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溢彩灯韵》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k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是我参加NOC活动的第四个年头,在连续几年的参赛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整个研究过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探寻、对话、竞赛、碰撞、研讨中,一个又一个智慧的闪光点不断迸发,让我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一次又一次延伸,逐步形成了关于信息化技术更合理地辅助学习研究的设计思路。这对于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对于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有着更多的帮助。
  ● 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研究
  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我校逐步开设了陶艺、蹴鞠、花灯、旅游地理等一系列的校本课程,在国家课程整合拓展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家乡的地方文化特色开发课程,为学生搭建了多元发展的平台,真正落实了“尊重个性、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
  《溢彩灯韵》的设计与实施基于混合式学习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正确理解,将传承和创新紧密结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努力为学生创设了理想的学习环境,以自主学习方式与协作学习方式及学教并重的理念相结合,采用实地考察采访、知识共享、网络拓展实践及社会信息化推广等学习形式,推动学生自主性探究淄博花灯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认识到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促进学生热爱本土艺术文化并逐步提高运用现代技术传承、发展与创新的意识。教材设计结合思维导图、课程纲要、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以研究国家课程标准为基准,策划《课程计划书》,制定《教师目标及方法》。在学习主题和活动安排过程中,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多种学习模式的融合使用,同时结合“魅力花灯社团”的建立、“小型手工花灯展”的筹备、“互助发展规划书”的撰写及“网络推广平台”建立等形式开拓创新的学习模式。
  《溢彩灯韵》的实施运用了网络、合作探究、实践创新等多种学习策略和学习形式开展,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展示美,在生活中传承美、发展美,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情感及学习综合能力,让学生从学校的小课堂走向生活的大课堂。
  ● 《溢彩灯韵》的实施概要
  1.课程实施研究方法
  (1)文献法
  网络探究以及实际分类阅读相关花灯艺术的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学生愉悦地参与实践探究,挖掘淄博花灯的历史。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通过拓展赏析采集阅读文献的研究方法,拓展学生学习眼界,让学生认识到来自生活中的美,认知《溢彩灯韵》课程的重要性。
  通过对淄博花灯艺术相关文献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挖掘美的美好情感和能力。
  (2)观察法
  为了更深入地挖掘花灯艺术,认知花灯艺术的发展及传承的本质和规律。通过花灯艺术课的研发与开设实施,使学生参与交流、实践、感受、共享的各项环节,更加迸发出对花灯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愿望,提出“走近淄博花灯民间艺人”课题:①探访民间艺人并得到民间艺人的亲自指点,使相关问题得到了解决,学习效果提升了,也引发了学生对淄博花灯的现代创新发展的思考。通过实地采访当地著名民间艺人和观看民间艺人制作花灯的过程,学生得以深入挖掘淄博花灯艺术的魅力。②通过网络探究学习,认知淄博花灯目前的发展现状。基于对淄博花灯的研究与探访,理解艺术源于劳动、源于交流、源于人类生活的娱乐活动,而兴趣的发现与培养也正是在劳动与活动中建立并达成的。
  (3)调查法
  我在《溢彩灯韵》的研发与实施中运用了大量的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花灯艺术历史、花灯艺术近现代发展事实情况、分析情况,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学生实例:
  《手工传统花灯前景市场调查报告》
  李思杰 2011级12班
  ◇市场环境的调查
  中国GDP逐年增加,人民对节日的物质要求也提高了。中国人过的节日中,传统节日占很大的比例。鉴于此,我们调查了学校里初一年级14个班的学生以及当地的文化市场(义乌商品城、开元文化市场等),得出27%的学生喜欢机器花灯,73%的学生喜欢手工花灯,但91%的学生更了解的却是机器花灯。
  ◇市场需求及供给情况
  随着经济水平和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种传统工艺品的需求量更多了,也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但现在市面上对手工花灯这一文化遗产的供给量并不是很多,还需再宣传和提高。
  ◇市场竞争情况调查
  手工花灯的工艺相对复杂,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较小。有待于大力推动发展。
  课程所用的研究方法体现了对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和创新思维在学习实践中的培养,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平台。多年的一线实践让我逐渐明白了学习、生活和技术如同舞台和台柱,学习、生活就是舞台,而技术是台柱,一个舞台呈现给观众的不是一根柱子,而应该是建立在很多台柱上的整体,所以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创新学习环境研究及创设是极其重要的。
  信息技术实践与学习的相互整合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基于学生直接学习经验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全面、形象、直观地呈现信息,并运用技术手段采集学习信息、实践学习信息、创造新的学习信息,优化和创新了整个学习环境及过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考察实践,拓展学生知识面和视野,培养学生深入研究、深入探索、创新实践的能力。
  2.课程研究实施过程
  《溢彩灯韵》的设计与实施分布实践与教学,课程实施之前严谨设计“教师引导性问题及测试”,研究并创设“良好适宜的学习环境”,推荐给学生“学习课件及提供资源”。   例如,校本教材单元一“花灯探访”课程学习设置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为主,充分开展网络学习,达成知识搜索、知识采集、知识宣传与共享。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实现掌握和共享知识,从而做出深度理解,继而做出深入的学习思考,在真实的交流共享环境中,合作互动学习,多侧面、多角度促进自身思维发展,培养具备沟通与思维发展才能,感受到通过网络学习的重要性,为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在进行单元二“花灯探访”环节时,学生采用信息技术对学习过程进行纪实、编辑和存档,注重学习情境的相互融合及结合课内和课外共同拓展学习的重要性,形成一个整体最优化的学习共享环境,促进学生自主性研究完成课程学习。
  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浓厚,从而又把学习重点放在了传承与发展传统花灯的制作工艺上。在学习单元三“花灯探究”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课堂进行对花灯知识的宣传,建立“魅力花灯”社团,让花灯知识得到发扬。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了学习,将传统花灯的制作方法在校区中进行了推广。通过花灯艺术课的研发与开设实施,学生参与了交流、实践、感受、共享的各项环节。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熟悉了相关知识并进行实践,逐步迸发出对花灯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愿望。在学习单元四“花灯创作”、“小型手工花灯展”时,教师就为学生提供了实现开办学校花灯展以及建议建立花灯博物馆的可能,并为学生研发网站协助推动民间花灯厂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单元五是“花灯创想”、“传承发展与推广”展示——现代设计思维与花灯设计创新。例如,以耿佳伟同学为组长的“时尚花灯”学习小组,抓住“现代设计思维与花灯设计创新”这一思维,收集废旧的材料来制作花灯,他们的大胆创想赋予了花灯制作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撰写“互助发展规划书”,建立“网络推广平台”,学生为了更广地传播所学到的知识,设想在更广大的网络上安家!
  3.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中的应用
  为了弘扬魅力花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课程学习中,数字化的学习工具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学生们通过各种数字化学习手段获得了很多创新知识和创新动力。
  学生小组协作完成所选定的学习分支项目,小组成员间采用请教、交流、商讨、筛选等形式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最佳设计推广方案,实现了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学生们会进行走进设计公司的社会实践,请教设计师,尝试绘制设计稿,把中国画引入花灯设计,并把设计付诸装修实践,把美融入生活中,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成功与喜悦。
  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实时记录学习过程,成为学习过程的教与学并进的历程。体现了课程学习时效性、交互性以及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学习的特质。让创新的思维围绕教学,把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走向核心学习,围绕学生学习为主旨,达成传承中华文化艺术精髓之目标。
其他文献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前景。多媒体技术将教育信息通过多彩的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刺激下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渴望以多维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思维流畅、变通,具有独创性。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课堂演示型CAI课件的制作谈一点看法。    理论依据 
《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在信息课堂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交往礼仪。  本课为《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编著的《信息技术》第八册第十三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合理设置PowerPoint的幻灯片动态效果和幻灯片切换方式。  教学目标  知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我国基础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面临着新的问题:课程资源的开发、教育模式的变化、教学评价的改进、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优化、师生关系的转变……2009年6月,我省出台了《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更对现
庞燕青,天津市塘沽区第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从教十三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塘沽区学科带头人。曾在天津市第六届中小学双优课评比中获二等奖,撰写的《情感教育不应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软肋》、《网页课件辅助生成系统》、《计算机系统组成》等论文均获市级奖项。工作中始终信奉“可能有人会妨碍你成功,却没人能阻止你的成长,这辈子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从教至今已十三年。这是第一次对自己的从教经历做一个完整而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理论的建立使两者整合成为可能和必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质是技术优势和人文优势的结合。实践证明,这种整合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实用和有效的。本文结合《孔乙己》(人教版《语文》第六册)一课的教学,对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阅读教学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 网络教室环境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本文所指的网络教室,由普通计算机教室通过安装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升级而成,是
教材解读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推等几种策略的基础上实施教学的。从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更侧重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策略时,感受“替换”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同时形成一定的策略意识。对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初步的替换经验,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只是对替换的概念、价值、适用替换策略解决题目的特征尚未形成理
最初认识Scratch是在“教育大发现”社区,在同庄秀丽老师的交流中谈到了Scratch。并且“教育大发现”社区简报在2011年5月介绍了Scratch。2012年初,通过北京景山学校的吴俊杰老师自己录制的一个视频,深入了解了Scratch。年初还收到了常州管雪沨老师寄来的吴向东和王继华老师编写的教材,在对Scratch进行教学试用后,我觉得非常适合学生编程思想的培养。  我们之所以选择Scrat
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加大,学生说英语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对英语说的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环境。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而真实的空间。多媒体教学集声、文、图、像一体,不但使课堂容量增大,而且内容更加充实形象。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手段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是上活口语课的金钥匙。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公开课和观摩课的分析研究,笔者发现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有以
2012年8月25~26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教育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创新时代杂志社及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第四届高校NOC活动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赛项决赛在四川省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举行。  来自西安邮电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福州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
编者按:新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和希望。新技术进入课堂,为传统教学的改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那在面对这些新技术的时候,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利用这些新技术,使其能真正为教育服务呢?本期,海峡听音带您寻访台北市教育局,看他们是如何利用新技术构建未来的资讯教育,看在他们心中的数字云端智能校园蓝图是什么模样。  (接上期186页)  3.提升教育人员数字科技素养  身处第一线的教育人员应随时掌握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