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酚类物质的酿酒红葡萄品种特性分析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an1983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酚类物质不仅影响葡萄酒的感官质量,还决定葡萄酒的许多生理活性功能。通过对采自黄土高原产区的20种酿酒红葡萄品种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种类,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中酚类物质的差异进行研究,为有效改良酿酒工艺及酿酒葡萄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太谷)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的20种酿酒红葡萄为材料,取样测定果粒大小及果形指数,葡萄皮、籽、果肉各部位重量及所占百分比,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指示剂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比色法测定总酚、总黄烷醇、花色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肉中单体酚含量。【结果】20种测定的酿酒葡萄品种的果形指数均高于0.95,即果形都为椭圆形或圆锥形。不同葡萄品种之间,葡萄皮、籽和肉所占比例差异显著,其中具有良好酿酒品质且是中国酿酒葡萄第一主栽品种的‘赤霞珠’,果皮、果籽合计比重达31.3%;而‘蛇龙珠’的果皮、果籽合计比重最低,只有10.62%,其加工成葡萄酒后,酒中酚类物质较少,所制葡萄酒口感较柔顺。20个品种葡萄的可滴定酸含量在3.97—9.00 g·L-1,可溶性固形物在14.5—25.4 g·L-1。葡萄果实的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差异十分显著。葡萄皮中总酚(TPC)含量为12—125 mg·100g-1FW(果实鲜重),黄烷醇(TFA)含量为1—27 mg·100g-1FW;葡萄籽中TPC为17—456 mg·100g-1FW,TFA为22—505 mg·100g-1FW。葡萄果肉中TPC为1.24—3.24 mg·100g-1FW。葡萄籽中总酚含量是葡萄皮中的3—4倍,籽中黄烷醇含量是皮的10倍以上。花色苷主要存在于果皮中,含量在1—34 mg·100g-1FW,其中也是‘赤霞珠’含量最高,‘宝石解百纳’、‘马瑟兰’和‘蛇龙珠’等次之。‘马瑟兰’、‘赤霞珠’等葡萄品种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蛇龙珠’、‘黑虎香’和‘神索’等品种酚类物质含量较低。不同葡萄各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葡萄籽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葡萄皮中,而果肉中酚类物质含量较低,果肉主要贡献酚酸类物质。利用HPLC法从葡萄果肉中鉴定出12种单体酚,其中包含表儿茶素、儿茶素和芦丁等4种黄酮类物质,没食子酸、绿原酸和咖啡酸等7种酚酸类物质和白藜芦醇。【结论】葡萄果实的性状是葡萄酒品质的决定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葡萄酒酚类物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果粒的大小、葡萄皮籽比例及果、皮、籽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决定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通过酿酒工艺控制葡萄皮、籽和果肉中酚类物质进入葡萄酒的量可以改良酒的品质;根据葡萄酚类物质的特性,可有选择性的进行葡萄育种工作。
其他文献
建立了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化妆品中甲醇和乙醇的方法。通过考察稀释液、内标物和气相色谱柱等条件,以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稀释液,异丙醇作为内标物,选用DB-FFAP毛细管柱进行
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模式,对拓宽社会融资渠道、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和政策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网络的大面积覆盖,移动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尤其是自媒体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主要媒体之一。媒介环境的变化,使得越多越多的媒体人和个人投身到以微信
随着全球电影数字化进程的全面推进,在票房突破百亿、银幕总数超过万块之后,中国电影开始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2012年中国电影技术领域主要呈现出以下几
为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一张硅片上数百个MEMS扫描镜的良品与次品,设计了一种自动测量系统。选用高精度二维位置敏感探测器(PSD)设备,设计其后置硬件电路并编写数据采集的程序。结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外脚手架悬挑支承体系,将其中的核心支承构件-钢梁,由锚固在楼板上的传统伸臂式布置改为直接锚固在结构外围剪力墙、框梁上的悬臂式布置,并将传统钢丝绳拉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市售风味良好的白腐乳中分离风味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并进行生长特性、耐受性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一株细菌ZH910,经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
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回归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专业自主权不仅有其法理基础、专业基础,同时又有推动其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力基础。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拥有专业主权的
植物转录因子NAP(NAC-Like,Activated by AP3/PI)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控制叶片衰老以及响应外界环境胁迫等功能有关的转录因子,是NAC(NAM、ATAF1/2和CUC2
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细胞大量死亡,进而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针对心肌梗死的现有临床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心脏移植等,均存在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