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烤贻贝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控制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y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拟软烤贻贝加工过程,对工艺参数(温度和时间、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以及p H)和微生物变化(细菌数量与组成)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控制。结果表明,软烤贻贝加工中菌落总数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耐热菌数只是略有降低,说明3次热冷交替主要杀灭的是非耐热菌,并且成品残存菌数在300CFU/g内,经鉴定主要是蜡样芽孢杆菌。温度和时间以及水分活度(或水分含量)的控制显著影响着菌落总数的变化,但p H无显著影响主要是协同效应。焙干和烘烤阶段、调味浸渍过程分别是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p H控制的关键工序,可以
其他文献
ω-3脂肪酸脱饱和酶催化ω-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转化为ω-3PUFAs,对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s)的合成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在常温下发酵生产ω-3LC-PUFAs(主要是二十碳五
利用Design-Expert 8.0软件,对大肠杆菌产重组别藻蓝蛋白(holo-SA-apc A)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运用Plackett-Burman两水平设计,对影响重组蛋白表达量的8个因素进行评价,选
人工合成琥珀酸半醛脱氢酶Gab D4基因,经蛋白表达和纯化,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ab D4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最适p H为7.5(磷酸盐缓冲液)或9.0(甘氨酸-氢氧化钠缓冲液
不同温度处理对杏鲍菇品质的影响进行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生理生化检测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简化为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9.308%,能够较好地反映原始数
文中对白鹃梅不同溶剂萃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在此基础上利用薄层层析、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质谱仪、核磁共振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
采用改良的WL培养基,运用DNS和HPLC相结合的方法检测酵母菌对大豆乳清低聚糖的利用情况,从自然界中筛选和分离出能够选择性降解大豆乳清中蔗糖的酵母菌。试验结果表明,酵母菌
利用单因素实验法探讨CO2爆破挤压工艺参数(物料含水量、螺杆转速、终桶温度)对麸皮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色泽、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通过重叠延伸PCR(gene splicing by overlapextension,SOE—PCR)扩增黄曲霉寡聚-1,6-葡萄糖苷酶基因和酿酒酵母α-信号肽序列,定向重组到整合型表达载体pδRCMB中,并在CICC1346中实
为了提高草莓干燥效率及产品品质,将中短波红外干燥技术应用于草莓干燥,研究不同干燥温度(60、70、80和90℃)和不同干燥功率(675、1125、1575和2025 W)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和品质变
造纸污泥含有大量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被纤维素降解菌直接利用。嗜热厌氧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能利用不同来源的木质纤维素生产氢气。为评价C.thermocellum直接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