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89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对联运用作探析,旨在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巧用对联来概括文意,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提高学生的汉语言运用鉴赏能力。这种教学尝试会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起到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对联 教学
  
  前言
  
  多少年来,我们在聆听“风声雨声读书声”中长大,在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中成熟;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教会我们如何去博爱,去为人民服务;更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让我们懂得如何去敞开胸怀拥抱世界,用深邃的思想去思考未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鉴赏、运用甚至当堂创作一些对联,对于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大有裨益。
  
  1.依据文本内容,引入对联,为导入新课开好头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依据教材文本对所要探讨的的问题作一个高度巧妙的概括,特别是一些重点词语,以引用对联入手,可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利于学生对这些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与加深记忆。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应用对联,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语文学习的情境中。这种情境一旦被打开,学生便会全身心投入到对教材文本的阅读感悟中,他们也定会为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而折服,也为进一步地研读文本内容创造了条件。
  笔者在讲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用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和“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设疑导入:这两幅对联吟咏的是谁?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略一思索,便有同学猜出杜甫。我顺势说:“那么,你们知道草堂吗?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草堂——为秋风所破歌的茅屋,聆听诗人的吟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教学《醉翁亭记》时,笔者用对联“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字称翁”为导语,让学生思考此联与作者的联系(两联的末字综合在一起正好是作者别号“醉翁”),学生通过“醉翁”这个词就能知道文本是欧阳修所作。再由此探究此联与课文内容的联系,让学生知晓一定的文化背景。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倍增,强烈的求知欲也被进一步地激活,他们也就会积极投入到课文学习的思维活动中。
  
  2.借用对联,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深化情趣意境
  
  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借助引用对联来进一步概括课文内容。这种概括能够培养学生组织运用语言和对文本知识进行拓展延伸的综合能力,也是一种理清思路、掌握内容的有效途径,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如何发挥想象运用汉语进行简洁表达的好方法。这种表达形式更能激起学生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在运用对联的表达过程中,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同时得到了锻炼。学生通过对联形式的概括提炼,也为提高自身的语言综合概括能力奠定了基础。
  我们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笔者出示一对联:“十年思念,天涯咫尺,兄弟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生人。”学生通过阅读体味这样的对联,便能够想象得到:金钱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万能的,即使是再深的兄弟手足情谊也会被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所代替。学生对此感受非常深刻,深切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金钱关系。在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时用对联“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人站起来”来殿后煞尾,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不畏强暴、敢于斗争、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全面评价了闻先生殉难所产生的极大影响,艺术概括言简意赅,震撼效果气吞山河。在学习《沁园春·雪》时,引用嵌字对联“泽色绘成新世界,东风吹复旧山河”,高度颂扬了政治家毛泽东非凡的抱负和别人所未有的英雄战略眼光,为学生加深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鼓励学生撰写对联,激发创作灵感,训练表达思维
  
  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要求学生就教材文本作深入的思考,联想发挥,并且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创新思维,写对联。汉语言对联要求字数相等、对仗工整,要求立意新颖、用词贴切、风雅不俗。学生在刚开始撰写对联时有一定难度,教师应耐心指导,鼓励其迎难而上,认真地揣词用语,并结合文本思想内容有机的联系撰写对联,可有效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自主探索能力。如教学《醉翁亭记》时,笔者让学生以文中内容为主干,利用文中短语句子来组织对联,以此引导兴趣推进读书。学生兴趣盎然,一幅幅对联脱口而出。“蔚然深秀琅琊山,翼然凌空醉翁亭”;“滁人游醉翁宴,众宾欢太守醉”;“日出云归朝暮美,野芳佳木四季丽”“觥筹交错众宾欢,苍颜白发太守醉”;“山肴野素泉香酒冽,游宴欢;觥筹交错臣民同乐,太守醉”……在总结课文时,我出了上联“醉翁亭里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要求学生联系《岳阳楼记》对出下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以天下为忧”。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巩固了所学内容,使语文课凸显出无穷的情趣魅力。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开展对联专题活动,以此来交汇学生的知识与文化,融合其素养与能力。欣赏对联,指出对联所指人物,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些人物的理解记忆:如“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杜甫)。组织对对联活动——如出示读书对联的上联:“《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学生思考后作答下联:“《三国演义》颂英雄豪杰”或“《傅雷家书》谈生活艺术”等;给出上联:“品美文若饮甘露”,学生对出下联:“读好书如沐春风”。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对文本的思想内容有了透彻的了解,思维探究也得到了拓展延伸。课堂上的对联艺术熏陶,唤醒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有意无意地去关注找寻相关联语,并品评玩味,创作对联兴味盎然。在校园征集警示语的活动中,我班学生拟写了“四季添青,足下留情”;“爽心悦目,旷怀怡神”;“世界在这里浓缩,未来从脚下延伸”;“随手一扔,你丢下的是自己的素质;轻轻一弯,你捡起的是自己的道德”等工整广告联词,受到了师生的一致赞誉。
  
  结语
  
  实践证明,恰当地将对联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读之思之,就如含英咀华,齿颊留香,产生了以少胜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大大激活了语文教学,有效促使学生放飞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其文化底蕴。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根据高职土建类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测量新技术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并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以帮助同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培养出更加合格有用的技术性人才。  关键词: 建筑工程测量 教学 实验    现代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的大型化、网络化、高等级向建筑工程测量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应密切关注测绘学科的发展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
油桃以其外表光滑艳丽、风味浓郁、食用方便而倍受市场青睐.但由于油桃品种多适应北方冷凉干燥气候,对南方高温高湿冬暖的气候极难适应,常造成种植失败.rn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中华民族复兴服务,最根本就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的素质要求和培养是全面的,不单单是科学文化,还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思想政治课育人的功能长期以来也得以很好的凸显,取得了辉煌成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政治课教育的低效状况仍然存在。    一、目前中学政治课教育的低效现状  
摘要: 本文在对高职高专的生源现状和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改革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然后对分层次教学的含义和实质、理论基础、意义和实施办法及效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分层次教学    英语是高职高专学校的必修课之一。随着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具备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的能力并从事交际活动,成为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提高学生的英语水
(一)油研七号rn油研七号系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以22A为母本,1536-119为父本育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先后通过贵州、江西、四川、湖南、安徽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四神丸出自《校对妇人良方》,由炒破故纸、吴茱萸、五味子、肉豆蔻、生姜、大枣而组成.具有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的功效.原方主治脾肾虚寒所致的黎明前泄泻,不思饮食,食少神疲
摘要: 如何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成为21世纪语文教学巨大的挑战。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创新”成为了关键。  “创新型语文教学”使学生倍感兴趣,一是因为有新颖性,  制造学前兴奋点,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让语文教学在浓厚的氛围中进行;二是要有灵气,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将语言学习推进新的层次,让学生乐于学、善于学,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教学增添活力;三是提
中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能力训练,特别是写作能力的训练。前苏联心理学家彼罗夫斯基曾对能力作如下描述:“能力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能力是人的心理特点,它们决定着知识、技能、熟练获得的成就”。从中可知,能力是心理特点、心理品质。写作作为各种语文知识的综合,其能力的提高要求有优良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提高离不开智力训练,高智力训练的核心是思维训练,思维训练有深刻、灵活、批判、敏捷等方面的
摘要: 每一种语言的习得都需要教者的领读,汉语也概莫能外。这种领读能够让学习者通过耳听、脑思、口读等多种感官的吸收转换来增强理解记忆。领读对初学者而言不失为一种学习佳法。语文教学中的领读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重要朗读方法,是阅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领读是语文优秀教学传统的回归,特别是教授文言文时仍不失为一种教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 领读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十分推崇“美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解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思想教化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一句话,语文教学缺乏人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因此,我认为