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楼记(纪实文学)

来源 :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gan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今年七十一岁,家住杭州余杭区塘栖镇丁山河村。村庄紧挨丁山湖、洪河洋,河流、池塘星罗棋布,缓缓的河水摇曳着悠悠的往事。小时候,我在田头割过草、池塘捕过鱼、划小船打鸟、做小生意……一晃数十年过去了,落后的村庄已蝶变成让游客流连忘返的美丽乡村,而让我最难忘的是家里的三次建楼。
  1
  十三岁那年,跟随入赘我家的姐夫出门,姐夫来自祖祖辈辈靠打鸟为生的打鸟湾。他在船头打鸟,我在船尾划船,整整划了四年打鸟船。直到有一天,姐夫出事了。大风将凉帽吹进河心,姐夫转身捞凉帽,船一晃动,震开了枪的开关,子弹射中姐夫的手掌心……他便再也没和我一起出船。十七岁,我跟随父亲划船做胡萝卜生意。
  1966年那一年,我正好十九岁,十二月初六,是我出嫁结婚的大喜之日。我沉醉在对幸福生活的无比向往之中等待婚期到来,但是未婚夫家接二连三传来不幸的消息。十月初,未婚夫的祖父去世;十月二十日,未婚夫父亲去世;十月二十五日,家里唯一的一頭大猪突然死了。未婚夫家接连遭遇厄运,让我这位未进门的媳妇非常担忧,嫁过去能有好日子过吗?临近大喜之际,我盼望着初六那天阳光普照,能给我的未来生活带来幸福和吉祥。我不希望初三那天出现阳光。因为古话说:初三日头,初六落雪。比我更担忧的是未婚夫和家人,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连三天,我都提心吊胆抬头眺望窗外的天空,到了初六那天早晨,晴空万里,阳光灿烂。这是个好兆头啊!
  我嫁入夫家后,一对新人和婆婆、小叔、小姑居住在一间房内,而家里只有一间双层的木屋。吃住在一间楼内,确实不方便。况且再过几年,小叔子也要找对象结婚。我想到了建新房。家里钱非常少,每年生产队分红全家人只分得二十元左右,哪里有钱建新房?挣钱的办法我也想到过,但是那时还没有改革开放,政府不允许个人经商赚钱。在那个越穷越光荣的年代,经商是典型的资本主义行为,被广大群众所不耻,抓住了要游行批斗的。
  当时家里的主要收入靠农业,虽然不允许经商,但是还可以饲养鸡、猪、羊等。鸡没有饲料可以啄虫子吃,羊嘛可以吃草,猪胃口大,经常为吃不饱而闹事。我约了小姑爱仙捞浮萍给猪吃。不久,听到一个消息,湖州武康上柏山里的养猪户,为喂猪需要买浮萍。浮萍可以变钱让我非常高兴,但是公社、大队规定不得做卖买。我想到一家五口人塞在一间破旧房内,小叔子也快到找对象的年龄,为了尽快建新房,我要出去闯一闯。天灰蒙蒙亮,我与小姑爱仙悄悄划着小木船穿过丁山湖,来到塘南、五杭,用漏勺在河中捞浮萍,天黑时分,船舱已装满了沉甸甸的浮萍。划船回家吃个晚饭。次日天还没放亮,我俩划着小船去湖州,在码头将浮萍零卖。一般一百斤浮萍能卖三角至五角钱,一船浮萍可以卖六块钱,我与小姑爱仙各分三元。捞浮萍虽然辛苦,但是让我尝到了甜头。这点钱对全年只有二十元收入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从春天到秋天,我与小姑爱仙划小船、捞浮萍、卖浮萍。到了冬季,浮萍都枯萎烂死了。怎么办呢?我俩也没闲下,就做胡萝卜生意,先去杭州上河收购,然后到水岸码头贩卖。这就是广播中高喊的投机倒把行为,遇上生产大队搞整风运动,要抓现形的。有一回,大队领导到家里查问我的去处。老公不想我被抓去批斗,只得用谎言搪塞,说:“她回娘家了。”
  小叔的女友阿铃长得漂亮,是村里的一朵花。见我们做生意挣钱,提出跟随我做胡萝卜生意。这是未来的弟媳,我当然非常愿意。我们划着小船去杭州上河收购了一船胡萝卜,划着船去菱湖等城镇码头零售,船还没有划到余杭地段,天空中乌云密布,刮起一阵阵狂风。姑娘阿铃看到大风在水面吹起一叠叠浪花,拍打着船帮,吓得脸色惨白,哭泣起来。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说:“我们载了满船货,被风刮沉了怎么办?”我安慰她说:“不会的,我们的货装得不是很满,这点风没事的。”
  阿铃的胆子小,非要回家。她是准弟媳,我当然答应。我们回到家,生产大队也在刮风,刮得是整治投机倒把的政治风。大队广播高喊在外面经商人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我俞双珠的大名。刮自然狂风我不怕,但是这个政治风着实让我害怕。我叫老公背了一筐胡萝卜到大队上缴,“投案自首”。次日一早,我与阿铃悄然划着小船去崇福码头销售胡萝卜。
  不久,小叔和阿铃正式订亲了。女方提出结婚前必须建新房。我认为非常合理,家里的木板床翻个身都要“吱呀吱呀”响,两对夫妻睡在同一间房非常尴尬的。我提出马上造新房的建议,因为这几年捞浮萍、卖胡萝卜我手中也有点积蓄。
  1977年,我们在自留地造新房。此处东临小河,北靠洪河洋,环境优美。准备建两间“靠家楼”,即两楼两底。泥匠、木匠我们出钱请,小工把亲戚、朋友、邻居叫来帮忙。本打算五天完工,当房子建到一半就出事了。西边住户十多人涌进现场,喊叫停工,说新建楼房阻碍了红白喜字的进出。考虑到北面是洋,新房子在南面超过这些人家的楼房,说良心话,或多或少挡住了他们的采光,但是阻截红白喜字的道路是牵强的,他们进出还有两条红白喜字的道路。我马上泡茶递烟,但是他们的脸孔依旧非常难看。我和家人也感觉委屈,此处是我家的自留地,什么时候当成了红白喜事的公用通道?如果让了他们,建在半腰上的墙壁要拆除,漂亮楼房的梦想就会破灭。但是不答应,他们仗着人多势众吵闹、阻止施工。怎么办啊?
  “柳暗花明又一村”。沈家十多人围着我们,有一位长辈看到了,他就是本家堂爷吴阿咪。他跳了出来说:“你们这么多人欺负一家不对的,你们要通道在他们挖墙脚时就提出来,现在人家房子建了一半,你们说怎么办?”
  沈家一伙人听了感觉有道理,静了下来。吴阿咪扫了一遍众人,说:“你们要通道,也对的,我留给你们一条吧,把我家小房子拆除了,那个地方当通道。”
  沈家这十多个人喜形于色,开开心心地离开了。这是我家第一次建楼,如果没有堂爷吴阿咪跳出来撑腰,可能要夭折。为了感谢吴阿咪爷爷主动拆除小房子让路,我们拿出一百斤米以示补助。
  新楼建成后,全家背负着二百二十元债务,当时这可是巨额债务。家里没钱没粮,经常揭不开锅。婆婆是老实人,但是她有应付的法子,借呗。除了向生产队集体借过钱外,还向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借钱、大米。我想划小船出去做点小生意,大队干部经常来我家检查,还对我进行割掉资产阶级尾巴的思想教育,若发现有投机倒把的行为,说要抓住直接送到公社处置。   家里断油一个多月了,我与家人肚子都寡淡得难受。菜油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配料,家里负了这么多债,哪还有钱去买油啊?我们全家人一个个面黄肌瘦。我非常难过,决定去挣钱,就是被抓住了拉出去游行批斗也绝不后悔。在一个白露茫茫的早晨,我约了本村卫雪南悄悄划着小船出门,在外面做了四天茹菇生意回家,我拿着赚来的钱买了半斤菜油,帮助全家人度过了一个难关。
  家里债台高筑,小叔、小姑都想着留一手,这种大锅饭吃不下去了。我想到分家,小叔子还没有结婚,债务由我夫妻承担。小叔却说:“不行。”我说:“为何?”他说:“还没有结婚,要求大哥大嫂帮助结婚。”我与老公协商,村里青年人结婚都是父母亲帮助的,没有听说大哥大嫂出钱给弟弟结婚。小叔的意思,父亲早逝,长兄为父啊,应该出钱帮助结婚的。我们正在协商之际,他的未婚妻托媒婆传来狠话:要是大哥大嫂不给结婚钱,她就不同意嫁过来了。为了小叔的幸福,我与老公决定退一步,承担了结婚費用三百五十元,另外二百二十多元债务继续归我夫妻偿还。
  小叔子终于娶上了漂亮的媳妇。
  生产小队长老周也确实是好人,他听说我们背负了巨额债务,主动上门慰问,临走他说:“按照一年二十元的分红,你们家的债务需要二十多年才能还清。”
  当天晚上,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彻底失眠了——二十多年之后,我已经人老珠黄了,我的一辈子都要在还债中度过啊!
  面对巨额债务,我连续好几天失眠。老公阿吉非常心疼,当然他也非常担心,怕我疯(神经病)了,跑到赤脚医生家给我配了安眠药。
  为了还债,老公出去学泥瓦匠,学徒期满,他每月工资三十八元,上交给生产小队买工分三十三元,每月剩余五元填补家用。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我感觉浑身舒服,以前总是夹着尾巴出去经商,像做小偷似的,从此以后可以挺直腰杆出门,光明正大经商。
  我约了卫雪南划着小船合伙做小生意。冬天我们做茹菇、荸荠生意,夏天我们做苹果、梨子生意。冬天手冻伤,夏天屁股在船上磨破了皮,但是我从不感觉累和苦。
  邻居见到我,总是很热情地说:“阿双,你们做生意回来了!”村里也有不少人当面问我:“阿双,你个子矮矮的,怎么不怕吃苦啊?”
  我总是笑笑,心想不感觉累是因为没有政治思想包袱,也许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1978年之后,乡里村里办了几个企业,有的妇女上班去了,有的在家里摇纱织布。经商的空档期,我就在家里摇棉纱、织布。操作摇车先将棉花摇成棉线,然而用织布机将棉线织成长长的布,最多一天可以织布十多尺。一尺布可以卖三角钱。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我和老公居然还清了全部欠债。小队长老周得知这个消息赶过来说:“你们能提前二十年还清债务,要感谢党的好政策。”
  2
  分家后,新房子我家与小叔家各拿一间,原来的老屋前半间归我家,后半间归小叔家。我有两个儿子,小叔有一儿一女。我想到两个儿子长大要讨媳妇的,每个儿子总要有一间房子,如果连一间房子也没有,谁家的姑娘愿意嫁过来!
  还清债务后,我与卫雪南继续划着小船经商,虽然累点苦点,但是内心非常开心。渐渐地家里也有了积蓄,我就与小叔商量买他那半间房子。小叔说回去与老婆商量一下。我当然明白小叔的意思,他是“妻管严”。我耐心等了几天,不见小叔回复,我开始焦急起来,每回见到小叔想问,但他总是避开我。我把这个事告诉了小姑爱仙。爱仙就帮我们做二哥二嫂的思想工作,但是一直没有结果,我想这事可能黄了吧。那天阳光明媚,小叔和弟媳却进了我家大门。小叔说:“那半间房子同意卖给你们,毕竟你们有两个儿子。”我又不太会说话,只知道傻笑。弟媳阿铃说:“我们考虑了很久,这个房子如果不卖给你们,我们老了也会被两个侄儿指着脊梁骨骂的。”我们买半间旧屋的最终目的就是建新房。
  1980年我们生产队将部分土地、农田承包到户。塘栖出名产枇杷,我家也有几棵枇杷树,可是当时枇杷经济效益非常低。有人引进了甘蔗。甘蔗产量高,价格也高。我们也与其他村民一样,砍掉了自家的枇杷树,在自留地上种上清一色的甘蔗。清明前,我们约上姐夫等几个人,借上一条水泥船,摇上三四天到达上海等地零售甘蔗。十多年之后,枇杷效益提高了,家家户户又种上了枇杷树。
  老公阿吉也被新组建的宏畔建筑队招了进去,因为他读过几年书,不仅右手会打算盘,而且左手也会打算盘,人称吉先生。不久,他被建筑队安排在财务室。
  大儿子小学毕业未能考进初中,就回来跟着我学做小生意。我带着大儿子划着小船做了一年小生意。大儿子觉得不适应,提出要读书。老公阿吉在宏畔工作,就托了人让他进了宏畔中学读书。这次上学,彻底改变了大儿子的人生命运,后来他进入机关工作,还成为省作家协会的会员。
  过了几年,家里积蓄有了两千元左右,我们打算把那间旧楼重新建造,当时西洋楼比较流行、时髦。旧楼东边是沈文旗家,西边是吴建松家。最好的方案与左邻右舍同时建房。如果东西两侧不同意建房,我们是没法建房的,因为先建要让出一定的土地空间。我去沈文旗家问,文旗说:“还没有准备好,小孩子还小,等等再说吧。”问吴建松,他说:“房子刚建过两三年,再建浪费啊。”
  我说:“我家儿子慢慢长大了,我们要建房。”
  吴建松说:“你们建房我不反对的,但是不要影响我们房屋的安全。”
  我说:“这是应该的。”
  碰了两次钉子后,我想建房的梦想可能要泡汤了。
  时间真是个好东西,有些问题的答案时间会告诉我。一年之后,沈文旗到我家来说他们要建房,问我们愿意不愿意一起建造。
  我说:“当然愿意,儿子快长成小伙子了。”
  沈文旗说:“老婆进了镇上的化工厂上班,结交了几个姐妹,她们非常支持建房,愿意借钱给我们。”
  这次是建一间新楼,用了三天时间。我花钱了请了几个木匠师傅、泥匠师傅,小工还是叫亲戚、邻居、朋友帮忙。建好后,我心里有了点底气,因为家里没有负债,还稍有点余钱。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推广后,我们自己完成双种双收就可以了,老公也不用在生产小队买工分了。
  我家的楼房在两处地方,存放粮食不大方便。我担心以后年纪大了,在两个儿子家轮流吃饭,搬来搬去极不方便,心想:如果两间房子连在一起就好了。1989年春天的一天,好姐妹金兰悄悄告诉我:“我们家已经调整了自留地,要在河西埭对岸建统一格式的三楼洋房。”
  三楼洋房,当时全镇也没几户人家,非常漂亮。我连忙说:“这是大好事,祝贺啊。我经常在外面做生意,不知道情况。”我想家里是两楼房,如果建两间连在一起的三楼,两个儿子往后找对象也会成为“抢手货”。
  金兰见我万分可惜的样子,压低声音说:“现在还有两间空地可以建楼,生产队其他人也要来建楼,但是我们希望你来,你的诚信,你的为人,我们非常欣赏的。”
  我回家与老公阿吉商量此事。老公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遇,但是这个地方我们没有自留地,怎么建楼?”
  我说:“难道金兰他们都建在自家的自留地上吗?”
  老公说:“当然不是,他们要调换自留地。”
  “那我们也可以去调土地。”
  这块土地涉及到三户人家,他们都姓沈,与我们吴氏姓不是同门同宗,难易度我心里没有底。
  涉及土地的三户人家,分别是沈建章、沈建忠、沈阿升。我和老公阿吉先后上门洽谈。
  第一户是沈建章家。他家条件好,他是丁河水泵厂的供销员,小儿子沈福伟与我老公阿吉是忘年交。我们把调换自留地建新楼的想法和盘托出,沈建章微微一笑说:“这是好事,我当然支持你们。”
  第二户是沈建忠家。沈建忠是沈建章的亲弟,他与我老公阿吉也是朋友。我们向沈建忠提出调地建房的意见后,他哈哈一笑,说:“都是一个生产队的,又是朋友,我同意的呀。”
  第三户是沈阿升家。阿升平时见到我,总是远远地提高嗓门喊:“阿双,阿双,你做生意回来了!”看到他客客气气的样子,我想应该问题不大。当我说明意图后,他笑一笑说:“我很忙,空了再说吧。”
  过了一周,我们又去阿升家,他又说:“我很忙,空了再说吧。”
  我回家后,想来想去,觉得不对。他再忙,谈话商量的时间应该有的。难道他不愿调地,如果不愿意,为什么不直接拒绝啊?
  老公开始打退堂鼓了,他认为阿升没有诚意,打算放弃调地,反正家里也有两间楼房。
  阿升如此回答,一定有目的,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他可能要点经济好处。我决定独自前去面谈。
  阿升正在低头吃饭,见到我一个人进门,放下筷子说:“阿双,不是我不调给你们土地,找我们调地的人有好几个人,而且都是本家,我也很为难啊。”
  我说:“我们给你一点补助,他们就无话可说了。”
  阿升笑了笑,说:“给补助是对的,我也有借口了,但是数字由我说了算。”
  “你要多少钱?”
  “四百元。”
  我吓了一跳!四百元太多了,相当于一个男劳力四个月工资。钱虽然多点,阿升既然开口谈钱,我也看到了希望,连忙说:“阿升叔,我回家与老公商量一下。”
  我把阿升提出的条件告诉了老公。老公认为家里不富裕,建三楼洋房缺一大筆,如果土地还给补助钱,更是雪上加霜。他有点不愿意。
  我天天跟老公讲建楼,我的观点有三点:一、两间楼房在两个地方,儿子分家后,我们老头老太要么轮流住,要么就一人分给一个儿子,分开过;二、现在的房屋已经不适应新的潮流,迟早也要重建的;三、钱非常重要的,但是你放心,现在政策好,我会去赚的。
  老公经不住我软磨硬泡,最终答应了,但是他提出一个疑问:给了沈阿升补助,沈建章、沈建忠知道后,也要补助怎么办?”
  这事阿升已经说过,要求我们绝对保密,我们不说出来,他也不会说出来。
  1989年冬天,建房大事终于定下来,我安心了,然后约了卫雪南划小船做荸荠生意,回来后发现老公出事了。老公买回建房材料干石灰,挖了土坑化石灰,石灰化得如沸水一样沸腾,温度非常高。老公一不小心脚滑进了石灰坑,虽然他马上拔出脚,还穿着鞋子,但脚还是大面积被烫伤,经过三四个月的治疗方才痊愈。
  建三层洋楼,不是以前那种三五天完工的工程房,工程量大,每层都是五洞板。这次我没聘请泥匠、木匠,而是直接把工程包掉,包工头是老泥匠柴忠良。他叫来一批人,足足干了一个多月,两间三层洋楼终于落成。
  当时欠债二万多元,我却一点也不担心。改革开放之后,政府让我们放手去经商,我只要划小船做生意,这点钱很快会赚回来。
  卫雪南是做生意的黄金搭档。我和她划小船去余杭、良渚等地买了荸荠,载了去凌湖等码头零售。为了早点还清债,我们一天吃两顿饭。清晨早早起来在菜场设摊零售,不吃早餐,肚子饿就吃几个小荸荠;如果是茹菇生意,就让肚子咕噜咕噜叫,现在想想真傻。
  这个时候,社会上流行贩卖废铁,我与雪南划着小船去收购废铁。在杭州、良渚等地方收购时,有一个男子过来说,夜里有废铁卖给我们。晚上,他们确实送过来废铁。这个铁半新半旧,不完全像废铁。我怕是偷来的赃物,不敢收,被他们骂了一通,说我们是胆小鬼,说我们不讲信用。
  当我们载着一船废铁途经余杭东塘时,一条挂桨船“突突突”开过来,浪水冲入了船头,小船一点点往下沉,我是掌舵的,大喊道:“雪南,船要沉了!”雪南看到船头往下去,面色发白。我拼命将船尾划向岸边,雪南也及时配合我。船尾靠近水岸时,我跳下水,一把拉住船,此时木船渐渐地沉下去,在河底搁浅了。我俩把船里的废铁搬出来,然后将船里的水舀出来。这两件事情后,我们就不敢收废铁了,回到老本行,继续做小生意。
  新楼对岸是河西埭村,住着老公的师傅阿时。每次我做生意回来,他在对岸总说:“阿双啊,你家的建房主要依靠你,阿吉这点工资是远远不够的。”
  在船里做小生意,大家都以为我没有退休工资。其实我有退休工资的,现在每月两千多元,这是组里征用土地农转非时买的。
  这大半辈子,我和老公建了三次楼房,一次比一次好。现在我老了,但是经常回忆,回忆划着小船捞浮萍、叫卖胡萝卜、苹果、梨子、荸荠……这种回忆带给我无比的甜蜜、无比的幸福。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责任编辑:孙伟
其他文献
桃花《诗》稿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整个春天一下子热闹起来。这是一个兴,刚开始,感情就满满的。小时候赶庙会,还没去,心里就先兴奋起来。这也是一个兴。祖逖闻鸡起舞是兴,而领军北伐,击楫中流,则是赋了。贾宝玉因想着第二天和众姐妹芦雪庭赏雪咏诗,一夜没能睡沉,也是一个兴。  兴是一阵风,催花染柳,吹到哪儿,哪儿就动了。《子夜歌》里说,“春风动春心”,这里面有一个思。春心一点,春思却浩无涯涘,正如明月
期刊
我的道路横贯了  我的道路横贯了整个故乡的土地。  我是漂泊无定的行吟诗人;  森林摇摆树叶向我致意,  我也急忙向它们伸出手去。  我蔑视禁锢:它们的罗网——  是对思想,對幻梦的窒息,  我站立在瞄准的子弹面前  我一点儿也不失去我的尊严。  我且走且唱,不能够歇息。  为了报答善良,报答美好的一切,  我的欺人者努力把绳索  将我这赎身奴隶的脖子紧勒;  我不再追偿亲昵——绝对不能。  我的
期刊
一  尕斯库勒湖简称尕斯湖,蒙古语意为“白玉圈子”“镶着银边的湖”——因为湖的四周不断有析出的结晶盐,如同白玉,又有“苦咸”之意,还有“从地下散发出的怪味”的意思。清代蒙古族称它噶斯淖尔或噶顺淖尔,哈萨克族称它格孜库勒湖,又有蒙维合音“自然湖”的意思。  尕斯湖——柴达木盆地西部最大的湖,位于茫崖花土沟镇西南五六公里处,东西两端分别是切克里克和阿拉尔草地,南面是终年积雪、巍峨雄峻的昆仑山西支祁曼塔
期刊
现在,虽然需要廓清常识之上的重重雾障,将浪漫乌托邦对生活的侵占给予清除,并划清界限,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清算艺术。  有人会说,艺术家是一群疯子,他们还是一些自私自利者、极端个人主义者。瞧,就连那个讲起平等自由头头是道,写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忏悔录》的卢梭,不也照样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孤儿院吗?还是他,几乎一辈子同社会地位低下的女人只保持同居关系,只是到白发苍苍几近走到生命终点时,才
期刊
一  跃鱼山瀑布边的这家餐厅叫“伊斯坦布尔”,主打土耳其风味的烧烤。小雅发来信息,约了时间,并推荐说:如果到得早,这家餐厅的薄荷红茶一定要品尝。  早晨就开始下雨。九月的秋雨,有时一下就是好几天。宋波打了个车,穿越大半个城区找到这里。餐厅掩映在山腰的树丛中,傍着飞瀑,下临山涧,地势有些险,走了一段盘旋的山路才能上来。餐厅开在这里是因为这山上风光不错,有一片原始森林,每天有不少游客,傍山还建了一片高
期刊
死于黎明  旅行者,请在黎明时分  上路。像狗鼻子一样,  以赤裸的双脚践踏湿草。  让清晨的朝霞吹熄灯火。你看,  让阳光像细软的流苏布满了天空  双脚——裹着药棉——快速地  像手锄似的剁破早晨的  蠕虫。影子已深深地消隐  在死亡的黑暗与忧郁的倦怠之中。  这是柔软的闪烁和爬行的黑暗。  手舞足蹈的欢呼与无助的  白天之恐怖。背上了重负,  无脸的人群在爬行——  吵扰着沉默的市场。无声地,
期刊
雷奥波尔特·塞特尔·桑戈尔诗六首  黑女人  赤裸的女人,黑肤的女人  你生命的肤色,你美丽的体态是你的衣着!  我在你的庇护下成长,你手掌的温柔拂过我的眼睛  现在,仲夏的正午,我在阳光灼烧的高山上看到了你,我希望的土地,  你的美恰似雄鹰的锐光击中我的心脏。  赤裸的女人,黝黑的女人  饱满的果子,醉人的黑葡萄酒,激发我抒情的嘴唇  地平线上明丽的草原,东风劲吹下战栗的草原  精美的达姆鼓,在
期刊
孟繁华,祖籍山东,生于吉林省敦化市。现为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著有《众神狂欢》《1978:激情岁月》《梦幻与宿命》《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三卷)、《传媒与文化领导权》《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与人合著)《想象的盛宴》《游牧的文学时代》《坚韧的叙事》《文化批评与知识左翼》《文学革命终结之后》等二十余部作品。主编文学书籍八十余种,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
期刊
2018年12月18日是俄罗斯著名作家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1918-2018)的百年忌日。几年前俄罗斯政府和联合国就把2018年命名为“索尔仁尼琴年”,年内在莫斯科等地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本专辑所选的五位诗人的专论均选自索尔仁尼琴系列散文集《文学收藏——怀人随笔》。作者在这部随笔集中谈论了俄国及苏联时期的近四十位诗人、剧作家、作家。作者說:“……只要一看书。手就不由自主地想
期刊
我小的时候,世界还没现在这么大  我小的时候,世界正好和我小小的身体,小小的视野相匹配。  上学途中必经的街道足够宽阔,学校操场无边无际,同学黄燕燕家好远好远。还有家门口那道阳沟,我永远无法跨越。  那道阳沟是我生命中的第一道天堑。我在这边,大人和八岁以上的孩子在那边。阳沟对面是一方小小的石台,正对着院落的天井,紧挨对面木阁子的窗格。石台上有一些碎砖瓦、几只旧花盆以及隐匿其中的新世界的入口。我每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