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的思考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1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新时代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构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必不可少,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农村全面进步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着手,阐述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的重要性,继而分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农村基本服务设施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基本设施;建设体系
  一、引言
  随着时代发展,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诸多举措中,不断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成为重中之重。满足农业、农村发展,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的要义。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要从加强农村公共财政、农村教育服务、农村卫生服务、农村文化服务等方面着手。
  当前,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发展滞后,需要各界人员的共同努力,促进农民奔小康。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城乡统筹规划的不断发展,“以工哺农,以城促乡”的条件逐渐成熟,政府在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近几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都在逐年增加,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规划日渐科学合理,给农民提供的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整体水平落后,普遍存在公共卫生服务条件差,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结构规划建设不合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缺乏长期的、科学的规划等,都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从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现状来看,基本公共服务东西部发展不均等较为显著。供给不足、多种层次的不均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统筹发展不合理,供给失衡
  当前最明显的供给失衡在于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合理分配亟需加以调整。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制约了我国农村的发展,使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利于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乡基础设施供给差距大体现在,财政拨款的主要目的地是城市地区,充足的建设资金来源运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而农村则仍通过各村自行集资的途径,主要靠农民缴纳的各种收费进行解决,各级财政的资金来源是少之又少,使得对农村的投入力度不够。这就不利于改善底子薄弱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也因缺乏必备的硬件基础而进程缓慢。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失衡也是制约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施舍发展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农村教育虽然得到了普及,但是政府在教育经费特别在义务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仍然不足,城乡教育资源分布差距拉大。缺乏教育经费,无法改善落后的教育条件,师资队伍得不到充实,教学设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很难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教育素质地下的情况。
  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差距较大。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社会保障覆盖面窄,水平仍低下仍是困扰农民的一大问题。而且,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方式增加了农民的负担,由于生活水平不高,收入较低,农民的压力非常大。
  (2)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加大
  近年来,由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在加强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方面取了了有效成果,一批有针对性的重点工程和项目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2000年到2005年,政府在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卫生、文化、教育、扶贫等方面的的专项补助达2060亿元之多。然而,我们还是能看到东西部差距的扩大,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还存在很大的距离。从支出总量来看,在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量上,西部十二省份的比例并没有得到显著增长,居民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农村人口最密集、覆盖范围最大的西部地区,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援,特别是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补助,逐步缩小东西部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差距,解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失衡的问题。
  (3)内部群体分配不均
  公共服务包括纯公共物品,需要个人大量的负担部分成本,由于农村内部人员收入水平的不同,其内部各收人群体间能够享受的公共服务设施也不同,这就存在了不均等的分配现象。比如,需要个人负担一定成本的收费性公共服务,特别是高等教育、医疗卫生、部分文化活动等部分。基本公共服务的个人承担费用迅猛上涨,大大超过农民可以承受的范围,中低收入家庭难以接受,这是是农村内部群体在基本公共服务社上上享受到得服务不均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的建议
  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任务艰巨而系统,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务生产力,以建设好新型农村、新型农民为长期目标,统筹兼顾不断扩大农村公共财政覆盖面,核心手段如以下几点:
  (1)政府部门应该不断增加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重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村在政府的帮助下不断加快自身发展,还可以号召社会各界向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资源。逐步改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社会分配不公平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严重失衡的情况。
  (2)要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缩小城乡公共服务间的差距,首先应从解决好教育着手,充分认识到这个过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普及农村义务教育为手段,既要尽力而为,不断提升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农民素质教育,培养新型农民。
  (3)推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地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设施规划,从城市吸收人才,充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队伍。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出发,创新管理理念,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政府要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切实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有力措施,扩大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
  (4)不断推进农村创新农副产品的发展,从改善农村生活條件、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出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要循序渐进,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用于农村居民最急需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解决大多数农民最急需的公共服务,缓解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中的突出问题。
  (5)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农村自身产业的发展,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职业技能以及素质,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劳动合同法,让农民学会保护自身权益。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和潜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清晰定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主体功能。
  (6)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时俱进落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推动以民生为重点农村基础建设的工作。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和调节,即确保农村整体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也达到对农村内部群体公共服务失衡的调控。
  四、结语
  总体来说,编制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做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平衡发展,同时要细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中的建设标准、设施标准、人员配备标准、财力匹配标准等方面。另外,实行法规制度监督,不断检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的具体实施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此推动各种体制和机制的长久发展。与此同时,建立与各种标准相对应的数据采集系统也是至关重要,通过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进行衡量,为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做出贡献。
  构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是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满足农村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任重而道远,需要长期坚持。而今,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进行有效评估,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其他文献
摘要: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一书中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城市街道的构成要素,认为在城市街道的设计中,在肯定人的存在的基础上,建立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同样重要的概念是最重要的;并相应论述了大量的具体设计手法来佐证自己的理论。这为我们当今的城市街道设计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街道;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心理    《街道的美学》一书作为卢原义信多年来对街道、广场构成方面研究成果,应用格式塔心理学以及其它现代建
期刊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加快,给居民带来生活质量提升、就业机会增多及居民素质增高的同时,也使中国“城市病”提前到来,一系列日愈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和经济社会矛盾成为丞待解决的问题,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对休闲空间的需求旺盛。  风景旅游区广场不同于城市广场,就其区位地势及周边环境而言,其位于景区入口处,是游客首先到达之处,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城市广场的功能外,更注重的是与景区周边
期刊
摘要: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私人出行机动化程度加剧,停车需求迅速增长。由于停车资源贮备不足,停车矛盾逐渐上升为城市交通的主要矛盾之一,直接影响了城市的交通效率。文章综合停车场规划与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例,在对停车场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缓解和解决停车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字:停车规划布局;停车管理对策;停车场      1 引言  车辆停放是城市交通过程中不可分割
期刊
内容提要:浙江省平湖市在农村新社区民居建设中,采用SBS改性沥青阻尼隔振垫作隔振基础设计,在不增加农民建房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了农村新民居的抗震设防能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浙江平湖 农村新社区民居抗震设防   SBS改性沥青阻尼隔振垫  一、设计指导思想及标准  由于各种原因,长久以来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还相当薄弱,特别是农民自建房,绝大部分没有抗震设计,也没有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抗震能力低。为
期刊
摘要  廊子通常布置于两个建筑物或两个观赏点之间,成为空间联系和空间分划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具有遮风避雨、交通联系上的实用功能,而且对园林中风景的展开和观景程序的层次 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以颐和园的长廊为例分析廊的空间结构和类型及廊的艺术审美。  关键字:颐和园 廊 空间 艺术  1.前言  廊子本来是作为建筑物之间的联系而出现的。廊子被运用到园林中来之后,它的形式和设计手法就更为丰富多彩了。当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指出“强干弱枝”是濮阳市域发展的基本特征,濮阳市今后一个时期仍将处于中心城市集聚发展阶段,市域统筹发展应采取“强化核心集聚,优化产业布局,择优培育县域重点”的战略对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落实发展战略的对策。  关键词:强干弱枝;市域统筹;  姓名:夏鸣晓、徐文洁、杨明俊  从长期来看,中心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在一个广大的落后区域内,中心城市也难以独善其身。因此,
期刊
摘要: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关注日趋细致化,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考虑自己的生活质量,考虑自己小区的各种配套设施,生态小区也是在此种背景下产生的新鲜事物。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宅区。本文试图对现代城市生态小区的规划与设计作相关探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风景园林与城市设计在设计客体、设计目标、理论研究、从业人员方面具有重要的联系,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中国古代园林和现代园林对城市设计的影响,对于设计师们形成风景园林和城市设计相结合的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关系;城市设计;影响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生态城市和和
期刊
摘要:在我国,城市道路的发展呈现出繁花似锦的态势,越来越多的高等级公路的建成不仅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体现,更是我们公路人的一种骄傲,但是同时也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提高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才能匹配高等级道路今后的发展呢?现以天津大道的发展概况,提出一些本人的看法。  关键词:天津大道;养护管理;对策  随着天津市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滨海新区带动中心城区发展的蓝图已经映入我们的眼帘。那么建
期刊
[摘要] 地方性是風景园林的本质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是地方性的具体体现和载体,是认识和理解地方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创意文化园林景观灵魂  引言:中国园林追求的境界和评价要素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与其令人爱,不如使人思”。2011年西安世园会将大自然美好的环境、山林自然的意趣渗透到园林景观之中。世园会不仅有自然山水的形式美,而且升华到诗情画意的境界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