活动;(3)女性想要通过掌握语言资本来转变认同,需小心寻求不同共同体间语言权力关系的平衡。  关键词:女性;语言学习;认同建构  作者简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