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ic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有着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怀,承载着民族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财富。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古诗的教学又是个难点。因为诗歌字词短小易懂,却又情景浑然一体。往往让老师觉得无从下手,无字词句段的释义串讲,就只能读两遍会背诵,能应付目前古诗文形式单一的测试题。止于简单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却忽视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让学生错过那一个个愉悦的文化之旅,少了一双双发现中国古诗朦胧、含蓄、神秘、充满诗情画意的美的眼睛。
  古诗教学若没有起到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鉴赏力,弘扬民族文化、陶冶情操的作用。那么,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尤其是培养学生语感和阅读力来说是失败的。
  就如何优化古诗课堂教学的策略,让师课易上,让生学有趣。我有一点自己的心得。
  一、像诗人一样读出韵味,读出诗的氛围
  我国古代诗歌本身就讲究对仗、韵律、格律,自身带有音韵美。“读”之于诗歌,是一条最基本的可行路径。曾国藩曾对他的儿子说:“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生自读和师泛读结合,先读其音,新字、难读字、多音字、古今字的正音;再读节奏,停顿、声音的延长可用符号表示。诗的“读”,需要体现其韵味,需要像一首诗,需要特别指导学生诵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在一次次的诵读中抓住、传递出古诗本身的美学价值,不仅诗意自现,其情亦明,更能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素质。
  读时学生会自己有独自的阅读体验,这是自然也是允许的。而老师在生自读的基础上需引导学生读出层次,渐入佳境。所以诗歌的氛围的营造就很有必要,如:在教授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可以参照这样的流程来层层铺垫,推进诗人的深挚感情。先介绍王维写作此诗的背景是送朋友去西北边疆前所作,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挚惜别之情;再让生体会朋友所去之地“安西”(今新疆库车县)是别离故土的塞外陌生所在,远在千里,而陪伴途经之路漫漫“阳关”道的则是不尽的荒芜、艰辛和孤寂,感受除了惜别外的无奈、关切、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寄寓;而后研读在送别美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之时,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化为这脱口而出的劝酒辞,道出了人世间最普通却又最浓烈、复杂、感人的真情。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惜别的基调;精读的安排中体会朋友此去长途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及前途未知的迷惘;研读过程时引领学生用极其缓慢的语调表现出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对朋友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
  诗歌的“读”必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它既是助生理解的方法,师也能从中掌握生对此诗的理解程度。同时,以声传情,通过师生感染、生生感染互相激发情绪,最终达到共情。
  另外,诗词在古代本来就是可吟可唱的,自诗经以来,及至乐府宋词元曲等,诗词的源头便是歌谣,可以说诗便是歌。应该把音乐导入古诗教学,在诵读过程中配上相应的音乐,让或如蜿蜒曲折的小溪,或如九曲连环的黄河,或如一泻千里的瀑布的律动,去唤醒学生的情感和联想,去震动学生的心灵。让诗和乐二者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相互交融。
  二、像画家一样敏锐,想象诗的画面,画出诗的意境
  情景浑然一体本身就闪耀着诗本身美的光彩,很多诗歌就是一幅幅无形又美妙的画。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对凝练的含蓄的句子加以形象化,在学生理解字意、词意、句意、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们展开想象,让古诗词中描绘的形象在学生们的头脑中再现一幅幅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图画,通过具象使小学生们进入无形的诗的意境,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一) 要关注意象的色彩
  色彩传递诗人的情感,承载传情达意的功效。暖色调表现的是积极向上、开朗豁达、意气风发;冷色调传递的是孤独寂寞、凄冷低沉、消极颓废。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残月、渔火、乌鸦、秋霜、孤舟所呈现的就是一种灰色基调的凄清画面。一文一情一人生,一诗一画一故事,请生想象画面后用诗意的语言进行描述,再给这幅画拟个标题,那些透过文字看到的画面就是诗歌意境的具体呈现。
  (二)要注意诗歌形象的特殊意义
  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中形象既是环境刻画,但同时又被用来隐晦地表达情感。而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发生联系,又被赋予了某种特殊意义。如:柳树寓意依依惜别,菊花寓意品质高洁,竹枝代表傲骨和节气,鸿雁表达思乡情,浮云、孤舟寓意飘泊,梧桐寓意凄凉悲伤……如果不了解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不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深层意义。
  小学生不一定要全部深刻了解,但是对这方面知识的补充一则有助对诗歌理解,二来也是诗歌本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熏育特点。
其他文献
【主要内容】“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学生的兴趣被唤醒之后,必在“兴趣”的导向中突破课本约束的课外广阔天地,去涉猎更广博的知识,向那学问的海洋遨游。而将“舞台”搬入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途径。  【关键词】兴趣 舞台  爱恩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的兴趣被唤醒之后,必在“兴趣”的导向中突破课本约束的课外广阔天地,去涉猎更广博的知识,向那学问的海洋遨游。而将“舞
期刊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来自于对老师的喜欢。所以,老师平时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喜欢自己。下课时,学生几乎与我没有什么距离,跟我拉手,跟我撘肩,跟我说知心话;上课时,学生比较尊重我,也比较喜欢听我讲课。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可爱,我喜欢每一个孩子,我全身心的教他们,爱他们
期刊
2004年,是河南广播事业锐意发展的一年。各项建设工作的展开,工作方案的落实,可以说是对“河南电台技术建设纲要”的进一步实施与延展。随着广播事业的迅速发展,河南电台的技
摘要:初中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上起着关键作用,而其中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加强,真正发挥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情感教育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意义,然后详细分析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方法,并阐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的积极作用,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到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方法 作用  1、1、前言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作生活节奏随之加快,除了给社会带来充足的物质生活条件外,劳动者的工作、生活压力逐渐增高,职业紧张日趋普遍。职业紧张已经成为今天重要的职
写作课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课、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为了使学习者通过学习,初步具备汉语应用文写作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例文写作格式的规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将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汉语写作能力。本人通过汉语写作课的教学,对写作技巧训练方面谈几点个人粗浅认识,与同行共勉。  一、积累习惯,夯实写作基础  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写作需要日积月累。只
期刊
关键词:小学语文 师爱 师艺 师责  都说童言无忌,那是因为儿童的率真、可爱,让人忍俊不禁;都说童心烂漫,那是因为儿童的心中充满了奇思妙想,所以童年是最具有诗意的岁月。天天和儿童在一起谈心、读书、学习,学着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和他们同喜同悲、同苦同乐,一起成长,真是一件幸福无比的事情!弹指一挥间,育人十年。当我把点点滴滴的心血化为浇灌花朵的雨露时,我惊喜地听见了花开的声音。它告诉我:脚踏实地当好一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易于在含有丰富蛋白质和水分以及淀粉含量高的食品中快速繁殖,其产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课程改革的浪潮已在全国各地涌起,语文课改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工作重点。素质教育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知识、备教材,还要备素质教育这根弦。如何突破素质教育,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扩大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多样化,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特别是电子文化时代的到
期刊
摘要:教学质量是是学校教育的生命,小学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起步阶段,我们要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收获文化知识,获得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质量 提高  教师站在教育的第一线,要把提高教学质量当成重要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钻研和探究,找出一条路子。  教学质量是是学校教育的生命,小学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起步阶段,我们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