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33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入乡随俗”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和重要的交际原则。“入乡随俗”在包括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有着积极意义,但也可能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要灵活把握“入乡随俗”的“度”,必要时尝试“入乡更俗”,从而更好地实现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
  关键词:礼仪;入乡随俗;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82-01
  一、引言
  汉语当中的成语“入乡随俗”,也作“随乡入乡”、“入乡随乡”,指到一个地方去就随应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遵从当地的风俗习惯。英语当中也有“Do in Rome as Romans do”的谚语。“入乡随俗”的交际原则,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注重礼仪、彼此尊重的特点,也是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策略。
  当我们置身于一个不同的文化环境时,我们应该按照这种文化的社会期望和社会规范扮演每个人所必须扮演的角色——按其角色去做事情、说话和交往,非如此不能取得预期的交往目的。(林大津,2008:70)在这个意义上,“入乡随俗”不失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和重要的交际原则。
  二、“入乡随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积极意义
  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包括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经营管理等诸方面。(胡文仲,1999:57-164)在这些过程中,了解所处的文化环境中有哪些风俗习惯、法律法规、社交禁忌,是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的。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入乡随俗”包括充分了解所处的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情、法律法规、风俗习惯,了解当地人的亲属称谓、语用规则、思维模式等等,然后按照这些规范和模式去说话、做事。
  语言与文化关系十分密切。而不同文化对语言在词汇意义、语法规则、文体风格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汉语中,学生如果叫老师的全名,会被视为很不礼貌的行为,多数情况下学生都称呼“姓+老师”,“姓+教授”。而英语中,多数老师会让学生直接用名字来称呼他们,或者采用“Mr./Ms.+姓”、“Dr.+姓”或“Professor+姓”的称呼方式,但不可直呼其姓。又如,在送礼的时候,也要注意到不同文化的差异,遵循当地的习惯,否则就会产生误会或是不愉快。
  三、“入乡随俗”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在以“入乡随俗”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策略和原则时,要注意“入乡随俗”并不是对另一种文化的简单的模仿,更不意味着任何时候都机械地照搬另一种文化中的社会角色的行为。否则,就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甚至可能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入乡随俗”的“度”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产生“民族中心主义”或者“同化”现象。从语用本质上讲,“入乡随俗”是社会交际对言语行为的“得体性”的一种要求,在跨文化交际中,则出现了“入他乡,随我俗”的状况。“入乡随俗”的这种片面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渗透,助长了“民族中心主义”。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随他俗”,就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丧失自己的文化身份,这又会导致另一个极端——“同化”现象,这不仅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会影响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余卫华,王璐,朱艾莲,2011:49)
  四、灵活把握“入乡随俗”的“度”,必要时尝试“入乡更俗”
  在跨文化交际中,把握“入乡随俗”的“度”非常重要。最理想的状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既不完全丢掉己方的文化,又了解和尊重对方文化,保证交际顺利进行。我们不能草率地推断出“西方人不敬老”、“中国人爱干涉他人隐私”、“日本人很虚伪”之类的结论。比如,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于“礼貌”的理解就有很大区别:“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是指向理想的个人自主性,汉语文化中的礼貌是指向理想的社会同一性,这是中西方礼貌内涵差异的本质特征。”(L.R.Mao,1994:451)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中国人表示关切的“你要多穿点衣服”、带点强迫的“这件东西你一定得收下”、充满热情的“老师,我来帮你拎包”,在西方人眼中,却是侵犯对方自由和威胁对方面子的。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尝试“入乡更俗”。2001年郑晓龙导演的电影《刮痧》反映了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已有多篇论文从多个角度对其加以论述,此处不再赘述。这里只提一个细节,电影中许大同的父亲给孙子刮痧治疗发烧,被美国医生认定孩子受到了虐待,给儿子的家庭带来一系列困扰,而他由于语言、文化的障碍又帮不上忙,只好忍受着内心的痛苦离开美国,回到北京。而在他回北京后不久便给儿子寄去了包裹,并在信中写道:“我在北京买了几本刮痧的书,先给你们寄去,我还听说一家电视台正在制作一个刮痧的资料片,我托人去复制了,不久也会寄去,也许对问题的解决会有帮助。”虽然在影片中问题的解决并不赖于此,但是老人作出的种种努力,包括寄去中国出版的刮痧的书、打算寄去刮痧的资料片,都是为了让美国人了解并认同刮痧这一古老的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这种试图“入乡更俗”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
  五、结语
  把握好“入乡随俗”的“度”,充分了解各种文化之间的异同,以尊重每一种文化为前提,相互协同,相互体谅,在非原则性问题上“求同”,在原则性问题上“存异”,在具体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通过长期的磨合和探索,人们终将更好地实现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
  参考文献:
  [1]Mao,L.M.R.Beyond politeness theory:“‘Face’ revisited and renewed”[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4,21.
  [2]蔡振生.中日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3]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蒋璟萍.我国行政管理中的礼仪运用[J].中国行政管理,2012,319(1).
  [5]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英美人交往指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6]余卫华,王璐,朱艾莲.从文化适应的视角看“入乡随俗”的交际原则[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22(6).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师范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之一。
  作者简介:姚敦云,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院校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师的职业技能、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出拷问,在充分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如何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做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为社会培养适格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专业建设;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80-01  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
1、人不能太善良rn初中时期的女孩,大多比较放肆、张扬.我呢,不太一样,当身边的人与家里闹矛盾,或者没事逃个课,并且喜欢跟朋友疯玩疯逛的时候,我一直是冷静的.后来同学回忆
期刊
作为语言研究和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词块是语言处理的基本单位。它集语法、意义和语境于一体,在语言教学中关注越来越多。词块也是词汇高层次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为语言正确
大学校园里存在着一种特殊群体,所谓的宅男宅女,被我们称之为“宅一族”,这类群体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宅文化”.“宅文化”是把双刃剑,因此需要学校和社会积极引导,趋利避
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既是一直存在的历史难题,又是当前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在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实践和相关讨论中,存在着一些误区.研究发现:诸
神经麻痹性角膜炎又称营养性角膜炎 ,为三叉神经眼支损伤所引起的病变 ,多为手术或颅脑外伤所致。现将遇到的 3例开颅手术所致麻痹性角膜炎报告如下。例 1,男 ,37岁。因左岩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将英语电影欣赏引入了大学英语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英语电影因蕴含丰富的文化知识、地道的英语表达和融合多种信息传播介质于一体等原因,它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着极大的优势。如果教师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科学地利用英语电影进行教学,就能很好地发挥英语电影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关键词:电影字幕;大学
经过一个寒假的营养补充,甄曼由一个亭亭玉立的如花少女,变成了一枚敦实肥重的“猪小姐”.rn开学第一天,她如往常一样踩着铃声兴高采烈地来到教室和同学交流寒假心得,刚一落
期刊
在招聘工作中,如何使用胜任力模型来识别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优秀员工,在目前的企业招聘中普遍存在的招聘问题,重视知识技能轻视发展潜力,重视非结构化面试轻视结构化面试,重
经过二十年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险现已基本构筑起了包括企业事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框架体系。而机关事业社会保险基金是政策性比较强的专项基金,它与事业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随着社保基金的不断改革发展,基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也在逐步的规范。  一、机关事业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机关事业社保基金管理采取了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