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篇标题与话题间关系研究述评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5261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主要在标题与话题原有理论基础上,对标题和话题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适当地总结,进而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描述,用《人民日报》标题进行说明,并运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促成两者关系的动因作出力所能及的解释。
  关键词:标题;话题;两者关系;动因
  作者简介:刘洁(1991.1-),女,汉族,江苏赣榆人,博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2
  1.引言
  随着现代汉语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对标题和话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对于两者关系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对促成两者关系的动因研究更是不多见。标题和话题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关系极为紧密,不容忽视。下面本文将从标题和话题的关系入手,运用具体的实例加以阐述,尝试解释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2.标题和话题
  《辞源》中对标题的解释是:“新闻工作术语。报刊上新闻和文章的题目,通常指新闻的题目。”《现代汉语词典》说“标题是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尹世超《标题语法》中认为:“标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标题是新闻的题目,也包括其他文章、作晶等的题目。狭义的标题指新闻的标题。”后来罗瑛《标题补说》就《现代汉语大词典》关于标题的定义进行了解释和补充: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标题”在中古、近代汉语时期还可表示“高尚的节操”,作动词用时又可表示“标明、题写”和“品评”义,语素“标”和“题”各自以不同的义素不同的方式结合成词。
  话题是语用学术语,近年来关于话题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句话题,本文所讨论的只限于“篇章话题”。篇章话题是一个语篇的主要谈论对象,通常是言谈主角。
  在谈话中提及一个概念,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这个言谈对象引进语篇要以后,在下文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追踪它;另一种情况是,这个概念出现一次之后,在谈话中就不再提及。作为言谈主角,这个概念在语篇当中往往多次出现,并以不同的方式追踪,这是它具有话题性的表现。
  因此,篇章话题是不断重复的,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表述,但始终是篇章谈论的主要对象,它可以跨越从句子到篇章的不同层面。关于篇章话题的研究比较少,大多体现在篇章语法的研究之中。华中师范大学乐耀的硕士论文《现代汉语语篇话题探微》(2007)较为具体地分析了汉语的语篇话题与语篇结构的关系,进而分析了汉语不同语体(口语和书面语)语篇话题的异同。最后就汉语隐性语篇话题的心理实现过程进行了研究。王静《论语篇性质与话题的关系》(2000)分析了语篇性质对话题的影响,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作出了回答。
  3.标题与话题的关系
  一个完整的篇章,话题和标题是必不可少的,它们的关系也是极复杂的。大致有以下四種:标题就是话题、标题包含话题、标题隐含话题、标题与话题无关。我们将从实例出发,研究两者的关系,解释它们的原因。
  3.1标题就是话题
  标题就是话题即标题和话题一样,没有多余的成分,它们所谈论的是同样的人或事物,话题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
  (1)民族地区风俗
  (2)清汤面
  (3)开封的街巷胡同
  (4)故乡
  (5)“百姓书记”王伯祥亦,
  (6)老家门前的那条河(韩江)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
  (8)会唱歌的石头(尹泰普水电站)
  以上例子标题和话题是一致的。这种情况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标题和话题同形同指,例(1)、(2)、(3)、(4)都属这种情况;一类是标题和话题异形同指,例(6)、(7)、(8)属于这种情况,后面括号里便是不同形式的话题。运用语言学中的经济原则来解释,标题就是话题,读者一看标题便知道了文章谈论的主角,没有悬念,符合人们追求经济简约的习惯。
  3.2标题包含话题
  标题包含话题是说标题所写的文字包含话题,从标题中能找到话题,标题和话题的关联度较高。《标题语法》中说“——在——”这种标题格式会给出文章话题,也就是标题含有话题。如新闻标题“推动全民阅读在国外”,话题是“全民阅读”。如:
  (9)中企在拉美实现双赢
  (10)日本虐童面面观
  (11)瓷母:各种釉彩大瓶中
  (12)法治经济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中“文”从
  (13)西藏的发展与进步
  (14)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反响热烈
  (15)中马互利合作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16)读书当读典
  (17)印尼各界对习主席访问充满期待
  (18)不到长城非好汉
  (19)老书记的“赤子心”
  (20)走进定州古塔
  (21)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在天津开幕
  (22)秋日着装,要温度也要风度
  (23)诺基亚没落的启示业单毕大)
  (24)民营图书馆面目一新
  (25)古老徽剧新创造
  (26)看服务型社会组织如何成长
  有记标题从标题词语标记就可以看出来,如(9)、(10) 标题统领全文,话题可能贯穿全文,标题和话题都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标题简短精炼,在这样的条件下,标题只能突出文章的某一方面。
  3.3标题隐含话题
  所谓“隐含”,就是标题中不包含话题的全部内容,关联度比标题包含话题低,从标题不能直接发现话题,但能找到相关的概括性字眼。如标题“深化传统睦邻友好”,它的话题是“中印马的多边合作”,标题中找不出话题,但是我们从“睦邻友好”中了解到讲的是睦邻关系,进一步读文章便可确定话题。再如:   (27)求学,为了民族复兴(海外学子的中国梦)
  (28)搜救在西沙(海军)
  (29)开放,期待管理智慧(高校开放)
  (30)一路上有你(妻子)
  (31)老有所养,贴心服务(养老院)
  (32)古稀老人办养老院(金重庆)
  (33)许他们一个灿烂的前程(大学毕业生)
  (34)用好关键一招(改革开放)
  (35)有你有情天(妇女之家)
  在一篇文章中标题与话题的关联度不总是很紧密,可以是对文章内容的升华。读者看到这类标题的时候,便会想到与文章相关的内容,利用已有的认知基础,有意识地与文章谈论的话题去靠近。通常情况下,在人们对标题的认知中,看到上述标题便会激活与其相关的另一些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图示。
  3.4标题与话题无关
  标题与话题无关这种情况二者之间的关联度最低,通过标题我们根本看不出话题,也找不出与话题相关的字眼。如标题“民族精神的火光”,只看标题,我们不知道文章的话题或内容,通读全文后才能得知话题是“中国戏曲艺术”。
  (36)翻过那座“看上去很美”的山(免费医疗)
  (37)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河北赤城)
  (38)“因为勃朗峰在这里”(越野赛),
  (39)因为热爱,所以卓越(肖明清)
  (40)人往低处走(莫言)
  (41)一棵树带不来森林(学校体育场地)
  (42)张高丽会见俄罗斯客人(能源合作)
  (43)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巴西的公共服务外包)
  (44)缺了理想信念,就丢了精神(中科院)
  典型的这种情况标题大致有三小类。第一类标题是由于隐喻造成的,如(36)、(37)、(38)、(39)、(40)。第二类是公文语体类要求的,如(42)。第三类是标题格式隐含造成的,如(43)、(44)。这种情况,标题与话题的字面关联度基本为零,但是通过阅读全文我们便会找到话题。两者的字面关联度是逐渐降低的,后两种情况在通读全文后,我们才能找到话题,找出两者超出字面的关联。
  4.小结
  标题和话题都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作用不同。作为篇章必不可少的两部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对标题和话题的关系进行了细化,并尝试着解释了一下原因。此外,笔者发现,可以对某一类标题进行定位,将其与话题的关系进行匹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类型化研究,这有待于以后的進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群.报纸标题的语用分析[J].新闻爱好者,2007(1)32-33.“里影”(C).
  [2]方梅.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6):165-172.
  [3]黄书亭.标题综论.许昌师专学报,1997(4):122-124论文,2007.
  [4]李晔.论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J].语文学习,1999(11)13-14.
  [5]李媛媛.现代汉语标题研究评述[J].现代语文,2006(6):24-28.
  [6]梁晓玲,尹世超.新闻标题中的动名——名动结构分析[J].新闻传播,2006(9).
  [7]刘云,李菡.标题中的语词标记面面观[J].江汉大学学报,2006(1):83-87.
  [8]刘云.新闻篇名运用引号实现的各种转换[J]修辞学习,20034799.
  [9]刘云.汉语篇名中的省略号[J].汉语学习,2004(3)32-36.
  [10]罗瑛标题补说[J].辞书研究,2011(3):137-139).
  [11]唐善生.标题隐含的认知语用功能[J].修辞学习,2004(3):33-37.
  [12]王静.论语篇性质与话题的关系[J].世界汉语教学,2000(4):42-47.
  [13]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14]吴友纯.近20年来语法研究概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4):24-26.
  [15]王焱材.试论文章的标题[J].秘书之友,1995:28-32.
  [16]杨文全.报刊标题中的三种语用现象说略[J.渝西学院学报,2003(2)23-28.
  [17]尹世超.标题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8]尹世超.标题用词与格式的动态考察[J].语言文字应用,2005(1)95-107.
  [19]尹世超.标题中动词与宾语的特殊搭配[J].江汉学报,2006:78-82.
  [20]尹世超.汉语标题的被动表述[J].语言科学,2008(3):291-297.
  [21]尹世超.报道性标题与称名性标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995(2):53-67.
  [22]严奠烽.议论文标题类型及其构思特点[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9):15-16.
  [23]周维维.从标题语境看标题重叠形式[J].现代语文,2005(5):7-9.
其他文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寒冷单调的冬天,在当代文人眼里充满了独特的趣味。文人的冬天,多姿多彩,或明澈,或浓郁,或婉约,或轻灵,呈现了不同的风韵。  冬天的西北风清冽纯净,有时给鼻腔带来酸涩的刺激。作家苏童在《关于冬天》中,做了以上的描述,但在他看来,冷也有冷的好处,街上麻石路面的坑坑洼洼处结了厚厚的冰,尤其是在雪后的日子,路人们为了对付路上的冰雪花样百出,有人喜欢在胶鞋底上绑一道草绳来防
摘 要:唐传奇是在唐代形成的一种文言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里程碑,是与唐诗并立的文学高峰。道教在唐代也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唐传奇的影响也是较为深远。本文旨在探索道教的对“唐传奇”影响的因素,从而分析道教对唐传奇的影响。  关键词:唐传奇;道士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0-01  
摘 要:火野苇平虽身为日本战争文学作家,但是同时对中国的古典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战后他对《聊斋志异》进行了翻案,其翻案名为《中国艳笑物语》。本文拟从火野的创作背景、火野的翻案与原作的对比,以及和其他译作的对比等几方面来分析火野对《聊斋志异》翻案的特点。  关键词:火野苇平;聊斋志异;翻案;对比  作者简介:王婧(1988-),女,汉族,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中
摘 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谈及民间文学有着较为公正客观的论述。本文主从《乐府》篇和《谐隐》篇分析刘勰的民间文学思想的产生、特点和功用等。为后续“野俗”的民间文学进入文学的大雅之堂奠定了基础,从而更为推动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刘勰;《乐府》;《谐隐》;民间文学思想  作者简介:王喜娟(1993-),女,汉族,陕西眉县人,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文学批评史。
摘 要:作为朦胧诗派的主将之一的舒婷,是在以男性诗人居多的朦朧诗派中,最具浪漫抒情情怀的女性诗人,毋庸置疑,其诗歌流露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舒婷;女性意识;《致橡树》;《双桅船》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01  一.抒情氛围浓郁而清新—女性对待爱情的态度  浓郁和清新两种风格,在舒婷的抒情诗中,完美地融合到了
摘 要:格非是一位真正不断超越自我的先锋作家,从构建博尔赫斯式的迷幻花园到传承本土小说传统,他赋予了笔下小说传统的美感和民族灵魂。格非在坚持知识分子的理性立场同时,兼有文人的感性情怀,《山河入梦》便用迷蒙的意境和感伤的情调为我们刻画了一幅中国式的梦。  关键词:意象;古典;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0-0-02  如果
摘 要:神话是原始初民遵循原始思维,不自觉地将自然万物和社会生活形象化、人格化所产生的文学样式;同时,神话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认知观念,是一种关于人与世界之间普遍联系的思维方式和阐释模式。中西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主要涉及到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希腊的普罗米修斯造人和丢卡利翁与皮拉的人的再生,以及希伯来上帝造人。中西人的诞生都与泥土结下不解之缘,学界的研究者也都认同了这点;但是,希腊的人
摘 要:老舍是通过对特定职业的描写,来展示他对生活在底层人民的关注的。这其中,“车夫”“巡警”“妓女”的形象在他的小说中有丰富的展示。老舍通过他们的视角呈现出了现代社会的真实生存状况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关键词:车夫;巡警;妓女  作者简介:李敏(1990.8-),女,山西省太原市人,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摘 要:《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承前启后之作,意象的创造上亦是如此。从《古诗十九首》始,楼的意象表达士人高洁人格、远大政治理想与曲高和寡的处境,城、城门(城阙)象征皇权、代表文人实现自身价值之所。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城;楼;城门;失意文人  作者简介:董莉,唐山学院文法系教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摘 要:爱情最怕遇上秀才,不止说不清,而且论不明,知识分子的爱情不仅仅在现实中延伸,更在其自我虚构的幻想中沉沦。孙频所塑造的孟青提形象——她不能自拔且甘愿牺牲,孟青提敌不过的不是张以平而是表面勇敢內心恐惧的女性懦弱的灵魂,她的矛盾性让她聪明而愚蠢,她是一个高雅的痞子,文化女性固有的魅力与痴缠、经历过多次爱恨的老练与决绝让她像痞子一样高傲却又卑微地爱着。所谓的最后一次认真,不过是她内心的原罪现了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