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起点 探寻课堂真学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ology_leo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探究中,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中,思维得以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文章结合《穷人》一课,对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以充分发挥问题的引领作用,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教学实效;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7-0096-02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课堂问题意识尤为重要,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很多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始应用问题教学模式,并取得较好的教学实效。本文结合《穷人》一课,对培养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培养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课堂问题意识,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主动提问的发问精神;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课堂问题意识存在的问题
   1.尚未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尚未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让学生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授课,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离自己较远,难以引发情感共鸣。例如,《穷人》一文主人公桑娜和渔夫是心地善良的人,在自己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好人,但教师往往只是讲授课文中的内容,没有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2.课堂教学氛围不够宽松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活跃学生的思维。然而,部分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思维与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么非常严肃,要么死板教条,很少与学生互动交流。尤其是当学生回答错误或提出的问题没有意义时,教师缺少鼓励性的话语,挫伤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也很少,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3.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重点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虽然喜欢提出问题,但提出的問题往往抓不住重点。例如,在学习《穷人》一课时,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俄国人吃面包,而中国人吃馒头?这一问题的提出,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没有什么意义。然而,学生对这一问题却展开讨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进度。
   4.教学方法缺乏创意
   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观念过于守旧,教学方法缺乏创意,没有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没有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策略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要培养学生的课堂问题意识,就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创设教学情境。一是要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思考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学生猎奇心理较强,课文涉及的是孩子收养的问题,因此,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话题:假设自己是渔夫的孩子,如何与两个收养的孩子相处。二是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授课。例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身边这样的善举。这时,学生会开动脑筋,搜索有关的人物和事迹。学生列举出很多好人好事,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2.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鉴于宽松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要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做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带微笑,使课堂氛围变得宽松。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大胆提出问题。二是要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有误、提出的问题缺乏实际意义时,教师要肯定学生敢于回答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对学生加以鼓励。三是建立合作共同体,让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共同进步。例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假设自己的父母是文中的主人公,请你们猜想一下,父母会不会收养这两个孤儿,让学生4个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讨论极为热烈,课堂气氛宽松活跃。
   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鉴于学生提问能力不强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一是要充分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思考自己要提出的问题。为了提高问题的质量,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可提示文中的“熬”字,让学生深入品味。学生通过品味有所感悟,提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本文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告诉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要坚持下去,光明一定会到来的,“熬”是文章的关键词。这样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二是要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对照课后习题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就可以有针地性地提出问题,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再提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4.創新课堂教学方法
   鉴于教学方法缺乏创意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一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穷人》一课的写作背景,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让学生明白文中的主人公之所以如此贫穷,是因为沙皇统治的黑暗,是因为统治阶级剥削人民、压榨人民,从而增强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痛恨。二是设计更多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可制定一定的奖励措施,对于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教师可提出一些具有思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谁回答得又快又好,就给予其相应的奖励。这不仅能起到激励作用,还能起到带动作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掌握思维方法,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探究中,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中,思维得以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本文以《穷人》一课的教学为例,对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以充分发挥问题的引领作用,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高曼雅.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5).
  [2]陈倩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3]冯世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以问题意识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04).
  Exploring Real Classroom Learning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of "Problem"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Students’
  Classroom Problem Consciousness
  Wu Juan
  (Hongxia Central Primary School,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7, China)
   Abstract: In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classroom problems, so that students can develop their thinking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n the exploration of problems and in-depth thinking of problems. Combined with the lesson "the poor",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students’ classroom problem consciousness,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problems, inspire students’ thinking,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core competence.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problem awareness; training strateg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core competence
其他文献
摘 要:优良的社团文化在学生的思政教育、综合素质提升、个性化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职业学校应重视学生社团管理工作,加强社团文化建设;激励学生社团成员,促进社团文化创新发展。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社团;社团文化;优良;社团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8-0007-01  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社团的发展,促进
摘 要: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机构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发展和积极主观体验的获得。教师应通过家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架起亲子间沟通的桥梁,消除亲子间的隔阂与障碍,构建积极的家庭机构。教师在家访过程中,要主动反馈学生在校生活,引导家长换位思考,让家长学会沟通和陪伴,以促进亲子沟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访;班主任;亲子沟通;家庭教育指导;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
摘 要:目的:了解福州市及周边地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及学校进行临床医学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问卷调研、领导访谈了解人才需求情况;通过与学校各处室沟通,了解学校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创办条件。结果:乡村医生年龄结构不够合理,老龄化现象严重,学历以中专为主,取得医师或助理医师资格证书的比例不足;学校在师资、校内教学、校内外实训建设等方面均具备办学条件。结论:福州地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仍有较
摘 要: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四川大学在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建设方面的经验及教学活动实践案例的分析与总结,认为智慧教学环境下教学空间布局设计需兼具平等、灵活、开放、可延伸、多样创新等特点。同时,基于社会心理学理论提出影响教学空间布局有效性的几个量化值,即0.45 m是教学空间布局中单人空间的极限值、1.22 m~2.13 m是教学空间布局中研讨桌的最适宜直径、100 m2左右是最适宜小组研讨活动的教学空间、
摘 要:支架式教学是指当学生试图解决超出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给予支架,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渡过难关,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文章以译林版初中英语7B Unit 2 Neighbors为例,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英语读后续写中,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初中英语;多元支架;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慕课(MOOC)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已经对国内的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主导着一系列的新时代教学改革。文章以“中国学生的英语习得”为主题,从学生对慕课与传统课堂的比较、教师对慕课与传统课堂的比较两方面,对慕课与传统课堂的比较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慕课;传统课堂;网络教学;英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
摘 要:“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提出,有利于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充分衔接。中职学校通过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订单式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與实效性,有利于实现校企产学结合、互惠互利的双赢目标。文章以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下的3D设计与打印课程项目式教学为例,对校企合作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新模式的发展和创新思考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
摘 要:结合生产实际,深化产教融合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文章以基于“互联网 ”的财务BPO项目为例,从基于“互联网 ”的代理记账与财务分析业务、线上贷款到期还款提醒业务、线上银行理财产品代理推广业务、在线财务知识直播平台四方面,探讨高职财务类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职;财务类专业;“互联网 ”;教学案例;产教融合     一、课题的提出   “互联网 ”
摘 要:为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接收专业教师参加实践锻炼、强化企业职工在岗教育培训、尝试“订单培养”模式及教师服务企业等方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方式,为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格局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热动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
摘 要:文章从SWOT分析法入手,对语文线上教育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指出语文线上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点明线上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教学素养、信息化应用能力、更强的创造力,并提出邀请专家开展培训、教师勤于自我反思、开展学术团队交流等建议,以提高语文教师的整体素养。   关键词:SWOT分析;线上教育;语文教师;教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