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地方专业学会建设地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88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以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全面推进。地方政府在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暴露出一定的现实问题,因此有必要依靠专业学会力量加以破解。在地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地方专业学会应当积极主动发挥决策参与、专业引领、志愿服务三方面作用。通过个案实证研究分析地方专业学会作用履行现状,以培育地方专业学会为路径推动地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地方专业学会;地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3-0279-02
  一、研究背景
  (一)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要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总体上必须服务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为提高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因此,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不在于“心理健康”,而在于如何利用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实践和心理服务支持各级政府的社会治理探索。
  为响应政府和社会需求,各级心理学会必须“走下神坛”和“突破藩篱”,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心理服务建设进程。将心理学研究成果引入社会政策制定、社会治理实践、社会服务供给过程中。
  (二)专业学会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应然作用
  作为社会心理服务建设“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会应当发挥着一般社会组织和专业学会两个层次的作用。从一般社会组织层次,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增加社会公益是十九届四中全会赋予我国所有社会组织的应然职能[1]。同时,专业学会要对专业发展起到引领、服务、规范、交流等作用[2],尤其是在集中资源培育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3]。
  2017年底,人社部取消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全国统一考试,未来各级行业学会、协会开展各地方培训和认证将是培育社会心理服务人才的主要途径。中国心理学会在2019年10月颁布《心理咨询师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对各级心理学规范从业者和行业认证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意味着心理学会从人才培育和行业规范方面主动作为,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取消全国统考不是取消心理咨询师行业,是对行业协会、学会的人才、知识、社会资本等资源储备提出了挑战。
  (三)当前地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卫健委、政法委等部委明确出台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势不可挡。在中央政策文件指导下,地方政府开始有序试点以健全机制、打造平台、面向公众、深入社区为核心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暴露了一些建设偏差的问题。有学者在试点地区的评估中发现,大部分试点地区依赖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学校开展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导致建设重点偏向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风险防控的内容偏差困境,导致建设效果不尽理想[4]。地方政府在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理念认识偏差、模式设计失衡、权责分工不清、财政支持不足、人才队伍缺乏等现实困境,因此地方政府在建设中必须依靠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组成的社会心理服务共同体[5]。
  二、驻马店市心理学会社会心理服务职能履行现状分析
  2019年9月,驻马店市组织“驻马店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动员大会”,邀请国内各级专家参与,提出探索驻马店模式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大会提出建设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有赖于政府、专业社团、高校与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力量的参与,尤其是依托国家、省和市各级专业心理社团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因此,考察驻马店市心理学会的社会心理服务职能履行情况对地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效果有一定预测作用。
  (一)专家召集
  驻马店心理学会当前有理事会成员6名,在册心理专家5名,2018年邀请省内专家8名开展专业培训和研讨活动。理事会成员主要来自政府行政部门、医院、学校等各单位的领导和热心人士。在册心理专家5名全部具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2名是中等学校专业心理工作人员,1名是监狱专业心理工作者、系统内省级技术能手,1名是神经内科专家和市级技术带头人。在2018年10月份召开的技术研讨会上,有3名省内其他地市的心理专家和4名市内公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参与。从专家资源看,驻马店市心理学会聚集了支持三个层次心理健康服务的专家资源:精神心理健康服务的医疗专家资源和企事业单位心理工作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人才资源。
  (二)会員招募
  驻马店市心理学会会员管理实施年度注册制,2018年在册会员238人,其中198人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专业资格证书,168人具有中高级职称。具有专业资格的会员中,22人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176人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会员占总会员人数的70.5%,具有专业资格的会员占总会员人数的83.2%,取得二级资格的会员占所有具有专业资格会员人数的11.1%。2017年心理咨询师全国统考取消,因此2018年没有新增取得专业资格的会员,意味着2018年注册的取得专业资格会员比例应该处于近几年的峰值。从会员职称和专业资格结构看,一方面学会发展会员主要集中在有专业资格的人员中,另一方面注册会员多来自于高学历、高职称人群。
  (三)服务供给
  2018年,驻马店心理学会组织技术培训讲座(沙龙)活动5次和长期技术培训项目1项,专家研讨会2次,扶贫奖学金发放公益活动1次,参加市科协会议1次、省心理学会会议1次。2015年~2017年,心理学会累计开展大众科普性志愿活动3次,包括免费广场咨询、公益性学校心理学科普调研、教师职业心理解压公益讲座。从活动构成看,学会主要集中于实现内部互益性功能,参与外部公益性活动少。
  三、地方专业学会社会心理服务职能履行不力的现实问题   (一)专家智囊功能缺失
  学会专家参与政府决策是地方专业学会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智囊专家能在提高地方政府服务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可行性、独特性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但这正是地方学会职能履行的薄弱之处。以驻马店市心理学会为例,专家构成和活动参与情况揭示了学会集中发挥了心理专家的专业培训功能,却没有充分发掘心理专家的决策智囊功能。从来源构成分析,驻马店心理专家主要来自于不同单位系统的专业人员,缺少专业间横向沟通和交叉研究。从活动参与分析,心理專家在学会主要是开展会员技能培训,几乎不参与学会发展规划、理事会决策和项目申请等活动,更没有被吸纳进政府相关决策过程。
  (二)会员动员能力不足
  会员动员能力不足导致会员来源行业、职业、地域等相对集中,会员招募和活动动员的影响力有限,进而限制了学会社会知晓度的扩展,不利于未来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以驻马店心理学会构成为例,会员最主要来自“圈内人”和“热心人”,几乎没有“当事人”“围观群众”“普通人”,因此难以动员社会力量关注并参与组织活动。目前,驻马店市心理学会宣传、动员主要依赖以下手段:官网、微博、微信、美篇等网络新媒体传播手段;公开的专业培训、志愿活动、会议等实地活动动员手段;会员、受训学员、心理学爱好者人际传播动员手段。以上三种手段有速度快、成本低、简便易行等优势,同时又存在不能直接激发参与动机、单次传播热度有限、依赖人际网络中的信任等弊端,造成动员力不足等问题。
  (三)志愿服务意识弱
  专业志愿服务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社会心理风险防控、提升公众幸福感、社会公共心理建设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志愿服务意识弱将限制地方心理学会支持地方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能力。自2015年以来,驻马店心理学会开展志愿服务记录4次,全部依托教育机构开展,服务和参与对象多集中在教育系统内。学校固然是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领域,但只做学校志愿容易出现服务对象集中、同质性强、社会效益有限等问题。
  四、基于地方专业学会培育路径的地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面对急迫的社会需求,地方政府有必要引导地方专业学会走向社会公益发展道路,促进地方学会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应有职能,以加快地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强对专业学会的监督、管理、扶持
  民政部门、科协等有关部门单位必须加强对专业学会的监督、管理、扶持,以培训、评估、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督促专业学会规范管理、增加服务。政府部门和科协要加强对专业学会日常工作的指导、监督,向理事长和管理层强调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性、必要性。
  (二)吸纳心理专家进入政策体系
  在驻马店市着力建设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背景下,可以将心理学会专家吸纳进政策体系以发挥专家智囊作用,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专家具有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可以通过政府设置专家智囊库、专家联席会议、专家通报等专家咨询制度,向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意见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勇.公益事业、社会组织需明确自身发展定位[N].公益时报,2019-11-26(6).
  [2]昆山社会组织网.顾朝曦副部长调研社会组织改革发展[EB/OL].[2018-08-02]http://ksngo.com/newsinfo.php?id=1450.
  [3]伍欣.完善顶层设计激发社会组织活力[EB/OL].[2018-03-19]http://mzzt.mca.gov.cn/article/2018lh/mzjzxlh/201803/20180300895628.shtml.
  [4]池丽萍,辛自强.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应然与实然:基于全国 12 个试点地区的评估[J].心理科学,2019(4):978-987.
  [5]伍麟,刘天元.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J].中州学刊,2019(7):75-81.
  (责任编辑:李凌峰)
其他文献
摘 要:继续教育最早起源于18~19世纪的西方国家,20世纪60年代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被予以高度重视,将其视为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继续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方式和阶段,继续教育研究也已成为各国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当前
期刊
摘 要:大学物理是理工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通识性公共基础课。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特点,提出将“大班授课,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科竞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多种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物理;小组讨论;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O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 要:基于语言迁移理论,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探索大学英语元音教学的新路径。本研究的目的:一是通过可视化的研究手段明确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单元音习得特征,有针对性地解决语音教学实践问题;二是采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可视化地展示学习者语音习得,提高学习者的单元音习得意识,改善语音教学方法,增强教师单元音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学习者的发音自我监控及反馈能力。  关键词:单元音;语音可视化;迁移理论
期刊
摘 要:七世纪初期,儒、佛典籍几乎同时传入日本,使得古代日本人将两者中的孝思想视作一体,不分彼此。在日本佛教故事集中,儒家孝思想、孝子故事多有涉及,作者并未将两者进行区分。本文试以《日本灵异记》注1,探讨“孝”在日本上代文学中的接受情形,借以考察早期“孝”在日本的传播。  关键词:日本灵异记;孝;儒家思想;佛教;  图书分类号:I31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
期刊
摘 要:形成性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系统的重要模式之一,在高职英语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如何构建高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本校)高职英语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为依托,结合高职英语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与教学的现状,从建设精品在线课程的要求出发,针对性地提出形成性评价体系设计方案与实施措施,构建线上+线下双线共存,科学合理的全方位多元化的高职英语形
期刊
摘 要:志愿服务活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学院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长效志愿服务平台,借助“筑梦乡村”“关爱折翼天使”“送爱进空巢”等品牌活动,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实案例进行研究,实施和总结一套农林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新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实现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规范
期刊
摘 要:本文围绕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这一主题,对部分“双高”建设院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在校大学生及经济管理专业的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进行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教育实效性、构建基于全员、全课程的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大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献计献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调研;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1
期刊
摘 要:在追寻适合的职业教育的今天,对产教深度融合进行研究意义重大。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并多次在重要会议上提出:要不断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强产教深度融合,要面对新形势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1]。本文将以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亨利·埃茨科威兹教授提出的“三螺旋理论”为依据,以校、企、政这些利益相关者为视角,
期刊
摘 要:民办高职是我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办高职如何获得健康发展,关键就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则有赖于保障机制的建设。本研究主要结合漳州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建设与发展的实际,在对民办高职教师发展保障激励机制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建立健全民办高职教师发展保障机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
期刊
摘 要:公寓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宿舍就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每天约有一半的时间在此度过,一个人只有在家里才表现得更真实,毫不掩饰自己,也正因如此,公寓管理也就成了日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公寓辅导员也面临着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本文通过一则“00后”新生因宿舍关系紧张而引发自卑、烦恼和抑郁等心理障碍甚至想退学的案例,旨在为高校辅导员应对此类事件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