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文明素养缺失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p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师范学校学生文明意识和文明习惯主流是好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着严重的文明意识薄弱、文明素质缺失等现象,校园文明状况令人担忧。我们于2009年11月对1000名师范生文明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对调查结果做一简略分析,旨在了解学生真实的文明状况,探讨师范院校基础文明教育的对策。
  一师范生文明素养缺失的现状
  (一)诚信意识淡薄
  近几年,师范生诚信意识缺失严重,思想浮躁,希望不劳而获,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现象严重。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72%的学生认为有少数同学作弊;16%的学生认为大多数学生考试作弊;仅12%的学生认为无作弊现象发生。在你对考试作弊的态度一问回答中,80%的学生认为应该有真实的成绩,作弊只是欺骗自己的行为;9%的学生认为周围有很多人作弊,自己不作弊太亏了;11%的学生认为考试不挂科最重要。除作弊、抄袭现象外,校园中存在着恶意拖欠学费、毕业生拖欠助学贷款、求职简历弄虚作假、借阅图书、体育器材不按时归还等现象。经调查,有近8%的同学认为学费能拖就拖;3%的学生认为别人欠费我及时交太亏了,存到银行还能赚点利息。这些都说明诚信意识淡薄已成为部分师范生文明素质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行为举止失当
  具体表现为:(1)公德意识差。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果皮纸屑,在餐厅打饭不排队,乘车不给老弱病残让座等;不爱护公共财物,视公共财物为发泄物,门窗、墙壁上常有学生留下的脚印,在课桌上乱涂乱画;很多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如果碰到义务大扫除等活动时则牢骚满腹,极不情愿。(2)文明礼仪差。有些学生仪表不整,穿着拖鞋、背心出入教室等公共场所;有些学生语言粗俗,满嘴脏话、粗话,讲话指手划脚、旁若无人;有些学生上课睡觉、吃东西、玩手机,在路上视老师而不见不打招呼,个别学生上课迟到推门就进,旁若无人,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就与老师公开顶撞。有的男女同学交往过密,在校园里过分亲呢,旁若无人。
  (三)网络文素质础差
  据调查统计,46%的学生上网目的是娱乐、聊天、交友,仅有36%的学生是为了获取知识、信息。有个别同学迷恋网吧、食宿网吧。还有的滥交网友,有5%的同学认为网恋很浪漫,不求结果,但求过程。有6%的学生出于好奇登陆黄色网站。网络世界的虚拟性、网络参与的随意性、网络角色的可变换性,都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导致学生网络文明严重缺失。
  (四)是非标准模糊
  调查显示,36%的学生认为上课玩手机破坏学习气氛,影响老师教学;53%的学生认为是对老师不尊重;而1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当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28%的学生会采取视若无睹的态度,认为不必大惊小怪;有54%的学生会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只有18%的学生会上前制止该现象发生。对于同学中的吸烟现象,18%的学生视而不见,认为谁愿意抽就抽,跟我无关;13%的学生承认自己也偶尔抽一支;78%的学生说从未吸过烟,对吸烟很反感。对于在校园内穿拖鞋的行为,80%的学生认为不文雅;2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爱怎么穿就怎么穿。对于校园内男女过于亲密的行为,72%的学生认为有伤大雅,应该注意分寸;也有16%的学生认为无所谓,爱咋咋地。从数据来看,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抵制的校园内不文明现象,但也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对文明缺失现象不屑一顾,是非标准模糊。
  学生法纪观念淡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校园中偷窃行为防不胜防,打架群殴现象时有发生。调查显示,有47%的学生认为学生中常见的违法行为是打架斗殴、观看黄色网站和偷盗行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0%的学生认为对我国法律了解一点点,认为很了解和一点不了解的学生各占10%。可见,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够,存在明显欠缺。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欠缺,破坏生态环境,乱扔垃圾、废旧电池,乱踩草坪。塑料袋、塑料杯、一次l生筷子充斥校园,常有“长明灯”、“长流水”现象,校园里浪费水电现象严重。
  二师范生文明素养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原因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丑恶现象,这些现象势必反映到学校并消极地影响着学生,甚至扭曲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市场经济条件下,重经济、讲效益的观念至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行其道,传统的价值观被打破,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实用化,功利化,追求实效,致使理想和人文精神失落,公德意识淡化。校园周边环境不断恶化,网吧、游戏厅、KTV、台球厅等行业盛行,日租房广告在街头小巷随处可见,加上同龄群体的影响,学生不文明观念、不文明行为互相渗透,成为校园文明缺失的主要原因。
  (二)家庭教育失当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直以来,一些家长只注重智育投入,只考虑培养孩子什么爱好特长,忽视孩子的品行修养;只关心孩子能考上什么名牌大学,很少教育孩子做人、处事。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从小被家人溺爱和迁就,往往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格,缺乏关心他人,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有些学生从小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无视社会公德和校纪校规,缺乏社会责任感。也有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自身文明素质低,家庭的文明养成教育和训练层次较低。还有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挣钱,孩子在家留守,生养分离,致使孩子的文明教育失去了根基。
  (三)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中存在轻视文明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空乏的倾向。从中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而高校则认为文明行为的养成是早期教育的任务,于是出现文明养成教育的“真空”。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有些老师仍然采用说教方式讲空乏的理论,高、大、空的公德教育知识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有些老师只重视传授知识,教书不育人,对学生中的不文明现象听之任之,不教育不引导。还有的教师甚至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些都对学生的文明修养有着消极的影响。
  (四)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对文明与否的判别标尺失准,部分学生盲目地追求“自我”,将必要的规章制度弃之不顾,错误地把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当成“个性”、“性格”、“潇洒”,如有的学生认为散散漫漫、不修边幅、浓装艳抹、奇装异服等是追求个性发展,是一种新潮,甚至认为是“有品位”;有的学生认为几个要好的聚在一起时,脏话连篇,才显得“哥儿们”,才有兄弟情,才够人情味。有的同学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严重,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从个人愿望出发,只考虑满足自己的需要,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更无奉献精神。比如有的学生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全然不顾及别人感受,举止盲目,行为浮躁。这一切使得他们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对文明素质缺乏正确的理解。
  三解决师范生文明素养缺失问题的对策
  造成学生文明素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一问 题也需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作为学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开展针对性教育,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一)坚持正面教育引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行为上的偏差往往有深层的思想根源,学生基础文明素质的缺失不管是出自哪方面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教育不到位。因此,首先,学校要坚持正面的宣传引导,以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校报校刊、学生文学社刊等舆论阵地为依托,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及时准确地向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事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勤奋学习,文明修身,让学生明白“其身正,不乏则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不能简单地以管理代教育,以处罚代疏导。其次,要加大“两课”教育力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把学生的思想与社会的实际、与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行为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起来,鼓励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想教育;开设基础文明课程,如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纪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课学习、就业指导教学、心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文明礼仪等课程。再次,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让党员干部成为公德践行的典型,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定期开展公德模范生的选举活动,对那些公德意识强,言行举止符合公德模范生标准的学生应通过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大力宣传,发挥典型的引导、激励和教育作用,以一带十、以十带百、以百带千,从而带动全校的学生都崇尚文明、追求进步、争当先进。
  (二)细化管理,坚持制度育人
  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行为,教育是前提,管理是关键,学生虽然懂得应该怎样做,在行动上却往往不那样去做,只有管理措施而不强调思想教育,就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行为,学生虽然知道必须这样做,但内心里并不自愿,甚至有抵触和逆反心理,只有把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使教育卓有成效,形成自觉的文明风尚和文明习惯。
  1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以制度育人。制度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因此必须先建章立制,并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学生军训、学风建设活动月等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懂得遵守校纪校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作为一名大学生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让他们行动有规矩、办事有准则,做到知之而行之,并将学生掌握和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范围。
  2健全学生文明行为监督机制,注重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制度贵在坚持,重在落实。文明行为教育必须以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主要内容,如礼貌习惯、守纪习惯、卫生习惯等。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加强督查落实,持之以恒。在校园内设立流动的文明监督岗,持证挂牌,流动在校园内,适时适势对宿舍、教室、食堂等场所进行检查、督促、管理。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学生会、宿舍管理委员会、学生文明督导检查小组、学生党员、班委等学生组织的作用,通过他们开展各种各样的文明评比活动、监督检查活动、学生文明工程教育等,在学生群体中倡导自律自爱的同时,促使学生自觉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行为规范。
  (三)言传身教,发挥好教职工的表率作用
  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心灵塑造心灵的事业。“人类灵魂工程师”是人们送给教师的赞誉,更是社会对教师的职业期待,这种期待突显了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更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精神塑造的意义。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确,在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的学生眼里,教师的品行就是学生的模板。老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水平甚至衣着、交往、言行举止、仪表风范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被学生视为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用身教来印证平时的言教,对学生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全体教职员工要注重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教师不仅是学生专业学识提高的领路人,更是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先行者。因此,每位教职员工,包括专任教师、行政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甚至是学生宿舍的管理员都应该自觉担任起育人的责任,并把这些责任体现到自己的行动中,真正以优良的工作态度、优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优雅的个人行为、言行举止来影响、教育和引导学生。比如在升国旗时,教师神情肃穆,面对徐徐升起的国旗,立正行注目礼,这样学生就能从老师身上体会到国旗的庄严和神圣。教师在上课时体现语言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操作表现出谐调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应以礼待人,多用“谢谢、不用谢、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让学生始终受到文明语言的感染、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环境育人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校园文化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自身公德。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个文化文化景点都对学生的教育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促使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意志与情感等方面受到感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通过学生会、团委及各个学生社团加强校园公德的宣传,使学生耳濡目染,把形成良好的公德当成自己的责任,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应加强其导向作用,大力开展积极向上、开拓奋进、健康高雅的高品位特色校园活动,采取报告会、学术讲座、大讲堂、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汇演、义务劳动、高雅音乐欣赏等影响范围大、学生可亲自参加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保成.浅析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养成[J].裹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
  [2]周紫玲.高职院校大学生不文明行为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教育与探索,2007(8)
  [3]于彦丽,卢中彬.对当前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缺失及其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07(6).
  [4]罗浩波,周立耕.大学校园文明的缺失与重建[J].教育探索,2007(4).
其他文献
用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我们面前,有着许许多多用报的典范。革命导师马克恩,就是一个勤于用报的人。他一生的重要著述,几乎都与利用报纸有关。其中著名的《法兰西内
一学校知识文化“价值规限”的可能  根据韦伯斯特词典的定义,知识是通过实践、研究、联系或调查获得的关于事物的事实和状态的认识,是人类获得的关于真理和原理的认识总和。从知识发生论分析,它具有主体性,即说明人的意志可以渗透进去。相反,如果知识没有主体性,那么知识本身就只是客观实在,可以脱离人具有存在性,很明显,这个论题不证自伪。既然知识具有可切人性,那么这个切入口容纳的又是什么?马克思认为是“统治阶级
以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分布在北部的乐昌、仁化、乳源、曲江等县高山密林中的白毛茶,统称乐昌白毛茶,是我省优良茶树品种之一。早于四十年代初期,已故罗镈鍒教授就曾在乐昌九峰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中,美丽乡村建设因为涉及了经济、社会、政治、生态以及文化等各个形态而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也成为我国乡土文化传承和发扬最重要的手段
农民工进入城市后的适应对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徐州市区为例,以社会化理论、移民理论和结构化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民工城
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作为我国特殊国情----“计划生育”政策的直接产物,随着其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其产生的影响也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些父母被称为“失独”父母,他们不仅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全国开设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高校共有15所,以现有的9所学校(河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聊城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的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实物分析法:以现有的9所高校的培养方案为基础,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毕业论文及学位的授予进行
养老问题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而凸现出来,居家养老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从居家养老社会支持网络入手,以上海为例,通过对上海市虹口区居家养老情况的实地调查,全
1979~1983年在上海郊区青紫泥类型土壤上进行了长期定位试验,表明了此类土壤有较高的生产力和潜在肥力。有机肥(猪塮)在连续五年与无肥区对比中增产效果愈来愈明显,产量变异较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的行列,养老问题变得严峻,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谁来养老,什么因素影响养老等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讨论养老问题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在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