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p6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台湾导演侯孝贤,缘起于八十年代台湾艺术电影的中坚力量。他的《恋恋风尘》中运用长镜头表现了一种至真至纯的“乡土”情结,始终以悲天悯人的人文主义精神真诚地关注普通个体在社会历史政治变迁中的命运。其独特的对电影美学的解构方式,于朴素平淡中展现出中国古典美学影响下的诗性情怀。
  [关键词] 侯孝贤 《恋恋风尘》 长镜头 电影美学 乡土情结
  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的电影创作走入低谷,市场萎缩,产量大幅度下降,由70年代的平均每年近200部下降到不足100部,90年代甚至每年只有三四十部,濒临崩溃。另一方面,一批具有使命感的电影工作者在困境中苦斗,努力寻求解决危机的办法,特别是一批新锐导演,以其创作给台湾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希望。[1]
  侯孝贤便是台湾“新电影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先锋人物之一。
  侯孝贤祖籍广东梅县,长于台湾。原本只将台湾作为旅居之地,却因历史原因永久定居,之后长住未归。因而在欣赏侯孝贤的作品时不难发现,对故乡深重悠长的眷恋之情表现的尤为明显,甚至是一以贯之的。他的电影中有着淡泊质朴的乡土气息和根植于中国传统文明的古典情韵,两种情志互相融合最终塑造了永久的“归乡”情结。对于这种抒情气质的表现,侯孝贤借助长镜头的艺术技巧达到对原生态美学的阐释和追求,并加入自己对电影艺术的独到见解,对长镜头的运用技巧加以拓展和深化。
  一、长镜头理论
  所谓“长镜头”,即在电影拍摄中开机点与关机点之间的不间断地连续一次拍摄的电影片段。它的长度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而是指时间相对较长的单一镜头。“长镜头”的魅力绝不仅仅体现在其时间上的长度,更体现在是它赋予了电影写实化的效果,表现了生活的原生本色。英国导演弗拉哈迪在1920——1922年拍摄的影片《纳努克》中,有一个纳努克人狩猎海豹的场面,就是用长镜头拍摄的。后来,由于移动摄影的普遍运用,特别是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后带来的电影场面调度,使得一批导演成功地、熟练地运用了长镜头技巧……在他们拍摄的很多影片中,长镜头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或艺术手段,对表达主题、展开情节、刻画人物都起了很大作用。但是,这些导演并没有认识到,他们作为技巧来运用的长镜头,在影片的结构和组织原则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美学因素,这种因素和当时盛行的、被公认为电影艺术的本性的蒙太奇原则,是互相对立的。[2]
  “长镜头理论”则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对巴赞电影理论的概述与提炼。它是相对于“蒙太奇理论”而提出的,更是对蒙太奇经典观念的挑战。“长镜头理论”的出现打破了电影剪辑的传统观念,开阔了电影摄制思路,将电影风格的写实性与原创性发展引向纵深,并带来了举世瞩目的影响。
  二、《恋恋风尘》的长镜头处理
  《恋恋风尘》是对吴念真青春年少情感往事的“自传”,是侯孝贤系列电影中青春成长片的代表。侯孝贤对于青少年的描写以及乡土的追忆从没有停歇,少年漂泊异乡,从此旅居,正是对故土百感交集的追寻,才有了《恋恋风尘》中那份独特的不涉浮世喧嚣的“乡土”情怀。
  电影正是从一个1分10秒左右的长镜头开始的。一片漆黑中,画面中央开始出现一个亮斑,渐渐的扩展为了一个山洞,满目的青翠树木在火车的隆隆声中扑面而来,火车继续穿过接连而来的隧道,平稳从容的驶去。之后切入主人公在火车上的景深长镜头,男女主人公位于画面构图的视觉兴趣点上。男:“你怎么了?”女:“今天考数学,我都不会写。”男:“不会,你平时不来问我?”两人虽然只有简短平淡的三句对白,但双方的性格、两人之间的关系和深层的意境情志便已经十分清晰但含蓄的表达了出来。穿过美景,热切但缓缓驶向乡村的火车,这是侯孝贤电影恒久不会改变的主题。侯孝贤的电影本身从未炫技,只将摄像机架在规矩的地点,运用规矩的构图讲述他眼中的故乡。但就是这样毫不刻意的平淡叙述,反而成就了只属于他的长镜头、固定镜头效应。
  《恋恋风尘》中几乎没有主观视点的出现,都是以十分冷静、理性的客观镜头来表现生活的本来面目。电影中镜头之远,远到从这座山的半山腰注目望向穿过层峦的风景。静谧的清晨,薄雾笼罩在被青翠山岭庇佑的村落,星星落落的村民循者蜿蜒的山间小径拾阶而上,不用任何的剪辑技巧,这番乡村景致就已打动人心。一切意境在这刻意制造的距离感之中显得异常丰满和直接,仿佛导演已将自己的主观意念隐藏起来,只是铺陈一种大自然的规律。
  影片1小时10秒左右,吉他伴奏声渐起,只是机位架设的近了些,阿远和阿云从桥上走来,城乡间的火车依旧隆隆驶过,只是这连结两地的动力似乎寻常的根本无法引起谁的关注了。由这片山,望向那片山,云卷云舒,阴晴交互,山间的晴朗与平静是阿远回乡心情最真实的写照。
  在軍营的阿远收到弟弟的来信,得知阿云结婚的消息后,一个将近四十秒的固定镜头,都是阿远躺在床上无法克制的痛哭。有人说《恋恋风尘》中演员的表演是呆板生硬的,没有演出人物应有的生动。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剧中大部分演员都是没有经过正规表演训练的业余演员,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剧中人物都是最朴素平实的台湾农民,民族本性中的隐忍和含蓄把再极端浓烈的情感变化也过滤的平淡收敛。正因如此,阿远这唯一一次的情感释放才更显动人,这种命运使然的爱情故事才令人难忘。乡村的傍晚美得像意蕴悠长的水墨画,之后切入的长镜头让阿远痛哭的场景戛然而止,墨绿的树林自顾自的茂盛着、挺拔着,天际中金色的流云闪耀着它的淡泊与优雅,悠远的乡间小调和着浮动的风款款而起。让人敬畏沉醉的美景疏离着阿远的痛楚,为乡村宁静的生活裹上薄薄的愁怨。
  三、侯孝贤的长镜头电影美学
  侯孝贤的长镜头电影美学最大的魅力在于,将电影主人公不易散发的、不被关注的,甚至刻意遮蔽的内在性格情感展现出来,而这种情感的本质是炙热的、跳跃的、丰富的。经过长镜头的渲染,浓度极高但剂量极少的情感元素被析出,并表现得自然和悠扬。在侯孝贤的心中既然活着的真理就日常地落实在普通人普普通通的糙钝皮表之下,生存的碎屑、卑微、苦痛、失落……,真实而且切近,不能回避,那么人就必须在隐忍这一切当中体悟到正是这一切构成了生命的要义。认定了此后,反观那些不由分说地把人生描绘成一场大悲大喜的盛装演出,而悲欢离合也都大大地写在人的脸上的陈词滥调,也就显出其虚浮虚假起来,而所谓电影就是刺激好看、频切、线索交错、快节奏、蒙太奇效果、场面调度……,也显得并不那么天经地义了。长镜头可以维持时空的完整性,尊重客体的自由素朴的呈现。那些单一的画面所释放出来的信息是多重的,可以通过深焦、景深、层次以场面调度让环境跟人物自己说话。[3]
  “努力从日常生活细节或既有的文学传统中寻找素材,以过去难得一见的诚恳,为这一代台湾人的生活、历史及心境塑像。”侯孝贤的电影更多扎根于令人眷恋的、在现代文明浪潮冲刷下渐渐褪色的、行将逝去的乡土文明,而这种或温情、或悲情的对于个体和传统文明的关照与眷顾,更渗透着中国古典美学的神韵。侯孝贤抒情性的长镜头中融入的是一个见证台湾成长的老人充满诚意的缅怀,更是一种宁静致远的沉思、咏叹。
  《恋恋风尘》影片结尾处,阿公对阿远说,今年台风来得早,种的番薯收成肯定不好。深吸一口烟后,两人意味深长、心照不宣的望向四周葱郁而又寻常的山峦。庄稼人的命运得看老天的阴晴,遇到坏天气,他们勤劳的耕作也许收获的是一无所有。这是对命运的宽容,也是顺遂。这种波澜从容的性格浇铸在世代农民的骨髓里,面对生命、爱情,皆是。
  参考文献
  [1]蔡洪声.台湾电影的发展历程[J].当代电影,1995,6:36—42.
  [2]周传基 李陀.一个值得重视的电影美学学派——关于长镜头理论[J].1980,1
  [3]黄洁.飘散在恋恋风尘中的浅吟低唱——侯孝贤和他的《恋恋风尘》[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3:49—53.
  作者简介
  程丹蕾,女,1991——,山西太原人,本科在读,山西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
其他文献
[摘要]《南京!南京!》是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它以令人感动的场面、新颖的叙事角度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南京!南京!》是近年国产电影中难得地将拍摄技巧和故事内容同时处理得都很巧妙的影片。当一个好故事与一系列的运用得当的电影拍摄技巧相遇的时候,所收到的效果绝不是二者单纯的相加,而是一部电影完成质的飞跃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南京!南京!》 电影技巧 镜头语言 蒙太奇    《南京!南京!》的出
[摘要] 李安在影片中将东西方伦理形态典型化,以一种难得的视角客观审视两种文化的利弊,并凭借自己对于两种文化的了解,在电影中采用双重文化视角的策略以西方文化视角审视中国伦理,又以东方文化批判西方伦理,将自由与责任相统一,构建一种个人与家庭同构、和谐的伦理概念。为构建一种理想化、高度和谐完善的文化伦理范式提供了蓝图。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 家庭 西方个体本位 自由 责任  当前中国正经历经济和
【作者简介】王海霞,女,河南鹤壁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戏剧与影视理论研究。  最近,根据旅美华人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改编,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归来》以其细腻、精致、平淡、含蓄的创作风格,又一次引起影坛内外的瞩目。这部影片延续了导演《山楂树之恋》文革时期爱情的主题,讲述了在文化大革命那个非常时期的政治文化气候中,被“误判”的知识分子陆焉识与妻女被迫分离二十年后重新归来,却发现一直
[摘要] 派拉蒙出品的喜剧《在云端》[Up in the Air)由乔治克鲁尼和薇拉法米嘉两大巨星出演,根据沃尔特科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荣获2009年美国国家评论奖年度最佳影片,导演向人们传达了关于爱的思考,从电影语言的角度出发,这部电影以崭新的视角向人们展现了生活的真谛。  [关键词] 《在云端》 语言 力量    一、引言:影片内空概述    本片改编自美国作家沃尔特·肯的同名小说,有人看过
[摘要]在追求新、异、奇现代电影价值观的今天,仍然有人在创造视听盛宴的同时苦心追寻着质朴的人性和优美的诗意。陈凯歌就是其中一位,在他崛起成长变化的30年里,东方情愫是他电影中不变的主旋律。他的电影充满着诗意,他力求将完美典雅的摄影镜头、舒缓悠扬的背景音乐和内在情感、人性的含蓄表达融为一体,在他泛黄的回忆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境生像外的多样化影像。  [关键词] 诗意电影 陈凯歌 诗意性 意境  d
[摘要] 电视剧《闪婚》、《裸婚时代》等展示了80后一代人的爱恋行为,他们遭遇了和《伤逝》中同样的爱情婚姻困境。但相比于《伤逝》,主体在生存环境面前却有了更强或更自主的应对姿态,表现的情绪整体趋向于自尊、自嘲与怀旧。  [关键词] 《伤逝》 80后婚恋题材 困境 情绪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3.015  80后婚恋题材的爱恋行为与《伤逝》: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一位深刻影响了好莱坞电影发展的著名导演,他与马丁斯科塞斯和斯皮尔伯格同被列为新好莱坞运动第二梯队的主力干将。他接受过正规的电影艺术教育,加州洛杉矶分校导演系科班出身,深受学院派影响,因而不算是美国导演界的异类。然而,在学院派的理论基础上,他突破好莱坞的经典创作模式,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电影艺术风格。[1]著名作品有《现代启示录》《教父》三部曲和《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等。作为名噪
[摘要]作为艺术,光和影是电影非常重要的元素。《碧罗雪山》中的光和影的处理使影片的生命、情绪、造型和风格得以完整展现。  [关键词]《碧罗雪山》 光影    电影的本质是艺术,无论它的表现有多么真实。  《碧罗雪山》正是这样的一部影片,原生態的演员表演和全部同期录音的少数民族语言对白,都不能掩盖它是一部很美的艺术片的实质。在这部平实而细腻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电影语言的美,例如“光”。“我们看
《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是许鞍华在“后新浪潮”时代向现实主义回归的代表之作。影片在真实记录的具体影像上消解了宏观背景,情感等软性因素更加突出,无论镜头技巧还是题材内容上的审美都更具有现实性、平民化色彩。同时,在现实主义的表象之下又蕴藏着其一贯秉承的诗意氛围。这种氛围不同于日本式诗意影片整体充斥的浪漫色彩或是如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写意,许鞍华所追寻的,是世俗生活中朴素的平民美学。  一、主题意蕴:平
【作者简介】  朱茂青,女,四川康定人,四川民族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影视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厅面上项目:乡土文学现代转型研究(编号:11SB118)之阶段性成果。  2013年中国首部原创彝族微电影《彝剧》以彝剧诞生过程为主线,采用大电影的拍摄方式,实景实录,原生态地展示了彝族民间艺术家为弘扬民族文化所作的不懈努力。彝剧,是50年代的云南楚雄新兴的少数民族剧种,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