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四川大学在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建设方面的经验及教学活动实践案例的分析与总结,认为智慧教学环境下教学空间布局设计需兼具平等、灵活、开放、可延伸、多样创新等特点。同时,基于社会心理学理论提出影响教学空间布局有效性的几个量化值,即0.45 m是教学空间布局中单人空间的极限值、1.22 m~2.13 m是教学空间布局中研讨桌的最适宜直径、100 m2左右是最适宜小组研讨活动的教学空间、师生距离大于7.62 m时需考虑增加设备以弥补距离产生的交流不畅,旨在为高校教学设施建设提供具有参考价值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智慧教学环境;教学空间;布局设计;人文环境;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8-0035-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正向智慧教育的方向发展。自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之后,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改造升级现有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硬件的提升。各高校对传统多媒体教室的弊端认识充分,但是对怎样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智慧教学环境仍在探索,高校教学空间布局仍无统一设计重点和可参考的量化值。下面以高校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为例,探索如何提高高校教学空间布局有效性。
一、教学空间布局的研究背景
早在2006年,戴安娜·奥布林格(Diana Obinger)主编了《学习空间(Learning Spaces)》,认为学习空间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习活动发生的形态,重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社会化与经验式的学习。教学空间属于学习空间的一种,教学空间建设在高校学习空间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教学空间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近十年,智慧教育、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室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是往往着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空间布局的重视程度不高,有的基本上没有提及该部分内容,有的则认为该部分内容在整个智慧教学环境体系中的权重较低。例如,陈一明认为基于“互联网 ”的智慧教学环境由教学资源、应用模块、云业务管理、服务器集群组与交互管理、基础设施、学习终端等组成;尹合栋等在智慧教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提出“环境与布局”权重分值为5%,主要包括桌椅和讲台、色调与布局、墙地面与窗帘。当然,也有国内学者对教学空间布局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例如,江丰光等人研究表明教室的环境、座位的布局、空间的稀疏程度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陈飞提出通过多元的空间设计、灵活的空间布局、多变的空间组装、多样的座位安排来提高大学教学空间的教育力。还有一些国内学者不仅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且重视多种元素的相互作用的有效性。例如,黄荣怀等指出智慧教室的智慧性应体现在内容呈现(Showing)、环境管理(Manageable)、资源获取(Accessible)、及时互动(Real-time Interactive)、情境感知(Testing)五个方面。
但是,对于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中的教学空间布局设计重点是什么、有没有可量化的值,目前还未发现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
二、教学空间布局设计的几个重点
杨淘等人结合环境心理学理论中的个人空间与领域感通过分析环境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找出对学习具有正面影响的环境属性,提出提高学习效率,综合各种教学方法的学习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但是笔者认为,其设计原则不够具体,设计策略可实施性不强。笔者认为,教学空间布局的设计应有利于师生平等交流,有利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新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对国内高校传统教室的缺陷和高校教学环境建设实践经验的分析与总结,笔者提出智慧教学环境下教学空间布局设计的几个重点。
1.教学空间布局需体现师生的平等地位
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空间布局须将师生平等作为首要设计原则。例如,去除三尺讲台,让教师不再高高在上;采用可以8米范围内收音的吊麦,让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主角。又如,互动教室设置角色互换功能,让学生电脑可以瞬间转换为教师电脑。平等化的教室布局,是从物理空间上促使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最强有力的方式。其他空间布局的设计,也要尽可能地平等对待使用该空间的任意人的需求。
2.教学空间布局需要根据教学需求灵活可变
传统的单一固定的某种物理布局,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多样化教学方式的需求。而且三尺讲台将教师置于一种居高临下的位置,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知识的有效传播。固定桌椅将每个学生困于方寸之地,不仅限制了学生的身体,无形之中还限制了学生的思想。江丰光等人也认为传统的教室布局基本上决定了授课方式为教师讲、学生听,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而在空间设计较为灵活的教室中,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小组学习,并与教师开展互动交流。“桌椅动起来”是实现教学空间灵活可变的重点,灵活的布局可以有效激发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力。而且笔者使用智慧教室时发现,学生活动时对教室布局的创新更加多样化。
3.教学空间布局需具有开放性和延伸性
四川大学的智慧教学环境为开放式的教学空间,任何学生任何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均可以使用其中的设施设备。其通过白板、软木板、可移动桌椅、信息发布屏以及无线网络等的合理布局将物理上的建筑墙面冲破,构建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可延伸性的教学空间。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得互动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内、课堂上,而向教室外、课堂下延伸。
4.教学空间布局需要多样化且不断创新
教学空间布局需要多样化,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至于使大学生审美疲劳。例如,四川大学初期大面积使用绿色,刚投入使用时学生们称之为小清新教室,但后来失去新鲜感之后,颜色对其主动学习的刺激作用就明显降低。无论哪种布局设计的教室或者教学空间,一旦批量化、单一化,就无法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影响。多样化的不断创新的教学空间,才能更好地满足多種教学模式的需求,才能有效地适应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 四川大学智慧教学环境示范区拥有多种功能的教室,而不同功能的教室布局也不同。即使同一种功能的教室,其布局也是多样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使用需求申请教室,这样既能为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选择,又能促使教师开展多种模式的教学,从而减轻对传统多媒体设备的依赖。
三、影响教学空间布局有效性的几个量化值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 T. Hall)在其《无声的语言》一书中将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空间距离分为四类,分别是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人与人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会直接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教学空间布局是某一相对独立的物理空间内人与人之间的空间位置设计。根据人际交往的四个界域,结合教学空间设计的原则及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实践经验,笔者提出影响教学空间布局有效性的几个量化值。即0.45 m是教学空间布局中单人空间的极限值、1.22 m~2.13 m是教学空间布局中研讨桌的最适宜直径、100 m2左右是最适宜小组研讨活动的教学空间、师生距离大于7.62 m时需考虑增加设备以弥补距离产生的交流不畅。
1. 0.45 m是教学空间布局中单人空间的极限值
设计教学空间布局时,不能为了尽可能增加教室容量而减小单人座位宽度,否则会使教学活动的开展受限,引起师生的不适,或者让师生产生拘束感。但是,单人空间也不能过大,否则影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研究发现,安排桌椅时单人位的空间必须大于0.45 m。人际交往空间中亲密距离在0.45m以内属于私下情境,多用于亲密关系。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0.45 m~0.76 m,这个距离可以隔断个人之间的体热和体味交流,同时又可以相互握手,并且保持正常的视觉沟通。
四川大学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所选的固定课桌椅单人座位宽度一般在0.52 m~0.58 m,活动桌椅单人座位宽度在0.60 m~0.70 m。根据教室大小、教室功能以及使用人群,合理选择具体尺寸的桌椅来对教学空间进行布局。
2.1.22 m~2.13 m是教学空间布局中研讨桌的最适宜直径
社交距离的近范围为1.22 m~2.13 m,通常在正式的社交活动中人们会保持这个距离。而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研讨交流在这个范围之内会更加舒适有效。因此,用于研讨的讨论桌直径以1.22 m~2.13 m为宜。
四川大学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所选的研讨桌亦符合该量化值,如专用研讨室中的研论桌为2.20 m(长)×1.20 m(宽)×0.75 m(高),多屏研讨教室选用的是多个1.80 m直径的半圆讨论桌。高校进行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时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个量化值,就会使师生使用该教学空间时的舒适度极大提升,使研讨活动更加有效。
3.100 m2左右是最适宜小组研讨活动的教学空间
在人际交往空间中,社交距离最大值为3.65 m。对于教学而言,小班讨论的有效空间是以教师为中心的3.65 m范围,大于3.65 m时教师基本上就变成单向的传输,加上讲桌及教师与学生活动空间,一共需要约100 m2的面积。四川大学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受原有建筑面积的影响,有些特色研讨教室设置为约130 m2的空间。实际使用发现该类型教室很受师生欢迎,但教室后方会出现利用不上的空间。
4.师生距离大于7.62 m时需考虑增加设备以弥补距离产生的交流不畅
公共距离近范围为3.65 m~7.62 m,这是指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以教师为中心计算,教学空间的大小最好不要大于230 m2,而且师生距离在3.65 m以上不利于研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教室的师生距离大于7.62 m,一部分是建筑本身面积大造成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教室空间布局不合理造成的。
四川大学有一种长13.2 m、宽9.6 m的教室,常规教室布局为纵向排布,讲台置于宽边,这样有近40%的学生座位距讲台教师活动区域超过7.62 m。在重新考虑教室布局时,学校将教室布局改为横向排布,将讲台置于长边,这样只有约15%的学生座位距讲台教师活动区域超过7.62 m,师生有效交流的座位数提升一倍以上。四川大学还有一种多屏研讨教室,将讲台设置在教室的正中心,使整个教学空间的有效互动交流面积最大化。
对于通过布局无法将师生有效互动的距离保持在7.62 m以内的教室,学校可以通过增加设备,营造沉浸式环境氛围来弥补。四川大学在改造大型阶梯教室时,设置多个扩音设备,尽量使该空间的师生都可以扩声,同时,为距讲台显示设备超过7.62 m的学生区域增设显示设备。
四、结语
目前国内外结合新型的教育技术、教育理念和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开始未来教室、智慧教室、智慧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建设。教学空间布局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日益加深,是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不可或缺的设计因素。高校设计教学空间布局时,应着重考量前面所述的教学空间布局设计的几个重点和影响教学空间布局有效性的几个量化值,以期让教学空间布局对发生在其中的教学活动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谢和平.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学川大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2]陈飞.高校教学空间教育力探析——以大学大型通用教室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9(17).
[3]“互联网 ”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
[4]尹合栋,于元泽,易全勇.智慧教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20(03).
[5]江丰光,陈慧.不同学习空间密度的座位排列设计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17(11).
[6]陈飞.高校教学空间教育力探析——以大学大型通用教室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9(17).
[7]黄荣怀,胡永斌,杨俊峰.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02).
[8]杨淘,王曌一.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学习空间室内设计[J].设计,2018(01).
[9]江丰光,孙铭泽.国内外学习空间的再设计与案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6(02).
[10]肖旭.社會心理学[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高校;智慧教学环境;教学空间;布局设计;人文环境;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8-0035-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正向智慧教育的方向发展。自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之后,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改造升级现有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硬件的提升。各高校对传统多媒体教室的弊端认识充分,但是对怎样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智慧教学环境仍在探索,高校教学空间布局仍无统一设计重点和可参考的量化值。下面以高校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为例,探索如何提高高校教学空间布局有效性。
一、教学空间布局的研究背景
早在2006年,戴安娜·奥布林格(Diana Obinger)主编了《学习空间(Learning Spaces)》,认为学习空间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习活动发生的形态,重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社会化与经验式的学习。教学空间属于学习空间的一种,教学空间建设在高校学习空间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教学空间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近十年,智慧教育、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室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是往往着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空间布局的重视程度不高,有的基本上没有提及该部分内容,有的则认为该部分内容在整个智慧教学环境体系中的权重较低。例如,陈一明认为基于“互联网 ”的智慧教学环境由教学资源、应用模块、云业务管理、服务器集群组与交互管理、基础设施、学习终端等组成;尹合栋等在智慧教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提出“环境与布局”权重分值为5%,主要包括桌椅和讲台、色调与布局、墙地面与窗帘。当然,也有国内学者对教学空间布局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例如,江丰光等人研究表明教室的环境、座位的布局、空间的稀疏程度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陈飞提出通过多元的空间设计、灵活的空间布局、多变的空间组装、多样的座位安排来提高大学教学空间的教育力。还有一些国内学者不仅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且重视多种元素的相互作用的有效性。例如,黄荣怀等指出智慧教室的智慧性应体现在内容呈现(Showing)、环境管理(Manageable)、资源获取(Accessible)、及时互动(Real-time Interactive)、情境感知(Testing)五个方面。
但是,对于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中的教学空间布局设计重点是什么、有没有可量化的值,目前还未发现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
二、教学空间布局设计的几个重点
杨淘等人结合环境心理学理论中的个人空间与领域感通过分析环境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找出对学习具有正面影响的环境属性,提出提高学习效率,综合各种教学方法的学习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但是笔者认为,其设计原则不够具体,设计策略可实施性不强。笔者认为,教学空间布局的设计应有利于师生平等交流,有利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新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对国内高校传统教室的缺陷和高校教学环境建设实践经验的分析与总结,笔者提出智慧教学环境下教学空间布局设计的几个重点。
1.教学空间布局需体现师生的平等地位
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空间布局须将师生平等作为首要设计原则。例如,去除三尺讲台,让教师不再高高在上;采用可以8米范围内收音的吊麦,让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主角。又如,互动教室设置角色互换功能,让学生电脑可以瞬间转换为教师电脑。平等化的教室布局,是从物理空间上促使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最强有力的方式。其他空间布局的设计,也要尽可能地平等对待使用该空间的任意人的需求。
2.教学空间布局需要根据教学需求灵活可变
传统的单一固定的某种物理布局,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多样化教学方式的需求。而且三尺讲台将教师置于一种居高临下的位置,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知识的有效传播。固定桌椅将每个学生困于方寸之地,不仅限制了学生的身体,无形之中还限制了学生的思想。江丰光等人也认为传统的教室布局基本上决定了授课方式为教师讲、学生听,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而在空间设计较为灵活的教室中,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小组学习,并与教师开展互动交流。“桌椅动起来”是实现教学空间灵活可变的重点,灵活的布局可以有效激发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力。而且笔者使用智慧教室时发现,学生活动时对教室布局的创新更加多样化。
3.教学空间布局需具有开放性和延伸性
四川大学的智慧教学环境为开放式的教学空间,任何学生任何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均可以使用其中的设施设备。其通过白板、软木板、可移动桌椅、信息发布屏以及无线网络等的合理布局将物理上的建筑墙面冲破,构建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可延伸性的教学空间。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得互动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内、课堂上,而向教室外、课堂下延伸。
4.教学空间布局需要多样化且不断创新
教学空间布局需要多样化,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至于使大学生审美疲劳。例如,四川大学初期大面积使用绿色,刚投入使用时学生们称之为小清新教室,但后来失去新鲜感之后,颜色对其主动学习的刺激作用就明显降低。无论哪种布局设计的教室或者教学空间,一旦批量化、单一化,就无法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影响。多样化的不断创新的教学空间,才能更好地满足多種教学模式的需求,才能有效地适应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 四川大学智慧教学环境示范区拥有多种功能的教室,而不同功能的教室布局也不同。即使同一种功能的教室,其布局也是多样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使用需求申请教室,这样既能为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选择,又能促使教师开展多种模式的教学,从而减轻对传统多媒体设备的依赖。
三、影响教学空间布局有效性的几个量化值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 T. Hall)在其《无声的语言》一书中将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空间距离分为四类,分别是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人与人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会直接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教学空间布局是某一相对独立的物理空间内人与人之间的空间位置设计。根据人际交往的四个界域,结合教学空间设计的原则及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实践经验,笔者提出影响教学空间布局有效性的几个量化值。即0.45 m是教学空间布局中单人空间的极限值、1.22 m~2.13 m是教学空间布局中研讨桌的最适宜直径、100 m2左右是最适宜小组研讨活动的教学空间、师生距离大于7.62 m时需考虑增加设备以弥补距离产生的交流不畅。
1. 0.45 m是教学空间布局中单人空间的极限值
设计教学空间布局时,不能为了尽可能增加教室容量而减小单人座位宽度,否则会使教学活动的开展受限,引起师生的不适,或者让师生产生拘束感。但是,单人空间也不能过大,否则影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研究发现,安排桌椅时单人位的空间必须大于0.45 m。人际交往空间中亲密距离在0.45m以内属于私下情境,多用于亲密关系。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0.45 m~0.76 m,这个距离可以隔断个人之间的体热和体味交流,同时又可以相互握手,并且保持正常的视觉沟通。
四川大学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所选的固定课桌椅单人座位宽度一般在0.52 m~0.58 m,活动桌椅单人座位宽度在0.60 m~0.70 m。根据教室大小、教室功能以及使用人群,合理选择具体尺寸的桌椅来对教学空间进行布局。
2.1.22 m~2.13 m是教学空间布局中研讨桌的最适宜直径
社交距离的近范围为1.22 m~2.13 m,通常在正式的社交活动中人们会保持这个距离。而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研讨交流在这个范围之内会更加舒适有效。因此,用于研讨的讨论桌直径以1.22 m~2.13 m为宜。
四川大学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所选的研讨桌亦符合该量化值,如专用研讨室中的研论桌为2.20 m(长)×1.20 m(宽)×0.75 m(高),多屏研讨教室选用的是多个1.80 m直径的半圆讨论桌。高校进行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时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个量化值,就会使师生使用该教学空间时的舒适度极大提升,使研讨活动更加有效。
3.100 m2左右是最适宜小组研讨活动的教学空间
在人际交往空间中,社交距离最大值为3.65 m。对于教学而言,小班讨论的有效空间是以教师为中心的3.65 m范围,大于3.65 m时教师基本上就变成单向的传输,加上讲桌及教师与学生活动空间,一共需要约100 m2的面积。四川大学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受原有建筑面积的影响,有些特色研讨教室设置为约130 m2的空间。实际使用发现该类型教室很受师生欢迎,但教室后方会出现利用不上的空间。
4.师生距离大于7.62 m时需考虑增加设备以弥补距离产生的交流不畅
公共距离近范围为3.65 m~7.62 m,这是指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以教师为中心计算,教学空间的大小最好不要大于230 m2,而且师生距离在3.65 m以上不利于研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教室的师生距离大于7.62 m,一部分是建筑本身面积大造成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教室空间布局不合理造成的。
四川大学有一种长13.2 m、宽9.6 m的教室,常规教室布局为纵向排布,讲台置于宽边,这样有近40%的学生座位距讲台教师活动区域超过7.62 m。在重新考虑教室布局时,学校将教室布局改为横向排布,将讲台置于长边,这样只有约15%的学生座位距讲台教师活动区域超过7.62 m,师生有效交流的座位数提升一倍以上。四川大学还有一种多屏研讨教室,将讲台设置在教室的正中心,使整个教学空间的有效互动交流面积最大化。
对于通过布局无法将师生有效互动的距离保持在7.62 m以内的教室,学校可以通过增加设备,营造沉浸式环境氛围来弥补。四川大学在改造大型阶梯教室时,设置多个扩音设备,尽量使该空间的师生都可以扩声,同时,为距讲台显示设备超过7.62 m的学生区域增设显示设备。
四、结语
目前国内外结合新型的教育技术、教育理念和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开始未来教室、智慧教室、智慧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建设。教学空间布局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日益加深,是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不可或缺的设计因素。高校设计教学空间布局时,应着重考量前面所述的教学空间布局设计的几个重点和影响教学空间布局有效性的几个量化值,以期让教学空间布局对发生在其中的教学活动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谢和平.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学川大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2]陈飞.高校教学空间教育力探析——以大学大型通用教室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9(17).
[3]“互联网 ”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
[4]尹合栋,于元泽,易全勇.智慧教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20(03).
[5]江丰光,陈慧.不同学习空间密度的座位排列设计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17(11).
[6]陈飞.高校教学空间教育力探析——以大学大型通用教室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9(17).
[7]黄荣怀,胡永斌,杨俊峰.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02).
[8]杨淘,王曌一.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学习空间室内设计[J].设计,2018(01).
[9]江丰光,孙铭泽.国内外学习空间的再设计与案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6(02).
[10]肖旭.社會心理学[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