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读得圣贤书,两耳闻得窗外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x1981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当时的读书人努力学习的训诫,而对于当代学子来说,这句古训显然需要“与时俱进”了。现代教育已经逐渐国际化,充分意识到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开始把延续了几千年的应试教育的重心转向素质教育,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不仅要“一心读得圣贤书”,还要“两耳闻得窗外事”,在学习课本知识的时候要专注,但是不能沦陷为死读书,还要“闻得窗外事”,从更全面的角度提升个人素质。从语文教学来讲,更要注重学生这方面素质的培养,毕竟语文是一个基础学科,也是高考重要学科,这门课程在高考中占的分值比例大,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大有裨益。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它不仅传授知识,还肩负着传播民族文化、宣扬民族精神的重任,对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建立历史使命感有不可小觑的职责。作为一名中国人,通过语文课程了解中国的文化是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教育观念应与时俱进,不培养书呆子
  “一心只读圣贤书”很容易造就“书呆子”,教师要做好引导,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走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误区。教师要顺应时代变化,能“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不能轻易随波逐流,要根据时代的进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逐步改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摒弃经验主义。教学内容在不偏离大纲的前提下,紧跟当下形势,结合当前形势,推陈出新,这样才能抓住时代脉搏,适应高考对人才的要求。只有教师首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跳出读死书的传统怪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谨记不能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要时刻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学格言,只有从心理上先做到这些,才能从根本上有所改变,才能引导学生走出读死书的传统模式。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45分钟基本就是教师讲解,很少有互动,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满堂灌”的形式使得学生麻木,加上紧张的教学进度,学生采取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的形式,基本就是根据教师灌输的内容学习,死记硬背自然占据很大一部分,这样显然不可取,对于学生素质提升没有任何帮助。想要打破这样的禁锢,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改变这种单一获取知识的模式,引导学生主动获取课堂外的知识。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而不是一味“灌输”,比如强调学生的预习,在课堂上尽量将学生推到主动的位置,在预习制度的促使下,学生就会主动获取知识。而且现在高考作文形式非常灵活,更注重学生的自由发挥,不管是题材还是体裁、题目上都有很大的自由度,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综合素质。这种形势下,学生更要增强主动获取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三、推广网络学习
  网络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网络可谓包罗万象,几乎所有人现有的知识都在网上汇聚,而网络的普遍性也使我们获取所需知识更加便捷,因为,学生走出小小课堂,不局限在短短45分钟内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就是通过网络,对知识进行拓展。网络上有大量的学习材料,分类很精细,学生需要的基本都能通过网络获得。而且通过网络还减少了学习成本,例如很多适合中学生看的课外阅读书籍都有电子版,学生可以直接下载来看,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交流,这种交流不仅能随时随地地解答学生的疑惑,不必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还能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控制,毕竟中学生处于思想逐渐成熟阶段,对于信息的甄别能力还没有那么强,要教给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方法,有意训练他们的甄别能力,争取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网络“为我所用”,而不会背其道而行之。
  四、不操之过急,一步一个脚印
  学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一定要注意不能操之过急,教师首先要制订一个完善的教学计划,毕竟改革也是一步步进行的,既不能全部摒弃旧的教学模式,实际上传统模式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还是有长期积累下来的优势的,又不能“换汤不换药”,流于形式的改革是做表面功夫,严厉杜绝“华而不实”的改革。例如在拓展阅读上,开始教师要花多一些精力去督促,帮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教会学生读书方法,注意熟练运用精读和略读的技巧,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等。为了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可以组织读书小组,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还可以介绍学生看一些名家点评,例如“百家讲坛”节目,就对很多知识做了精辟阐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甄选一些合适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就要不断保持先进的教育观念,首先要自我鞭策,自我完善,不断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拓展知识领域。只有教师先提升自我素质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才能有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语文教学涉及的每一部分,例如阅读、作文等,不论从“教”上,还是“学”上,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要求也很高,要培养出一心读得圣贤书,两耳闻得窗外事的全面人才,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慢慢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在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堪忧,可以通过每课表演,每月一次大型语文活动,每月两次课外阅读、欣赏课,写作中大量引用激励机制等方法、措施来激活农村中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 大型语文活动 激励机制  笔者在农村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十几载,深切体会到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效果不良,由于经济、交通、通信、生活圈子的限制,学生语文素质低,知识面狭窄,听、说、读、写能力均令人担忧。加之农村中学师资
1、选种选择籽粒饱满、色黑油亮、富有光泽的优质种。 2、种子处理花椒种壳坚硬油质多,不透水,发芽较困难,需要进行脱脂处理。碱水浸种法:将种子放于碱水中浸泡(1公斤种子用
摘 要: 当前聋校语文教学效率并不高,聋校在教学方式上应该不断探索。如将课本剧这一新颖的教学形式引入聋校语文教育中,则能使聋校语文学习的诸多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又促进聋生在动态中学习语文知识、生成语文能力,使聋校语文教学走向高效。  关键词: 聋校 语文课本剧教学 意义  语文学习对于聋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聋校的语文学习通常会耗费师生一半以上时间,而结果却是大部分学生九年级毕业时阅读普通
摘 要: 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工作的成败,从一定程度上说,也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全面推进,党的教育方针能否全面贯彻。因此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作者从师德、学习等方面就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质谈谈看法。  关键词: 语文教师 综合素质 提高方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改变过去那
IFN-γ(又称免疫干扰素、Ⅱ型干扰素)是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介导者,在抗原或者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的刺激下主要由固有免疫系统的NK细胞和NKT细胞,以及获得性免疫应答系统的CD8
随着21世纪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手段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很多课程教学当中。笔者认为,使用多媒体手段对中学语文教学是有益处的,但在现实教学中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我们需要恰当使用,正确辨别,使多媒体真正成为促进教学效果增强的手段。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益处  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  1.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营造愉快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
抗虫棉因其自身具有抗虫性,能够省药、省工,是我国居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科技新品种。但在栽培中如果不掌握抗虫棉的生理特点和栽培管理技术,往往是难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2014年1月广告市场整体投放金额超过734亿元,同比增长6%,环比下降13%。同比方面,烟草及附件、电器和政府/社会/政治组织三大行业增长最快,分别为87%、68%和33%。同比降幅最大
快乐是一种欲望和期待得到满足后的精神愉悦。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感到快乐,就会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语文的钥匙。  学习语文感到快乐,实际上就是指学生在写字作文阅读文本时有审美快感。审美快感是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的,而各人的经验修养和爱好各不相同,因而就会有不尽相同的审美快感。  美感是鉴赏力协同想象力、知解力对形式、表象的审美判断结果,它具有主观目的性、普遍可
摘 要: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阅读教学形式花样翻新的教学中,需要还原语文阅读课的本真味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多一些“读味”,激情引读激发情感,保证充足的时间默读促进思考。多一些“品味”,换换词比较品析体会文本用词精妙,换换位体验品析悟出文字感情色彩。恰到好处的读和品,让语文课散发出醇香的语文味。  关键词: 语文味 引读 默读 品析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这样的现象依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