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xiao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理想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教育,这是“以德治国”战略思想引导下高中语文教师值得深钻细研的教研课题,因此,教学中,必须“因文讲道,因道悟文”,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切实实施德育教育。
  【关键词】语文活动 榜样作用 挖掘内涵 德育教育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是人的情感与道德成长的旺盛期、可塑期。”对于高中生来说,三年的高中学习,也是对他们思想品德意识的培养的最佳阶段。如何实施德育教育,这是“以德治国”战略思想引导下高中语文教师值得深钻细研的教研课题。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又为的德育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语文教师肩负着德育教育工作这一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语文教师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是一把尺子,一盏明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典型,以典型引路,弘扬文明风尚,抑制不良行为,是开展德育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疑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楷模。教师的师德品质、人格力量、工作态度,甚至举止言行无不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深刻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要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否则教育就没有力量,没有说服力了。第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日常生活,都应该体态端庄、衣着得体、稳健、活泼大方,即使走路也应该从容不迫、精神饱满,一举一动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印象和儒雅的风度;第二,要有好的语言习惯。说话和气、文雅、谦逊、真实并富有幽默感,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第三,形成良好的品格。具有热情、开朗、直率、果断、机智的性格,给学生作出表率,使学生养成自尊、自爱、自强的高尚品格。另外,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身教与言教同步发展,这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师是学生通向目的地的桥梁,一个特级教师说:“教师只有燃烧自己,才能在学生中点燃理想之火,塑造美好灵魂。”教师是学生站立不稳时的拐杖,北大校长说:“大学也有酒吧,这不可怕,教师应做出表率。”由此可知,教师的作为对学生感化力、感召力是如此的巨大,充分说明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挖掘教材内涵,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不少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优秀的作品能坚定人生前进的方向,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几千年来,我们的先人曾在这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说明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能影响学生,能让他们的心中树立起爱的意识。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主题,从而受到德育教育。如第一册5、6单元的四篇课文就可以用赤诚报国四个字概括,单元中的四个人物勇敢、巧辩、善辩的谋士都可以说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例证,在这里,有烛之武于国难时挺身退敌的孤胆忠勇;有文种审时度势、举重若轻的非凡智慧;有邹忌一心为国、励精图治的精虑巧思;有触龙危难时刻显身手的可钦可佩的身影。这些都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好教材,只要认真教学和引导,教育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教材中作者的观点就可以变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修养、道德修养,伴随他们走过漫长的人生旅途。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教材内涵,让学生获得宝贵的人生体验,端庄自己的生活态度,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旅游、参观、看电影、看图展等课外活动最有凝聚力、感召力,有益于先生良好品德的行成。要抓住有利时机,经常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一次,学校举办反对“法轮功”邪教图片展览,我组织学生一起观看,学生们看到当年天安门广场发生的“法轮功”痴迷者自焚烧的图片时,个个义愤填膺,有的还泪流满面,看完图展后,随即举行主题班会,要求学生们谈观后感,大家各抒己见,在耳闻目睹中深刻地认识到了邪教的反动本质。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能抵制社会上的邪教宣传,并且劝说家人远离邪教。这种恰如其分的教育,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行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开展语文活动,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中
  德育教育需要形式活泼、内容生动、融于日常生活中,需要持久深入,不能停留于口头化,表面化和走过场。因此,语文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严密的思维捕捉德育教育信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如在清明节可以组织学生学习爱国志士的英雄事迹,开展“跟烈士说说心里话”活动,表达自己学习英雄不怕困难,建设祖国的决心,国庆节举行“献给祖国母亲的生日礼物”活动,向祖国母亲汇报几十年来家乡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可以组织学生在黑板上写“我最喜爱的一句名言”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学生能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效果。
  五、加强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尤其要注重德育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爱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它就激动得心跳,那就必须——形象地说——悉心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并且用美的种子来进行播种。”要在学生的心里播下德育的种子,就必须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往往凝聚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因此,每次上新课之前,教师就应该抓住“作者简介”这一环节,把德育教育巧妙地融入作者简介之中。比如,在教学《拿来主义》介绍作者鲁迅时,可以把他弃医学文的抉择与他苦苦寻求救国之路、想以文学来唤醒民众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在学生心中播下道德的种子。
  综上所述,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清楚自己所承担的德育教育的重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钻研教材,精心组织语文活动,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寻找育德、育智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提高学生的高尚情操,为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团溪镇中学)
其他文献
有一次,苏格拉底趟水过河,脚一滑,落水了。他拼命地挣扎着,大喊救命,旁边不远处有个钓鱼者,他不但不帮助苏格拉底,反而转身就走。最后是他的学生救了他。  后来,那个钓鱼者也趟水过河,也落水了,他拼命地挣扎,大喊救命,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正巧在河边散步,便用竹竿把他救了上来。  当学生们知道,救上来的这个人就是上次那个钓鱼者时,都后悔了,但苏格拉底却说:“不对,我们应该救他,这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  
【内容摘要】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新课改的实施中将主题归为两大类,即道德和法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发展,信息化的时代持续进行,社会规则营造了理想的社会秩序,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需要利用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课前发布任务创新交互方式,结合网站拓展学习空间。“互联网 ”的课堂构建加强了道德与法律对初中生行为的调节程度,利用“互联网 ”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指导学生践行道德与法律学习,提高学生的
在德国南部城市弗来堡有一个一百多年的不解之谜,那就是墓地里的神秘玫瑰。   德国的每一个城市及乡村都有墓地园。德国人死后,由他们的家人或朋友为他们在墓地园里买下一块墓地来埋葬。几十年后,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可以决定,是否将他们的尸骨火化或将这块墓地卖给他人。如果家人不愿意将其尸骨火化,或者死者生前交代愿意永远葬在那里,那么死者是可以永远“住”在那里的。德国的墓地园,总有人来上坟,墓地往往被后人和墓地专
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举行第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于强军兴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坚定决心意志,加强创新突破,坚持积极稳妥,增强工作合力,不开口子、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坚决做好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工作,为新时代强军事业创造良好条件。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在八
【内容摘要】由于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的高速流通,使现在的学生过分依赖网络,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百度,对物理中不懂的地方也是如此。只是学生局限于寻求正确答案的同时,忘却了对解题思路与方法的探求,这种学习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作为高中的物理老师,我们需要探索一种适合学生物理学习的高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 物理课教学 教学改革  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
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学生眼前的,可以看见的分数,却忽略学生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尤其是高中教学,一切服务于高考。教师和学生都唯分数是瞻,课上盯的是分数,课下比的是分数,再加上多元的社会现象,这些都将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而高中阶段,恰恰是道德观念形成的拐点,如果这个时期我们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导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出现偏差。  一、在历史教學中培养历史唯物思维  在历史
前段时间,在研究2011年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时,我偶然发现2011年襄阳市中考试卷中的第25题,颇有味道。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内容摘要】化学是在初中才开设的一门学科,在有小学教学的基础上,步入初中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的阅历和知识储备,这时新增的一门学科势必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能否好好利用这种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初级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变得尤为重要。化学是一门课授与实验结合的科目,其中的实验正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同时实验又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所以,课堂上的实验教学变得尤为重要。以下,我们将要探讨怎样
10年前,在地方政府的鼎力相助下,一个中学校长的突发奇想变成现实,中国持续至今的大学城热由此发酵。  10年后,大学城中,预想的十万学生只有三成,城里只剩一群讨债的人和卖疯了的高尔夫别墅。而真正的考验是,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依然搅在一起的高校“产业”里,竞争的失败者们能否退出?谁来为他们的巨额债务埋单?  日前,记者调查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城的生死轮回,以为十年之记。    中学校长开启大学城时代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应始终贯穿于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发现、去寻找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心中强烈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