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师职业紧张与抑郁症状关系: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dewo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作生活节奏随之加快,除了给社会带来充足的物质生活条件外,劳动者的工作、生活压力逐渐增高,职业紧张日趋普遍。职业紧张已经成为今天重要的职业卫生问题之一。职业紧张对健康的影响表现为心理与生理两个方面,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与抑郁症状有关。对生理健康的影响表现为,可能会使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与患病危险增加。   教师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其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教学和教育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的进程加快,中小学教师所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和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在增加,过强的职业紧张暴露会损害教师的身心健康,降低教师工作效率,进而影响教学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感到疲乏、焦虑、压抑、工作能力下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受损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职业倦怠、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突出。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生活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评价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分析职业紧张、工作倦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并探索科学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教师健康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在文献分析提出如下假设模型:   假设1:教师的职业紧张对工作倦怠和抑郁症状具有直接影响作用:   假设2:工作要求.自主模式和付出.回报失衡模式联合应用对抑郁症状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假设3:教师的工作倦怠(情绪衰竭、消极怠慢、成就感)对职业紧张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   按照理论假设和前期工作基础,本次调查设计内容包括教师的一般情况调查、职业紧张、工作倦怠、抑郁症状的调查,旨在对教师的职业紧张、工作倦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进行研究。这对于发展职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为政府管理部门制订健康干预政策,提高教师应对紧张反应的能力、保护其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并对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象与方法:   以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为抽样框,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5个城乡地区的25所中小学校的750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师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应用工作内容问卷(JCQ)、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工作倦怠问卷(MBI)和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测量教师的职业紧张、工作倦怠和抑郁症状。此研究采用的统计处理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应用Epidata3.0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工作倦怠问卷和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的信度较好。   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婚姻状况、生活事件、慢性病等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显著。付出、回报、超负荷、工作自主和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的影响非常显著。工作要求—自主模式(JDC)和付出—回报失衡模式(ERI)联合应用对抑郁症状有较好的预测作用。高要求—高自主(活跃型)、低要求—低自主(被动型)、高要求—低自主(高紧张型)、高付出—高回报(活跃型)、低付出—低回报(被动型)、高付出—低回报(高紧张型)和高超负荷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而社会支持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工作倦怠在职业紧张对抑郁症状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其中对回报、超负荷和工作要求三个维度起部分中介作用,对社会支持维度起完全中介作用。   结论:   辽宁省中小学教师的抑郁率高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教师抑郁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工作要求过高、社会支持不足、回报少以及工作超负荷。JDC和ERI模型联合应用在评估职业紧张对抑郁症状的预测作用时有较好的效果。   教师的职业紧张对工作倦怠和抑郁症状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工作要求-自主模式和付出-回报失衡模式联合应用对抑郁症状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教师的工作倦怠(情绪衰竭、消极怠慢、成就感)对职业紧张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
其他文献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
期刊
中学现代文课堂教学如何从新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扩展性思维,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以情激情,情感沟通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主动探究、领会课文,使课文的情感因素与学生的生活感受相沟通,撞击出思维的火花。中学语文课多是文学篇章,而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中学生也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当作品中的某种生活和学生的某种生活相似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是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作准备的,没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可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  一、多鼓励,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
期刊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
期刊
一位地方党委机关报的编辑利用回乡过春节之便,邀请几位老同学小聚。席间,他诚恳感谢各位前几年为帮他完成报纸征订任务劳神,有的还自己掏腰包订报。一位老同学提议为他今天
一、作文教学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在余杭宝塔山上,看到一队学生个个拿着照相机,围着安乐塔一边叽叽噪喳喳议论,一边忙着拍照。细问之下,原来是写《一次游览活动》的作文,老师请他们把游览过程中按顺序把觉得最美的地方拍下来,然后再带到课堂上进行写作。  案例二:一堂《一项体育活动或游戏》的作文教学公开课,陆老师设计了一个“比巧力”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习作,学生参与兴致高,习作效果也很好。很多学生都觉
期刊
【主要内容】“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学生的兴趣被唤醒之后,必在“兴趣”的导向中突破课本约束的课外广阔天地,去涉猎更广博的知识,向那学问的海洋遨游。而将“舞台”搬入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途径。  【关键词】兴趣 舞台  爱恩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的兴趣被唤醒之后,必在“兴趣”的导向中突破课本约束的课外广阔天地,去涉猎更广博的知识,向那学问的海洋遨游。而将“舞
期刊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来自于对老师的喜欢。所以,老师平时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喜欢自己。下课时,学生几乎与我没有什么距离,跟我拉手,跟我撘肩,跟我说知心话;上课时,学生比较尊重我,也比较喜欢听我讲课。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可爱,我喜欢每一个孩子,我全身心的教他们,爱他们
期刊
2004年,是河南广播事业锐意发展的一年。各项建设工作的展开,工作方案的落实,可以说是对“河南电台技术建设纲要”的进一步实施与延展。随着广播事业的迅速发展,河南电台的技
摘要:初中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上起着关键作用,而其中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加强,真正发挥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情感教育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意义,然后详细分析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方法,并阐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的积极作用,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到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方法 作用  1、1、前言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